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第514節
泰昌十六年。 冬至。 百官散朝。 周平安與同僚邊走邊敘話,直至出了宮門,互相拱手道別。 隨后坐上八抬官轎,命家丁去太白樓,與京營徐將軍等人約好了飯局,商議走私北疆的鹽鐵生意。 “小子,你這身官袍頗有幾分威風?!?/br> 一道聲音驀然在耳邊響起,似曾相識,周平安按下驚懼,循著聲音抬頭看向轎頂。 二尺方圓的尖頂,竟然倒吊著個尺長的年輕人,仔細觀察眉眼面容,與記憶中義父有三五分相似。 結合朝堂江湖傳聞,周平安心中隱約有猜測,恭敬拱手道。 “可是爹爹當面?” “正是咱家?!?/br> 周易說道:“二十余年不見,長成大人了?!?/br> 自正統六年宮變之后,周易修行忘情劍訣,刻意疏遠淡忘周氏宗族,再未與義子周平安見過面。 “拜見爹爹?!?/br> 周平安確定了來人身份,起身在轎中叩拜,恭聲道:“孩兒能有今日成就,全賴爹爹威名赫赫,無敵天下!” 周易問道:“近些年周家如何?” “回稟爹爹,自您離開后,經常有江湖兇人登門,試圖擄走祖父大伯,卻又有另一伙不知名高手暗中保護……” 周平安簡略講述周家近些年經歷,剛開始擔驚受怕了些時日,直至他中了進士,后憑借督公遺澤在迅速升遷,方才震懾了尋常宵小。 如今官至兵部尚書,正值壯年,將來定然入閣拜相。 周家三代年輕人,自幼經歷家族鼎盛衰落,又有高薪聘請的名師教導,已經不同于上兩代廢物,大多能有幾分才干。 或在兵部當值,或在地方監軍,儼然成了一方以周平安為核心的派系。 周易聽著周平安講述,于泰昌十四年執掌兵部,邁出了升遷的關鍵一步,敏銳察覺到此事有貓膩兒。 “北疆兵敗可與你有關?” “瞞不過爹爹?!?/br> 周平安心底駭然,不愧是東廠督公,正了正面色說道。 “孩兒得了爹爹遺澤,與宮中內侍交好,知曉陛下派內侍督軍,催促前線倉促進攻,立刻將這消息傳給了鎮北王!” 周易疑惑道:“你與鎮北王有血仇,怎么反而幫他?” 周平安原為北疆世家湯氏嫡子,闔族為鎮北王所殺,堪稱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孩兒既拜入爹爹門下,自然先姓周,再姓湯?!?/br> 周平安沉聲道:“謝家能起來全靠著爹爹扶持,然而當年爹爹遭到宗師圍攻,謝元帥坐視不管,此等背叛行徑,合該遭劫!” 北疆兵敗,朝廷損失慘重。 三司將此案定性為謝元帥貪功,輕敵冒進,請判謝家夷三族。 泰昌帝感念謝元帥為國捐軀,免了謝家死罪,只收回所有官職、賞賜,又因唐明遠刻意退讓,幾番cao作徹底拿下了兵權。 周易對十幾萬軍卒之死毫不同情,撫掌贊嘆道:“平安做的很好!” “爹爹謬贊?!?/br> 周平安疑惑道:“爹爹為何這般模樣?” 周易說道:“咱家逆練神功,便能縮小身軀?!?/br> 從藏經閣離開的幾個月,周易閉關參悟所有功法,對金剛不壞神功的理解更上一層,通過正反運功能控制身軀大小如意。 周平安驚嘆道:“爹爹之武道,已近乎仙人矣?!?/br> 周易聽到仙人二字,不知為何心生排斥,話音一轉問道:“知不知道古逍如何登上指揮使之位?” “這事兒爹爹問別人,或許不明就里,恰好孩兒知道的清楚?!?/br> 周平安說道:“古家兄弟游歷江湖時,遇到了個尋親的女子,仗義相助,之后幾經波折,竟然查到了陛下身上?!?/br> “那女子與陛下相認后離去,古逍偷襲殺了師弟,獨占功勞成了鎮撫司指揮使!” 說話時左右斟酌,唯恐惹惱了周易。 江湖傳言,東廠督公化身煙波釣叟,收了古氏兄弟為弟子,后不知為何動手清理門戶。 周易問道:“此事還有多少人知道?” “極少,且都是陛下心腹?!?/br> 周平安說道:“孩兒從內侍司聽了些零碎消息,又調查了那尋親女子,前后串聯起來推斷,陛下或許真的不是皇族血脈!” 周易從周平安的聲音中,聽出了幾分興奮,睨了這廝一眼說道。 “陛下當然不姓趙,當年咱家親自出手換的太子!” “嘶!” 周平安倒吸一口冷氣,對周易尊重中又添幾分懼意,撫了撫胸膛努力平復心緒,小心試探著問道。 “爹爹為什么不換成周家血脈?” 第458章 借刀殺人 周易睨了周平安一眼,反問道。 “你小子想當皇帝?” “父親,世上無人不覬覦大位!” 周平安位列尚書之職,年近不惑,早已達到胸有城府山川的境界,然而當著周易的面兒,不敢有任何隱瞞、虛偽。 這可是歷經五朝的老怪! 周易幽幽說道:“皇宮那見不得人的地界,做皇帝哪有做官來的自在?!?/br> 周平安沉默不語,他自是明白其中道理。 當年湯家尚未滅族時,族中宿老就經常說,無論皇帝姓什么,湯家都能做官兒。 “不過么,你也并非沒有機會?!?/br> 周易話音一轉,說道:“咱家與圓公公交情莫逆,能換一次太子,自然能換第二次!” 魏公公老死后,宮中只圓公公一位宗師,可輕易cao控皇位傳承。 周平安眼底閃過激動,連連叩首道:“還請父親出手,孩兒愿輔佐周家血脈,執掌天下?!?/br> “周家……” 周易微微搖頭,早就當周氏滅族,哪還有絲毫感情:“咱家問你,太后怎么忽然就死了?” 當然是陛下所殺! 周平安沒有直接回答,心想義父的問題不會這般淺顯,仔細思索后說道。 “難道陛下是為了隱瞞血脈?” 泰昌帝在古氏兄弟的幫助下,認了親生母親,隨后太后就暴斃而亡。 周易頷首道:“自太祖以降,內侍司出了數十位宗師,其中不乏攝政者,以其心智,豈不會行換太子之事?” 周平安沉吟半晌,隱有所悟:“皇族不在乎血脈,只要陛下姓趙?” “不止如此?!?/br> 周易說道:“縱使周家子嗣登基為帝,哪天知曉了自己身世,你說他是選擇認親,還是滅了周家?” 趙氏皇族傳承數百年,已經深入民心,且皇族在朝中、軍中把握不少權柄。 周平安以己度人,必然選擇后者。 “多謝父親教導,孩兒妄想,險些害了家族?!?/br> “卻也不是沒有辦法?!?/br> 周易話音一轉,說道:“先皇劃分田畝失敗,百姓受反攻倒算,后天順年間,又有九常侍為禍?!?/br> “若非唐相勉力維持,早就有四方豪杰揭竿而起,如今唐相入獄,朝廷又回到了崩潰邊緣,只需外力輕推就會分崩離析!” 周平安說道:“陛下只需遵循唐相舊制……” 泰昌帝剛出生就登基,之后十數年間,唐相頒布了諸多新制,大慶已有中興之相。 周易說道:“陛下不敢用唐相的人,縱使遵循舊制,換了官吏施行,善政也會成為惡政?!?/br> “孩兒明白了?!?/br> 周平安當然明白人亡政息的道理,不過要給父親教誨的機會,才能多多增進父子關系,恭敬問道:“不知如何借得外力?” 周易說道:“你可知皇后在宮中過得如何?” 周平安說道:“孩兒與宮中內侍相熟,聽了些消息,大抵是生不如死?!?/br> 周易對此早有預料,也就唐明遠自欺欺人,會相信泰昌帝好生對待他女兒,從懷中取出枚青銅令牌。 “這是咱家密令,先前顯露了身形,在內侍司中應該還有些用處?!?/br> 周平安按捺心中驚喜,躬身接過:“多謝父親恩賜?!?/br> 前不久瀟湘館之戰,周易一口氣噴死刀神羅朔,威震天下,內侍司中的老人哪還敢生出二心。 周易說道:“皇后既生的痛苦,不若早日將她解脫了去,記得做得干凈?!?/br> “孩兒明白?!?/br> 周平安知道什么叫干凈,那就死的有理有據。 如今皇后為泰昌帝不喜,偏偏又占據坤寧宮,后宮有的是心生妒忌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