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第295節
靜虛神色茫然,怎么也理解不了,拍馬道君竟有如此正道堂皇的一面。 殊不知,這話也是在拍馬! “邪神,當誅!” 周易張口吐出數千道劍光,繞著靜虛轉了一遭,原地只剩下半截殘魂,施法封禁后收入袖口。 “貧道豈會因為些許靈物,與大靠山鬧出不痛快?” “昨日丹霞子師伯才派人傳訊,朝廷對貧道肅清野神的進程很是滿意,過不了多久,又能送來一批剿匪物資!” 歷經數千年,周易對將來大恒形勢,看的遠比靜虛清楚。 現在截留先前答應的神位,必然與同門生出間隙,待到山川河流靖平,朝廷尋借口懲罰周易,誰還會在朝堂為他說話? “陛下絕非傻子,不可能看不清楚,青云山野神交給補天教處理,已然留下巨大隱患!” “野神占山為王,終究是不成體系匪類,補天教卻是成建制的軍閥……” 第289章 香火封神 豐河。 喊殺聲陣陣。 數千陰兵結成軍陣,將河流中段封鎖截流,露出水底的河神廟,聯手施展術法沖擊。 黑、白道袍的兩位金丹修士,站在云端,手持法寶靜等。 片刻之后。 轟隆一聲,陣法破碎。 “殺!” 河神廟沖出數百水妖,惡形惡狀,揮舞著爪牙殺過來。 為首的是頭丈六高的青皮夜叉,揮舞鋼叉法寶,激射蔚藍靈光冰封數十陰兵。 白袍修士詫異道:“豐河河神不是頭龜妖嗎?” “龜妖也好,夜叉也罷,奉命捉拿歸案!” 黑袍修士袖口飛出寶鏡,落入手中綻放靈光,鏡面映照青皮夜叉面容。 夜叉只覺得神魂迷惘,法力運轉遲滯,慕然間胸口一痛,低頭看烏黑飛劍穿透心胸,數百年凝煉的妖軀仿佛薄紙一般。 “貧道的斬魂劍,有形無質,專破體魄強橫之輩!” 白袍修士手掐法訣,烏黑飛劍倏然間消失,落入手中時候,赫然帶著夜叉魂魄。 搜魂! 白袍修士說道:“這廝是那河神奴仆,云通龍宮覆滅之后,那河神已經逃之夭夭,只留下這夜叉收取香火愿力?!?/br> “跑了便跑了,府君要的是神位!” 黑袍修士長嘯一聲,與水妖交戰的陰兵,氣勢暴漲,悍不畏死的撲殺過去。 妖族氣血渾厚,本就克制魂體,身處絕境反而激發了兇性,以少敵多竟然頑抗一天一夜方才死絕。 黑、白修士冷眼旁觀,絲毫沒有插手的意思。 陰兵來歷是兇魂厲鬼,生前多犯有血案,死了也便死了,只要將魂力煞氣收走,城隍廟陰獄中多的是受罰的陰魂。 數日后。 新任豐河河伯上任,只有筑基境界,不過姓古。 …… 大恒京都。 皇宮。 勤政殿。 九個一模一樣的人,身披龍袍,分列左右批閱奏折。 遇到難以抉擇的奏折,便取出愿力珠,催動香火愿力卜算,根據所得天機寫下批語。 每個桌案上都放著三四尺厚的奏折,少說數十上百封,而且時不時有書吏送來新的奏折。 元鼎帝登基之后,處理國朝事務親力親為,百官只有建議之權。上至朝堂大員,下至九品縣令,政令無一不出自元鼎帝之手。 大恒三十六州府,千頭萬緒事務繁雜,即使元嬰修士處理也需要日夜不停。 為了不耽擱修行,元鼎帝煉化出八道分身,負責處理國朝政務,本尊坐在上首誦經悟道,煉化法力。 青煙裊裊。 殿中香火氣息鼎盛,凝成一團團青云,飄蕩在梁柱之間。 這時。 一位紫袍官吏進入殿中,手中奏折沒有放在左右桌案,而是對著上首元鼎帝躬身稟報。 “陛下,青云府那邊兒又發來了請功折子?!?/br> 元鼎帝緩緩睜開雙眼,揮手攝過奏折,翻看幾頁面露笑意,說道。 “既然立了功勛,便照此發下去?!?/br> “陛下,這已經是第七次請功了?!?/br> 官吏說道:“青云山神貪得無厭,朝廷冊封他為正神,肅清治下野神本就是份內之事……” “這世上哪有分內之事?” 元鼎帝說道:“朝廷冊封濟水龍君數百年,也不見那黑龍管事,不過些許靈石丹藥,好讓青云山神為國朝榜樣?!?/br> 榜樣? 官吏面色微紅,他可知曉奏折內容,極盡溜須拍馬之能事,七次請功奏折無不是這般諂媚,毫無元嬰道君的傲骨,出聲提醒道。 “陛下,青云山神畢竟是補天門人?!?/br> “朕自然知曉?!?/br> 元鼎帝玩味的看著奏折,說道:“以這山神的性子,愛卿琢磨琢磨,他能忠心于補天教?” “這……很難!” 官吏說道:“青云山神貪財好色,又膽小怕事,不可能認同補天教義?!?/br> 元鼎帝笑道:“所以啊,左右青云山都落入補天教,讓這廝管著朕才安心?!?/br> “陛下,太祖既證返虛人仙,又何必借助外力?” 官吏說道:“慢慢梳理國內山川河流,無需補天教助力,多耗費幾十年也能肅清野神,而且沒有任何后患留下?!?/br> “此事無需再議,朕自有打算?!?/br> 元鼎帝說道:“告訴戶部,再有青云山請功奏折,無需請示,直接足額發放!” “遵旨!” 官吏躬身領命,面帶疑惑退下。 元鼎帝深深的吸了口香火氣,目光幽幽。 “朕之圖謀,可不是區區大恒,將來整個東勝神洲必奉我為主!” …… 一年后。 七山十三水,野神盡數誅殺、驅逐。 元鼎帝稱贊青云山神忠心為國,擢升五品神位,靈石丹藥無數。 至此,萬里青云山為補天教執掌。 補天門人執掌山川河流,上任后首先梳理山脈水脈,斬殺山中兇獸妖邪,新建山神河伯廟宇,托夢附近百姓供奉香火。 往后十年。 青云山境內風調雨順,不見任何天災人禍。 原本千萬左右的治下百姓,增長至千五百萬,多為外地來山中開荒。 人口暴增,所得香火愿力,卻縮減至原本六成。 老百姓很務實,沒災沒難不愿燒香拜神! 周易暗中觀察十年,對補天弟子所作所為很是滿意,無論天生品性如何,都恪守玄門正宗的規矩,即使香火愿力縮減小半。 “長遠來看,將來人口再翻倍,所得香火愿力比原本收割還多兩成?!?/br> “其他山神河伯也懂這個道理,人口上翻幾倍都有可能,收割香火卻有極限,然而所需數十上百年時間,他們等不起!” “即使壽元悠久,屁股地下的神位也做不了那么久?!?/br> 青云山卻是不同,落入補天教執掌,幾如大恒境內的租界,任何神位都自行任免。 誰也不能插手,更不敢搶奪。 朝廷也不行! …… 這日。 山神廟。 亭臺樓閣比之十年前,又擴張了幾倍。 朝廷下發的剿匪物資、功勛賞賜,大多數落入儲物袋,卻也需要拿出部分露出來。 一來證明陛下對忠臣不吝賞賜,二來彰顯青云山神貪圖享受。 永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