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雜院來了個獨生女 第31節
書迷正在閱讀:郎君他心思重、刑部上司是我前男友、都水監公廚、年代文漂亮作精jiejie、軟飯硬吃[重生]、嬌軟美人異世吹彩虹屁求生[無限]、重生婚禮當天,我強搶了禁欲霍爺、重生后女配逃了99次、玄學大佬她只想守寡[七零]、宦寵姝色
于是夫妻倆一合計,晚飯也顧不上吃,直奔大雜院兒,準備連夜將女兒說服。 去之前兩人想了很多種合適的說詞,結果到了門前,誰都支支吾吾說不出口。 當父母的總是害怕孩子不高興,況且如今他們都不知道女兒和紀祿源究竟發展到了哪一步,萬一她用情至深,這輩子非他不可,那他們兩人這么反對,說不定會是適得其反。 若她再想不開做點什么,他倆可得后悔一輩子。 正想著,突然聽到胡同口的交談聲,再一細聽,不正是女兒和紀祿源么,兩人連忙從院門口走開,跑到樹后避開。 “祿源,這一趟多虧了有你,否則咱們就要晚一步了,到時候再想趕上,可就沒那么容易了?!?/br> 距離紀祿源把那批圍巾從南邊帶回來,已經將近十天。 十天的時間,加上柳沄沄提前請薛阿妹幫忙做的那些手套一起,拋去成本及人工的費用,兩人足足賺了近四十元。 貨物本就不算多,他們又留下來了一些,請薛阿妹分析針腳走線,所以能賣出這個價格,已經是紀祿源意料之外的了。 他再一次欽佩柳沄沄能夠算準時機,讓他趕在過年之前回來。 這幾天他們在鄉間的大路小路上,及各大車站附近賣貨的時候,幾乎就沒有賣不出去的時候。 南邊的樣式和這里不同,采買的時候,他又選了不少紅色的,配合著過年喜慶的氣氛,在光禿禿的路上格外誘人。 不論是去探親的,還是去見朋友的,都想買來一條給自己添一添面子。 手套相較之下賣得沒那么快,但柳沄沄心細,請薛阿妹做了不少小朋友的尺寸。 小小的棉手套上面,繡著各種可愛的圖案,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輕松吸引了不少孩子。 大過年的,孩子提出的愿望,家長多半也會滿足,加上他們的售價并不貴,很快就搭配著紅圍巾一起賣出去了。 經過了這次嘗試,兩人基本已經能夠確定,他們這種走街串巷的方式,在目前階段來說是正確可行的。 得虧時間挑得好,想掙錢的人當然不止他們,不少有渠道拿貨的小販,在后面幾天也賣著相似的圍巾。 但年已經快過完了,人們開始正常上班,沒什么時間再去逛街。 再加上過年這幾天花了不少錢,沒有了節日的氛圍,多數人都冷靜下來,不會再那么沖動地買東西了。 “不不不,要不是你想得這么周全,咱們這事肯定也成不了?!?/br> 被她夸了幾句,紀祿源盡力掩蓋著自己的心花怒放,憨憨地笑道,暗自盼望著下一次的合作。 “過兩天,我還想再賣些東西,你等我消息?!?/br> 他想提又不敢提的樣子,被柳沄沄看在眼里,心底一暖,主動邀請道。 藏在樹后的夫妻倆,把他們的話一字不落地都聽了去,恨不得現在就沖出來攔住女兒。 兩人若是早知道女兒和紀祿源在一起做生意,就是出于哪一點都不能讓這事兒再繼續下去了。 但兩口子畢竟還是有素質的人,強忍到他們在巷子口分別,看女兒進來后,馬不停蹄地沖出來。 正要說話卻被柳沄沄先笑意滿滿地回道: “爸媽,你們不要擔心。他小時候的那件事情是有隱情的,我都已經查清楚了?!?/br> 夫妻倆相視一望,這大學里,難道還教未卜先知的課程? 第45章 ◎下一項生意◎ 聽了好一會兒, 夫妻倆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還沒等他們出手,柳沄沄就已經事先把這事兒摸得清清楚楚了。 柳母不禁笑自己總是擔心得太多, 像柳沄沄這樣這么聰明, 能考得上大學的孩子, 怎么會不去查明白, 就和另一個人有生意上的往來呢。 自從那次提出要搬進大雜院兒開始,柳沄沄就好像變了個人, 比以前懂事了很多。 盡管人搬到這里了, 但總是隔三差五地回去探望他們,考上大學以后, 又和他們說了藥酒的事情,現在不僅不需要他們再負擔她的生活費了, 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給他們送回來一些錢。 這么有規劃的孩子,怎么可能隨意做決定呢。 但柳母還是有一點想不清楚,她問了很多人, 得到的答案都是紀祿源是會讓周圍人跟著破財, 怎么女兒卻能找到不同的結果呢? “沄沄, 你確定這個消息準確嗎?當年他出生時候發生的這些,不僅僅是巧合,全是人為制造的意外?” 柳父也一樣有顧慮,哪怕知道女兒做事穩重, 斷然不可能隨便說個結果來糊弄他們。但也覺得略有蹊蹺,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人會這樣嫁禍于他呢。 “我確定沒錯,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就是他二伯一家。他們提前收買了周圍的鄰居, 請他們到時候幫忙捏造出一個謠言,說他一出生,就是破財的命?!?/br> 原書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紀祿源,所以調查他的家世背景對柳沄沄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從個人的交往來說,她對紀祿源沒有任何懷疑,從來都是完全的信任。但事關到做生意上,她不敢篤定,這樣一個陌生的人,背后會不會有什么秘密。 所以從去年暑假考完大學之后,她就一直在暗中調查這件事。本來不打算這么快就和父母坦白的,但既然大年夜那天,聽到他們在為這事兒發愁,自己也必須給一個交代才行。 她沒有主動問過紀祿源的家庭情況,但他似乎也不想對她有什么隱瞞,平時聊天時,時不時的會說到自己家原先的住址。 由于他和家里已經沒有什么聯系,所以調查起來也更加順利一些,不會在他面前露餡。 在這幾個月中,柳沄沄陸續查到了當年的情況,紀祿源的祖父母并非原配,而是半路夫妻。 兩人都分別帶著一兩個孩子,而紀祿源的父親,則是他爺爺和奶奶結婚后的第一個孩子。 當年他剛出生時,家里還尚且有一些家產,他二伯作為他爺爺和前妻所生的長子,生怕他這個長孫會奪走屬于自己的一切。 所以就悄悄給了周圍鄰居一些錢,請他們等他出生那天,謊稱家里的財務丟失,并到紀家來要賠償。 紀老爺子和妻子原本是不信的,紀祿源父母也是如此,畢竟這是他們的頭一個孩子,外人再說什么,做父母的也不可能就此拋下他不管。 但這種“巧合”,慢慢地波及到了家中。先是他大伯母的陪嫁首飾不翼而飛,緊接著,甚至連幾個姑姑和叔叔們的零用錢,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到最后,全家上下幾乎沒有人不丟東西。 制造出這種驚恐的氣氛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他二伯花錢請來算命的“大師”,三言兩語就讓迷信的一家人徹底相信了,這孩子就是個不祥的命。 本來紀家是想把他送到山上的廟里當小和尚的,但到了臨走前,他媽還是不舍得,決定把他送回娘家。 這些全都是柳沄沄從紀家以前的老鄰居那里套出來的話,從紀老爺子走后,幾個后輩就分了家,也都搬離了原先的住處。 所以這些鄰居也早和他們家斷了聯系,但都不會忘得了當年的情況。 事情過去了這么久,當年的親歷者多半已經不把這事兒放在眼里,還當做一件為自家添財的好事拿出來炫耀,從不曾想過,紀祿源這些年究竟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那小紀這孩子真是可憐,這群人怎么就沒有應得的報應呢!沄沄,你和他說過這件事兒嗎?讓他別再有什么心理負擔了?!?/br> 聽她說完,父母皆是義憤填膺。 盡管知道有些人會為了一己私利,做出些不恥的事,但對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這么狠心,還是把兩人氣得不輕。 “我沒和他說,這事兒一旦說了,他一定會去親自核實的,但這些人面對他本人,絕對會守口如瓶,他二伯也就更不會承認了。所以,我想和他繼續合作,讓他先慢慢忘了那些話,以后再找機會告訴他實情?!?/br> 柳沄沄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還是覺得千言萬語的安慰,都比不上事實的證明。 現在紀祿源已經能夠憑自己的本事掙到錢了,和她的合作也是一路順暢,等他的自信心由此重建后,自然也就不會再被那些胡言亂語所困了。 “那也好,這事兒也不要總和他提,免得他會多想。不過你們兩個人做生意,一定要格外小心?!?/br> 現在的情況比前幾年要好不少,柳母見到過不少私自買賣小東西的人,但他倆現在都還是學生,千萬不能因為一點薄利而惹上大麻煩。 打消了父母這邊的顧慮,柳沄沄也就緊接著投入到了下一項生意中。 沒過兩天,就到了開學的時候,元宵節也緊緊跟在后面。 為了趕課程進度,學校只能趕在過節之前開學,但卻換來了不少同學的怨聲載道。 食堂做面食的那幾位師傅都還沒回來上班,到了元宵節那天,僅有一兩個門外漢做出來一批元宵。 不僅賣相不好,為數不多的量根本不夠學生購買。 過年吃慣了好的,都盼著元宵節再吃一頓這種不常吃的好東西,給這個年畫個圓滿的句號。 下了課興沖沖地闖進食堂,卻一個個都大失所望。 正心灰意冷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在cao場上拿著大喇叭喊: “同學們,快去南門看看吧!那里的元宵,比我以前吃過的任何一個都好吃!” 第46章 ◎一場硬仗◎ 在后廚忙得熱火朝天的江霞萍, 無比慶幸自己聽了柳沄沄的話,今天在廠里做完午飯就請了假來這里幫忙。 這才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就已經和她在廠里忙活一個月的收益差不了多少了。 這也更加堅定了她過段時間一定要辭職, 出來單干的決心。這幾天項海不怎么跑長途了, 過了年還沒怎么出過院門, 放在以前, 她一定發愁生計。但現在看來,倒也并非壞事。 有他在, 不僅能幫著照看孩子, 還能站在外面煮元宵,幫她打打掩護。 和她過了這么多年, 項海煮餃子和元宵的手藝也學得差不多了。她只需要在后面這個小房子里,把柳沄沄提前和她說過的餡料調好, 再教她和沈穗萊一起包好,剩下的就靠紀祿源傳到前面的小廚房,和項海一起煮熟了。 這間房子, 是前不久柳沄沄特意找人租下的。房子常年空著, 沒什么人來往, 但地理位置很好,就在學校對面的一條街上。 前面的那間屋子除了一個小廚房,剛好可以容納一些食客,后面的這一間也足夠她們三個包元宵用了。 起初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 江霞萍還有些遲疑,她從來沒在廠外做過這種小生意, 雖然早有這份心, 卻總是害怕自己做不成。 但當聽到柳沄沄給她提議的各種新奇的餡料時, 她就知道今天這生意一定能做得紅火。 現如今市面上不管哪里販賣的元宵, 大多都是白皮兒黑芝麻餡兒的,看上去大相徑同。 柳沄沄卻別出心裁,不僅和她們一起調出來豆沙、花生等餡料,還試著把一部分元宵做成縮小版,并配上了醪糟做湯底。 外皮也是花了心思的,和面時加入了一些水果汁,把單調的白色變成了五顏六色。 色香味俱全,還極具特色,又恰恰好趕上了學校那位主廚不在,沒用多久,他們準備的這些原料就全被一掃而空了。 學校本來是想制止的,但一想到自己食堂的師傅不在,學生們又都嚷著不想留下遺憾,所以對這事兒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大顆一碗賣三毛,小顆一碗賣兩毛。 到了深夜,幾人回到后院兒點著蠟燭算了算,一晚上,零零散散總共賣出去一百元多塊。 刨去原料和租房的費用,一人平均分到二十多,近三十元。 “我們兩口子拿一份錢就可以了,你們上學又沒有工資,理所應當該多分一點兒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