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109節
書迷正在閱讀:雙壁在側(雙子1v2)、發現孩子是情夫的后(背德1v2)、逢鶯為幸(民國先婚后愛)、阿芙洛狄忒的囚徒(娛樂圈 NPH)、極致躺平、葉老師家的小學妹、浪蕩(古言1V1H)、重生之民國女學霸、獨占青梅(雙重生)、堅定不移地做個路人甲
向北心疼地看著陶南風:“考累了吧?讀書費腦,我用野生天麻燉雞,給你好好補補?!?/br> 陶南風笑著挨近他身邊:“還好,不累?!?/br> 向北自從聽到陶守信同意兩人婚事,允他七月領證,整個就像是踩在棉花上,幸福得冒泡。 愛了這么多年,終于有望結婚,怎么會不開心呢? 梁銀珍更是激動地在家里準備各種禮品,打聽江城這邊求親的流程,把多年前攢下來的金飾打包好,就等著兒子結婚成家。 向北知道陶南風還要在江城讀書,這幾天一直在琢磨著在學校附近安家。他現在是農場場長,又開煙廠又開茶油廠的,腰包很鼓。 有了錢,自然想要置業。 農場那里農場正在蓋宿舍樓、專家樓,向北與陶南風一結婚自然能分到一套住房??墒窃诮?,還得再置辦一個家。 總不能天天住在老丈人家里吧?陶守信不介意,可是向北心里過不去啊。 向北這段時間請假留在江城,一是為了在陶南風考研照顧好她的生活,二是為了在江城買一套房子。 陶南風這一挨近,向北鼻端一股馨香傳來,心中一蕩,看著她的眼神便變得有些迷離起來。 陶守信在旁邊咳嗽了一聲,及時提醒了向北。 向北加快腳步向前走,嘴里說道:“菜我都準備好了,到家你休息一下馬上就能吃了。等吃完飯瞇一會午覺,下午還有英語考試呢?!?/br> 他的話語里滿是自豪與驕傲,似乎覺得未婚妻能講英語、考英語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讓陶南風與陶守信一起笑了起來。 “是是是,下午還有考試,我得回家再背背單詞,一定要考個好成績,不給陶老師丟臉?!?/br> 聽到女兒開玩笑,態度自信而輕松,陶守信這才真正放下心來,點頭道:“既然要考,就得認真對待,這股勁可不能松?!?/br> 屋里多了向北一個人,他在廚房忙碌,聽著叮叮哐哐的聲響,家里便多出一份煙火氣。 第二天上午考完專業課,研究生考試正式結束。 向北系著圍裙端出三菜一湯擺上桌,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這才把正事說出來。 “陶叔,南風,我想在江城買套房子?!?/br> 買房?陶守信一下子便愣住了。 他將臉一拉,語氣有些生硬:“你們倆結了婚就住這兒挺好,三房兩廳還不夠你們住嗎?干嘛要出去買房!” 陶南風也有些意外:“干嘛要出去買房?咱們就住家里,陪著我爸不是挺好?” 對于陶南風而言,結婚后向北是她的丈夫,陶守信是她的父親,都是她的親人,住在一起有什么打緊?何況這屋子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親切、自在,住著多好。 未來讀研,父親就是自己的導師,寫論文、查文獻、做設計,要商量的時候多了,住在一起多么方便。 向北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苦笑道:“南風,我婚后如果還住在你家,豈不是成了入贅的女婿?” 陶南風倒沒有想到這一點,她下意識地看向父親。 陶守信也皺起了眉毛,顯然覺得有些為難。他也是男人,當然能夠理解向北心中所想。向北也是個有能力的男人,結婚了還住在女方家,臉面上有些過不去。 向北知道陶南風舍不得離開父親,可是結婚后夫妻一體,自己這個做丈夫的得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職責。 向北態度誠懇地說:“南風,你在這里讀研,一讀就是三年。等我把農場的事情安排好就到江城來陪你。我們在附近找套房子做我們的婚房,離得近了隨時都可以回這邊住,行不行?” 陶南風還是有些猶豫。 倒是陶守信干脆利落地做了決策:“我同意了!正好你考完試也沒什么事,就跟著向北四處打聽打聽,看哪里有合適的房子?!?/br> 不等陶南風說話,陶守信起身從書房里拿出一個綠色的存折。 “這是我這些年存的錢,不多,也就兩千六百多塊,你們拿著去買房子。成家成家,沒有房子怎么成家呢?!?/br> 陶南風沒想到父親有這么多錢,還一口氣拿了出來,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半天她才壓住那股淚意,笑著說:“爸,你可真有錢?!?/br> 陶守信哈哈一樂:“你爸我教了這么多年書,又兼職做設計,這么點兒錢算什么?!?/br> 作者有話說: 第95章 危房 向北哪里肯接陶守信的錢, 忙著擺手:“陶叔,我有錢,如果不夠了再來管您要, 怎么樣?” 陶守信將存折往女兒手里一塞:“那就留給你當嫁妝, 我就你這么個女兒,我的都是你的?!?/br> 陶南風知道家里有點底子,便沒有推辭,順手接過,甜甜一笑:“爸, 謝謝?!?/br> 陶守信看到女兒燦爛天真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 感覺自己這個父親還是有用的, 恨不得把家里藏著的那點東西都交給她。只是轉念一想,現在雖然恢復高考,但政治氛圍依然并不輕松, 還是低調一點的好。 向北在一旁看著, 心里升騰起一股暖意。人都說財不露白, 陶教授當著自己的面拿出錢來, 這是真拿他當自己人啊。 看著陶南風將存折收好, 陶守信這才問向北:“你這幾天總往外跑, 是不是看中了哪里的房子?” 向北點點頭:“咱學校建校的時候征用農民土地, 原來的那些村民就在學校東北面開荒種地蓋房, 現在已經形成一片村莊……” 陶守信“哦”了一聲, “我們管那里叫院后村, 東北面還開了個小小的校門供人進出。那個村里不少人在學校后勤工作, 食堂、花房、保衛處, 都有不少是那里的村民?!?/br> 陶南風也笑著說:“怎么, 你看中那里的房子了?” 向北說:“是啊,我最近繞著江城建筑大學四周轉,東邊是未開發的湯山林場,南面是寬闊的大馬路,對面、西面都是工廠,職工宿舍不能買賣,北面臨蘭湖,只有東北那一片是村民聚集地,私房很多,找找關系可以買?!?/br> 陶守信沉吟片刻:“據我所知,院后村出行不方便,只有一條小路自林場穿行而過,與大路相接。而且……村民相對貧困,就靠著在學校做臨時工、做點菜過日子,在那里買房,環境并不好?!?/br> 向北對周邊環境觀察了一段時間,此刻胸有成竹。 “我今年打算把秀峰牌香煙賣到江城來,這個村正好可以做香煙的倉庫,未來如果國家政策允許,再來搞村集體與農場的合作。先買一棟房子裝修改造成婚房,這只是第一步?!?/br> 陶守信是建筑師,不是生意人,更不是管理者。但是他見向北躊躇滿志的樣子,知道他的未來安排里似乎是計劃在江城安家,心中歡喜。 “好,你想買哪一棟?我跟你一起去院后村看看?!?/br> 華國人最愛買房置業,陶守信一說要去院后村看看,向北與陶南風立刻站起來響應:“好!” 擇日不如撞日,三個人收拾完桌面,便往后村走去。 學校背面是cao場,cao場一側的圍墻上開了張小門,僅容一人通過。 陶守信平日里從來沒有走過這道門,這次在未來女婿的帶領下跨過這道門,頓時進入一個新世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這不就是書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嗎? 正是午飯時節,家家灶房升起炊煙。稻米香、柴火香、草木香夾雜在一起,這里是獨屬于鄉村的氣息。 陶南風驚嘆一聲:“啊,我只聽說過院后村,但平時院子里的人都不讓我們往這里跑,說是鄉下粗鄙、不堪教化,沒想到……這里這么寧靜美好?!?/br> 陶守信沒有再說話,邊行邊看,從專業視角評判著這個村莊的平面布局、規模體量。 三個外人出現在村莊里,引來村民好奇的目光。 好在向北來過幾次,走幾步便有人跑過來跟他打招呼:“向北,村長說你今天會來,讓我在這里等著。他在海叔家幫忙修屋,讓你去那里找他?!?/br> 向北謝過之后,便領著陶守信與陶南風拐了個彎,往村里頭走去。 陶守信笑道:“看來,向北對這個村很熟啊?!?/br> 向北解釋道:“我從小就在農村里長大,一到這里如魚得水,和村長、書記都混熟了。嘿嘿,南風學習忙,我沒事就瞎逛?!?/br> 陶守信倒沒有責怪或者嘲笑的意思,他只是詫異于向北的社交能力。 平時向北話也不多,但與人打交道總能敏銳感知對方心思,迅速拉近距離,這是天生的本事。 “挺好,我和南風都沒這個天分,將來南風與你結婚,這個對外交流的任務就交給你了!”說完,陶守信在向北肩上拍了拍,以示鼓勵。 向北只要一想到和陶南風結婚便會生出無窮的力量:“好的,您放心?!?/br> 三個人剛剛走了十幾米,便聽到前頭有人驚呼。 “快來人啊……” “房梁垮了,海叔摔下來了!” “這老屋蓋了幾十年,瓦都長草了?!?/br> “我過去看看!”向北一聽疾步如飛,奔在最前面。陶南風與陶守信對視一眼,加快腳步緊跟其后。 老屋修繕如果主體結構出現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趕到現場,一片瓦礫碎塊之間,灰塵漫天,地上倒著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漢子,額角摔破,血跡斑斑,一條腿也呈現扭曲狀態,顯然是骨頭斷了。 向北是從戰場上下來的人,急救水平一流,迅速搶到那漢子身邊,放平、正骨、上夾板,一氣呵成。 另外一個五十來歲的憨厚老漢這才松了一口氣,招呼人卸下一塊門板,把受傷的人抬上去:“趕緊的,送校醫院?!?/br> 一群村民正在忙乎,忽然房梁處又是一陣抖動,“嘩啦啦”地向下掉瓦片。 瓦片上都是灰、泥,砸在地面碎成無數碎塊。 那老漢右手拿著根旱煙桿,慌忙扯開嗓子喊:“都退后,這屋要垮了!” 人群呼啦向后退開,那棟一層的磚瓦房露出全貌來。 陶守信伸開雙臂護著女兒向后,邊退邊觀察眼前房屋。 陶南風凝神細看,眼前頓時冒出無數白線、紅線、綠線……屋頂有一片極大的紅色區域,眼見得這屋就要垮塌。 屋里傳來一聲慘叫:“我腿被壓住,動不了了,來個人幫幫我——” 一個婦人尖叫起來:“柱子,柱子還在屋里!” 向北下意識地要往屋里沖,卻被陶南風一把伸手拉住。 向北力氣沒有陶南風大,一下子竟然沒有掙脫開。 陶守信在一旁吼道:“你湊什么熱鬧!” 陶守信站在一旁真是急得滿頭是汗,幫助人可以,但要量力而行,這屋子眼見得就要倒了,這個時候沖進去,是要找死嗎? 陶南風目光冷靜,對向北說:“等一下?!?/br> 她四下里掃了一圈,地面有一堆剛伐下來的杉木,去掉了樹皮,外表光溜,顏色淺黃,顯然是準備翻修屋頂用的。 陶南風彎腰提起兩根,抬腿便往即將垮塌的房屋走去。 她的動作太快,陶守信剛開口要阻攔,陶南風已經提著圓木走到舊屋之前。 六、七根粗大的綠線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