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105節
書迷正在閱讀:雙壁在側(雙子1v2)、發現孩子是情夫的后(背德1v2)、逢鶯為幸(民國先婚后愛)、阿芙洛狄忒的囚徒(娛樂圈 NPH)、極致躺平、葉老師家的小學妹、浪蕩(古言1V1H)、重生之民國女學霸、獨占青梅(雙重生)、堅定不移地做個路人甲
這樣的社會群體,整天都把節約、勤儉掛在嘴上,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哪里舍得一點點浪費? 想到這里, 周若瑋深吸一口氣, 抬起頭來, 目光炯炯盯著幻燈片上的建筑平面, 從專業視角認真審查著陶南風的設計。 “這是我為農場知青設計的住宅, 兩層磚木結構, 走廊式布局, 以樓梯為中軸, 左右各六間16平方米的宿舍。東頭為公用廚房、西頭為公用廁所與洗澡間?!?/br> 隨著陶南風的講述, 一張張的幻燈片投影展示在眾人面前。 “建筑設計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 建筑空間具有較強的可變性。建筑結構設計采取外墻與磚柱共同承重, 室內墻體均為填充墻, 可拆除。每間宿舍用六根磚柱支撐,中間增設隔墻將宿舍分成南北兩個面積為8平方米的小間。 單身知青兩人共用一間宿舍,但宿舍里每人都有一個獨立空間,生活互不干擾。如果單位用房緊張,亦可4人一間宿舍。 新婚職工夫妻一間宿舍,前廳后室,功能分區合理。 南面采光良好、但對著走廊開窗私密性差;北面安靜隱蔽、但日照較差。 愛學習的可以將臥室放在南面,書房放在北面。愛熱鬧的可以將客廳放在南面、臥室放在北面私密性良好。 如果有了孩子,可申請分配兩間宿舍使用。內部墻體均可開門,連通性良好,四間房可以根據各自需求安排成主臥、兒童房、書房、客餐廳?!?/br> 聽到這里,底下的議論聲響成一片。 還沒到提問環節,便有學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大聲說出自己的問題。 “陶南風,我想請問一下,現在單位蓋房之所以供不應求,就是因為用地緊張,你為什么只設計兩層,不多做幾層?” 教授們沒有制止學生的提問,因為這也是他們疑惑的地方。 陶南風微微一笑:“問得好!” 她抬眸看向提問的學生:“為什么不提高用地強度,做三層、四層、五層呢?這得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考慮。 在大城市,單位用地面積有限,主要矛盾是土地面積與建筑面積之間的矛盾,因此首要考慮的問題是提高容積率,在抗震允許的情況下將建筑層數做到極致。目前江城的磚混結構可以做到六層。 但是在我們農場,用地面積很充分,約束基建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建筑材料運輸困難、鋼筋水泥造價高,因此我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降低造價的情況下提高建筑面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一開始介紹的這棟宿舍樓并非磚混,而是磚木結構,這棟宿舍樓沒有用到一根鋼筋!” 底下有人喊:“不要鋼筋,只有外墻承重,你這樓安全嗎?” 建筑學專業的學生,雖然不像土木工程專業那樣要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理工科類課程,但也會學建筑力學,對結構力學性能有一定的了解。聽到陶南風這番設計,都激動得不行。 磚木結構,可都是磚墻承重,內墻、外墻均承重,否則難以保證結構的安全性。磚柱承重極少做到兩層,大都只在門廳部分用作雨篷支撐。 陶南風哪來的膽子,敢用磚柱承重做到兩層?! 剛才周若瑋講述設計思路時,根本沒有人質疑,大家都被他前瞻的思想所折服。底下人只會想—— 哦,好厲害! 啊,他這個想法好新潮。 周若瑋不愧是大四優秀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是創新。 可是到了陶南風,她的講述卻將大家帶進一個氛圍。 仿佛每個人都成了焦急等待分房的單位職工,基建科的人拿出設計圖紙征集群眾意見。為了各自的利益、訴求,大家一個個興奮而激動,爭相發言。 陶南風胸有成竹,神情淡定,半點也不慌張。 “砌體結構的承重能力其實并不差,磚柱之所以不選擇作為主體結構,主要考慮的是因為砌體結構穩定、抗震性能差。我們秀峰山農場地質條件良好,不必擔憂這個問題,因此我選擇磚柱作為主體結構?!?/br> 她隨口報出一連串數據,聽著建筑學專業的學生腦瓜子嗡嗡的。 那種來自土木工程專業的碾壓感再次襲來,大家都閉上嘴不敢再質疑結構的安全性問題。 陶守信低著頭輕輕一笑,這孩子有特殊能力,她造出來的房子絕對不會有問題??墒菫榱硕伦〈蠹业淖?,她花了不少功夫學習力學,對門的歐陽教授家的專業書籍都被她借著看完了。 今天,就是她展示成果的時候。 黃家發教授站起來,抬起雙手往下一按:“各位同學,有問題先留著,等下提問環節再問?!?/br> 底下同學不好意思地笑了,齊聲道:“好!” 陶南風繼續往下說。 “知青宿舍設計的第二個特點,便是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大家都知道,家務勞動包括的內容很多,打掃衛生、做飯、洗衣、收拾整理……瑣碎耗時?!?/br> 現在輪到教授們點頭了。 底下有懂得父母艱辛的孩子竊竊私語。 “我媽從早上開始就沒有停歇過,一日三餐、買菜做飯、洗衣晾曬、收拾屋子,真的很辛苦?!?/br> “我姐從六歲開始就幫我媽做家務,初中都沒讀?!?/br> “我爸下班回來的路上就帶點菜回來,晚上幫著洗碗,結果你們猜怎么嘀?單位一群男人都嘲笑我爸,說他是妻管嚴。我媽也上班賺錢啊,家務勞動分擔一下不應該嗎?就好像家務勞動活該都是女人做的!” 知青們上山下鄉時的年齡大多十五到二十歲,都是孩子,從少年到青年,成家立業、養育子女,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家務勞動由誰來承擔的問題。 漫長農耕文化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成為主流,不管是不是雙職工、不管女性是不是有事業心,這個社會默認的就是女人生孩子、帶孩子、做家務。 想到母親徐喜琴曾經說過的“家務勞動社會化”,陶南風眼眶微紅,內心充滿著悲憫之情。 “所以,我這次設計的知青宿舍便充分考慮到這點,努力將家務勞動社會化,大家請看幻燈片——” 宿舍樓東頭的公共廚房展示在眾人面前。 “十二間宿舍,十二個灶臺、十二個cao作臺、六個水池,均標明對應的宿舍號,分配到戶。哪怕是選擇吃食堂的職工,也會分配一個灶臺,自備廚具,做點吃的很方便?!?/br> 底下再一次響起提問:“這哪里能看出家務勞動社會化?” 陶南風笑著回答:“廚房里的煙火氣,是生活中的樂事,也是凝聚一家人情感的紐帶,不宜讓外人代勞,所以買菜、切菜、洗菜、炒菜,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如果實在不愿意做飯的,那就去食堂吃,簡單隨性?!?/br> 不等底下人質疑,她話鋒一轉。 “但是,廚房衛生打掃、水池清洗、廚余垃圾的處理,這些事情是公共廚房都需要做的,由樓道清潔員完成。 除此之外,走廊設有水池、晾曬繩,大家晨起洗漱、洗衣晾曬非常方便。 走廊、水池、公共廁所、洗澡間,都屬于公共衛生,都有清潔員每天打掃。將大家從繁瑣的、重復性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更感興趣、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讀書、看報、聽收音機、學習、工作、閑聊、會友…… 人生樂事無數,希望我們能在這棟知青宿舍樓里安居樂業,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人!” 底下一片寂靜。 陶南風抬起眸,靜靜地看向臺下。 教授們都認真地看著陶南風,似乎在斟酌著如何提問。 想到徐喜琴和自己相濡以沫的日子,陶守信的眼中有淚花閃動。 徐喜琴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到出國留學、再到回國任教,事事親力親為,帶孩子、炒菜、洗衣、掃地,從來沒有埋怨過一句,反而溫柔安慰自己:“先有好妻子,再有好家庭?!?/br> 如果沒有徐喜琴的奉獻,陶守信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吳賢玲看著臺上熠熠生輝的陶南風,聲音有些哽咽:“果然,不愧是徐喜琴的孩子!” 當年徐喜琴在系部思想討論中,提出的“家務勞動社會化”可以說是極為前衛,發人深省。當時有男老師嗤之以鼻,覺得徐喜琴的思想腐朽墮落,可是吳賢玲卻對她仰慕不已,覺得她說出了事業女性的心聲。 當年徐喜琴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可是她的女兒成長起來。 陶南風,將“家務勞動社會化”這一思想貫徹進建筑平面設計中,非常了不起! 第92章 抄襲 片刻的寂靜。 走廊外站著聽小禮堂聲音的學生詫異地伸長腦袋往窗、門處張望。 “怎么回事?” “怎么突然沒有聲音了?” “陶南風說的家務勞動社會化, 非常好的思想啊,為什么大家都沒反應?” 語音剛落,掌聲轟然響起。 似潮水涌上河岸, 卷起沙灘上的貝殼、沙礫、腳印……待到潮水退去時, 一切變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 如狂風刮過樹林,樹梢搖動、枝葉亂晃,沒有一只鳥兒能夠在風中飛翔。 掌聲中夾雜著喝彩聲。 “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陶南風好樣的!” “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好??!” “先不論設計圖畫得好不好,我就喜歡你的陳述, 做一個快樂的人,這一點我力挺你。我那一票, 必須投給你——” 走廊外的同學有不少是外專業的學生, 因為沒有看到圖紙,沒有親眼目睹陶南風的颯爽風采,那份激動與興奮的情緒沒有室內同學那么濃, 只是被她的講述勾得好奇心起。 如何在建筑設計中體現出家務勞動的社會化? 怎么在建筑結構中提升空間的可變性? 聽到禮堂里瘋了一般的掌聲、近乎尖叫的喝彩, 哪里還能按捺得住那份好奇, 都往門口、窗邊擠過去。 “讓我看看, 看看知青宿舍平面到底是個什么樣子?!?/br> “我就看一眼, 看看陶南風到底是個什么樣兒!” 一堆學生差點把門擠垮, 場面一度有些失控。 走廊盡頭站著一個身材苗條的女子, 眉清目秀看著乖巧柔弱, 嘴角卻噙著一絲冷笑, 正是馮悠。 馮悠沒有被周邊環境影響, 目光專注地看著窗邊那個白衣少年, 喬亞東。 喬亞東一臉的驕傲, 隔著玻璃看著講臺上的陶南風。因為人群太過擁擠, 他不得不抬高雙手努力穩住身形。 即使衣袖被拉扯變形、臉快被擠在玻璃上、腰被窗臺膈得生疼,喬亞東依然滿臉是笑。自己愛慕的女孩,站在舞臺中央散發光彩,多么讓人自豪! 如果眼神可以殺人,馮悠已經把喬亞東殺死了無數遍。 在她看來,喬亞東這是赤果果的背叛!明明那本書里,喬亞東應該對自己溫柔關愛、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呵護著。 可是現在你看,哪怕陶南風愛的是向北,喬亞東依然像條狗一樣緊緊追隨她。哪里有陶南風放光彩,哪里就有喬亞東為她搖旗吶喊。 馮悠雙拳緊握,牙齒緊緊咬住嘴唇,直到感覺到喉嚨沁出一股腥味,她才停止這種近乎自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