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第276節
鎮民、所有陪讀的家長將兩邊的道路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道路上方,掛滿了紅色的橫幅。 “滴水石穿何所懼,檀宮折桂正當時?!?/br>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br> 第一輛大巴車緩緩啟動,它的車牌號一定是91666,諧音“就要666”,司機師傅一定要姓馬,寓意馬到成功。 有人帶頭喊了一句:“一路順風,旗開得勝!” 萬人響應。 車上的學生們和車下拿著小旗子的家長們互相告別。 【毛坦廠雖然因為其規模宏大而出名,但這樣的模式在全國絕非個例。它如此真切的存在于我們的人生之中?!?/br> 【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模式不過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泯滅人性,培養出來的并不是人才而只是刷題機器人。但up主只想說,從概率上來說,人才本就難得,杰出人才更是稀少,大師級人才少上加少?!?/br> 【如果只是培養精英,那大部分人都只能作為分母?!?/br> 【尤其是無財無權的普通人?!?/br> 【而如果要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對毛坦廠中學這樣的模式就無需苛求?!?/br> 【高考,橫向對比整個世界,縱向對比人的一生,都可以說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一次甄選!】 …… 各個朝代見慣了科舉大世面的老百姓們也不由得被毛坦廠萬人送考的火熱場面震撼到了。 “這可真是熱鬧!” “比咱們這兒大考那會兒都要熱鬧?!?/br> “人多啊,氛圍就出來了。一萬多學子,咱們大考也就上千人罷了?!?/br> 人家還只是一個學校,不能比,不能比。 說話間倒是對后世高考的規模更有了一些新的認知。 “這么多人考,他們管得過來嗎?”有人好奇的問。 “會不會也有舞弊案?” “肯定有吧, 這么多考生, 考官都盯不過來?!?/br> 老百姓們已經發散到了其他地方,君王和群臣們的思維也在發散。 唐朝。 長孫無忌道:“既然不是科舉,考完還要繼續讀書,那的確無所謂是不是英才?!?/br> 魏征有不同看法:“能夠從十幾l年的學習力脫穎而出,已經算得上是人才了。只看這人怎么用而已?!?/br> 不說別的,讀了十幾l年書,最起碼理解能力是有的吧?想必放在大唐,也是要超過起很多人的。 真正蠢笨之人是連書呆子都做不成的。 他是做過基層官員的人,和很多小官小吏打過交道,深知底層官吏的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對后世的教育方式很是景仰與向往。 他很好奇的是,高考不算科舉的話,那后世的科舉是什么樣的? 然后他們的大學教育又是什么樣的? 李世民聽著他們幾l個辯論,并不言語。 他心里其實想的是另外一回事,那就是后世的社會如此穩定,陸小柒和她的仙畫中傳遞出來的信息都非常正面。 這種感覺就是,她和其他人都對他們的朝廷似乎很滿意,有的時候甚至還有些自豪和驕傲,心中并無什么戾氣。 這是否因為,高考這樣可以改變人命運的考試存在? 貧窮的人可以因此變得富裕。 山村之人可以因此而扎根在大城市。 這就是仙畫所說的階級流動??! 她之前還說了一句什么來著,李世民決定過后再把所有記錄找出來翻一翻。 他在心中思索,想起來了,大意是階層具有流動性才是正常的健康的社會形態,而階層固化只會導致一灘死水。 李世民瞇起眼睛,心思開始漸漸的飄遠。 難吶! …… 【為了保障這種公平,整個社會也都付出了努力來維護它的運轉?!?/br> 【它的安保嚴格程度,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第176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十三) 【咱們國家的秘密分為三個等級?!?/br> 【分別是“秘密”、“機密”和“絕密”,保密程度依次上升,而高考試卷就屬于“絕密”級別,也是最高等級的國家機密,和核武器的地位是一樣的?!?/br> 【網上有一說法,就是銀行押送鈔票的運鈔車,那保衛手里的槍大概率是擺擺樣子,但是運送高考試卷的押送車,那可是真的荷槍實彈?!?/br> 高速路上,裝有高考試卷的郵政運輸車正開著。 在它的身前以及身后,都有著警車開道護航,全程護送。 在駕駛室內、車廂內以及前后的警車上都裝有gps的定位跟蹤系統,以及監控用的攝像頭,全程開啟,紅光一閃一閃。 到了目的地之后,在警方的監督下,多方檢查試卷的外包裝是否破損,確認無誤后才會將它們收到全副武裝的保險柜里。 每一秒,都處于嚴格的電子設備與人員的監控下。 【其實從出題開始,就已經是全程嚴格監控?!?/br> 【每年被考試院點到的老師和研究員,都需要過上一段時間的封閉生活,電子設備全上繳,直到考試結束,比集中隔離還要更嚴格?!?/br> 出題的老師們統一被大巴車拉到秘密的地點。 路上接到電話:“啊,對……出差呢,那邊應該沒信號,兩個月左右吧?!?/br> 下了車,過了安檢,乖乖的把手機遞上去。 整個度假村內,崗亭和監控無數。 有經驗的出卷老師對著同僚苦中作樂:“體會一下坐監的樂趣,修身養性?!?/br> 【到了印刷的時候,警方也會參與進來?!?/br> 【試卷一般會分成兩份,一份主用的a卷,一份備用的b卷,不到最后,就算是出題人一般也不知道會用哪份卷子??傊?,各種手段防范?!?/br> …… 這一套套流程走下來,給天幕下的百姓們看得一愣一愣的。 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如果他們能知道這個詞的話。 “如此看來,后世的高考的確是很公平?!?/br> “也必須得要做到公平啊。你們想想,這可是每年幾l百萬人的考試,要是出什么簍子,我估計朝廷也兜不了底?!?/br> “那倒是?!?/br> “但他們這樣公平,真好啊?!?/br> 嚴格當然好,怕的是不嚴。 天下學子們更是羨慕不已: “真希望咱們的科舉也能這樣嚴就好?!?/br> 雖然現在的科舉也挺嚴,但和后世這陣仗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人家可是做到了每個環節都如此的嚴格。 不羨慕的唯有那些有權力可以在科舉里面稍微做一點小手段的人。 比如某位與朝中高官有聯系的士子,就心中忐忑不安: “如此一來,之后的考試勢必會更加的嚴格,之前的手段估計不再好用了,這可如何是好?” 一些中下層的官員在家中復盤后世的整個流程,忍不住長長的嘶了一聲。 這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密不透風,水潑不進,完全找不到可以在其中做手腳的可能。 除非坐上最高的那幾l個位置,但說實話,那些位置上坐著的人,也不會為了這樣的事情出手,沒必要。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朱元璋感嘆的是:“后世的每一件事情,細到每一個環節,都是有章程可依,有制度可遵循的?!?/br> 這需要朝廷對基層有強大的管控能力,需要吏治清明,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 朱棣又忍不住道:“歸根究底,還是人的原因?!?/br> 章程好定,但這樣的大量的吏目卻很難找。 他和朱元璋對看一眼,最近這幾l年父子倆倒是也培養出了一些默契,一下子就都明白了對方心中所想——所以,對教育和科舉還需要更加的重視才行。 這就成為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武周。 武則天對身邊上官婉兒道:“看來,咱們的糊名還是要繼續下去?!?/br> 因反對者眾,她原本都快要下旨將糊名的做法撤銷,現在她卻改變主意了。 后世的高考都能做到如此地步,難道她搞個糊名都還要猶豫不成? 想來,那些反對者也可以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