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第191節
感謝黑潮! 有幾個朝代的黑龍江是可以看到仙畫的,此時鄉親們都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這黑潮,憑啥就不來咱們這兒啊! 就是,看不起人咋地? 委屈、心酸、羨慕。 · 【黑潮讓我們東部沿海一帶冬季變得相對溫暖,尤其造就了渤海一帶秦皇島、葫蘆島等地的不凍港?!?/br> 【另外,它對于華夏氣候甚至是氣象災害的影響可太大了?!?/br> 地理課上,老師指著幻燈片對著下面的學生們侃侃而談:”1953年的時候,黑潮忽然偏離了原有的軌道,忽然向南移動了170公里。第二年,咱們的江淮流域就出現了大洪災,百年難遇?!?957和1958年, 它向北移動了大概一百多公里,于是第二年,長江流域接連發生了不小的旱災。 “可以說,黑潮就是旱澇預報員?!?/br> 【一開始還以為只是巧合,但后來研究發現,其實并不是黑潮預告了旱澇,而是黑潮決定了旱澇?!?/br> 【因為海水的溫度不僅影響它釋放出來的熱量,還影響降雨帶。當黑潮北移的時候,離我們更近,于是氣溫升高,同時降雨帶也會跟著移走往北,長江中下游地區無雨可下,就會發生旱災?!?/br> 【當它南移離咱們更遠的時候,道理就相反?!?/br>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還容易形成漁場?!?/br> 【一是因為水流的碰撞可以把一些營養物質全都帶到表層,吃的多,魚群自然就不走了。一是因為水流湍急,形成水障,很難游過去,想走也走不了?!?/br> 【自然,就會形成大規模的魚群?!?/br> 【全球最出名的四大漁場,北海、北海道、紐芬蘭、秘魯,都是由寒暖流的交匯而誕生?!?/br> 【可惜,咱們華夏沒有大漁場,只有舟山漁場、渤海灣漁場、南海漁場、北部灣漁場。雖然放在其他國家也還算不錯的漁場,但咱們人口多,消耗大,在這一塊的缺口還是蠻大的?!?/br> 舟山漁場就位于黑潮和南下的寒流的交匯處。 在海面上經常能看到有水域的顏色比其他地方深一塊,黑駿黔的。無數的漁船從舟山港開出,前往近海捕魚。 漁民們驕傲的笑道:“咱們這邊魚多,有句俗話叫啥?春天黃魚咕咕叫,夏天烏賊曬滿礁;秋天蝦兒到處跳,冬天帶魚整網吊!”1 早上到碼頭走一走,一船船的魚被卸下來,立刻送往各地的菜市場和國人的餐桌上。 這么多魚!漁民們紛紛都站了起來,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驚訝。 天幕上,打開漁船的魚艙,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種銀白色的魚,能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 半響,才有老漁民沉重的嘆了一聲: 哎,人家的船好啊。 船好,可以輕松的到遠海去。 像他們這樣的小舢板,最多在近海的幾里地里面轉悠,能有多少魚?早出晚歸,曬到皮膚都蛻皮,但收獲也是需要看運 氣的。 這些古代的漁民們,看著都比內陸的農人還要更加的黑瘦,身上的衣服全是補丁,有的甚至衣不蔽體。身后的草屋破舊,什么時候臺風一來就要被全部卷跑。 漁民苦啊! 他們想著想著,就潸然淚下。 “爺爺別哭?!庇幸涣邭q的孩童忽然說道,眼神中滿是堅定,“等我學會了造船,以后給你造個更好的更大的船。 那老漁民抹去眼淚,笑了起來: “行,爺爺等著你的船?!睂嶋H上,只是因為船的問題嗎? 即使哪天運氣好收獲不錯,大的魚要進貢給朝廷,或者是進奉給本地官吏,還要交魚稅,剩下的不過也只是堪堪填飽肚子而已。 運氣不好,那就全家餓肚子,或者吃剩下的咸魚為生。若是遇到朝廷禁海,那日子就更沒法活了。 有的只能一咬牙,收拾起家當,偷偷跑去外面的島上去當海賊,將良心扔掉,從此過著不把自己當人的日子。 但是,這些都是說不口的。 內陸的百姓們,對漁獲當然也很羨慕。這年頭能吃上海魚的可不多。 交通不便,待它們運輸到內陸時,早已經變成了一條條的咸魚,下飯可以,但說多好吃那倒不至于。 “新鮮的好吃。去過海邊城鎮的商人忍不住道,回味起那美味, 可惜不耐運輸,也只有貴人們吃得起。 “哎,這些就別想了。咱也不指望能吃上海里的魚,只希望這黑潮老爺可安安穩穩的停在原地,別移來移去了。 “就是,就是!改明兒我就給它上幾炷香?!边@洪災和旱災,誰受得了啊! 也不知道海底到底有沒有龍王,算了,把它和龍王爺并列吧,都敬一敬。雖然仙畫說世上無神仙,但多敬敬總是沒錯的。 【為什么會形成洋流,一個主要的作用源就是風?!?/br> 【風吹拂著海水,讓表層的海水隨著風前進,上層的海水最后又帶動下層的海水流動,于是就形成了大規模的洋流?!?/br> 【地球上的風,也有著規律的。在沒有外力比如地形和海陸的影響下,它們總是有著自己固定前進的方向??茖W家們將這個理想化下的風系運轉叫做行星風系?!?/br> 路小柒做了 一個行星風系的動畫演示模型。不得不說,的確是理想化,但也的確總結了基本規律。 唐朝。 李淳風兩眼一亮: 是風啊! 對,風從海上來。 他看向觀象臺上面豎立著的一個三腳雞風向標,這是他用來觀風、測風用的。今日風力為二級。只看了一眼,李淳風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至于二級,這是他自己的理解。 他把風按照風力和造成的影響分為了八級。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李淳風可能沒有想到,自己算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早了西方一千多年! 【按照行星風系的運行規律,在北緯三十度的江南地區,氣流原本應該從高空下沉到地面,讓溫度升高,降雨稀少。但偏偏江南卻是華夏出名的多雨地區?!?/br> 北緯三十度線橫貫地球。 可以看到在華夏往西走那一帶,基本上都是干旱地區甚至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亞的印度大沙漠等等。 但當鏡頭來到華夏的江南,卻能看到煙雨朦朧、小橋流水、河道縱橫。 【這正是因為青藏高原的存在?!?/br> 鏡頭定格在太空俯瞰的青藏高原。一片白色,尤為明顯。 【這里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多,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更多,這些能量不斷加熱上方的空氣,讓這些空氣受熱后上升,那地表就需要從外圍抽取氣流來進行補充,才能達到平衡?!?/br> 在仙畫里,青藏高原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抽風機。 一面是氣流不斷向上升起,一面是不斷的從四面八方抽來更多的氣流。然后形成了一個循環。 【來自印度洋的南亞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亞季風都被這一股超強的力量吸引過去?!?/br> 【東亞季風攜帶著大量水汽趕赴青藏高原,沿途就經過了長江中下游平原。整個江南地區因此徹底擺脫了行星風系的控制,這才有了如今濕潤多雨的氣候?!?/br> 纏綿的雨絲籠罩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 河水從門后經過,一出門直接上了烏篷船,順著城中如蛛網一般密布的河道就可以到達任何自己想到的地方。 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行走在雨巷。 稻田、山峰和園林,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潤。一切都是濕漉漉的。 “原來是這樣啊?!苯系娜藗儼l出感慨。 世事奇妙。有德高望重的老者撫著長須, 誰能想到,千里之外的一片高原,竟然可以影響 到咱們這邊的氣候呢。 明明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地方。 其他人呵呵笑道: “這說明,咱們這兒才是天命眷顧之地啊?!辈蝗辉趺磩e的地方都是沙漠,就江南如此繁華宜居呢? 說得好!這就是天注定。 從北方來的客商正在茶樓中飲茶,聞言苦笑道: “江南的風可比我們那兒要溫軟多了,北地的風那是呼呼的,和刀子一樣割人。 不過,他話音一轉, 這邊就是雨水太多了些。 因為他一開始的態度是以褒揚為主,因為旁邊的當地人聽了后都不覺得刺耳,反倒連聲附和:可不是,不過您也是來得不巧,現在是梅雨季節,雨水多,濕氣重。到處都是濕漉漉的。 “我們家棉被感覺都可以擰出水來?!?/br> 尤其是園子里那青石板,越發的滑溜了,長了好多青苔。大家瘋狂的開啟了抱怨模式。 還是那老者總結:所以說,天道是公平的,就像仙畫所說,大自然中沒有完美的東西。至于有雄心壯志的帝王們,早就開始研究輿圖了。 雖然感覺吐蕃也沒能力改變這種自然運轉的道理,但不管怎么樣,這么重要的地方,還是掌控在自己手上比較好啊! 【降水,正是因為地形、季風與洋流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而決定的?!?/br> 【有個很有意思的巧合,那就是在華夏,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分界線恰好和400毫米的等降水線是有一定重合的?!?/br> 【長城的走向與這條線也恰好大部分重合?!咳A夏400毫米的降水線起于東北大興安嶺的西坡。 它在地圖上斜斜的一直穿過松花江、西遼河、燕山山脈和黃河河套地區、長江上游等地,最終到達了雅魯藏布江河谷。 將現在華夏的地圖一分 為二。 而長城,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修建,一直到明朝還在修建。 上千年的工程,修修補補,每個朝代也都有每個朝代的想法和不同的外敵。但將它標注在地圖上,竟然與400毫米的降水線大致吻合?!窘邓€的東南一側是濕潤的季風氣候,適合種莊稼。生活在這里的人自然而然就選擇了以種植 為生,逐漸的就形成了農耕文明?!?/br> 【而降水線的西北一側,不受季風的影響,降水量也少,那就只能養一些牛羊,靠著游牧的方式來生存,于是就形成了游牧文明?!?/br> 長城的東南側,就是中原王朝的腹地。 從南到北,小麥、水稻、大豆、桑樹、蔬果等等,不計其數。膏粱肥庾,氣候溫潤,錦繡成堆。 而長城的西北側,則向來盤踞著各種中原王朝的外敵。 從匈奴、到羌族、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等,如同走馬燈一樣的輪換。唯一相同就是他們都是游牧民族,靠放牧為生。 大口吃rou,大口喝酒,大漠長河。 而400降水線的周圍,向來是這兩股勢力的交戰之地,圍繞著它發生了無數戰役,無數生死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