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第101節
“別說,上次有人從樹上跌下來,不是一泡童子尿救了他?所以,大概應該也是有點作用的吧。' 不僅僅是百姓,就連大夫們也都在議論。 有人支持這些用藥,有人極力反對,認為不過是嘩眾取寵。爭論紛紛。 孫思邈在驛站里長立不語。 他在《千金方》里面其實也提到過類似的藥方,不過他自己用得很少,非常謹慎。 不止是后世,即使是現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樣的藥方的。孫思邈現在也想要知 道,以后世的“現代醫學”觀念會如何的看待這些? 東壁堂中。 弟子憤憤不平: 師父,《本草綱目》中的人部就那么一點點,憑什么說全都是屎尿精血?!之前那么多辛辛苦苦收集的藥材礦物,他們看不到嗎?李時珍倒也不氣:不急,聽聽后面怎么說。他覺得后世女子路小柒雖然之前也表示過疑惑不解,但總體還是肯定自己的。 果然—— 【這些人真的有認認真真的看完《本草綱目》嗎?實際上, ‘人部’在書里面的占比不足1%!】 【而且要較真的話,在現代醫學里,其實也有用人尿和糞便制成的藥物。像糞便微生物移植,也就fmt就是一種新興的干預方法,用于治療頑固性梭菌感染,也有糞便膠囊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衡。另外,從健康人群尿液中提取的尿激酶,可以用于制作抗血栓的藥物?!? 某個拍攝于公廁的鏡頭里,墻上赫然掛著白色的尿液桶。 桶上面清晰的印著“xx制藥廠”幾個大字。 這些尿液桶最終被收集起來,然后送去了藥廠的實驗室。 穿著白大褂的醫藥研究者在干凈無塵的環境中,用各種儀器研究著眼前提取出來的成分。 【當然了,這些都是經過無數檢驗,在干凈無菌的現代化實驗室里面被提取出來的。想想古代那環境,要直接用藥,不單單是惡心的問題,造成細菌二次感染才是大問題!】 所有的人都看得很認真。 當看到一桶桶的尿液被送到制藥廠之后,大家都有些被震撼到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東西真的能做藥! 不過,再看看制藥廠那不染纖塵,所有人都戴手套和戴口罩的樣子,聽仙畫所說再看看現在的環境,大家也都明白了過來。 就算是能治病,現在也不能隨便亂吃!李時珍和孫思邈等大夫都頻頻點頭,若有所思。 【李時珍在‘人部’的開頭就寫了, 今于此部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也就是說,他也未必用過這些方子,只是前人有記載,所以他也就收錄進來了?!?/br> 【這也說明了《本草綱目》和之前的幾部醫書在性質上的不同?!?/br> 【像《傷寒雜病論》和《千金要方》等等,往往都是出于自身的行醫經驗。而《本草綱目》呢,則是一本收錄類的“百科全書”。所以其中的一些觀點,即使他不認同,他也會予以收錄?!?/br> 【這是李時珍的著書觀點?!?/br> 【up主覺得略略有些可惜。因為他并不是全書都秉持著同樣的中立傾向,比如里面很多東西是他親自嘗試過并且親自栽種了的。所以一路看下來,后面的‘人部’就顯得不是那么的嚴謹?!?/br> 東璧堂內。 李時珍沉吟片刻,做了一個決定: “我決定將《本草綱目》再行修改一遍?!边@本書他其實大修過三次。 因為耗時太長,所以現在最終的版本已經和最初的版本完全不同。 李時珍覺得自己的確是需要整體的再做一遍梳理,然后將今天仙畫提到的那些點給仔細的審查一遍。 沒有人反對他的提議。這本書大家也都出力不少,自然希望它能夠做到更好。 【但是!】 【瑕不掩瑜?!?/br> 【在沒有任何科學理論作為基礎,也沒有顯微鏡甚至連試管都沒有的華夏古代,本來就很容易受到各種宗教甚至是巫術思想的影響。你總不可能指望一個六七百年前的古人,就能無師自通的寫出《微生物學導論》和《高級病理生物學》這樣的東西吧?況且,說不定幾百年后的人看我們的一些書籍,也會覺得,哇,里面好多錯誤?!?/br> 同樣是1590年。 年老的李時珍放下了筆,欣慰的合上了自己眼前的書稿?!侗静菥V目》歷經三十年,終于完稿了。而跨越幾萬公里,在荷蘭。一個叫亞斯·詹森的眼鏡商人發明了一個簡易的儀器。 將近一百年之后,一個叫做列文虎克的荷蘭人從這個簡易的儀器中獲得了靈感,開始自己磨制透鏡。 他將幾片透鏡組合起來,最終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新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許多人類rou眼所看不到的細小物體正在活躍著,繁殖著。人類開始進入了微生物學時代。 【用挑刺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書籍,無視它90%的優秀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只看它具有局限性的10%的一面,然后認為這本書很愚昧,這樣的態度和觀點才是最愚蠢的!】 【站在古人的智慧上發展,然后用驕傲的眼神看向古人,覺得他們都是渣渣,就自己最優秀?!俊居行┤丝烧媸翘?/br> 不起了。你這么秀,怎么不上天呢?】仙畫中響起了一陣陣的掌聲。 然后嘩啦一聲響,長長的卡通火箭沖向天空,離開地球。 沒人以為仙畫是在夸他們,是個人都能聽出后世女子的陰陽怪氣。 “你怎么不上天呢?劉徹重復這句話,哈哈大笑起來, 這后世的話語雖然過于直白,但是倒也有幾分意思。 而且因為直白,聽上去就更過癮。 只有朱元璋哼了一聲,覺得罵得太輕了,完全不如他。這李時珍可是他們明朝的,他天然就有好感。所以那些人就該罵! 只有幾位有心人,比如葛洪和孫思邈,還有尚方中的一些大匠,在列文虎克磨透鏡的時候就伸長了脖子。 顯微鏡! 原來這東西是這樣做的。葛洪對鮑姑道: 好似琉璃。 比琉璃清透。鮑姑皺眉, 且琉璃貴重,也很難尋。葛洪不在意的擺擺手: “先找找看?!?/br> 他雖是隱居,但也是有人脈的。很多世家名士們來尋他煉丹修仙和看病。 自從上次講病毒和病菌,葛洪就對顯微鏡上了心。反正現在也不好煉丹了,那就琢磨琢磨這個也不錯。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5 【不管抨擊的人怎么抨擊,為了黑而黑的人怎么嘲諷,可以肯定的是,當如蟲豸一般的他們都化為歷史中的塵土時,《本草綱目》依然會光彩奪目,千古流傳?!?/br> 【寫出《本草綱目》,作為藥學家、博物學家而聞名于世的李時珍,登上華夏古代十大名醫榜,名不虛傳!】 【接下來,就到了我們名醫榜的最后一位,葉天士!】 第68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七)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即使你們的身體和名聲都已經消亡殆盡了,也不會阻礙《本草綱目》像長江和黃河那樣,萬古流淌! 其嘲諷與輕蔑之情躍然于紙上。 李世民脫口而出:好詩! 其余朝臣們也都紛紛道:的確是好詩。不知道是哪位詩人所作? 有人露出痛心之色:“這么好的詩,仙畫怎能不放出全首?” “哎,要是我大唐也能出如此詩人就好了?!?/br> 只能說,詩圣的詩的確是具有無窮魅力,一下子太極宮中的眾人甚至都忘記了仙畫還在播放,久久停留在這句詩帶來的意境里。 而原本想要立刻著手去修改《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此時則按捺下了焦急的心思,聽完這位葉天士的故事再去也不遲。 … … 【要講葉天士,了解他的成就就必須先提到張仲景和吳有性?!?/br> 【張仲景,up主之前也提過,大家應該也都熟悉了,他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從此成為了中醫們人手一本的寶典。在這本書里面,他將一切外感引起來的疾病都統稱為“傷寒”?!?/br> 【外感大家可以理解為外部的病毒侵襲?!?/br> 【但這是一個大范疇,太籠統了,所以張仲景之后的醫學家們也都在這個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細化研究?!?/br> 在坐堂的大夫,旁邊的架子上放著一本《傷寒雜病論》;在挑燈夜讀的大夫,依然在看《傷寒雜病論》; 在給弟子傳授知識的大夫,依然講的是《傷寒雜病論》。他們穿著不同朝代的服飾,在不同地域的環境中,相同的是都在研究《傷寒雜病論》。 和張仲景差不多朝代的大夫們都在感慨:“這《傷寒雜病論》在后世竟然有這么大的影響力?”之前仙畫說的時候還不覺得,現在倒是真看出來了,不免有些羨慕。 也有年輕的大夫已經開始在打包行囊,準備前往嶺南找張仲景,希望可以學到《傷寒雜病論》里的知識。 只有張仲景本人,眉頭深鎖。 他的弟子有些疑惑:師父,為何還如此悶悶不樂? 張仲景緩緩道:“仙畫根據時間的早晚來 排序,我和那葉天士之間隔了差不多千年的時間??蛇@千年以來,居然還在看《傷寒雜病論》? 若說他不為此感到高興那肯定是假的。 但一細想,怎么就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呢? 難道這千年的時間竟然白過了不成?就沒有醫生對自己書里面的觀點提出疑問?就沒有什么典籍是可以和自己的《傷寒雜病論》相提并論甚至是有所超越的? 弟子也一驚,明白了自家師父的憂慮。 這代表著千年來,在傷寒上的研究,可能就是止步不前啊!正驚疑的時候,仙畫緩緩道—— 【元末明初的時候,就有一個醫生叫王履明,就提出來“溫病不得混稱傷寒”,試圖將“溫病”從傷寒這一大類里剝離出來?!?/br> 【到了明朝崇禎十五年,又起大疫了?!?/br> 【說句題外話,建安大瘟疫和崇禎大瘟疫,都處于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氣候變得異常,整體氣溫越來越冷,所以大概率也會造成病毒的活性變強,存活時間變長。而也因為天氣變冷,糧食收成下降,容易引發各種饑荒,草原上的異族也會因為少糧而大肆進攻中原,引發戰爭。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氣候影響朝代更替”的觀點?!?/br> 鵝毛一樣的雪慢慢悠悠的落了下來。 半夜被凍醒的老農顫顫巍巍的起來點了一個火盆,這才終于好受了些。他老伴嘟囔道:“今年下雪是不是早了點?”這幾年都越來越早了。今年感覺尤其冷。 老農有些憂愁的看了一眼外面的田地。只希望這個冬天不要太漫長,影響到明年的春播。而這場雪也影響到了草原上。 牲畜們被凍死,部落里的老者和剛生下來的小孩都合上了眼睛。 在首領的王帳內,大大的火盆燃起,男人們喝起了酒,這才覺得身上暖和了些。大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部落里的糧食已經不多了,撐不了多少時候。這幾年的鬼天氣,越來越冷!大汗,必須要想個辦法。 端坐在正中間的男人抽出彎刀,朝向中原的方向,冷冷的道:“去關內!向南走,只有向南走才能活下來! 瘟疫! 饑荒! 這兩個詞的出現讓天幕前的氛圍都變得沉重起來,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