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第58節
天上飄起了毛毛細雨,有人拿起袖子擋著頭,有人將舉在肩上的小孩放了下來。 但沒有一個人離開,都在看著仙畫上的這一幕。 仙畫中的沉痛與哀傷似乎也順著天幕傳遞到了各個朝代。 貼身內侍們想要勸帝王回到殿內,但看他們的表情都不敢說話,最終撐開了大傘,為他們遮雨。 這雨,好像也在悼念著仙畫中離去的這一位。 贏政怔怔的想,自己貴為九五之尊,統一天下的始皇帝。待自己去世之時,肯定是全大秦都要為自己服喪。但是,百姓們的心中是怎么想的,那可就不好說了。 竟然有些羨慕。 各個朝代的帝王和王侯將相們也都默然了。 不得不說,這一幕帶來的沖擊并不遜色于之前看到火箭上天,潛艇入海,反倒更加直擊心靈層面。 他們自負權勢在手,所到之處,天下萬民跪拜。 但捫心自問,誰能真的保證,自己死的時候,天地會為之同哭,萬民會為之同悲呢? 這時候,一道和藹的聲音響了起來。 “我有兩個夢,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著好高興,坐到稻穗下乘涼,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這也是袁老曾經說過的話。禾下乘涼夢如今已經快要成為現實。在長沙縣的隆平稻作公園里,栽種下了他 們團隊最新研究出來的巨型稻,有兩米二那么高!】 【不知道袁老在天上有沒有看到?!?/br> 【我們懷念您?!?/br> 長得比人高的水稻正在和風之中隨風搖擺。 漂亮的姑娘小伙兒在水稻下嬉戲拍照,時不時伸出胳膊到頭頂比一比這水稻比自己高多少。 這一幕成為定格,化為一張照片。 和藹的老者抱著懷里長滿了谷穗的稻子,在高高的水稻下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有一位扎著雙丫譬的小姑娘問自己的奶奶:“這個老爺爺怎么了?” 她奶奶溫柔的回答:這個老爺爺回天上做神仙去了。 小姑娘恍然大悟:原來老爺爺是神仙啊。 老婦人點點頭,眼中也帶著朦朧的淚光。 她心想,或許這位袁老真的就是稻神呢,不然這世間怎么可能出現這么高產的水稻,還能長在沙漠里,還能長得比人還高?! 不行,她得在自己家里給稻神立一塊牌位,讓他也保佑自己家來年風調雨順,稻谷滿倉。 【從散盡家財只為了研究水稻的丁老,再到一生在和矮桿水稻打交道的黃老,再到90歲依然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袁老,還有在北方研究寒地水稻,被稱之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徐老,等等等等。無數的農科人奮斗在保障白妊根食安全的第一線。這些者一輩的農科人們往往為信息仰奔走,為信仰奮斗,為信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br> 【我愿稱之為,理想主義者照耀中國!】 無數的聲音響起,一張張的照片出現在天幕上。 植物病理學先驅鄒秉文教授拿著祖國邀請他回國的信件,義無反顧的道:“祖國需要我,我要回國?!? 家畜生態學科創始人湯逸人教授在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淚流滿面的對自己的妻子說:“我們海外孤兒的生活結束了,回國吧?!? 丁穎院士:“真誠的科學工作者,就是真誠的勞動者?!?/br> 黃耀祥院士:“人人都有飯吃,這才是我想要的?!?/br> 八十歲的徐一戎專家:氣溫這么高,我要去田里看一看。 無數張農學家的照片和畫像出現 在天幕上。 而位于他們頭頂的,是一顆一直在閃耀著光芒的紅色五角星! 世間多英才。 劉徹和李世民都是知人善用的帝王,也從來不懼怕手下的人才過多,只希望越來越好。 但此時看到這一張張的頭像,心里的羨慕擋也擋不住。 這還僅僅只是農業方面的人才而已! 而且這些人才都能如此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是后世的教育機制真的這么優秀嗎?還是那顆閃閃的紅星有著什么特殊的魔力。 紅星依然在散發著光芒。 但不知為何,在感到震撼之余,這顆紅星也讓帝王們內心竟生出一絲懼怕。 【看完了水稻之后,展覽的后半段是麥子。和在宋朝時才成為最重要主糧的水稻相比,小麥從秦漢時期開始就已經在我國的北方和中原地區廣泛被種植?!?/br> 【但小麥得到普及最重要的節點是漢朝之后。它的推廣得益于一件工具?!?/br> 一個看上去很笨拙的用石頭制成的圓形工具出現在了天幕上。 它被端放在石桌上,有長長的鐵軸從中間伸出來。 有人出現了,握著鐵軸,這工具的上半部分隨著他的走動也開始轉動起來。 “我認識,這是石磨!” 從剛剛的沉痛之中走出來之后,古人們驚訝的發現雨停了。 然后聽到接下來講的是麥子,興趣更濃了。 相比于只在南方地區種植的水稻,現在腹地大多在中原的王朝們,種得最多的其實是粟和麥。 【對,沒錯,就是石磨。石磨據說是由魯班發明的,最初的時候叫做磋,漢代才叫做磨。秦漢,或者是大秦的時候,石磨沒有被普及,那時候的人怎么吃小麥呢?粗粗的去一遍殼,然后將麥子像稻谷一樣蒸熟來吃,這就是麥飯。豆子也是這樣吃,叫做豆飯。吃過粗糧飯的人都知道不好吃,而且古代的去殼肯定也沒有現代的精細,所以就更不好吃了,喇嗓子?!?/br> 【可是,麥子不是這樣吃的呀!面粉才是麥子的精髓!】 一勺去了殼的麥子被倒入到石磨的腔中,石磨開始轉動。 很快,從另一邊的槽道里,細膩的粉末洋洋灑灑的流入到了早已經備好的 木桶里。 【各種用小麥面粉制成的面條、包子、饅頭、面包才是麥子成為全世界被種植最廣,也最受歡迎的主食的原因呀!】 一份面粉上倒入雞蛋,一雙手迅速的攪動擠壓,面粉變成了軟乎乎的面團。面團被不停的摔打,又變得光滑無比,最后被分成小份,放入到竹制的屜籠中蒸。 屜籠被打開,又白又胖的白面饅頭正在騰騰的向上冒著熱氣; 又早這雙神奇的手將面團扯成長長的 左半衣巾攸來花土 狀e打成v細v的面條 又是這雙伸奇的手,將面團體或長長的,在干空十芯米湯去,然后切成又細文長的面條。 面條被燙好,淋入熱湯,又加上一勺紅油辣子,吃得人嘶哈嘶哈; 面團被分成圓形的小薄片,包上被剁碎的rou餡,捏成元寶形狀的餃子;面團分成小塊,在上面刷了一層蛋液,卷成一層一層,用木盤蓋著放入到石頭制成的烤爐,拿出來之后就是顏色金黃泛著油脂光澤的面包。 又來了,又來了! 路小染帶著她的美食又走過來了! 已經吃過了晚飯的古人們不由得痛苦的口口一聲,捂住了自己的胃部。 可惡!雖然吃了晚飯,但看著這些后世的美食依然想要流口水! 唐宋及之后的朝代,已經逐漸有了美食的雛形,尤其是宋朝,面條和包子饅頭這些早已不再鮮見,甚至大宋百姓們還能吃上灌湯包。有人曾經數過,《清明上河圖》里面的一百多棟樓,經營餐飲行業的就有四十五家!可見其餐飲之發達。 所以他們也就是對著那烤出來的羊角包感興趣:“這東西看著還不錯,或許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br> 但是對于秦漢的人來說,他們恍恍惚惚的沉浸在小麥所帶來的各樣美食里面。 你和我說,這些是麥子做的? 那個煮起麥飯來又粗又喇嗓子的麥? 原來,小麥的正確吃法應該是這樣的么?! 第42章 農業大學之旅(六) 劉邦和蕭何在泗水亭邊的小山坡上看仙畫,一起跟過來的還有和劉邦交好的樊噲。 幾人看到這么多用小麥面粉做的美食出現在天幕上,都不約而同的咽下了口水。 樊噲揉了揉肚子,覺得自己又餓了。 他是屠夫,平時吃得已經比普通人家要好很多了,有的時候偶爾能吃三頓,有的時候還能吃上點rou。在之前呂太公的宴席上,他一人就啃了一個大豬蹄子。 可以說,rou食是他的最愛。 至于麥和粟,樊噲是不得不吃。 麥飯就不說了,難吃。麥餅也不咋地,搗爛一下隔水蒸出來和麥飯的感覺也差不多多少,為了便于保存還要做得更干一點。 看了路小柒的介紹后,他才知道原來麥子不是不好吃,而是他們一直沒找對方法來吃。 “劉季,你別折騰你那什么水車了,趕緊去搞個石磨來?!彼檬种庾擦俗矂?。 劉邦倒下來:“石磨在郡城里面就有,不過好像樣式有點區別?!?/br> 他拿樹枝在地上隨便畫了起來,將仙畫里的樣式記好,然后嘆口氣:做一個也是做,做兩個也是做,等我把水車做出來再來做石磨。 他現在覺得簡直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干,像之前那樣每天喝喝酒不好嗎? 真是閑得! 【漢朝的時候石磨逐漸被推廣,而到了晉代,有一位無名人士發明了水磨,即用水力推動的石磨,民間開始有了磨坊,從此才可以大批量的將麥子呀豆子呀之類的主糧磨成粉??吹經],沒有水車的發明也就沒有水磨,這就說明只有科學和不斷涌現出來的科學發明才能改變世界!】 一座木頭房子坐落在河邊。 大大的水車在屋外轉動,帶動了屋內連著的軸承,以及底下的石磨。 有人將一筐筐的麥子往入口處倒,麥子進入到石磨里,迅速被水力帶動的石磨碾壓成粉末,從出口的槽泄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