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 第5節
此法的確可學! 嬴政沉聲下令:“著尚方令,于宮中設立造紙坊,專研造紙之術!朕要盡快見到紙張的出現!” 趙高領命:“遵旨!” 他在心中也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看來這造紙坊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香餑餑,他是不是要安插幾個自己的人進去呢? …… 【更關鍵的是,有紙才能有之后的印刷術,從而讓知識的傳播發生了革命性甚至是顛覆性的進步?!?/br> 【我們拿《論語》來舉例子,《論語》總共有20篇,如果用竹簡來書寫,大概需要兩千片竹簡才能夠寫完。但如果換成紙訂的書,也就那么薄薄的一冊,便于攜帶也便于閱讀,關鍵是還更便宜。一個平民的家里是不會有錢也不會有空間來收藏一套竹簡的《論語》的,但肯定會有空間收藏一本紙訂的《論語》。設想,在始皇嬴政的大秦時代,一位秦人從都城咸陽來到東海之濱,他的車駕就這么大,讓他帶上一套竹簡做的《論語》,那可能是為難了他。但若是這樣一本薄薄的《論語》,卻沒什么困難。這就讓知識的傳播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再加上它的制作成本更低,價格也就更低,從而也讓知識從廟堂之上來到了平凡百姓的家里?!?/br> 【可以說,紙和印刷術的出現,打破了貴族對知識的壟斷,促進了更多讀書人的出現,才有了后續的科舉制,才保證這些封建王朝們對于人才選拔的可行性?!?/br> …… 漢朝。 大儒董仲舒心中激蕩不已: 圣人所書《論語》! 看來在后世,儒家依然存在,圣人之言依然存在。 劉徹卻以自己身為帝王的敏感注意到了一個詞:科舉。 聽意思,像是一種舉薦人才的制度。而且仙畫對其頗為推崇。 他滿心期待仙畫多講一點,自己好抄作業,沒想到對方卻只是提了這么一句就沒下文了。 劉徹有點抓狂但是又很無力:……你倒是告訴朕,科舉究竟為何呀! 他問身邊的心腹大臣。 他身邊的主父偃猜測:“結合仙畫之前所說,平民中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科舉制應該就是針對他們而設?!?/br> 他這番話換來了在座權貴們的怒目。 主父偃不為所動,絲毫不怕得罪他們。他深知自己之前向陛下進言推行《推恩令》,將諸侯的封地與力量進一步削弱的時候,就注定了自己只能忠于陛下。他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陛下想要打西,他就把刀鋒調轉向西。陛下想要網羅天下人才,那他就為他網羅天下的人才。 至于這是不是觸犯到了權貴們的利益? 他可先管不了那么多。 ...... 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境況,從仙畫中解讀出來的信息也都不一樣。 但接下來的仙畫,卻給了他們同樣的震撼。 ...... 【印刷術也是四大發明之一,它和紙的出現息息相關,這個我們稍后會講到。這兩大發明,不僅僅是影響了我們國家,甚至還影響到了全世界!】 鏡頭拉遠,抬高。 一幅遼闊到出乎大家想象、精美細致到也出乎大家想象的疆圖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從海洋到陸地,從亞洲到歐洲。 最后,藍色的星球出現在了畫面里,一根根彩色的線條從亞洲的東方出發,迅速的連接到了其余各地,顯示出造紙術對全世界的影響。 ...... 嬴政凝視仙畫,表情怔然,想說什么卻發現被堵在了嗓子眼,巨大的驚駭讓他根本說不出來。 這是什么地方? 是大秦嗎? 不,不!大秦的疆域他爛熟于心,巡視數次,這疆圖比大秦的領土大上幾倍甚至十幾倍! 那是仙畫中所說的“全世界”? 朕以為朕富有四海,卻沒想到大秦只占據了整個世界的小小一角! 漢朝。 劉徹激動得向前邁了兩步,伸手朝天似乎想要觸碰到天上的光幕,但卻最終只能黯然放下。 他啞著聲:“原來天下竟如此遼闊!” 他睜大眼睛,努力從這副疆圖上尋找到漢朝的蹤跡,很快就發現了熟悉的輿圖線條,發出了暢快的笑聲。 他又找到了匈奴所在:“朕原以為將匈奴逐出漠北,便已經到了天之盡頭,沒想到盡頭之外,竟然天外有天!” 劉徹忽然生出一股豪情,他的理想是不是應該遠大一點? 比如把疆土再往西擴展那么一點點。 唐朝。 李世民袖手而立,他今日穿著圓領袍衫,戴著幞頭,看上去如中年文士一般。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贏得了西域眾部落的歸順,被稱為“天可汗”! 他看了仙畫展現出來的世界地圖之后,沉默了半瞬,這才和身邊的長孫皇后感慨道:“觀音婢,朕知往西有龜茲、烏孫、大月氏諸國,再往西有大秦。卻不知這天下原來超出了你我想象。想想,朕竟對‘天可汗’一稱沾沾自喜,何其可笑!” -------------------- 1. 唐朝所指的“大秦”為羅馬帝國。 2. 主父偃死得其實蠻慘的,夷三族。 3. 我看司馬相如的賦看得有些腦殼疼,辭藻太華麗了。 4. 接下來是印刷術,因為和造紙的意義有些重復,所以不會多寫,印刷術后是火藥,然后和指南針。 第6章 各朝各代掌管天文星象的太史令太常令們已經陷入瘋狂: “居然是圓的!” “我們居然生活在一個球上面!” 過往的理論被完全推翻。 山的那頭還有更加巍峨的山,水的盡頭是更加遼闊的水。 皇帝們的感觸卻不在這里,而且比平民要來得深得多。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說多了聽多了,有的時候難免也會有所膨脹。但仙畫中所展現出來的世界地圖卻給這些帝王們潑了一盆冷水。 天外還有天! 有雄心壯志的,比如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等,在震驚和沮喪之后,睥睨天下的霸氣被點燃——大殿案幾上擺放著的疆域輿圖,安知不能再變得更大一點呢? 聽了李世民的話之后,長孫皇后溫言安慰道:“謙遜是美德,但二哥何必妄自菲薄。像那大秦,山遠水遠,只不過存在于商人之口,往來需花費數年時間。也只有仙人,才有這樣無遠弗屆的目光?!?/br> 李二鳳是何等心志堅定之人,惆悵也不過是在瞬間,被老婆一安慰頓時就好了:“朕明白,觀音婢你放心,我不過是一時的情緒而已?!?/br> 他與長孫皇后琴瑟和鳴,私底下也經常只稱你我。 李世民立于殿下,仰頭看著天上的仙畫,悠悠道:“我看后世之人已經和仙人一樣,有了這樣的目光??磥?,我們的后輩們做得還不錯?!?/br> 或許他能做的,就是給自己的后世之人留下更好的基礎,留下一顆種子。 李世民是雄主,也是英主,才有這樣的想法。 而此時,在宋朝。 汴梁皇宮之內。 宋徽宗提筆在紙張上寫下《延福宮觀仙畫記》一行漂亮的書法,名留后世的瘦金體此時已經日臻成熟,筆墨生動,神采飛揚。 他臉上帶著愁苦之色,嘆道:“既然這金國往外還有偌大的土地,何苦非來盯著我大宋呢?” 他卻不知,金國在往北或者是往西,都是苦寒之地,怎么會錯過大宋這一塊肥rou呢? 此時正是宣和五年。 之前,宋朝與金國約定一起進攻遼朝,假若遼亡了,那燕云地區歸宋朝,宋則需要將原先納給遼朝的歲幣轉給金國——對,錢還是要繼續出的。 今年四月,金國信守承諾,將燕京及所屬九州中的西部六州歸還給了大宋。宋徽宗高興的將和此事相關的王黼、童貫、蔡攸等人加官進爵,卻沒想到引起了朝野上下輿論的不滿。 因為,燕京居民大部分已被金俘往送去東北當奴隸,這幾座原本繁華的城池早就成了滿是廢墟和狐貍洞xue的空城! 宋徽宗又嘆一聲,只覺得難做。 不管收回來的是什么,畢竟這不是收回來了嘛?他不懂有什么不滿的? 若他是金國的皇帝,他也會這樣做的。想要原封不動的收回城池,除非是與金國開戰,大勝。 那怎么可能呢? 宋徽宗一想到這個可能就覺得自己有些腿軟,金國的實力可是越來越強盛,甚至傳言連西夏都想要向其奉表稱藩。 和金國開戰? 那些臣子百姓們,可真是太想當然了! 他甚至都想把都城遷到余杭去,江南風景秀美,關鍵是,離燕地遠!安全! 宋徽宗看仙畫上展現出來的世界疆域,有時覺得,索性云游天下,當個縱情書畫的富家翁說不定還要更加的舒坦。朝政什么的,實在是太讓人頭疼了! ...... 天上的仙畫可不管帝王們是怎么想的,輕松活潑的女聲依然有條不紊的在繼續自己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看,在紙沒有發明之前,世界各地用的都是什么呢?】 【當我們國家已經來到了文化繁榮燦爛的南北朝、唐宋時期時,歐洲還處于黑暗蒙昧的中世紀,用的是羊皮紙。這個對比非常的強烈哈,所以身為僅存的有著悠久輝煌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后人,對著外國人實在是無非妄自菲薄。我們在用精美的宣紙寫字畫畫時,他們還在忙著殺羊做紙呢?!?/br> 【扯遠了,哈哈。不過殺羊這個事是真的,用羊皮紙制作一本《圣經》需要用到375頭羊的羊皮,非常的奢侈!而且,制作工藝相當復雜,比竹簡還麻煩很多。所以在中世紀的時候,只有貴族和教會才有機會接觸到文字,平民想都不要想。這也就造成了整個中世紀的文學和思潮都非常的乏善可陳。但到了十四世紀,情況變得不同。他們得到了來自于古老東方古國的神奇的造紙術!】 ...... 一些與中原之民長相截然不同的人出現在了仙畫之中。他們有的有著藍色的眼睛、金色的頭發,有的卻是渾身如碳一般黑。 像唐宋這樣的朝代還好,有不少異國商人千里迢迢的來本國通商,大部分百姓即使沒見過也聽說過這世界上有人和自己長得不一樣。但秦漢之民,卻驚駭之極,有膽小的甚至直接撲倒在地。 “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