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囤貨強手 第281節
所以他極有可能沒離開! 楚小叔恍恍惚惚,望著門口,臉龐說不上是什么表情。 “咋有人愛打聽事兒到這種地步?!彼麑嵲谡痼@。 楚嬸兒都無語極了,硬是搞不清重點呢。 但楚小叔很快回神,疑惑問:“他倆已經熟到能吃年夜飯的地步了嗎,難不成咱們得開始準備木頭和棉花了?” 當地娘家人在女兒結婚時會準備床被子,以及幾個裝被子和衣服的箱子。如果條件好,還會準備衣柜,甚至床。 楚嬸兒臉上卻隱隱興奮:“楚沁這孩子也真是的,前幾年愁人,現在我都看開了,她突然給我來個大的?!?/br> 要說她滿不滿意紀廠長,當然滿意! 工作好,五官端正又是本地的,人品目前瞧著也不錯,這哪里還會不滿意。 楚小叔同樣這般想。 他摸了摸空了的口袋,又去旁邊櫥柜里抓點煙葉出來聞聞解解饞,笑道:“也是趕時興,現在的小伙子小姑娘都愛自由戀愛。這人比咱們以往找的要好,往后要是真的成了,楚沁還是能住在家里?!?/br> 楚嬸兒卻嗔道:“人家樓房不比咱們村里的房好???要是能把楚沁也安排到廠里,讓她端上能坐辦公室的鐵飯碗才算好呢?!?/br> 楚小叔深吸一口氣煙葉,緩緩吐氣:“你不懂,那樓房看著好,住起來或許也比咱們家來得好,但肯定是比不上楚沁家的?!?/br> 他都不想說啥了,楚沁家現在瞧著位置一流,她自己私底下肯定有偷摸種點什么,加上她家房子被她收拾得整整齊齊,哪里會比不上樓房呢。 更別說,她還打算蓋新房了。 楚嬸兒想想覺得也是,又為難說:“難不成兩人真要成了,他還住楚沁家來?” 沒等他回答,楚嬸兒卻立刻想通:“也不是不行,誰說只能女方住男方那兒?!?/br> 楚小叔沉思片刻:“你想的有點遠,現在八字還不確定有沒有一撇呢?!?/br> 是了,八字還沒一撇。一眨眼,楚沁搬出他們家已經六年了。 夫妻倆在討論楚沁,楊家也在討論她。 靜水莊。 楊姥姥道:“這臘rou是楚沁拿來的?這孩子聽說養豬養成名人是是不是?公社那些人都喊她養豬王?!?/br> 楊小舅嘴里的水差點沒噴出來:“誰取的外號這么缺德?!?/br> 楊姥姥瞪眼:“哪里缺德了,多好聽!能養出500斤的豬咋就配不上養豬王這三個字?!?/br> 楊小舅趕緊點點頭:“能配能配,就是不好聽,誰家姑娘好端端的和養豬扯關系?!?/br> 楊姥姥:“你可閉嘴吧,覺悟還沒我個老太太高。養豬咋啦,養豬光榮!現在公社誰不曉得養豬王楚沁啊,和你這當舅舅的一比,你連人家腳趾頭的都比不上?!?/br> 她說著把身體坐正,繼續說:“我可都聽說了,楚沁這本事縣里都曉得了,還要給她寫報紙呢。她當年是不是上過報紙,嘖嘖,她還不同意。不過縣里還是給報上去了,今兒你三叔從縣里回來,就說有面報紙上提起了這事,想必過不久‘養豬王’這三個字不但咱們公社咱們新明縣,怕是整個市都曉得?!?/br> 楊小舅驚訝:“還有這事?那完了,楚沁一直不想出名氣的?!?/br> 劉芝笑笑道:“這名氣出了也沒啥,又不會有人綁著她逼她去養豬。楚沁不想干的事兒還有人能逼得動她?” 楊小舅想想又點頭:“也是。就是這外號怕是要跟她一輩子。往后去縣里,別人看到她不得都喊她養豬王!” 說著,他不由得笑出聲。 笑著笑著,笑聲戛然而止。 等等,她養雞可比養豬厲害多了,那蛋是一個接一個地下啊。 怕是不能喊她養豬王,也不能喊養雞王,這都太過片面。 那喊啥? 好養殖大王。 — “噼里啪啦——” 鞭炮聲在晚飯前響起,這昭示著年夜飯即將開始。 楚沁點了兩盞煤油燈,還把手電筒用鐵絲繞著掛在飯桌頂部。 只見桌上擺著九道菜,魚湯豆腐,蘿卜燜羊rou,紅燒魚,紅燒rou,糯米蒸排骨,蒸臘味以及辣炒豬蹄清炒薺菜與燉鵝。 楚沁家的菜幾乎沒派上用場,她今天做晚飯時同樣幾乎是沒派上用場。 她這會兒看著滿桌的菜口水直分泌,眼神灼灼地看著紀竟遙,問:“開動?” 紀竟遙笑笑:“吃吧,你先吃?!?/br> 楚沁也不跟他客氣,夾起豬蹄開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喝著楊梅酒,吃著辣豬蹄。 歷史車輪滾滾,1963年來臨。 【??作者有話說】 終于要時間大法了 感謝在2023-10-08 00:46:55~2023-10-09 01:32:2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不二 28瓶;破鱷梨也 18瓶;巫韻朵朵 10瓶;乖羔羔、karen星微 5瓶;26309691、霞光、-小雨兒。、風從海上來、舞明遙、迷你豬、司空伊落、audrey、小橋煙雨、38574129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67章 至三年后 ◎房屋建成◎ 流光易逝, 急景流年。 梅花綻放后凋零,冰得刺骨的積雪也在氣溫回暖之際漸漸融化。 但萬物反復,枯敗的枝丫重新抽出綠芽, 零落成泥的桃花杏花各種花在春風中飄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冬日始終不是終點,每年的春日也并非是唯一的起點。 起點年年有, 一轉眼來到1966年。 這是個特殊的年份,不亞于1959。 此時的楚沁還不知道,但她卻能感受到風雨欲來的氣氛。 這幾年她過得特別舒坦。 63年時村里建起一座磚窯,磚窯是九月份建好的, 九月底時燒出第一批的磚。 不過頭批磚的質量不好, 摔在地上容易摔碎, 不適合用來蓋房子。 村里負責燒磚的谷大爺又是調整濕度又是調整溫度, 又燒兩批磚后才燒出質量合適的磚塊來。 當然, 前三批的磚也沒浪費, 你家拿些我家那些,全部被村民們瓜分完了。 楚沁搶到五十來塊,蓋房子不行, 拿去蓋雞窩倒是很好使。 燒出第一批質量達標的磚時已是入冬的季節, 天氣漸漸變冷,在初雪到來之際又燒出一批, 隨后立刻停工,直到64年春種過后才再次復工。 都說好事多磨,磚窯也是如此。 進入64年年中, 前兩批磚又建成磚窯, 前后兩磚窯同時發力, 出品量呈井噴式發展。 乖乖, 不但在65年年中時存后夠村里人蓋的磚,更是在這之后賣給了隔壁幾個生產隊好些磚。 其中靜水莊買了最多,因為他們生產隊同樣有錢,每年從機械廠得到的收益雖略遜于高樹村,但還是蓋得起房子的。 楚沁原先就覺得自己不能當出頭鳥,必須“隱于市”。她不能成為第一個蓋磚瓦房的人,她可以是第三個第四個。 如果還可以的話,她甚至希望全村人都能蓋起磚瓦房。 楚沁卻忽略了,農民們對于蓋新房的追求有多么猛烈,在高樹村準備蓋房時,隔壁幾個和機械廠合作的村子也在著手蓋房。 高樹村第一座磚瓦房在1964年年底落成,而村里第一個蓋成磚瓦房的人家是村支書家。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村支書家人口眾多,且幾乎都是壯勞力,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的話,他家每年年底拿到的分紅是最多的。 在64年春季時村支書家便已著手蓋房。還是那句話,因為家里人多,親戚也多,人多力量大,房子蓋得飛快。 楚沁當時也去幫忙了,順帶給自己攢點經驗。 村支書家磚瓦房蓋得不算大,也才五間房屋,而且面積頗小。 他家廚房甚至沒推了重蓋,五間房除一間堂屋外別的都是臥室。 楚沁搖搖頭,覺得村支書的家忒雜了。 幫瓦房和黃泥房混搭,院前院后的木頭房也沒拆,看著有些別扭。 不過村支書的家人都很高興,而一波一波去參觀的村里人眼里也源源不斷透露著羨慕。 第二家建成磚瓦房的人家是徐家,也就是徐老屠家。 他家家庭成員組成的結構和村支書家是很像的,同樣算人口大戶人家。 不過也不單單如此,他家最關鍵是女人特能干活。 徐家女人賺的工分能追得上壯年男人,楚沁還沒崛起時她們才是高樹村女村民的翹楚。 或許有村支書家比對著,徐家的房子明顯蓋得好看許多,不再是混搭了。 他家地勢相對來說較高,同樣用圍墻把自家前后院都給圍起來,或許正因如此,他們蓋時會稍稍大膽些,除廁所外,全部都是磚瓦結構的房屋。 楚沁依舊去徐家幫了忙。 在村支書家時她是木工,到徐家了她就是水泥工。 徐家房子蓋成正房加兩廂的模樣,規規整整的,她這稍稍有點強迫癥的人特喜歡,一時之間也想把自己家的圖紙推倒重新規劃,但仔細考慮過后還是算了。 她家也挺美挺對稱的,不需要學人家。 關鍵是她家方便,下雨天時除去廁所外非必要都不需要出門呢。再有就是她家就她孤零零的一個人,廂房蓋了能給誰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