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138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到沒有辣椒的世界后、咸魚小結巴他又浪又慫[穿書]、在年代文里吃瓜、六零之囤貨強手、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重回1979、貴妃嬌寵日常、末世兄妹流放種田、八零后重生日常、世人為我塑金身[快穿]
正說著,外頭有人來叫走許尚書,許尚書便去了。 許老太太心里擔心許瑾,想到將軍府又憋了一肚子氣,不上不下的,便叫許大太太過來陪她說話。 此時,皇子和百官拜完皇城,正式啟程南下。 天空中下起了小雪,到處一片雪白,烏云沉沉壓下,壓出一派叫人難以呼吸的壓抑感。 許尚書和王丞相們顧不得天氣,不住地催促馬車快一點快一點。 若走得太慢,北戎軍攻破京城之后,少不得會追來,到時他們極有可能被俘虜。 許老太太回頭看著漸漸遠去的京城,淚眼婆娑道:“瑾兒可怎么辦???” 許大太太跟著抹眼淚,她比許老太太難過得多,哭得說不出話來。 許老太太哭一陣,又讓人去問許尚書許瑾何時會回來,得知許尚書暫時也不知,只能猜測派出的人今兒早上追上許瑾,馬上帶許瑾南下,需要大半天,更是哭得死去活來:“這不正跟揮師南下的北戎軍遇上了么?都怪蕭遙那個小賤人!” 許大太太聽到許瑾會遇上北戎軍,幾乎沒厥過去。 她被丫鬟扶著,不住地揉心口,才撐著沒有厥過去。 想到許瑾極有可能死在北戎軍的鐵蹄下,許大太太忍不住也開始罵蕭遙——她跟許老太太的想法一致,認為如果不是蕭遙抽了許瑾一頓,許瑾不會大病一場,許瑾不大病一場,身體便不會虛弱,身體不虛弱,秋闈春闈乃至殿試的名次便不會差,名次不差,許瑾不會被許尚書斥責,不被許尚書斥責,他不會想到北上投軍證明自己。 所以,歸根到底,都是蕭遙的錯。 罵了一陣,許大太太想到若卿,馬上命丫鬟去吩咐若卿來侍候她。 等若卿過來了,她又借口說馬車太小,讓若卿隨侍在馬車旁。 此時天空中下著小雪,天氣十分寒冷。 若卿從前沒做過任何粗活,驟然被要求在雪地中行走,還得跟上馬車的速度,頓時苦不堪言,走了沒一會兒便跟不上了。 許大太太卻不管,隔一段時間便叫若卿一次,若不見若卿,便斥責一番,隨后又命一個粗使婆子盯著若卿,若若卿走得慢了,便拽她一把。 那粗使婆子看得出許大太太是故意折騰若卿,馬上決定討好許大太太,一起讓若卿不好過。 大皇子神色陰翳地放下茶杯:“老三老四留守京城,想是為了討好父皇。你說,此事會不會有變?” 二皇子不以為然道:“京城被攻破,是遲早的事,他們討好得了父皇又如何?最多不過殉城。不過到底是我們的弟弟,又隨同父皇一道殉城,大哥以后,給他們一個好名聲就是了?!?/br> 大皇子馬上擺擺手:“此話休提,我可盼望著父皇長命百歲呢?!?/br> 兄弟倆爾虞我詐地聊了一陣,都沒能找到對方的破綻,又同時認為,留守京城無用,心情倒還算愉快。 雖然南巡派都想走開一點,可是一來人多,二來馬匹不是頂級的,走得不快,因此直到午時,才到達距離京城最近的一個小城。 小城不大,能容納的人不多,百官原不打算停留的。 可這次南巡的老爺小姐太太們,一個比一個嬌貴,坐了大半天的馬車,都要求下車吃東西。 于是主子們下車用飯,下人們護送著行李,到城外等著。 眾人剛吃完午飯,從酒樓出來,就聽到大街上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王丞相頓時皺起眉頭:“此地知府是誰?怎能容當街縱馬?” 話音剛落,便聽到那急促策馬跑過來的騎士高聲叫道:“大皇子二皇子何在?王丞相并諸位尚書何在?” 王丞相和許尚書等俱是一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涌上不好的預感。 城破了?還是有轉機? 騎士來得近了,大皇子不得不開口:“你是何人?” 一隊共九個騎士聽到大皇子的聲音,馬上策馬趕了過來,隨后翻身下馬,拿出一份明黃色的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將軍府蕭遙蕭千總斬殺北戎大皇子,大破北戎軍,率領大軍守住城池,實乃不世功勞。有蕭千總此等將才,實乃大興朝之幸,京城之幸?,F召百官回京,商議抵抗北戎事宜,欽此——” 大皇子、王丞相、許尚書等俱都目瞪口呆,懷疑自己聽錯了。 城居然沒被攻破? 皇帝居然叫他們回去? 當頭那騎士見這些大佬都不說話,以為太過激動以至于沒聽清,只得又念了一遍圣旨。 大皇子、二皇子、王丞相和許尚書等大佬這次聽清楚了,都如同挨了個焦雷一般,臉上火辣辣的,一顆心則仿佛被人捏著,幾乎喘不過氣來。 這是故意玩他們的吧? 在他們跑了,離開京城之后,突然說,城沒破,大家趕緊回來! 此事被記錄下來,后世的人會如何評價他們? 不用多說,絕對遺臭萬年了。 大皇子和二皇子的牙齒咬得咯咯響,臉色陰沉得可以滴出水來。 比起王丞相和許尚書等人擔心的遺臭萬年,他們更擔心的是,老三和老四因為留守京城,沒準會得了皇帝的青眼——即使他們不表現,皇帝心里,肯定也會更看重與他同生共死的兒子,而不是撇下皇帝逃跑的他們啊。 特么才一個多時辰的功夫,如果他們再等一個時辰就好了! 王丞相和許尚書等大佬心里,也在悔不當初沒有等皇帝到午時! 如果他們等了,這次,根本就不會鬧出這樣離譜、丟臉又注定會遺臭萬年的事! 王丞相好不容易才擠出聲音:“兩位殿下,請接旨?!?/br> 大皇子和二皇子此時沒有計較太多,接過圣旨,便進店中,商量回京事宜。 商量著商量著,王丞相和許尚書等甚至惡向膽邊生,想擁立一個皇子登基為帝,坐實這次是與帝出行的。 可是,他們都是理智派,都知道,他們手上沒有兵,而北軍是擁護皇帝的,就算他們有想法,也做不了什么,反而有可能激怒了北軍。 王丞相等人回到京城,一路上聽到路兩旁的老百姓以及書生嘲諷自己跑快了一個時辰,恨得牙癢癢的,當然,臉上也火辣辣的。 皇帝坐在龍椅上,意氣風發地看向從外地回來的臣子:“蕭千總不愧是將軍府出身的將領,其軍事天賦著實杰出。不僅手刃北戎主帥大皇子,還大破北戎軍,朕以為,便是兩位蕭將軍在世,也不過如此了?!?/br> 禮部尚書和劉御史等馬上出列,滔滔不絕地贊揚蕭遙,用詞十分華麗,將蕭遙贊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丞相和許尚書等努力擠出自然的笑容,跟著贊揚蕭遙——不贊揚不行啊,到時被劉御史參他們看到蕭遙守住城不高興,他們怎么辯解?尤其是有南逃經歷之后。 皇帝看到幾個派別都在贊蕭遙,而不是像從前那樣互相攻訐,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心中很是滿意,便笑著說道:“蕭遙雖為女子,然軍事才能杰出,此次又立下奇功,應該好好嘉獎。來人,擬旨——” 王丞相和許尚書的一顆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 蕭遙擊殺北戎主帥,保住小城,同樣保住了京畿重地,的確是一件大功,可是他們真的不希望蕭遙得到太大的嘉獎和權柄,因為他們都得罪過蕭遙。 兩位蕭將軍在時,蕭遙那么囂張,真正原因不是因為皇帝不怪罪,而是因為蕭將軍手上有軍權! 然而皇帝跟他們的想法,顯然是不一樣的。 因為皇帝一開口,就是封蕭遙為將軍! 王丞相馬上出列反對:“皇上,此時萬萬不可。蕭千總功勞雖大,可資歷尚淺,當不得將軍啊?!?/br> 禮部尚書馬上高聲反駁:“按照王丞相的說法,張余年倒是資歷老,可這次表現又如何?剛愎自用、錯誤判斷形勢,又率先帶兵潰逃,好一個老資歷的老將!”嘲諷完,又激動地對皇帝說道, “皇上,臣以為,在軍中,不當以資歷排輩,而是以軍功說話。蕭千總立下累累戰功,保衛大興朝,當得一個將軍職位。再者,抵抗北戎之重責與大任,臣認為,也只有她當得起!” 劉御史等留守派紛紛出列附和。 許尚書看得暗暗心驚。 這些附和的人中,有不少從前是看不慣將軍府,看不上蕭遙的,可是此刻,都站出來為蕭遙說話了,由此可見,這一戰,蕭遙征服了很多人。 皇帝很滿意,馬上點點頭:“愛卿說得沒錯,抵御北戎、保衛大興朝之重責與大任,的確只有蕭將軍能當得起!” 說完再次要求擬旨。 許尚書連忙出列找理由阻止。 他不能讓將軍府重新崛起。 可是除了他以及幾個有私心的人之外,其余人等,即使一些南巡派,也支持封蕭遙為將。 四個皇子也出列,支持立蕭遙為北軍的將軍。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蕭遙是女子,一定不會造反,就算想造反下面的士兵也不會支持她一個女人,所以軍權放在蕭遙手中,就等于放在皇帝手中,穩得很,比不知放在哪一派手中好多了。 最終,因為皇帝堅持,又有四個皇子以及超過大半數的官員附和,蕭遙被正式封為北軍大將軍,統領整支北軍! 擬旨完畢,皇帝笑容滿面,又道:“有功則賞,有錯則罰,自古如是。先前兩位蕭將軍貪功冒進,將軍府的爵位被連降兩級,從國公府變成了伯爵府。如今蕭將軍立下不世奇功,也該獎賞才是。眾卿以為,將軍府升為侯爵如何?” 第600章 許尚書見皇帝封了蕭遙為大將軍還不滿,居然還要升將軍府的爵位,哪里愿意,當即道:“皇上,蕭將軍連升數級足夠榮寵了,若再給將軍府升爵位,屆時蕭將軍再立下功勞,將封無可封?!?/br> 皇帝聽畢,沉吟起來。 別的都還好,若蕭遙到時當真封無可封,那的確不美。 這時勤國公站了出來,說道:“皇上,此次北軍鎮守北邊,本就只有蕭將軍一人適合,給她連升數級,說到底是為了讓她名正言順地率領北軍抵抗北戎,算不得什么榮寵。相反,若鎮守北邊的蕭將軍知道皇上給將軍府升爵,反而會更放心御敵?!?/br> 禮部尚書也站出來:“臣認為勤國公言之有理。將在外,最想知道家人平安,給將軍府升爵最合適不過。先前兩位蕭將軍出事,將軍府即使拿出了丹書鐵券,仍然被降爵,此次蕭將軍立下大功,卻只升她本人職位不升爵,著實說不過去?!?/br> 許尚書還要繼續反駁,卻見皇帝不住地點頭附和:“兩位愛卿言之有理?!?/br> 許尚書忙道:“皇上——” 劉御史出列打斷許尚書的話:“若非蕭將軍大破北戎,許尚書此刻已經攜家小南下,必會被歷史記上一筆。如今許尚書不必南下,正該感謝蕭將軍,何故阻止皇上嘉獎蕭將軍?” 許尚書聞言,頓時想破口大罵,老臉也火辣辣的,沉聲道:“此番南下,不過是奉君命。劉御史何故揪著不放?” 還不如和其他人成功南下呢,現在這樣,根本沒走成,一有點什么就要被人拿出來說! 他想到這里,抬頭看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皇帝。 這么巧,他都有些懷疑一切是不是皇帝故意設計的了。 皇帝當時可是說過,午時才南下的。 而捷報,在午時之前就已經到了。 如果百官聽皇帝的命令,午時再動身出發,根本就沒必要南下。 這次的事,會不會是皇帝故意設計,測試百官和皇子的忠誠度呢? 王丞相也不愿意將軍府升爵,蕭遙官拜大將軍,就夠他煩惱了,再讓將軍府升爵,丞相府之前搶將軍府的生意,可不得吐出來嗎? 因此上前一步:“皇上,如今北邊還要守城,更甚者,將來還得反攻,蕭將軍立功的機會很多,何必一次性將所有的功勞給了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