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931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到沒有辣椒的世界后、咸魚小結巴他又浪又慫[穿書]、在年代文里吃瓜、六零之囤貨強手、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重回1979、貴妃嬌寵日常、末世兄妹流放種田、八零后重生日常、世人為我塑金身[快穿]
蕭家三老爺聽了,看著桌上熟悉的與春共舞,瞬間沒了胃口。 他草草吃了幾口,食不知味,便放下筷子,去找柳大管事,問蕭遙為何離開,去了哪里,何時回來的。 柳大管事搖搖頭說道:“蕭姑娘并未說明去何處,只說要嘗嘗大江南北的美食。至于何時回來,我聽她的口吻,怕是這輩子都不會回來了?!?/br> 得罪了太后,若再回到京中,少不得會有麻煩,且那日蕭遙的話里,也是不會再回來的意思。 蕭家三老爺聽了怔然,半晌才有些艱澀地問:“她便一個人離開,沒有人送她么?” 柳大管事道:“她帶著溫文溫雅走的,不許狀元樓的人去送她,清晨時分,便悄悄地走了?!?/br> 蕭家三老爺謝過柳大管事出來,看著滿街道上的行人,心里涌起深深的蕭索寂寥之感。 他回到府上,騎上馬,策馬直奔城外的五里亭。 這里是送別之所,亭邊種著幾株依依楊柳,出京之人都要經過這里。 此時楊柳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一片葉子也沒有,顯得蕭索無端。 蕭家三老爺折下一條柳枝,拿在手上,想象著她還在,由他折柳送別。 只是回神,眼前哪里還有她? 蕭家三老爺捏著一條光禿禿的柳枝回了蕭府,將那條柳枝放在案桌前,一遍一遍地撫摸著。 鎮國公很是好奇太后為何對蕭遙發那么大的火氣,甚至還送了一本女誡,回去便打聽,打聽出知道什么事,心里頭也不由得惱怒起來。 蕭遙完全就是遭了無妄之災??! 因此來到狀元樓,見嚴峻總是追問柳大管事,蕭遙到底去了哪里,便直接將人提溜過來,眼睛一撇,見蕭家三老爺正走進狀元樓,又讓柳大管事將蕭家三老爺叫過來。 嚴峻與蕭家三老爺見了鎮國公,都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認真行禮。 鎮國公坐下,看向兩人:“兩位不是想知道蕭遙為何離開么?既兩位如此想知道,老夫也正好知道,不妨便告訴兩位?!?/br> 嚴峻忙問:“蕭姑娘為何離開?” 鎮國公看向嚴峻,見這個在京城以風流聞名的貴公子形容消瘦,眼下帶著青黑,聽到蕭遙的名字時,眼睛瞬間亮起來,知道他是真心喜歡蕭遙的,不由得心中暗嘆,又看向蕭家三老爺,見蕭家三老爺越發的面無表情,一張臉好似畫上去的一般,便將蕭遙與太后之間的爭執一一說來。 嚴峻聽了,如遭雷擊,臉色瞬間變得雪白。 他想過蕭遙離開的種種原因,可都不曾想過,竟是因為自己不肯娶孫家二姑娘。 他以為,這是他的事,卻不想,卻給蕭遙帶來了如此大的羞辱! 蕭家三老爺的眼神也動了動,失去了血色的薄唇緊緊抿起,帶著些壓抑的嗓音響起:“此事根本與她無關,便是要怪,也該怪我們這些男子?!?/br> 嚴峻回神,怒道:“好一個孫家!我不肯娶他家的女兒,他沖著我來便是,何必如此嘴碎,到處說,為此牽連上蕭姑娘?” 鎮國公說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兩位,不管過去如何,如今蕭姑娘已經離開了,還請兩位莫要再提起她,省得她再叫人羞辱。須知,于一個女子而言,名聲是很重要的。蕭姑娘雖然灑脫,可她也會覺得委屈難過的?!?/br> 他說到這里,見嚴峻與蕭家三老爺臉上都露出羞愧之色,卻不停,繼續道, “蕭姑娘沒有父母親人,孑然一身,溫文溫雅年紀小,還不知道疼人,所以她遇著什么,只能靠自己。本來便夠艱難了,兩位便不要再給她增加更多的艱辛了?!?/br> 嚴峻握緊拳頭,心里頭是對自己的無盡憤怒。 蕭遙早說過要避嫌,不想惹麻煩,是他纏著她…… 蕭家三老爺的薄唇抿成了一條直線,一句話都沒有說。 比起其他人,他想得更多。 潁陽公主糾纏于他,皇帝又跟他提起過潁陽公主,言語里有招他做潁陽公主做駙馬的意思,他當時拒絕了。 如今從鎮國公口中知道,太后懷疑他與蕭遙有什么,說不得,這當中還有潁陽公主的手筆。 想到這里,他心里愧疚自己連累得蕭遙受辱,不免又給潁陽公主記了一筆,心里對潁陽公主也多了幾分厭惡。 鎮國公把該說的都說了,便端茶送客。 蕭遙坐船走了一段,當船在大城市停泊時,便帶著溫文溫雅下船,得知當地美食很多,干脆便回船上收拾包袱,直接在城里住下來了。 她這些日子以來得了不少打賞,又有賣菜譜得到的銀子,加起來身家還算豐厚,夠她一路品嘗美食了。 此城處于北方,雖然也有來往的商船???,但因不是正正的南北交匯,因此菜式是很地道的當地特色菜,甚少受到往來客商的影響。 蕭遙在當地住了下來,每日里得了空便帶著溫文溫雅到大街小巷品嘗美食。 當中一道特色菜獅子頭,叫她吃著贊不絕口。 狀元樓也有大廚做獅子頭,但是淮揚菜系的。 而在此地吃到的,卻又格外不同。 第392章 蕭遙生怕多吃不動手,過些時日記下的菜譜多了,忘記了味道,因此盤下一個要轉讓的鋪子,重新開起了小食肆。 不過小食肆開起來之后,她并沒有馬上開業,而是在里頭嘗試著做在當地吃到的特色美色,并且根據自己的口味一點一點地改良,同時抽時間招了四個窮苦人家的孩子過來培養,兩個有天賦的當廚子,沒天賦的做店小二。 等到做出那么幾道菜了,店小二也大致培養出來了,自己能做菜,這才開業。 一開始,小食肆由于地處偏僻,從前又沒有什么客源,因此生意很不好。 接連幾日,一個客人都沒有,甚至連從此地路過的人也少。 溫文溫雅嘗試過饑餓的滋味,很是擔心這小食肆開不下去賠錢了,卻不敢跟蕭遙說,只是自己皺著眉頭憂心忡忡。 那被招來做店小二的四個農家孩子也很擔心,他們來到這里之后才能吃飽飯,若生意不好,東家辭了他們,他們便得重新挨餓了。只是也不敢多話,只是平日里更認真干活了,跟蕭遙學刀功的兩個孩子更是日日練個不停。 蕭遙看到了他們憂心忡忡的樣子,忍不住想笑,笑過之后,便開始想辦法讓生意好起來。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要讓人知道這個小食肆,就得有香味傳出來。 此外,便是有人在此吃過,一傳十十傳百。 小食肆地處偏僻,連路過的人也不多,就不要想有人在此吃了將口碑傳出去,因此蕭遙將重點放在香味上。 她琢磨幾日,用五花rou、香菇、芝麻粉與一些香料,熬煮成一種濃香撲鼻的醬料,在清晨時分端到大門口攪拌。 附近一些過往的客商清晨時分剛起來,便聞到了這股濃香,頓時口水滴答,不住地嗅著,飛快地洗漱,完后下樓找客棧的店小二:“小二,你們在做什么?竟如此濃香撲鼻,快給我上一份?!?/br> 店小二賠笑道:“客官,這并非本客棧的吃食。不過本客?!?/br> 客商連忙站了起來:“竟不是么?”一邊說一邊吸鼻子,再顧不上店小二,抬腳便往外頭走去,順著那若有似無的香味一路前行。 過往商船的客人與船夫正好在此???,下來吃早飯,進入城中,聞到這股濃香,幾乎沒流口水,一邊互相問同行的人是否聞到香味,一邊下意識往香味所在的地方走去。 他們走著走著,發現進入了小巷子里,幾乎有些懷疑走錯了,又見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人也是為著這香味而來的,便一邊討論著一邊往前走。 走了幾步,香味更濃郁了,聞著便是無上的享受。 眾人大受鼓舞,忙加快了腳步,口中道:“想是前面了,這香味越來越濃了?!?/br> 蕭遙聽著說話聲與腳步聲,回頭招呼那四個少年:“客人來了,趕快做好準備?!?/br> 兩個做廚子的還沒歷練出來,因此還是得出來幫忙招呼客人。 四個少年聽了,忙抿了抿嘴唇,挺直腰背走了出來。 蕭遙見了便安撫:“莫緊張,按原先說好的做就是了?!?/br> 那幾個少年馬上點頭,可是當看到客人們進來,還是手腳僵硬。 蕭遙笑道:“客官們可是要用早飯?” 當先一個客商一邊咽口水一邊問:“你這做的是什么?芳香撲鼻?!?/br> 離得近了,那香味更濃郁了,他走南闖北吃過的好東西不少,可還從來沒有此如此迫不及待地想吃一道菜。 蕭遙笑道:“有粉絲有面食,上頭澆上這醬料即可,小份的一份三文錢,大份的五文錢??凸倏墒且环??” 這樣的價格著實便宜,來的客商們當即便一人要了一份大份的,然后沿著口水在旁等。 蕭遙笑道:“好嘞,各位且等一等?!闭f著招呼少年們趕緊來幫忙。 客人們濟濟一堂,坐滿了小店,對即將上來的吃食翹首以盼。 很快,第一份面便上來了。 客人見上頭是醬料以及碎蔥花,便那筷子攪了攪,大口吃起來。 伴著rou醬的面甫一入口,那股子從鼻子聞到的濃香被味蕾觸及,帶來更加美妙的享受! 旁邊與他相熟的客商見了忙問:“如何?可有聞著那般香?” 許多菜,聞著很香,可是吃起來那香味就沒了。 客人咽下口中的食物,不住地點頭:“吃起來比聞著更香,我恨不得把舌頭也吃下去!”說著低頭大口吃起來。 眾客商聽見了,都心急如焚,口水流得更急了,忙大聲招呼小二趕緊端早飯上來。 門外,還有客人循著香味找了過來,見小小的食肆坐滿了人,一個個正埋頭吃得津津有味,不由得上前問:“這是什么?吃著可有聞著香?” 所有正在吃面的客人同時點頭,嘴巴有空的道:“吃起來比聞到的要香許多!” 這些客人聽了,頓時口水橫流,問蕭遙:“店家,可還有位子?” 蕭遙臉上露出歉意:“抱歉,沒有了,幾位客觀且等一等?!币贿呎f一邊招呼人端椅子出來給客人坐著等。 幾個農家少年見轉眼間,客人便多得坐不下,一個個頓時干凈十足——因為客人多,便表示他們可以在這食肆做下去,不用挨餓了,而且,每月還有銀錢拿! 蕭遙做的rou醬不多,沒多久便賣完了,來遲的客人很是不滿:“店家,你誠心開店賣吃食,怎地只做這么一點?” 蕭遙笑道:“實在是這小店往常無人前來,我這是小本買賣,并不敢多做??陀^若還想吃著rou醬面,明兒再來便是?!?/br> 有當地的客人,聽了這話雖有遺憾,但是想著明兒便能來吃上這香噴噴的rou醬面,倒也不再多說,可是那些往來的客商卻很是不高興,說自己明兒便不再此處了,又讓蕭遙趕緊再去做。 蕭遙便道:“幾位,這rou醬耗時耗力,怕是要許久。我這還經營當地特色美食,諸位不如點這些小吃吃?” 有客人當即搖頭:“我是沖著你這rou醬來的,若要吃早餐,我不如去大酒樓此去?”一邊說,一邊搖著頭走了。 有的客人則想著既來了,也懶得挪地方,當即點頭,找了位置坐下,三五個聚在一塊,點了幾個菜。 蕭遙進入廚房,手腳麻利地開始炒菜,需要時,手上抓著鍋向上拋。 旁邊兩個跟著學廚的少年見了,羨慕之余,又覺得羞愧。 他們是農家子,從小干慣了農活,可是拋鍋時,也沒有蕭遙這般輕松自如。 留在此處點菜吃飯的客商們雖然點了菜,但是卻沒有多大期望,畢竟若是做得好菜,早將食肆開在鬧市,且越做越好,成為酒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