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719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到沒有辣椒的世界后、咸魚小結巴他又浪又慫[穿書]、在年代文里吃瓜、六零之囤貨強手、科技強國,向秦始皇直播四大發明、重回1979、貴妃嬌寵日常、末世兄妹流放種田、八零后重生日常、世人為我塑金身[快穿]
這么一來,衛國忠更覺得她可怕了。 兩個知青住蕭遙家的大宅子里,當然,比蕭遙和蕭博住得好,是蕭媛蕭墨小時候住的正房——房子充公之后,除了分給鄰里,還用來安置知青以及放生產隊的各種農具。 晚上兩個知青就過來,問蕭博之后的打算,得知蕭博打算晚修后跑步回來,就表示,他們可以幫他看顧一下蕭遙,讓蕭博不用擔心。 蕭遙也看向蕭博,可蕭博還是搖頭,表示自己跑步回來,就當鍛煉身體了。 兩個知青走后,蕭遙問蕭博為什么這么不放心。 蕭博就道:“爸爸臨終前跟我說過,一定要照顧好你,不能讓你一個女孩子一個人,說男人都會有壞心眼,讓我一定要好好看好你。就算親人,只要是男人,就要小心?!?/br> 蕭遙恍然大悟,馬上表示,自己一定會小心的。 日子從這之后就步入了正軌,蕭遙和蕭博白天上學,中午和傍晚蕭遙去生產隊干活拿工分,晚上回家休息,和蕭博說一下日常遇到的事,告訴他沒有人欺負自己,還認真學習。到了周末,兄妹倆一起在生產隊干活拿工分。 過了差不多半年,蕭遙幾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學習成績也趕上來了,到了期末考試,成績已經年級第一了。 兩個知青見蕭遙進步快,晚上考不到她了,又見兩人實在聰明,卻只能在這樣的年月被埋沒了,就打算教兄妹倆英語。 這天晚上,蕭遙正和蕭博在月光下背詩,兩人走了過來,問兩人是不是在背誦功課,得到肯定的答復,便笑著說道:“我教你們英語,你們學不學?” 中俄關系交惡之后,學校就不教俄語了,開始教英語。 所以,她教蕭遙和蕭博,并不會被人抓什么辮子。 蕭遙和蕭博馬上點頭。 男知青陳林則把幾本小冊子遞了過來:“你們平時不是抄書嗎?多抄書,當成練字了。喏,只是練字的拓本,你們照著寫?!?/br> 蕭遙和蕭博沒錢,買不起教材,因此平時是借同學的書,買了最便宜的紙抄寫。 他們這樣的人不少,但那些懶的,干脆不抄,上課蹭同桌的書看,或是干聽,不看書。 不過這種,學得自然就不怎么好了。 蕭遙和蕭博再次高興地點頭答應,又一再謝過兩人。 第308章 自這天起,蕭遙和蕭博就跟著兩個知青學英文,記單詞,并且練字。 蕭博在學校也學過一些英語,回來跟兩位知青學,很是懵懂不解,問道:“這怎么和我在學校學的不大一樣?” 陳林道:“我們下鄉后,學校的英語教育幾乎癱瘓了,現在你們學的,是我們漢語式的英文?!闭f到這里在紙上寫下一行字,十分憂傷地說道,“雖然不知道哪一天可以重新上學,但是要學英語,還是學標準的吧?!?/br> 現在的英語,不是以語言理論或者相關教學法規為依據,而是以領導指示為依據,被閹割得太厲害了。 蕭遙道:“嗯,我們學標準的?!?/br> 陳林和林剪秋聽了,又看到蕭遙小大人似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點著頭:“沒錯,要學標準的,你記憶力不錯,如果——”說到這里,兩人臉上的笑容慢慢就變淡了。 說什么如果呢,也不知道這種亂象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說再多如果也沒有用。 蕭遙和蕭博記憶力好,記單詞記得快,如果有高考通道,一定能考上好大學的,可是如果沒有晉升通道,只能白瞎了這記憶力,這比他們更悲哀。 蕭博追問:“如果什么?” 陳林看著蕭博滿是稚氣的臉,想到他已經是個支撐門戶的男孩子,應該直面現實的殘酷,當下就道:“現在都是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挑人推薦上大學,而不是憑借考試成績。如果將來還是這樣,你們就可惜了?!?/br> 沈愛國如何針對蕭遙和蕭博兩個小孩,他們也很清楚,為此在沈愛國跟前挺避嫌的,因為探親以及回城,都得沈愛國簽名的。 這也是他和林剪秋覺得有些對不住蕭遙和蕭博兩個的原因,教他們讀書學英語,蕭遙蕭博生得好又肯學是次要,主要是因為這份愧疚。 以沈愛國對蕭遙蕭博的針對,估計全公社的人推薦完了,也不會輪到蕭遙和蕭博兩個。 再說,一個公社,幾年才能得到一個名額,就更不可能落在蕭遙和蕭博頭上了,那些干部肯定都卯足了勁兒,為自己子女爭取,怎么可能會給普通人? 蕭遙和蕭博很快學會了兩個知青教的英語單詞和短句。 兩個知青讀書沒讀完就來了這里,自己記下的英語單詞也不多,教到最后沒東西教,干脆就在夜里,拿出偷偷藏起來的英漢字典跟蕭遙和蕭博分享,教會兩人音標,就讓兩人自己拼和記憶。 蕭遙學得很快,而且對發音很自信,而蕭博,雖然差一些,但是越發叫林剪秋和陳林吃驚了——之前他們以為,兩人也就記憶力好一些,沒料到不僅記憶力好,語言天賦也很不錯。 兩人都十分激動,在細雨綿綿的春夜里,聽著外頭潺潺的雨聲,由衷地對蕭遙和蕭博道:“你們這么有天賦,希望有朝一日恢復高考,讓你們能有個好出路?!?/br> 蕭博說道:“希望早點,這樣你們也可以參加高考?!?/br> 陳林十分落寞:“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了,也不知能不能等到這一天?!?/br> 這里是南方,批斗之類的事也有,但是都不激烈,也甚少出現打死人的情況,他們所見,是完全沒有,對于回家探親,也很寬限,只是他們沒錢,兩年才回去一次。 上次陳林回去,是去年,當時從家里得到消息,恢復高考和回城這兩件事,上頭沒有一點風聲,估計遙遙無期。 他很失望,當得知其他朋友去了別的地方,從來沒有回來過,寫信回來都是如何如何苦,如何如何挨餓,又覺得自己在的地方雖然偏遠一點,語言也不算通,但已經算不錯了。 轉眼,工農兵大學生的名額終于來了。 從中央開始層層分派下來,蕭遙所在這個公社,今年終于分到了一個名額——名額很少,前幾年是其他公社,今年才輪到蕭遙公社。 這絕對是難得的機會! 頓時,全公社為了這個名額,搶破了頭。 沈愛國想讓自己兒子去,為此開始了送禮走關系等一系列的走動,可以說使盡了渾身解數。 可是有志于爭這個名額的,每個人都有人脈有關系,只能各顯神通。 最終經過種種角力,沈愛國的兒子和公社另一名大隊長的兒子都有希望競爭,如無意外,最終的勝利者,將在兩人的孩子中產生。 蕭遙和蕭博埋頭讀書或者賺錢,沒空關注這個。 沒過幾天,就有蕭家的長輩在夜里,來到蕭遙蕭博家里,叮囑兩人:“從今天起,做事小心一點,不要被生產隊抓到把柄?!?/br> 蕭遙和蕭博聽到這樣鄭重其事的叮囑,先是一愣,接著異口同聲地問:“是不是沈愛國的兒子沒競選上工農兵大學生的推薦名額?” 長輩點頭,看向兩人的目光中帶著淡淡的贊賞,蕭家這個大族,說到底,還是蕭墨這一系的孩子腦瓜子好使,可惜,現在已經不是看腦子好不好使了,而是看拍馬水平。 長輩壓下心里頭放飛地思緒,一邊點頭一邊說道: “你們猜得沒錯,沈愛國的兒子競選失敗了。有人偷偷在傳,沈愛國的兒子競選失敗,是因為另一個大隊長舉報了沈愛國,說沈愛國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是故意為難你們兩個改過自新一心向著無產階級的孩子?!?/br> 蕭博馬上想到自己看書時看到的一個成語——無妄之災。 他們上頭為了個名額爭得頭破血流,本來就不關他和蕭遙的事,不想另一個大隊長孫國慶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上大學,居然拿他們來利用,捅了沈愛國一刀,葬送了沈愛國兒子受推薦上大學的事。 蕭遙也吃驚,不過吃驚過后,就是開心了。 沈愛國沒少為難她和蕭博,再為難,也并沒有什么不同,再者沈愛國礙于情面上也不敢做什么,只能找茬,大不了繼續被他找唄,他兒子沒辦法去上工農兵大學,那才是真好事。 再過幾年,公社再得到一個名額,其他干部的子女的年齡也到了,到時,更不可能輪到沈愛國的兒子了,就算他把家底送出去,讓被人不和他競爭,他兒子也太大了,上頭未必肯要。 蕭家的長輩看到蕭遙和蕭博臉上都露出高興的神色,自己也高興。 雖然沈愛國恨蕭遙和蕭博的同時,對蕭家所有人都看不慣,會百般找麻煩,以后蕭家的日子不好過。 可是蕭家是個人數眾多的大族,沈愛國敢過分,大不了他們再鬧一次。 沈愛國被舉報過,如果再有大規模的械斗或者鬧事,絕對有可能被撤職,一旦沈愛國滾蛋,全公社不管誰上臺,對蕭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蕭家人并不怕沈愛國狗急跳墻,相反,大家還希望他狗急跳墻。 就是蕭遙和蕭博兩個小孩子,家里沒個大人,可能會危險些。 長輩特意前來說這事,也是示警之意。 長輩離開后,蕭博再次叮囑蕭遙在生產隊干活要小心。 蕭遙聽了,卻也在琢磨,有沒有辦法,讓另一個人當生產隊長,逼迫沈愛國滾蛋呢? 她將自己和蕭博省吃儉用買來的連環畫翻了又翻,心里很快有了計較。 第二天不用上學,生產隊的活計并不多,蕭遙和蕭博沒去上工,而是到山里去找草藥賣。 蕭遙爺爺做過藥材生意,家里有一本帶圖的本草綱目,蕭博從小看得多,認得一些草藥的,前些年他年紀還小,卻能養活自己和蕭遙,就是因為他除了割一種茅草穗做掃把,還能找到一些草藥。 雖說山地都歸到公社里,藥材也是,但各個生產隊都有找草藥的人,自然只得公平,誰都可以找,只要你找得到。 找了些草藥,又割了些做掃把的茅草花,蕭遙和蕭博就回家了。 在路上,碰見大隊一名干部,農慶祝。 蕭遙和蕭博打招呼。 農慶??吹絻扇?,笑著道:“看來今天收獲不錯啊?!庇终f了些鼓勵的話。 蕭遙認真地謝過他的鼓勵,又裝似感嘆地道:“慶祝叔,你比大隊長更像大隊長,如果是你做大隊長就好了?!?/br> 農慶祝將這話聽進心里。 隨著沈愛國為自己兒子競爭工農兵大學生名額的失敗,全公社都有他哪哪不好,農慶祝就心動了。 他自認往上幾代都是貧農,成分很好,為人也比沈愛國和氣,更適合當生產隊的大隊長,可恨不及沈愛國會拍馬屁,當初競選輸了。 而現在,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沈愛國名聲不大好,蕭遙又有這樣的感慨,是不是表示,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感慨? 農慶祝越想越覺得機會難得,一顆心跳得異常急切。 沈愛國接下來對蕭遙和蕭博的針對,讓整個生產隊都相信,他真的被舉報打壓蕭遙和蕭博了,因為實在太瘋狂了。 同樣是收割后到稻田里撿遺漏或者沒打干凈的稻谷,沈愛國偏偏要說蕭遙和蕭博撿的空殼的太多,只能算3個工分。 蕭遙和蕭博還沒開口,蕭家族人就站出來了:“橫豎也不多,把所有孩子撿的稻谷都用簸箕分一次吧,看看蕭遙和蕭博撿的好谷具體有多少?!?/br> 其他姓氏的人心中不是很舒服,但是都沒有說話。 他們自己能掙工分,家里孩子掙的,不過就是幫襯一下家里,蕭遙和蕭博,卻是靠這個吃飯的,他們還不至于因為嫉妒就讓兩個孩子活不下去。 農姓的紛紛開口支持用簸箕分一分,省得不清不楚的。 沈家那邊的則想翻白眼,沈愛國就是有毛病,屁點大的事也要瞎折騰,當下也不管。 只有寥寥幾個,慣常出工不出力的,生怕用簸箕分谷,暴露了自己不如小孩子的事實,因此都提出反對,認為這樣太麻煩了,再者早就說過小孩子算小孩子的工分,就按小孩子的來,不用搞那么多麻煩事了。 沈愛國聽了,不住地在心里點頭。 然而少數服從多數,他們幾個搖旗吶喊沒用。 很快分出來,蕭遙和蕭博撿的稻谷中,好谷占絕大多數,反而是沈愛國一個侄子,撿的谷子里,秕谷占了三分之二。 這個數據一出來,沈愛國的臉馬上就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