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一座植物園后/我的植物園爆火全網 第158節
書迷正在閱讀:討好[校園1v1]、你若撒野、重回七零,炮灰假千金被糙漢嬌寵、熟夜并無別事、始亂終棄怪物以后、祂回家了[無限]、中醫高源、全員火葬場:真千金重生后殺瘋了、我是女炮灰[快穿]、穿到沒有辣椒的世界后
葉晗在研究人員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拔高。 郁思明看了一眼名單,發現葉教授這次帶的博士生中,有兩個為中科院出身,換言之,也算是他的學弟,只比他小幾屆。 心里著實有些羨慕。 但郁思明畢業沒幾年便被高薪聘請去m國研究所工作,也獲得了想要的待遇,沒有什么可遺憾的。 而如今在花間集,無論工作環境、設備的先進程度還是薪酬,均遠超市場水平,如今還有機會接觸到葉教授這樣的大佬,他對這份工作簡直不能再滿意了。 郁思明非常慶幸自己來到了花間集,并為明日的會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第二天早上8點,葉教授率領考察團來到花間集2號入口處,畢景輝來得更早,7點半不到便到了。 葉晗與郁思明接待了一行人。 郁思明深吸一口氣,主動上前介紹自己。 葉教授沒怎么表態,身邊一個名叫付慶元的博士研究員看了他一眼,眼中帶有些微驚訝和一絲嘲笑。 沒錯,他就是名單上郁思明的‘學弟’,中科院的校友,并在同一導師手下待過。 當初郁思明身為中科院的天才,不止一位導師稱贊,研究成果顯著,后被高薪聘請去m國的事跡也在校園流傳,算是一號人物。 那時候有多少學弟學妹羨慕,年薪百萬的待遇 高端的實驗環境,幾乎是每個博士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待遇。 但國內人才濟濟,能達到的人鳳毛麟角。 然而現在,付慶元看了這位師哥一眼,心里微帶不屑,也隱隱有一種壓制對方的快感浮現。 真沒想到對方會落到如此境地,在一個私人植物園內當研究員? 當真是今非昔比。 縱然教授說過這次考察的植物園不一般,但再如何也是一個私人植物園,坐落于w市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內。 而他們在首都的國家植物園工作,事業編制,無論薪酬待遇還是都超過其他植物園,又跟著葉教授做項目,是其他人擠破頭都無法獲得的榮耀。 不管怎么對比,都比對方強好幾倍。 這位郁思明學長實在有些可惜。 …… 葉晗帶著一行人來到展覽溫室。 現在正是4月底,溫度回暖至20多度,陽光不算艷烈,是比較適合的溫度。 展覽溫室穹頂的一片片‘玻璃幕墻’分別打開至不同的角度,自動調節光照和溫度,通風效果良好,好似春風拂面,夾雜著草木的清新,沒有絲毫的悶熱感。 很容易便能感受到與其他展覽溫室的不同。 而里面的假山瀑布、爬藤綠植、小橋流水等布景設計,五大景觀區的標識,更是讓初次到來的畢景輝不由自主地四處打量,在察覺到后迅速收回目光。 展覽溫室而已,他們的植物園也有,沒什么稀奇。 食蟲植物區在左手邊,一行八人徑自往這個方向走來。 然后齊齊站在玻璃窗面前愣住。 馬來王豬籠草。 作為專業人員,站在這里的人全都認出了這種植物。 然而這種稀有的豬籠草因為地理、氣候、溫度、濕度等的限制,從來沒有如此茂盛過。 原本攀附于粗壯樹干的兩株馬來王豬籠草、到達一定的高度后繼續沿著枝干攀爬,如藤蔓一般纏繞其上。 從下至上每片葉子均超過一米,極為寬大、肥厚,葉片末端掛著巨大的捕蟲籠基本都在20-30公分,一個個耷拉下來,似乎能聽到里面晃動的水聲。 而豎立于地面的最大捕蟲籠,尺寸更是大到驚人,居然有44公分! 好似一只淺紅色帶著花紋的水缸放在這里,又寬又胖,上寬下窄,容積為3.8l,里面裝有近3l的消化液,小型昆蟲就算不被消化液腐蝕,也會被淹死。 實在太巨大了。 6斤的消化液,用手拎都要費好大功夫。 考察團沒有任何一個人見過如此巨大的捕蟲籠,即使葉華西教授也從未見過,不由得湊近了看。 這就是獲得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捕蟲籠,的確非同一般,視覺效果極為震撼。 國家植物園自4年前便引入了馬來王豬籠草,恢復用了大半年、而后精心培育三年,長出的最大捕蟲籠為34公分,在當時引起了一番轟動。 作為第一次引進并培育這種稀有豬籠草的植物園,能養出如此尺寸的捕蟲籠,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十分滿意。 他們已經完美克服了原產地的種種限制,使其在國內成功培育,為國內的首例。再如何精心照料,也不可能長到和原產地一樣的尺寸吧? 然而花間集卻直接打破了原產地的最高記錄。 44公分的捕蟲籠,超出國家植物園10公分,近三分之一的高度! 這可不是努努力就能打破的微小差距。 付慶元看著標尺上的數字,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被碾壓的感覺。 當時,葉華西教授已經是食蟲植物方向的負責人,他們也參與了馬來王豬籠草的研究和培育。 雖然不是項目的核心人員,但同樣與有榮焉,私下里還大肆慶祝了一番。 然而現在,看著眼前的數字和旁邊申請下來的吉尼斯記錄的牌子,付慶元的內心十分尷尬,有種跳梁小丑的羞恥感,臉上也火辣辣的。 他們當時到底在沾沾自喜什么呢? 第90章 國家考察團(中) 葉華西教授余光將自己帶的幾個博士生的表情盡收眼底。 年輕人傲氣很正常, 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但過度的自傲變成自負就不好了,也該讓他們出來見見世面。 國家植物園固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植物園,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但并不意味著不會被超越。 或許是花間集, 或許是其它植物園, 又或者是國外的研究所, 若一直沉溺于當前的成績,以后還有什么進步可言? 時刻保持著學習的心態, 才是每一位科研人員應有的態度。 葉華西仔細觀察著眼前巨大的捕蟲籠,從葉子垂落的籠蔓、寬胖的籠身、到色彩鮮艷的唇以及上方碩大的籠蓋,任何一個部位都表明它是成熟狀態的捕蟲籠,并且為自然發育而成,并未經過人工催熟。 能長到如此驚人的尺寸實屬罕見。 首先, 其本身便要具有的優質基因與生長潛力,其次,外界環境和培育手段也很重要。 葉華西側頭看向葉晗兩人:“這兩株馬來王豬籠草來植物園多久了?” 葉晗:“半年左右,去年11月份辦好手續引入的?!?/br> 才半年?! 幾名研究員又是一驚,看著眼前茂盛到將樹木枝干都盤繞起來的馬來王豬籠草, 心神俱震。 才半年就長到如此巨大,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當初國家植物園的幾株,移栽后元氣大傷加上水土不服,在他們整個科研團隊的照料下, 足有大半年才恢復過來。 然而眼前這兩株, 哪有一點移栽后的不適, 比原產地的植株長得都要高大! 還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究竟如何做到的?? 即使在這些天才的知識儲備之中, 眼前的情況也超出了認知。 葉華西教授同樣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即沉吟:“近些年來,國外基地的培育技術發展得很快。 我在一個科學雜志上看到過相關文章:xx基地早就培育出捕蟲籠高達36-38公分的優質種,并作為母本分株繁殖,只是當時的技術還不成熟,并未引起廣泛關注。 這兩株馬來王豬籠草是從那里引進的嗎?” 葉晗:“是的,教授。當時挑選的是母本分株后最優質的兩株,從國外運送過來時,其中一株最大捕蟲籠便有36.5公分,經過培育后達到如今的44公分?!?/br> 當時她從國外引入的時候著實花了很大功夫,加上手續費用,兩株豬籠草合計花費超過100萬。 國外有收藏家也想要收購,要拿到最好的品種,價格必須開得比他們高才行。 一百多萬,在w市這樣的地方買套房子都足夠,只有葉晗舍得將這些錢花在引進植物方面。 聽到這里,付慶元的表情越發尷尬。 就在他們為拿到的成果沾沾自喜時,國外的培育技術也在飛速發展,早已培育出37公分的尺寸,并嘗試著將這種巨大特性加以延續。 這樣看來,他們培育出34公分的記錄實在不算什么。 只是因為國內首例且并無對比,便給人一種成果卓越的錯覺。 …… 葉華西教授又與葉晗討論了一些培育方面的問題。 在智能系統的幫助下,葉晗努力模擬原產地的環境并加以改進,打造最合適植物的生存環境。 土壤是從當地運送而來,溫度、濕度、光照、降雨量都非常貼近,會放置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等為它們加餐,再加上植物營養液的促進作用,有這樣的結果是必然。 畢景輝看著兩人相談甚歡,站在旁邊張了張嘴,根本搭不上一句話。 w市植物園并未打造食蟲植物區,而馬來王豬籠草這樣的瀕危物種平時更難以得見,他所擁有的知識全都是文獻資料里的那些。 但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兩碼事,導致他完全插不上嘴。 其他研究員則驚訝于葉晗對于馬來王豬籠草的了解。 可是…她不是花間集的園長嗎? 不知道的以為是哪個植物學專家,居然能與位于行業頂端的葉教授進行流暢的交流和溝通! 培育過程中的很多細節,連他們都不一定能注意到。 葉晗借助的是智能系統的功能,植物的各種數據一目了然,籠身哪怕漲了0.01毫米都能監測到。 在重點培育的過程中,她每天都會記錄馬來王豬籠草的生長狀態,在細節方面的把控超過所有人。 就在昨天,她單獨整理了一份從相關的數據資料,就是為了今天做準備。 葉華西教授聽到后頻頻頷首,吩咐下面的研究員:“記錄一下葉園長的培育要點?!?/br> “哦、哦,好的教授?!备稇c元等人都蒙了,手忙腳亂地找錄音筆和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