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子靠植物系統飛升首輔 第16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媽才是穿越主角、咸魚的她每次都能達成BE(快穿)、重生后我不要做選擇題、穿成合歡宗女修后揣了反派的崽、蠱溺(獸人NP)、咸魚少爺被迫成為影帝助理后爆紅了[娛樂圈]、致你、我的戀人十七歲、星際宅急送、跟系統反目成仇以后(NP)
第77章 殿試 顧璋的位置, 就在第一排正中央,正對皇上龍椅下方。 這位置說好也好,能被皇帝瞧在眼里, 說差也差,如果心理素質不好,還真有發揮失常的可能。 顧璋自然是不緊張的,他本身對皇權就沒有這個時代人天然的敬畏,更何況按照目前的情況,只要他不作死, 老老實實完成殿試,狀元之位十拿九穩。 連京中百姓都能想到的事情, 他當然心里清楚,更何況這些年下來, 他早就對這些考試和考官免疫了, 他在會試時發著燒都能考過, 如今殿試再加一層皇帝個人喜好濾鏡,有什么好緊張的? 顧璋不僅不緊張,這會兒還能分出心神, 琢磨上頭皇上的聲音,到底為什么感覺耳熟? 如果在別處聽到, 他可能一下就辨認出來,是他那位“苦尋不到”“落榜的廣宇兄”, 可大殿之上空曠有回音,而且明盛帝此刻聲音威嚴,與微服時輕松笑談的聲音有些不同。 顧璋一時間, 還真沒想到聲音為何熟悉,他想著要不要抬頭看一眼。 猶豫了下, 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主要是前頭還有臺階,想要頭不動,只動眼皮往上看,太像是翻白眼了! 他在心里默念,“好奇心害死貓?!薄奥斆魅瞬蛔鎏澅举I賣?!薄耙院罂吹臋C會多得是?!?/br> 默念了幾遍,蠢蠢欲動的心這才被壓制下來。 大殿之上。 除了主持殿試的官員、司儀,還有許多等會兒擔任閱卷官的大臣,這會兒正挺直腰桿站在兩側。 這些大臣中,顧璋不認識幾個,但好些人,已經對顧璋的名字耳熟能詳。 在朝中。 今兒聽到“龍骨車汲水促某地增產/緩解百姓旱情之勞苦?!?/br> 明兒聽到“寧都畝產增至2石?!?/br> 后日又聽到“邊關改裝的戰車破敵方騎兵陣?!薄皩幎见溙锂€產已破4石?!?/br> …… 樁樁件件事里,都有顧璋的名字。 聽得多了,想記不住都難! 更別說不只是朝堂之上,回了家,小兒滿府邸玩鬧的玩具、后院女眷愛上的消遣卡牌、還弄了個被炒到天價神秘至極的神仙水…… 年僅十六歲,就連中五元,站在這兒參加殿試,大臣們更是感覺到顧璋十分不一般。 尤其是知曉會試內情的,例如蒙宗等人。 蒙宗想到明盛帝暫且壓下,暗中派人去重算“柳州稅收”那道考題真實對應的宜縣稅收,忍不住暗暗心驚。 還沒入仕呢,不僅有了許多官員一輩子都沒有的成就,還讓御史臺、禮部、戶部三個并非邊緣小部門的實職都為之而動。 這可不是往年殿試那些初出茅廬,日后前途還不一定的貢士,小小年紀就簡在帝心! 即使整個大殿之中,再沒有一張更年輕稚嫩的面孔,但誰也不敢把顧璋真當成小孩來看。 他們不約而同地,暗中將打量的目光投向顧璋,就連在顧璋旁邊,往日在京城名氣響亮家世不俗的祝子瑜,也沒能引起一點注意。 現場的安靜,一直維持到司儀從皇上那領到了試題,負責分發考題的小官將考題發到諸學子案桌之上。 吉時響鼓,殿試正式開始。 顧璋拿到題,仔細看了看。 本朝鄉試、會試題量都大,難度也大,到了殿試這一關卡,反而沒那么復雜了。 只有皇上親自出的一道題,是以莊嚴的文體寫成的策問。 以“朕惟”開頭,大意是“爾等能考中貢士,是天下的人才。如今參加殿試,回答朕的問題,希望能暢所欲言,不要有顧慮,坦率地寫下自己的抱負和想說的話?!?/br> 緊接著就是皇帝出的問題。 學子只需按照心中所想,寫出一篇兩三千字的文章即可。 午時前交卷,幾百篇文章,考官當日花一兩個時辰就能閱完,下午就能出結果。 顧璋一看題,樂了。 雖然題目講了不少,但可以概括為“田糧之本” 這不是正對他的路子嗎? 他覺得自己的評價要改改,但凡不要錢的時候,皇帝對他都是很大方的,不能總說人小氣。 顧璋寫文章時,總有股海立云垂的磅礴之感,一是因為他上輩子的經歷,二是燕老這位師父曾經用雙腳丈量過國土。 在交通不發達,消息也相對閉塞的古代,這是極為稀缺的視野。 而他不僅僅有高而廣的視野,這輩子出生在農家,上輩子還有植物異能,故而在寫農田、百姓相關文章時,即使無意間著墨,也有許多旁人不曾在意過的細節,總讓人為這份渾然天成的洞察力驚嘆。 顧璋提起筆,手腕懸動,幾乎一刻不停。 在場監考的考官、皇帝,都時不時落在他身上,在看到皇上走到后頭,從考生后側往前巡考時,都暗暗心驚。 明盛帝是理智的,盡管心里有些想看看顧璋見他是什么反應,但也不想因為這,影響了他的殿試。 故而只暗暗打量,連忍不住下來巡考,都只從后頭靠近顧璋的桌案。 畢竟考生可以抬頭休息,但絕對不會失禮的扭過頭來看身后的巡考者。 明盛帝也好奇,他還是頭一次看顧璋做文章,怎么就比旁人快那么多? 好像完全不需要思考,半點都不帶停頓的! 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這個做皇帝的,提前給人透了題。 說實話,盡管從鄉試開始,他就有類似想法,但未免壞了顧璋名聲,他絕沒有插手任何一場考試。 如今顧璋五元連中,走到大殿之上,更說明他的選擇沒錯,他沒信錯人! 不愧是他未來的小六元。 明盛帝看了幾眼答卷上的內容,眼露驚喜,忍不住一連路過了顧璋桌案后好幾次。 祝子瑜就在顧璋旁邊,余光看到后方明黃色衣角,呼吸都急促幾分,額頭微微冒出冷汗。 每每組織起思路,明黃色衣角就出現在視野余光中,思緒頓時就亂了,握筆的手心里都緊張得滿是汗水,要拿下來悄悄擦干才好。 顧璋覺得寫得順暢極了。 正對他的路子,加上這么多年寫文章的經驗,如今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就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輕松簡單。 顧璋寫完后,估摸了一下時間,還未到午時。 本朝殿試題少,參考人數也少,只有當年貢士,不足四百人,故而當日就能出結果,中午貢士們不離宮,在皇宮中稍作休整。 顧璋有點餓了,也不知道宮里給他們殿試考生提供休息的地方,有沒有準備小點心? 聽說皇宮里的御廚,是全天下手藝最好的廚子,不知道今天有沒有機會吃到? 這么想著顧璋一下就感覺自己餓了,他飛快把答卷檢查一遍,沒什么疏漏,就迫不及待把卷交了。 顧璋是第一個交卷的人。 來自寧都的考生見顧璋起身交卷,倒是還好,他們早就體驗過了顧璋思維多快,更別說是顧璋最擅長的田之一道。 其他人看到顧璋這么快就答完了,心中頓時焦急起來,尤其是他旁邊的祝子瑜,受到的沖擊最大。 他剛剛慌了神,這會兒一看,竟還有大半沒寫!神色都忍不住露出幾分急切,落筆也少了幾分自信。 顧璋也不知他提前交卷,給考生們帶來多大的壓力,他興致勃勃地跟著司儀離開大殿,前往休息的偏殿,去吃好吃的咯! 沒多久,余慶年、黎川、金瑎都紛紛交卷,跟著司儀前來休息的偏殿。 他們一來,就發現顧璋正沒心沒肺地吃著糕點,還招呼道:“快來嘗嘗這個,這可太好吃了,不愧是宮廷御廚做的?!?/br> 旁邊伺候的小太監,心中暗道,皇上親自吩咐最擅長糕點,平日只給皇帝和貴妃以上品階的御廚親手做的,要是不好吃,那才叫奇怪了。 他們幾人都走到顧璋身邊來,圍在一起小聲聊天。 黎川幾人把自己文中觀點拿出來對對,主要是討論有沒有理解錯題意,商討一番后,幾人都寬了心。 余慶年感慨:“也虧璋弟這幾年在寧都捯飭田地,使麥田增產,學院里也出過諸多考題,這次殿試才這樣輕松?!?/br> 他誠摯向顧璋和黎川道謝,“若沒有結識幾位賢弟為摯友,此時我的文章恐怕還是高屋建瓴,只有表面繁花似錦?!?/br> 余慶年的文章,在這幾年中變化是最大的,原來燦若披錦,有些虛浮,如今典雅清正、詞致宏遠,又不失瑰麗文辭,讀起來讓人很是震撼,特點十分突出。 黎川和金瑎也答得不錯,金瑎略差一些,不過他十分看得開:“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就已經很滿足了?!?/br> 顧璋和幾位友人討論完,心里也有些感慨。 他嘴里說著皇帝有些小氣,但不得不承認,當年幾位去往寧都的大儒,比許多金銀財寶都來得珍貴。 若不是幾位大儒共同教導,他即使有燕老親自教,也不會這么順利年僅十六就考中貢士。 幾位友人能這么順利一路考上來,也都有那些大儒的功勞。 小聲討論完,他們都心滿意足地吃起了糕點,等待后頭殿試結果。 祝子瑜幾乎是趕著最后的時間,才交了卷,不過想想自己寫的文章,還是松了一口氣。 至少質量是有保證的。 顧璋想起開考前的疑惑,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之前大殿之上,有一道聲音特別耳熟?” 黎川和余慶年都搖搖頭:“屏氣斂神都來不及,還真沒注意到別的?!?/br> 倒是金瑎若有所思:“我好像也有點這個感覺?!?/br> 那日就是他的飛盤,砸中了趙曠,也短暫和明盛帝有過接觸。 小太監見時辰差不多到了,問道:“幾位貢士,可要簡單用些膳食?” 糕點自然是不頂飽的,到了午時,要稍微吃點。 顧璋正聽到金瑎也說聲音熟悉,陡然聽到宦官的聲音,一下就想起了蘇公公的聲音。 這種獨特的聲音……尋常小廝和書童不會有吧? 廣宇兄身邊,怎么會有宦官的聲音? 再將大殿上的聲音,和記憶中廣宇兄的聲音一對比。 顧璋瞳孔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