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種田日常 第24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八零養熊貓、被穿書女配交換人生后[七零]、千山青黛、清穿之娘娘萬福/清穿之皇后千千歲、萬人迷女配被男主盯上了[快穿]、太子暗戀太子妃、我被忽悠考科舉、別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我捧紅了頂級流量[穿書]、主角HE后我連夜跑路[快穿]
謝云舒懶懶道:“還行吧,不好也不壞,反正我不是學得最差的那個” “誰最差” “嘿嘿,不好說”,不能說,不能出賣同伴, “我和你爹不在,偷懶了吧” “一點點,娘,小弟剛說你們喝了蛇湯,怎么回事” 吃過午飯,小五跟他小四哥小三哥走了,回屋里,蘇葉抱了抱謝承熹:“承熹寶貝,想娘了沒” 謝承熹在娘親懷里滿足蹭了蹭,然后退開點頭說:“想了,很想” 大兒子不讓她多抱了,蘇葉遺憾:“跟王先生畫畫怎樣” 謝承熹兩眼發光:“娘,先生的畫真好看,我將來也要和他一樣” 蘇葉笑笑,小聲說:“傻兒子,青出于藍勝于藍,你要比他畫得更好” 謝承熹眼里閃耀:“娘,我可以嗎” 蘇葉語氣肯定:“努力肯定可以” 謝承熹開心在原地轉一圈,然后抱住蘇葉的腰:“娘,你真好” 兒子投懷送抱,蘇葉心情愉快回抱兒子 謝云舒拿三根紅豆冰棍蹬蹬跑進來,給蘇葉謝承熹一人一根,說:“娘,吃了冰棍,我們中午不睡了,你和我們講講南豐的事唄” 兩孩子練武,少一天不睡午覺也沒什么,蘇葉應了,家里只要不是什么保密大事,孩子們想知道,蘇葉都會和他們說,她和謝衛華覺得把孩子們養得什么事不知,單純得像白紙不是好事 吃完了冰涼的冰棍,蘇葉和兩孩子說家里的助學行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是怎么補漏,孩子們的反應,孩子家長的幾種反應 兩孩子聽得認真,聽娘親說完,謝云舒問道:“娘,一個孩子一天干半時辰的活,秋收完掙的錢能做兩套棉布衣服嗎” 謝承熹算:“大人一天工錢一般是三十文,最高五十文,按最高五十文算,小孩工錢減半,一天二十五文,一天干五時辰,一個時辰工錢是五文,半個時辰才兩文半” 蘇葉笑:“很明顯,不能,干活只是個由頭,我們有能力白給她們做衣服,但不能白給” 謝云舒:“娘,我明白,傅先生教過” 謝承熹笑了笑 在家里看孩子,玩孩子,寵孩子,時間到八月,蘇葉夫妻倆又帶小五拉著棉布來到南豐 一個半月,孩子們外表有著明顯的變化,原來猴精瘦的臉長rou了,看過去全干凈利落,小姑娘們干黃的頭發滋潤了些,最明顯的是精神面貌的改變,原本拘謹,畏畏縮縮,變得大方得體 蘇葉看了欣慰 棉花已零星開了,張鐸組織人采摘過兩次,量很少,進八月是高峰采收期 棉花種在今年栽的果樹間,分散開來,摘棉花比較麻煩,不過孩子們非常有干勁,新的棉布衣啊,很多人長這么大沒穿過新衣服呢,全撿哥哥jiejie的舊衣穿,這回又機會穿新衣服,還兩套,能不興奮嗎 棉花摘過一遍,開始挖花生,孩子們在忙活時,秦嬤嬤帶著果園里不在廚房的所有婦女,按量的尺寸裁布縫衣 蘇葉去看過一眼,這小孩衣服做著簡單,沒刺繡什么的,她們做得非???,上衣脖子處和褲子后腰處,還繡上了人名,除了大小,布料款式都一樣,繡上人名不容易混亂 得空時,謝衛華把張鐸叫來,問男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張鐸回道:“聰明的背熟三字經,字會寫完,進度慢的背一半,會寫幾個字,留下來的都很認真,學得慢是真沒有讀書天份”,人的腦子是不一樣的 謝衛華當然知道人和人不同,他和張鐸說:“你多觀察下他們的人品”,明年送去書院,他不想資助人品不好的人 他和妻子的單純助學想法不同,他可以不要求有回報,但不能資助出白眼狼,回頭捅他們刀子 張鐸應下 第344章 第344章蟹美 中秋節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園里的事,謝衛華蘇葉帶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還剩有,今年種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積了三個倉房,地里還能采摘兩、三次 所以謝衛華和蘇葉打算回來去找蘇景楠做些紡線機和織布機,深秋冬日里事少時,教小姑娘們紡線、織布,她們初學織的布不夠好,不過給自家下人長工們用就足夠了,他們用布不用再從府城布鋪拿回來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們還沒想出來 回到家,過節應用物品謝母和趙晴已備齊,節禮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親戚 謝衛華一回來,正好和謝衛辰一起給姑父一家送去節禮 兩人回來,除了帶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禮,竟多了一簍螃蟹,還都是活的 一家人圍了上去,謝母驚訝:“大閘蟹,還活著,你姑父怎么從江南運來的”,太好了,在北方,吃個大閘蟹太不容易了 謝衛華回道:“放木盆里養,木盆固定在馬車里,每天換水,喂豆餅,玉米餅,路上也死了一些” 蘇葉:“佩服,為吃這一口,這么麻煩的事他們也做” 謝衛辰笑:“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為銀子,直接拉去府城賣的,賣十兩銀子一只” 趙晴好奇:“大閘蟹在當地怎么賣”,姑父就是大氣,留給他們家一簍 “五百文一只” “也很貴了,一只雞才七、八十文”,十兩一只,有人買嗎 “這東西吃的是鮮,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沒菊花酒,明天去買” “” 謝衛華把捆綁的大閘蟹放木盆里,倒入水,小孩圍了一圈,沒吃過大閘蟹的他們問個不停,謝母耐心地回答他們 南豐果園這邊節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后,孩子們帶發下來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豬rou和兩個月餅,高高興興地回家 下午,長工,下人們節日福利都發下去,趙吳兩姓的小管事們也進鎮租車回家后,張鐸和王矩才趕車啟程回老宅和家人團聚 而南溪兩村男女七十多個孩子回到家,在兩個村里翻起了風浪,和蘇葉謝衛華所想的一樣,父母們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又不是農忙,去干半天活就能飽三餐,一個孩子干不了多少活,飯量卻不小,能給家里省點糧食就省點 時隔兩個月,孩子們回家,全干干凈凈的,看著舒心,大都長高了,沒長高的,也長胖,結實了,不再精瘦精瘦的,還得一身新衣服,還有豬rou和月餅,這 最最最最主要的: 孩子們說話行為舉止完全變了,變得有禮貌,像小書生一樣彬彬有禮,以前和大人學罵臟話的毛病改了,會背書,會寫了很多字,會算數了 飯前洗手,生水煮開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讀書人最受人尊敬,家長們瞬間覺得孩子變高大 半途回來的孩子,接孩子回來的父母,后悔了 “你堂哥去幾天就鬧回來,說在果園里只吃飽,一點rou沫油水都沒有,真的嗎你大伯娘罵謝老板罵了幾天” “開始是,謝東家也是為我們好,我們經常吃不飽飯,腸胃弱,猛一吃大油的東西,會拉肚子,生病” “原來是這樣,大伯娘罵錯了” “娘,大伯娘什么時候講過道理” “她是長輩,別這么說” “他爹,老小兩個月干活半天,讀書半天,書能背熟,寫的字也齊整,有讀書天份,要不開春送去私塾,考個秀才回來家里田地能免稅” “科舉哪有這么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幾十年還是個童生,筆墨紙硯,哪個都費銀子,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賣光了” “我兒子聰明” “嘿,你懂什么” “爹娘,我發現東家種的棉花比較矮,棉桃結得比我們家多,居說種棉花得地還是去年秋天你們打短工開出來的,很奇怪” “水稻、麥子高產,玉米紅薯是從福家村傳出來的,莫非他們種棉花有技巧” “不知道” “爹娘,我和你們說,小管事們的月銀足有二兩銀子,他們簽的二十年長契,在謝家老宅讀書練武,學各項技能兩年了,學習期間竟然有五百文月銀 爹娘,我也想和東家簽二十年長契,讀書練武,有工錢拿,家里輕松一些,爹去縣城找個好大夫看病,把病根治,幾年后我工錢提高了,送弟弟去讀書考秀才,家里蓋磚瓦房” “不行,我 們再窮不能賣身給人做奴仆” “爹娘,不是奴仆,簽的是長契,我打聽清楚了,和長工契差不多,沒有賣身銀子,上面寫清楚,東家不能轉賣,犯錯了最多回來,因大意給東家造成損失,得賠付損失,不是去侍候人,而是去干活,能干的還提為小管事” “過節后我去問清楚,要是他們設套,讓你賠大筆銀子,家里賠不起,長契換成死契怎么辦”,語氣猶豫 “這” 差不多的討論在兩村各角落進行 中秋晚上城里有燈會,謝衛遠要值班,謝家中秋宴是中午吃的,今年餐桌上多了個大閘蟹,大閘蟹在路上半個多月,瘦了很多,依然受到全家人的歡迎 一人一只,謝母吃得很慢,品味來自故鄉的美食 沒吃過的趙晴何芬看旁人怎么吃后,再動手,十兩銀子,巴掌大的一只東西,她們要好好品嘗,才對得起這銀子 謝承瀚、謝云舒、謝承熹、謝云芙、謝云婧早聽說大閘蟹如何如何的美味,怎么吃早聽奶奶說過很多次,心里演過很多次了,第一次拆大閘蟹,下手毫不猶豫,蟹rou蘸著味料,入嘴,果然鮮美,名不虛傳 三小也不用大人幫忙,自己動手,剝不開用嘴啃,嗯,好吃是好吃,太小了,rou就一點點,他們的最愛還是烤鴨腿,咬一口,滿滿的香rourou 蘇葉和謝家三兄弟吃螃蟹很輕松,蟹腿他們輕輕一捏就裂開了,里面的rou完整 幾小口蟹rou,幾口菊花酒,美滋滋,完美中秋團圓飯 螃蟹吃完,謝衛遠開口:“吃完了,不夠吃,大哥,明年中秋前我們自己去拉大閘蟹來,吃個夠” 所有人期待看向謝衛華,謝衛華笑道:“行吧,明年家里出兩輛車隨村里車隊去” 謝衛遠:“虧了虧了,這么多年了,怎么今年才想起吃大閘蟹” 謝母剝著蟹腿,說:“忙著掙錢,忙著擴大家業,況且家家戶戶飯桌上菜品多,美食多,想不起來,你不也一樣,沒想起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以前的蘇氏很窮,八成的人吃不飽飯,吃得起吃過大閘蟹的人很少,吃過的人沒想起來 謝衛辰贊同:“記得以前菜品少不說,量也少”,想要吃飽就多吃米飯,現在吃菜都能吃飽 “酒樓里菜多,色香味美俱全,當然價格也很美就是了” “我現在都不喜歡偏甜的菜了” “” 一家人邊吃飯邊聊天,從美食到故鄉事,從故鄉事到現在事,謝衛遠下午要回城,只喝了三杯酒,宴席到尾聲,他想到自己較少關心家里的事,問謝衛華: “大哥,你們助學計劃怎樣了,有我幫忙的地方嗎” 謝衛華笑笑說:“還算順利,沒什么事用你忙的,大部份孩子都很努力,有天份考科舉的有三人,其他的送去書院兩年,在縣城府城謀個好差事沒問題,有十幾個孩子品性很好,我想收為己用,和趙吳兩姓孩子一樣,不知節后有多少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