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星際大挪移 (6)
塵旅世界 五十年后,塵旅星球再度因星際大挪移而遭受星系間其他星球的撞擊,加上它本身地心溫度不斷攀高,熔巖沸騰,地殼崩裂,到處火山爆發,高山移為平地,平地又因火山灰堆積而形成小山丘,此類山丘因巖漿中的火焰未熄滅,仍不停冒出灰煙。焦土、黑煙、死尸,在塵旅世界到處可見。 除了火山噴發引起地震、海嘯等災難外,兩極的冰山、冰河也相繼融解,海水溫升漫漲,河川氾濫成災,塵旅世界的陸地一再下沉,眾生能逃過地震火災,卻不能躲過水患,生命輕賤,再沒有比此時更甚。 這時,塵旅世界的陸地與水的比例再次縮小為一比八,存活下來的人數不到三十萬人。 百姓直到現在終于相信末世之說,可惜家國已毀,民不聊生。災民只能憑藉著當年的記憶,攜家帶眷逃往莎鄱紆山結避難,投靠以救世為志愿的「維能量」組織。然而,莎鄱紆山結地處群山間,最低海拔少說也有四千公尺以上,星球歷經長久而頻繁的破壞,文明早已摧毀殆盡。道路柔腸寸斷,關山險阻,行走不易。而且民眾的身家財產也早已蕩然無存,有能力去莎鄱紆山結避難的實在微乎其微。 此時,在各地難民聚集的場所,常常出現一位手執禪杖白發白袍的慈祥老人,他以仁心仁術盡心盡力救護水深火熱中的災民,讓民眾在昏天暗地里得見一線生存的曙光。 大難降臨之時,維能量組織也發現,小小的莎鄱紆山結不能容納整個塵旅世界的生命體。因此,他們依著「維能量」運算結果的建議,盡可能地把災民集中到安全地區─莎鄱紆山結東南方的丘陵地,拉也河流域地區,由維能量組織提供醫療,并協助當地政府與民眾自力更生。 塵旅的民眾在災難不斷肆虐下又茍延殘喘了二十年,再度受到星際毀滅性的肆虐,到處熔巖橫行,森林大火漫燒,山河變色,百姓流離失所。領導者個個自危,棄守疆土;到處呈現無政府狀態,唯獨拉也河上、中游兩岸的韶、夏二國受災較輕,勉強還可穩住局面。 維能量組織一面對上莎鄱紆山結的避難者實施救難訓練,以增加救援力,一面不斷派遣救難隊赴各處救災,把災民集中到鄰近韶、夏二國的拉也河下游地區。但因受創區域普遍而廣,傷亡眾多,救援工作難免有遺珠之憾。 塵旅星球已到存毀的關頭,維能量組織緊急召開會議,依最近情況更新星際資料,了解莎鄱紆山結與韶、夏二國及其鄰近拉也河下游流域的安全等級,終于確定此一連結的區塊在未來十年間,有機會因星際運行軌道的改變而躲過危機。也就是說,可判定這一帶在未來十年仍屬安全區域。至于在廣大的受害地區與民眾,維能量組織也只能盡力救援,畢竟天意難測,天災更非人力所能抗衡。 天眷部落 維能量組織決定全力維護韶、夏二國及拉也河下游流域的安全后,他們立刻將各地傷患災民集結于拉也河下游地區,并在當地建立大聚落,與韶、夏二國的領導人及聚落災民推舉的宇文善齊集會商,希望能以救災為先,二國一聚落共同成立自治管理委員會,共享救災資源,并掌管該地區的行政維安。 夏國總理年近半百,子女在災變中受重傷,主動放棄綜理大權,因此,維安行政的重責大任就由韶國總理成穆負責。 這次會商中也決議,自治區里的住家將捨棄傳統的建筑,全部採用飛行屋。一方面是飛行屋的材質與建構便于避難,另方面則因飛行屋配有終端設備,可隨時與運轉中心連線,使中際站能有效掌握民眾受困地點及傷害情形,快速執行救援行動。 簡單來說,飛行屋是海陸空三棲復合行動器。外觀呈橢圓形,頭尾小,中腹大,像個大型雞蛋;下方有伸縮輪和長型底座,藉以便利陸上駕駛,或棲息用。于空中飛行或水上航行時,底座及輪子則可收藏于主體內。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飛行屋之所以能降低災害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它採用的材質,不論是外殼或門、窗,都是採用在高溫下熔解,再經極速低溫凝聚而成的超強彈力克粒子纖維??肆W永w維材質輕而光滑,遇有外力,會在感受外力的瞬間即自行彈開,且其感應具連續性,能隨偵測到的壓力適時而準確地彈開,因此,在遇地震或外物重擊時,能提早飛離災難現場。當然,它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當災難現場的活動空間狹小時,就是它的致命要害,因為無處可逃,此時就有賴于飛行屋的駕駛倉發揮功能,發出視訊,與中際站連線,儘快求救,以便及時獲得支援。 維能量組織在自治區設置五個中際站,韶、夏兩國各設二個,聚落設置一個,并在自治區建造大中小型的飛行屋,加強人員的專業技能訓練,并舉辦各項設備的使用說明與救災演練。 當韶、夏兩國與自治區民眾全部住進飛行屋后,又發生幾次大小規模的地震,幸好有飛行屋的保護及紫光箱等終端救難設備,傷害明顯下降,受害的民眾也能在科技的醫護下迅速康復。 在自治區的夏國,名義上屬于自治區里的一個行政單位,但與韶國一樣,仍保有該國原來的統治權利與疆土。韶、夏以外的流民,為求安定的生活秩序,他們推舉寰宇部落的長老宇文善及年壯的政經領袖盧譚二人為領袖,共同主持災民的維安工作,使聚落里的百姓得到安定的生活。這群各地流亡的災民自稱是天眷部落。 塵旅星球在星際動蕩下又過了十年,星際間突然停止大挪移,塵旅星球獲得喘息的機會,民眾暫得以安居樂業,延續物種與子嗣。 維能量組織仍持續它的使命,號召更多專家學者加入研發團隊,加強監控世界末日的跡象,以及不斷模擬各種災害形式及應變措施。因為這個世界的毀滅跡象已現,他們雖不能對民眾坦白,但堅信先知樂正古慈的預言,只有期待在末日來臨那天,「維能量」能發揮它的功效,實踐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