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離亭晚
經年過往的最后一面,雙橋古城,黃沙漫天。 含涼殿,春夜幽幽,禁軍大隊人馬尚未趕來,兩具尸首倒身血泊之中,腥氣彌漫。 “你打算帶我去哪兒?”淑妃順勢勾上季連川后頸,仰頭湊近,堪堪相隔數寸。她本就是少見的美人兒,哭紅一雙狐貍眼,楚楚動人。 “我、你……”季連川不料淑妃如此反應,繃直了身子。 白家敗落,季連川聽聞淑妃雖免于殺身之禍,奪了封號降了位份,打入冷宮,想必日子不好過,掏空大半積蓄買了個禁軍的空缺,日后衣食起居也好幫襯一二。 今夜他頭一回當值,便想探一探含涼殿方位,卻由伏甲濤手下擒住。叁兩嘍啰于他而言自是容易對付,季連川只怕殿中有何不測,會否危及淑妃性命,才由著人押解內殿。 “嗯?”鼻尖輕點,淑妃歪著頭,軟綿綿倚入季連川懷中。 “你……”季連川拿不穩手中長劍,“我帶你出去?!?/br> 先前內應一言不過淑妃隨口胡謅,白家未有外姓親信。季連川不知她與白六爺之計,伏甲濤一干人等聲勢洶洶,絕非善類,眼下內宮大亂,正是混出宮的絕佳時機。 女子指尖微涼,緩慢劃過季連川眉眼,柔軟輕盈。他眉棱高,眉色濃,是周正剛毅的長相,左眼下一道刀疤兩寸長,與容色無異,指腹觸及微微有些鼓起。 季連川定定看她,美目含情,睫羽上一滴淚珠,濕漉漉的眼眸。 男子臉頰響起啪啪兩聲,淑妃重重拍了拍,啞然失笑:“五年前我看不上你,五年后便能看上你?” 當年雙橋城門,她領弓箭手據守城墻,敵眾我寡終是不敵,季連川落入重圍,身被十余創,命懸一線。眾人護送主將撤退,她一刀一騎殺入亂軍之中,救下季連川及二叁人,士氣大振。 季連川傷重昏迷,不省人事,好歹撿回一條命,痊愈才知威少爺一行人奉命回了洛水。送別之宴眾將士開懷豪飲,他因臥病在床錯失,只聽人說席間敬酒,她笑道“季連川欠我一命,最少拿一壺好酒來還”。 開泰二十年四月,汪沛舟與白繼禺合攻襄陽。二人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彼時宇文序遠在許州,若待他平定許州前來支援,襄陽便歸汪沛舟名下,白繼禺豈甘被人壓一頭,謀劃率先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極其耗損兵力,往往幾萬大軍攻不下幾千人駐守的城池。白六爺雖稱小諸葛別無妙計,按部就班具器械,依然久攻不下,畢竟昔年真諸葛攻陳倉亦是鎩羽而歸。[1] 兩軍膠著之際,一人身佩四刀自云梯凌躍高墻,以一當百殺出一條血路,身后士兵魚貫而入,城破門開,白繼禺奪取襄陽。 此人便是季連川。 先登之功加官進爵,賞金千兩,白繼禺聞其威名設宴召見,問及賞賜,季連川辭卻高官厚祿,只求轉交一壇黃酒。 “年初一戰承蒙威少爺救命之恩,因著傷病未能踐行,卑職無所有,聽聞襄陽黃酒天下獨絕,今日斗膽一獻,還望不棄?!?/br> 白繼禺不識威少爺何人,白六爺含笑解惑,道是白浣薇。 白浣薇去往雙橋乃是權宜之策,軍中無人可調,白繼禺也不求她辦幾樣實事,掛個虛名震一震場面罷了。而后潰軍圍攻,縱然有驚無險,白父憂心愛女安危,向白繼禺請了召回洛水的號令。 白繼禺哈哈一笑,眾人心照不宜。 后數日白浣薇隨父抵襄陽,接風宴白繼禺賜酒,白浣薇起身謝賞,白繼禺道出季連川登城獻酒一事,滿座驚嘆,白六爺成心打趣小妹,問了此人何如。 她記起亦是旨酒佳肴,那日汪沛舟部下途次雙橋,白家自然宴請款待,少將軍貼身護衛得了急病,且換季連川頂上。宴席眾人敬酒,她舉杯欲飲,季連川奪過酒盞,叁兩口喝了個干凈。 此夜賓主盡歡,季連川擋了數十回酒水,步履穩健,面色如常,眾人皆道海量。館外上馬歸營,她取了鞭子,季連川直挺挺杵著,四目交接,遲遲未彎身。 白浣薇沒好氣:“我如何上馬?” 季連川一把將人抱上馬鞍。 他醉了。 只是輕輕一抱,白浣薇坐穩他便牽起紫電上路,并無越軌之舉。白浣薇念他醉酒無心,不予苛責,命他回去好生歇息,怎料季連川還是跟來正堂。 白浣薇處理軍務,他木頭樁子一般呆立門前,直勾勾盯著,白浣薇渾身不自在,到底忍無可忍:“你站在那兒做什么?” 他答:“我值崗?!?/br> “你還盯著我做什么?” “你好看?!?/br> 素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羞紅了臉,恨恨道:“他是個傻子?!?/br> 白繼禺見此形容豈有不明白的,拊掌大笑:“他送來一壇襄陽酒,我便還他一甕女兒紅?!?/br> 當即喚人取來紙墨,親筆擬定婚書。 戰亂之時,二人各自從軍未及碰面,轉眼山南海北。季連川一介武夫,不知討女孩兒歡心的法子,惟恐造次唐突,一心上陣殺敵。白浣薇性子豪爽,偏偏守了女兒家的矜持,概無書信往來,只是每日查閱軍報,抄下與他相關的只言片語。 她想,戲文總是這般唱的,天下安定,有情人終成眷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開泰二十一年八月初九,五方豪杰率兵合圍大興宮,貴妃南氏自道太祖讖語,楚國國璽宇文序得之。 次年宇文序登基,建元乾元。[2] 同年汪白結黨,上書選妃,圖謀外戚之位,白浣薇撕毀婚書,應選入宮。 夤夜蟲鳴,一聲接一聲宛如弦歌應和,愈顯宮道沉寂。 淑妃揚手一推,季連川后退數步,劍刃刺入青石磚縫,穩住身形。 她明白他的心意,她一向明白他的心意。 白家退婚賠了許多銀錢,還為季連川謀了個清閑職務,可保后半生無虞。她知道他上有雙親侍奉,兄長才得了一雙兒女,其下兩個幼妹尚未出嫁。 五年來深宮籌劃,她時常探聽他的消息,究竟與何人喜結良緣,每每得來皆是“未娶”。 “再不濟我也是正六品寶林,俸祿千石,衣食無憂?!笔珏渎暤?,“你區區一個奴才,從前是如今是,往后亦是,子子孫孫人下人,我放著好好的主子不做,隨你去做奴才?” “你也不照照鏡子,掂量掂量自己算個什么東西?!?/br> “將此二人收拾了,滾?!?/br> 楓紅羅裙如水平滑,漾開一道波紋,淑妃利落轉身,似乎瞧他一眼便會臟了眼睛。 季連川默然垂眸。 淑妃獨自回了含涼殿,季連川并未追來,合上門,總算騰出手拭去滿面淚痕。 她不愛哭,幼時同幾位兄長學騎射,栽下馬來也不曾落淚,一咬鞭子又上了馬,白父道是“此女最肖老夫”。 五更天,寅時已至,宣室殿的小太監大抵得手,只盼兵符順利送去六哥哥手中。 淑妃心下稍安,喚道:“春喜——” 無人應答。 淑妃連喚數聲,偌大一個含涼殿,萬籟俱寂。正殿一盞油燈將滅未滅,黃花梨竹節圓桌擺滿湯羹菜肴,應是春喜布置。 這人擺了飯不知跑去何處。 淑妃尋去春喜臥房,梁上黑影懸空,一雙腳搖搖晃晃。 “春喜!”淑妃趕忙將人救下,可惜為時已晚,春喜口唇烏黑,牙關緊閉,唇邊淤青淡淡,早已咽氣。[3] 淑妃與伏甲濤甫一離開含涼殿,涂刀子便對春喜動手動腳,季連川一刀了結此人性命,詢問淑妃去向,春喜閉口不言,自顧自去了廚房燒飯。 她曉得主子肩負大計,成敗在此一舉,大約不會再返含涼殿,春喜亦覺今生無可留戀,又憂心淑妃奔波一夜,回來歇腳腹中饑餓,照她往常喜歡的做了飯菜。 六葷四素并兩盤瓜果,器皿皆用的溫盤溫碗,以免冷卻傷胃,甜瓜由半圓勺剜作櫻桃大小,正宜入口。[4] 淑妃將春喜抱去桌前,女子身量清瘦,癱軟椅背,只占了小小一塊地方。 淑妃自小挑嘴,這不吃那不吃,胃也淺,飲食必求精細,唯有春喜娘親的手藝稍合心意,而后春喜成了貼身侍女,菜品由她過目方能上桌。 十二道菜,以往每道一兩口,遇上喜歡的最多叁四口,今日淑妃一口一口吃盡,撐不住吐了好幾回,擦了擦嘴又將盤中新菜咽下去。 “春喜,我吃干凈了?!笔珏Φ?,反復吐逆多次,嗓子沙啞。 寅時五刻,含涼殿火光乍起,如縱風燎原霎時點燃大半宮殿。 最后一步掩人耳目的棋,她從未打算活著出去。 銀臺門。 淑妃走漏汪家舊部名單,袁沖一行人落入伏擊,諸將士皆亡,獨有袁沖、付公公、汪嘉雁叁人暫且逃脫,目今藏身一處荒涼拐角,躲避禁軍搜捕,袁沖左臂負傷,深可見骨。 “四姑爺,你一人出宮倒是好辦,可帶著七小姐……”付公公包扎傷口,暗暗一嘆。 袁沖道:“我今日必要帶七meimei出了這牢籠?!?/br> 付公公道:“四姑爺且聽老奴一言,眼下局勢不明,只怕將軍把自己也搭進去,便是稻草人救火,自身難保!” 袁沖道:“這條命要與不要便罷了,只將七meimei救出去,我也不算白活?!?/br> 付公公氣急:“將軍好歹識得幾位舊人,聲望猶在,拼了命救一個深閨小姐出宮,于汪家又有何益處?” “我心意已決,公公休要多言?!?/br> 汪嘉雁聽了袁沖安排入內歇息,朦朦朧朧聽得墻外幾下腳步聲,急忙前來支會二人,不想撞上這樣一番話。 腰間一把數籌,早前包裹牢固,一路逃命也未曾散亂。 是啊,她只會寫寫算算幾個數,出去又能如何? “四姐夫,”汪嘉雁待二人都住了口,佯裝一路小跑的模樣,氣息急促,“我聽墻邊隱約有腳步聲,只怕禁軍來了?!?/br> 袁沖道:“我去瞧瞧,你好好躲著,無論什么響動也不許出來,明白么?” 付公公不語,手下包扎的動作愈發快速。 汪嘉雁點點頭,指間一支小木條,輕飄飄放入袁沖掌中:“四姐夫,父親知道我喜歡算術的玩意兒,命人請來一段金絲楠,說是大師開過光的,可以開慧根、保平安,你帶上?!?/br> 袁沖只道是小女孩兒的心思,幾分可笑,不忍拂了她的好意,應了一聲算是收下。 “若是汪家人秋后問斬,你便替我將這支數籌與他們一起埋了罷……” 話音未落,汪嘉雁快步跑出幾丈遠。 “嘉——”袁沖回過神,猶如五雷轟頂,付公公死死堵著嘴,為防他動身追去,勒緊傷口,袁沖喊不出半聲。 汪嘉雁才跑出巷子口,迎面撞上搜捕禁軍,腰間荷包松散,嘩啦啦灑了一地數籌。 “什么人,站??!” 汪嘉雁不識內宮地圖,她膽子小,驚弓之鳥七拐八彎竟跑入銀臺門正門,朱紅城墻巍巍高聳,其下一片開闊,置身其中,胭脂紅釉盤落了一粒芝麻。 晚風獵獵,汪嘉雁止步回首,身后禁軍持長戟步步緊逼,身前高墻光亮閃爍,似夏夜螢蟲一字排開,搖曳長空。 是弓箭手。 羽箭破空而來,射落內侍紗冠,青絲飛舞,流風掠過耳畔,辨不出是泣是訴,汪嘉雁往前一步。 城墻禁衛紅旗揮動,萬箭齊發。 —————————— [1]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br> [2]建元:開國后第一次建立年號,同一皇帝在位時更換年號稱為“改元”。 [3]如果上吊自盡時繩子勒在喉嚨上部,舌頭就不會伸出來。參考宋慈《洗冤集錄》:“若勒喉上,即口閉牙關緊,舌抵齒不出?!?/br> [4]溫盤、溫碗:其雙層內中空,在幫頂側穿一至二圓孔,熱水由孔注入,使盛入淺盤的食物保溫,達到妨冷的效果。 yanqinggang. (ωoо1⒏ υ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