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三:金柵鎖(18)詠絮才
林南嘉撫摸著面前的孩童的頭頂,細細叮囑著。 “林先生,后會有期?!焙⑼母改笇⒑⒆颖像R車,又拱手向林南嘉辭別。 林南嘉倚在門扉邊,輕嘆了口氣。這孩子也算是她幫忙啟智的,一直教到八九歲,去年才因著父親的生意搬離桃源村。鎮上不比小村莊,便也沒有機會去學堂。 這孩童也算是天資聰慧的,自幼過目不忘。林南嘉惜才,去鎮上時常會帶去些她親手抄錄的書籍。后來又發生了一些事,讓這孩子也成了十里八鄉遠近知名的小神童,沒想到此番竟得到了舉薦,上京參加童子科。 又是一年童子科的時節,林南嘉自然念起了謝玦。那年他風光回府的場景似乎還歷歷在目,一恍竟已多年。 鶴別青山,不見桃花。 ——————— 梁允玨在陳州落了腳。 近日前朝又提起立太子妃一事,他聽得頭疼,又不耐煩父皇戲謔的眼神和母后每次欲言又止的神色,索性找借口出了京,想了想還是去的陳州。 福安早就領人將別院收拾得不染纖塵。 早些年他來陳州,想著謝氏畢竟是林南嘉居住了十幾年的地方,若是她未死,定要回來看看,是以他每每都暫居在了謝府。卻沒想到謝家有幾個不長腦子的,誤以為他對謝氏有什么偏愛,竟然敢來爬他的床。 梁允玨對房事亦沒有太大興致。先前是因著他的小雀兒煞是合他的心意,才會放任自己縱情聲色。除了她,他再沒有過任何其他女人,就連自瀆,在他眼中都十分無趣。 那些庸脂俗粉哪來的膽子上他的床? 更何況一提起謝氏,他只想到了那個謝玦。一個樣樣不如他的病秧子,竟然讓他的雀兒掛念了這么多年,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為他報仇。 光是想想,就讓梁允玨覺得意難平。 但他到底忍耐住了內心叫囂的血腥欲,沒有動手殺了那些蠢笨的謝氏女,反倒是把她們交給謝家當家敲打了一番。 后來他自己買了個院子,有空就過來看看,指望著何時能再遇見他那只飛走了的小雀。 梁允玨下了馬車,看著小路盡頭的枯墳,荒涼又殘破,一眼便知這些年從未有人打理過。 他有些失望。 畢竟梁允玨現在還保留著謝玦的墳,不過是盼著有朝一日林南嘉會再來祭拜。他早就派人仔仔細細地搜過崖下的那條河流,沒有任何她的蹤跡,就連一片衣料、一塊骸骨都未留給他。這些年來,那條河的下游但凡出現尸首,他都會第一時間派人前去查看,無人是她。所以他憑什么不能堅信,她還活著呢? 若是她死了,應當會第一時間入他的夢來索命才對??墒沁@些年他從來覺少無夢。她有多恨自己,竟然連讓他在夢中相見的機會都不肯施舍分毫。 所以她一定活著。 他的小雀兒,一定要活著。 ———————— 又到了叁年一度的童子科。 如今皇帝已經逐漸放手朝政,一副不日便要退位的姿態。是以梁允玨這些時日格外忙碌。 父皇索性命人將所有的奏折都送到了太子府上,自己樂得清凈,優哉游哉地在大殿上看那些從各地篩選出來的神童答題。 梁允玨日日忙到子時才歇下,倒是能夠理解父皇為何這么著急放權了。那些地方官員有事無事都能寫洋洋灑灑幾大篇奏折,看得梁允玨心煩。 好容易處理完了今日的政務向宮中走去,他才聽說今年的童子科出了些狀況。不知為何,溫州那邊竟然推舉了一位女童來參加考試,這在大梁還是頭一遭。大梁雖不全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刻板思想,但還是遵循著傳統儒學,女子入學堂或是參加科舉更是聞所未聞的。 梁允玨來得正巧,這名女童正好在誦經作詩賦。中書后省挑選了經書四十卷,她通通對答如流,文采斐然,不比殿中的同齡男童差??上б蛑拥纳矸?,最后也只是賜了個童子出身而已。 出于好奇心,皇帝倒是多問了她幾個問題。無非是關于何時開蒙、平日里多讀些什么書之類的話題。 殿中眾人久居京城,又長年沉浸在傳統儒家思想之中,自然想不到這世間竟有地方不約束女子讀書。他們在心中暗自發笑,不愧是山陬海澨之地,竟然如此不通規矩。 卻沒成想無獨有偶,就連教出這位女童的塾師亦是位女子。 女塾師本就是稀少,也大多都是去那些鄉紳商賈人家中給小姐啟智,教些《女訓》、《女誡》、《烈女傳》等書籍,能教《詩經》、《論語》者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是教那些小姐琴棋書畫、女紅茶藝。 是以當眾人聽聞這位女先生竟然讓男女同堂而學,教授四書五經的時候,饒是向來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也來了興致。 “如此說來,這位女先生還真是個詠絮之才了?”皇帝哈哈大笑,擺了擺手示意下人帶這些考生離開。 宦官正帶著這群孩童向宮外走去,卻被不知何時先一步走出大殿的太子殿下攔住了。 梁允玨面帶微笑,表示他還想再問那位女神童幾個問題,等會會派人送她離去。太子殿下如此發話,宦官哪里還敢再有意見,自然是留下這名女童,帶著剩下的孩童先行離開。 梁允玨垂首,用溫和的口吻問道,“小姑娘,孤看你方才掉的帕子甚是好看,可否再給孤看一眼?” 女童早得了一旁下人的暗示,猜出面前此人的身份定然不一般。因此她毫不遲疑地將袖袋中的帕子遞了出去。 那帕子布料有些陳舊,卻十分干凈,可見是所用之人的心愛之物。梁允玨展開帕子,上面用竹翠的細線繡了一句詩,“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詩句的尾端繡了朵精巧的桃花,栩栩如生,開得熱烈。 梁允玨屏住呼吸,他解下腰間的香囊。這香囊是用霞光錦所裁,比那帕子還有些年頭,卻保存得十分完好。絳紫色的布料上是一株翠竹,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玨”字,末尾處依舊跟著朵桃花,同那帕子上的不論是走線手法還是針腳都如出一轍。 這是當年他逼著林南嘉為自己所繡的,末尾的桃花也是他要求添上去的。那是他們的初遇,漫天紛飛的桃花瓣和落入他懷中的她。梁允玨希望他的小雀兒能如他一般,永遠記得這一幕。 “這帕子,是哪里來的?”梁允玨裝作若無其事地問道。 女童小聲答道,“這帕子先前是先生的,一日我手上染了墨跡,先生就將帕子給了我?!?/br> 梁允玨幾乎已經確定,這位先生定然同林南嘉有著深刻淵源。不提她的才學,便是這一模一樣的桃花,也不可能只是巧合。 曾經林南嘉總裝作一副草包美人的樣子,但早就從她頭一次逃跑時,梁允玨就查清了她自幼會扮作謝玦的書童,一同去學堂,這么多年竟然也一直未被謝府發現。每每想到他們兩人朝夕相伴了這么多年,梁允玨總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惡劣心理,讓她的全身上下都染上自己的氣味。難道他堂堂太子,君子六藝無一不精,便是太傅也夸贊不已的學識,還不夠同她吟詩作賦嗎? 羅裙掩詩句,原來她心中還有這樣的抱負。 梁允玨按耐住心底的興奮,又細細詢問了女童許多關于這位女先生的事情。原來她如今化名林漁,住在溫州武陵鎮桃源村。 梁允玨對這個地方沒有任何印象,大概是哪個偏僻的小山村。他的小雀兒,竟然躲在了這種地方,還真讓他一通好找,險些對她的逝世信以為真。若不是方才他離得不遠,一眼便看見這女童掉下的帕子上所繡的桃花總帶著熟悉之感,恐怕還真讓這只小雀溜走了。 梁允玨負手站在廊下,目送著那女童的背影在宦官的帶領下漸行漸遠。他斂了笑,轉頭吩咐福安:“備馬,去溫州?!?/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