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一份不完美的詮釋
距離上次寫后記,某罌記得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當初寫下妃食的后記時,某罌的內心無疑是喜悅的,妃食是個讓人又哭又笑的故事,但他的結局是歡樂、是圓滿的,我喜歡happyending,無庸置疑。 不是說我討厭be,而是它要詮釋的心情太多,有負面、有感傷,對某罌一個樂天派的人來說,我很排斥這些,直覺的去拒絕。 但我有個朋友告訴我,她喜歡看悲劇,因為比起喜劇,悲劇能在讀者的內心留下更深的印象,因為它不完美。 這世上不完美的事情太多,若我永遠只看到明亮面,那我只會是一隻井底蛙,又或者沒辦法全面思考。 那時候某罌正值高三,是個多事之秋,書是一定要唸的,但這也代表著我必須先放下某些事物,例如小說、例如寫作。 放下不代表不再拿起,但想要回歸并不容易,后來我考完試,心情是無比的輕松,但回到popo,我卻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不僅僅是我的心境,還有許多熟面孔的離開。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每個人都選擇各自不同的道路,有新人進,自然會有舊人出,面對許許多多的新面孔,新奇之馀,又帶了點感傷。 因為這代表,過去已經回不來了。 這本書歷時了兩年,我從未想過我能完結這本書,起碼在當時剛回歸,我的手感還找不回來時,我是這么想的。 兩年來,不管是劇情走向、人物寫照、包括最后的結局,都跟最初想的大相逕庭,更別提它最原本,可能還是本奇幻小說,只是某罌改寫了它本來的走向。 但有個想法至始至終未曾變過,那便是結局,我想試著寫一個悲劇,去圓一個我肯去嘗試的夢,當時那個想法很堅定,到今天,我仍沒想過要讓它變成快樂結局。 羅玥跟子虛的命運,在簡介里就說的很白,三生石上,等待他們的結局,始終只有離別,那是種無人能撼動的宿命,哪怕他們的過程曲折,歷經千辛,還是不會改變這最終的下場。 我愛羅玥的義無反顧和她的孤勇,從懵懂到深愛,或許是三世的疊加,但也或許就那么一眼,在她遇上子虛的那一眼。 同樣的,子虛對她的愛也是不言而喻的,我說過羅玥是他命里的劫,但他不信,又或者最初的他本就是個傲然于世的男子,對他而言,沒有什么能撼動他的內心,自然也不足為懼。 就像花千古一樣,子畫對要去殺害個懵懂無知的姑娘,對他而言是殘忍的,卻不想,命運便是如此,越是抗拒,越是容易深陷糾纏,最終融為一體,分不清你我,也看不清是非。 因為孰是孰非,本就沒有絕對。 再來講講伊汸,咱們的萬年男配,他深情程度不亞于男主,但他卻註定只是個配角,無論他多愛羅玥,但兩人終是有緣無分,同樣的,命運早在編織時,寫下了結局。 伊汸無疑是單戀,在兩個深愛著彼此的人面前,他的愛不值一哂,其實他跟阿坤很像,只是兩人用不同的心態,去詮釋彼此對另一方的愛。 某罌想,里頭唯一幸福的大概就是瑤姬這對,瑤姬是天帝最寵愛的小女兒,她要什么有什么,確實是個驕縱的姑娘,但她卻遇上了禾思堯,讓她懂得何謂愛。 有捨才有得,這個定律亙古不變,故事中,有人失去,有人獲得,也有人求而不得,他們都有可能是在座身旁的你我,或許是未來的自我。 這份故事不完美,但之前有幸拜讀蔣勛的《孤獨六講》時,他寫道,楚漢相爭,分明是劉邦贏了,為何被后世歌頌的人卻是項羽,還有他與虞姬之間的愛情。 因為它是不完美最美麗的詮釋,它的凄美,讓后世不斷的去朗誦,甚至將這份不完美給記在心中,千秋萬世,永世長存。 所以我想,千年萬年,縱然忘川旁的身影依舊,煉獄中的倩影仍在,他們的故事會被后代歌頌流傳,也許終有一天,上天會看見,并給予他們兩人,一個互許來生的夢。 在此,眾人也只有等待,去盼這份不完美,能有天化為圓滿,化為永恆。 故事的最后,就留給在座的各位去想像,不管它是be,還是he,都感謝這一路走來,給我支持與鼓勵的各位,若沒有你們,某罌想這份故事也不會有盡頭的一天。 小女子不才,感謝各位觀賞,也期盼,這份故事帶來的,不單單是個故事而已。 在此一鞠躬,深深感謝。 2017/07/01〈炎熱鬱悶的上午,天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