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一時兩方各不相讓,最后葉行和顧嵐急了,說再給他們排除在外,將來寶寶還不得以為叔叔和姑姑不愛他呢,那他們可就是葉家和顧家的罪人了。 叫他們說得上升到這個高度了,施家這些人真被倆的執著逗笑了。 葉開站出來給斷了官司,讓三個人一起分擔這些活計。 邵征沒再反對,顧嵐去刷碗,他擦灰,葉行拖地,給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小家伙還是記了老爸一筆,等干完活,邵征就去施愫愫面前端茶遞水的,想給葉開的活計頂了。 父子倆你來我往地圍著施愫愫轉,給家里人看得直眼暈,憋不住要笑。 等著阮靜秋和施萍萍給今天交貨的點心做完,施常青過來說他想去豆苗胡同看看。 施有貴和趙三妹再不好也是他的父母,別的沒有,帶點東西去探望一下也是為人子的應有之義。 阮靜秋也想去看看老街坊,順帶也看看家里那兩間房,夫妻倆說好了就要走。 施萍萍和施彥銘也想去看出生的地方,葉開就把車鑰匙給了施彥銘,讓他開出過去。 第141章 去年春節施愫愫去豆苗胡同的時候, 院里鄰居們站在她這邊沒少幫腔,一家子都記情, 后面阮靜秋張羅著給這邊鄰居們郵了不少陵水特產。 今天上門,自也要表示下心意。 桃酥糖果這些也不像樣,還是自家的做的點心更有誠意些。 自家留著吃的還有幾包,又從給姜大哥的貨里拿出來一些,裝了一旅行包曲奇餅干和戚風蛋糕。 至于少的貨,等明天再給姜大哥補上也一樣。 又去大院里供應站買了麥乳精和罐頭,都是施有貴和趙三妹能吃得上的,施常青、阮靜秋,施萍萍, 姚立民,和施彥銘五個人就去了豆苗胡同。 到的時候已經快十一點了, 雖已是初冬, 院子里的住戶也都在院子里,有在廚房忙活午飯的, 有站自家門口說話活動的。 各家住的都不寬綽,天冷屋里又升了爐子,一間屋里好幾口人呆著, 再門窗緊閉的, 呆久了就覺著憋悶不通氣兒。 都是從小凍到大的, 這樣初冬的天氣,沒到伸不出手的時候,大家伙兒還是更愿意在院子里透會兒氣。 施常青一家五口到的時候,正好被鄰居們看了個正著。 五人全都穿著筆挺洋派的呢子大衣, 腳上清一色都是皮鞋,一看就是干部家庭。 以為是哪家的闊親戚上門呢, 十三號院子里這些鄰居開始都沒認出來。 還是施常青和阮靜秋先給這些人問著好,這些人才認出人。 見施常青和阮靜秋一點沒見老,一個清雋,一個雍容,看著比實際年齡還年輕好幾歲的樣子,鄰居們就知去年邵征沒吹牛,施常青一家的日子確實滋潤了。 施彥銘比前年來看腿時的頹喪失意已不可同日而語,又俊俏又氣派的,干部子弟里都是拔尖少見的。 施萍萍也是,聽說孩子都生了好幾年了,可這年輕嬌美的模樣,就跟沒結婚的姑娘似的,一看就是優渥日子養出來的。 她男人也很不賴,長得周周正正文質彬彬的,和施萍萍站一起很是般配。 這樣的一家五口站在院子里,鄰居們都有種蓬蓽生輝的感覺。 阮靜秋讓施彥銘打開裝點心的旅行包,她和施萍萍一起,每戶鄰居送上了一包曲奇餅干和一包戚風蛋糕。 王老太的孫子是識貨的,“這個奶油點心不托人根本買不到,酥味齋的點心都沒這個難買,現在燕城地界兒拿這個送禮是頂有面子的事兒呢。 施二叔你家一下能買這么些,這門路夠寬的呀!” 燕城平常走親訪友也就是兩包點心就得,街坊鄰居哪用啊,之前又給寄過特產,這回又是一家兩包點心的,禮就太厚了。 聽王老太孫子這樣一說,還是這么緊俏的點心,就更不好意思接了。 而且這一下子就裝了一大旅行包來,咋也得有十幾二十塊錢了。 看姚立民手里還提著兩大網兜麥乳精和罐頭,看就是給施有貴和趙三妹的禮,里面還不全是水果罐頭,瞧著還有午餐rou的,這又得十幾塊了。 這么一趟就是差不多一個人的工資了,這一家子可真敢花呀! 邵征那會兒當眾說的施家幾口人的工資,過后想想還是覺著半信半疑,實在是這些人就沒見過有一家子個個都拿那么些工資的。 以為是邵征小孩子心性,故意要氣趙三妹施常志他們的,施常青一家日子起來了可能不假,但邵征肯定夸大了不少。 如今面對面見了施常青一家,只沖他們這送點心的豪邁勁兒,就明白自己沒見過不等于沒有,邵征說的那些一點不虛。 雖不好說點心是自己家做的,也不想由著這些鄰居給自家看得高深莫測的。 只好都推到小女婿那邊兒,阮靜秋忙說,“能有啥門路,是我小女婿托人買的,家里吃著怪不錯的,就想拿來給大家伙嘗嘗。 二十幾年能得和故人重逢,這是多有緣分的事兒,兩包點心真的就是小小心意,別推遲了,就當給我和常青一個面子?!?/br> 阮靜秋說得這么誠心誠意的,憶起當年兩人離開時的艱難,現在夫妻倆攜兒帶女衣錦還鄉,該為他們高興呢。 王老太笑著接過她家那份兒點心,“那咱就收著吧,都沾沾常青一家子的喜氣?!?/br> 院里王老太年紀最大,她一說,別人也都接了點心。 一直在自家門口看著的施常志和施常偉兩家人,等半天以也不見人過來,這會兒臉上都尷尬起來。 不過施愫愫那回來造成的陰影還在,雖覺著被打臉了,也都在那里等著,比那年像樣多了。 而趙三妹見是二兒子夫妻來了后,知道必是來看她和施有貴的,早反身就回屋等著去了。 和鄰居們寒暄完,施常青一家終于來到了最里面,兄弟三人站了對面。 施常青淡淡招呼,“大哥,小弟,還好吧?” 不過隔了兩年未見,落魄的老二就顯達了,看著跟他們廠里的領導似的,往面前一站就是無形的壓力。 這讓施常志和施常偉很不是滋味兒。 給施愫愫騰房后,也是氣狠了,兩人反復權衡過后,覺著施常青一家在荒僻的九原小鎮,兩邊又等同鬧翻了,除了給施有貴和趙三妹的孝敬,就算有兩個廠長,這邊也沾不上什么光。 兩邊鬧翻的情形下,施常青那邊也不可能在錢財上幫襯了,所以開始覺著斷了親也沒啥可惜的。 不過這一年多他們也漸冷靜下來,加上妻子的枕頭風,子女們也沒少說,覺著這門親戚還是得維護,不能斷了。 撇開別的不提,只葉開這個施常青的貴婿就值得。 聽邵征漏的那些,就知道葉開的家世顯赫,是普通人需要仰望的。 有這樣的人家給撐腰,什么事兒辦不得??? 所以這一年來,施常志和施常偉都沒少給施常青寫信說家常,兄友弟恭的,和之前截然不同。 可惜,發出的信就跟石沉大海,施常青從未回過只字片語。 兩人也知道是施彥銘來看腿那年做得太過了,讓施常青寒了心。 還想著等春節的時候,兩家一起備點年貨給寄過去,再叫上施常霞和施常琴一起寫信,看姐妹面上,這么一點點的總能挽回來。 沒想到今兒施常青一家先等門了。 施常志和施常偉很快從復雜的情緒里拔出來,換笑臉往屋里讓著人。 “我們都還好,就是爸媽一直惦著你們,晚上經常睡不好。 兩老要強了一輩子,現在最后悔的就是讓你們一家去了九原。 都怪當年日子窮,他們也是顧了這個就顧不了那個的……唉,不提了。 好在你和弟妹能干,換了地方一樣出息,比留在燕城也不差什么,不然爸媽且下不去呢。 這兩年他倆說話就要提這些,我們聽了也難受,正好你們來了,看你們過得好,他們保準就好了?!?/br> “可不是,孫子里他們最記掛彥銘呢,一直記著彥銘結婚的事兒呢。 彥銘你結婚了吧?咋沒領媳婦兒一起來?”施常偉說著又轉向施萍萍夫妻,“萍萍你們兩口子也別見外,這是到家了,一會兒你們兄弟姐妹好好認認人,往后得走動起來了?!?/br> 可惜,只施常青跟著往屋里走,阮靜秋四個人根本沒有進屋的想法。 施家上下對施彥銘來求醫時的無情漠視,阮靜秋怎么可能忘? 施愫愫記這個仇,阮靜秋和施萍萍這當媽當姐的也一樣,到現在想起來心都是揪疼的。 看在施常青的面上,她們可以不再提此事,可也不會再當這邊是親人。 阮靜秋早和施常青說好了,施常青要報生恩養恩她不管,但她和她的子女們是不認施家這門親了。 施常青本就不是愚孝之人,他也沒想再拖著妻子兒女往施家走動,夫妻倆就此達成了共識。 所以阮靜秋說要來看街坊順帶看自家房子,就不是口頭說說的,她陪施常青過來可以,她和子女們是絕不會踏進施家門一步的。 她從包里翻出兩間房的鑰匙,“常青你好了就過來找我們?!?/br> 說完,阮靜秋就去開了自家兩間屋的門。 姚立民趕緊給手里倆網兜交給施常青,也緊跟在施彥銘和施萍萍身后進了自家的屋子。 施常志和施常偉還待要攔,被施常青擋在前頭,“靜秋他們沒這個義務?!?/br> 對上他堅持的眼神,想到過往種種的虧欠,施常志和施常偉再有多少想法,也理屈的說不出來了。 院子里鄰居們看著,暗自為阮靜秋叫好,她早該這樣了。 那些年她讓施家占了多少便宜,鄰居們早都看不過眼了。 施常志和施常偉兩家人只好陪著施常青一人進了施有貴和趙三妹的屋子。 冬天窗戶都封上了,施有貴又常年癱在床上,屋里的氣味兒就可想而知了。 當年走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情形,那會兒沒覺著怎樣,可這會兒施常青已適應不來了。 再不好也是爹媽,相比趙三妹,他還念施有貴這個爹的那點點好。 給手里倆網兜放到炕上,又給旅行包里剩的點心都拿出來,他挨過去坐到施有貴身邊兒,“爸,我回來了,往后能常來看你,這些吃完了,我再給你買,你該吃吃,要多顧好自己?!?/br> 施有貴手向上扎著,施常青上前給他扶起來,拿被給他靠坐好。 施有貴歪那兒看著又是兩年未見的二兒子,很快渾濁的雙眼里溢出淚水,“老……二……你……爸……想……你……” 趙三妹一巴掌差點又給施有貴拍躺了,“說不清就閉嘴?!?/br> 抬頭對上施常青涼意十足的眼神,她的記憶還停留在當年,“瞪啥?我還沒挑你眼里沒媽呢。什么回來了常來的?你要常往這邊出差?” 趙三妹顧不得阮靜秋不敬的事兒,只著急這個。 施常志和施常偉也支耳朵等著,一時判斷不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