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潮州皇帝(90%是無聊的劇情)
書迷正在閱讀:門徒(師生)、日落月亮河、母后饒命(高h,偽母子)、攢錢給老公買帕拉梅拉、她選的才是男主(np 女主白富美 男強女強)、快穿之大佬的小變態、囚歡(1v1)、這個男人太狠了(快穿,NPH)、惡毒女配又被強取豪奪了、柏林之春【二戰德國】
每歲各節氣的重大節日前,宮里宮外慶賀的活動都是數不勝數。 有一項是文人之間的唱和炫技,就是為皇家寫詩寫門聯對句,用以稱頌皇帝和后宮各娘娘嬪御們。稱之為春帖、夏帖、秋帖和冬帖。 春帖是元日之日寫作,夏帖遞交在端午之前,秋帖則正合如今的時節。 一般是文臣學士們向皇家進獻自己所作的合時宜時令的詩句,在被挑選之后貼于皇帝、太后皇后以及諸嬪御們的寢殿、連廊對門或是床帳之上。有時亦兼祭祀祖先、賢臣祠,命做稱頌功德之詩以作供奉之用。 許多有抱負的文官們還會借這個機會寓教于詩、借用典故委婉地向皇帝進行勸誡。 被引用最多的就當數端午的屈原了,每每端午都有好些臣子們以屈原為題寫詩,暗戳戳地對皇帝近期的不合理行為提出規勸,意思就是皇帝陛下你要是對我們這下臣下不好,巴拉巴拉我們就去學屈原跳江了,讓你也成為逼死臣下的昏君。 但倘若不涉及軍國大政的話,品析詩帖倒是婠婠每年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先帝在時,每逢大節慶之前,雪花般的帖子們都會飛進椒房殿中供陶皇后挑選品評。說句實話,其實婠婠的母親也是自幼受精細教育長大的貴族女子,于詩詞歌賦上的造詣還是不淺的,懂得如何同自己的丈夫以詩文相互唱隨。 所以每次她都會中規中矩地挑選出合適的詩句分發到諸嬪御宮中給她們張貼賀節慶之喜,外加挑選對詩贈給皇室的一些長輩,素無差錯。 而婠婠則會興高采烈地陪在她身邊同她一起翻看點評,頗覺雅致有趣。 然,有時她的意見常常得不到自己母親的贊同。 例如某年端午時,有文官特意寫給皇后寫的贊詩曰:“天清槐露浥,歲熟麥風涼。五日標嘉節,千齡獻壽觴?!?/br> 這四句最得婠婠喜歡,她力薦母親將此詩掛在自己寢殿中,可母親卻笑著搖了搖頭拒絕了,反選了另一首“梅黃初過雨,麥實已登秋。避暑多佳賞,皇歡奉豫游?!币豢淳筒槐饶鞘踪R皇后的來得肅雍端正,典范益嘉。 婠婠不解,母親幽幽地說道:“你選的那帖子自然是好,可是你可知道寫這詩的人是誰?他可是白桉太的學生。我將這樣的詩日日掛在殿中,你父親每每過來都看著,他想不起來、不在乎了還好。若是哪時心中不順,被勾得在我這里想起了白桉太乃至想起齊王來,豈不是自給自己尋煩惱?” 她復又拾起了“梅黃初過雨”的那張帖子,微笑著說道:“這是新科進士范祎寫的。范祎的父親當年也是清苦人家的進士出身,他可是個好官,只是心太直了、因為在地方上秉公辦事,得罪了鄉紳才被人悄悄用毒藥治死。你父親知道此事后大為震怒,命人嚴查,事后對寡婦失業、幼年喪父的范祎母子倆還格外開恩照顧……” “如今范祎也算是出人頭地,子承父業、考中進士入仕了,我聽說他在文官和舉子學生之間很受人尊捧。他的詩雖寫得比不上白桉太的學生,可是傳出去了,若讓外面的人知道皇后看重他、恩賞他這樣的寒門學生,他們這些年輕學子們的心自然會更倒向你哥哥?!?/br> 婠婠頓時瞪大眼睛愣住了。 她也是這時才知道,原來所有的詩詞風雅,和朝堂之間的明爭暗斗都是脫不開關系的。 沒有人可以隨心所欲。 不過今年,成為皇后的人是婠婠了。 她想了個新奇的招,命眾臣將帖子送進宮里來的時候“糊名謄抄”,就是像科舉考試時候一樣,先封上名字,然后再由專門的宦官重新統一謄抄一份遞到宮里來,皇后主子在不知道詩詞是由誰所寫的情況下進行擇選,只看詩賦的造詣高低而不看是誰所獻的。 皇后還讓官職較低甚至沒有官職的一些文人也可以特許遞詩帖進宮來。 這倒是有趣,一下激起了殿堂內外文人言官們的勝負欲,各個都摩拳擦掌地想要在皇后面前表現一番,所以婠婠此舉廣受他們推贊。 外頭還有人頭腦靈活的,早早就下起了賭注,誓要賭一賭今年是誰的詩帖奪得頭籌,被選到了皇后坤寧殿中懸掛,引得文人之間唱隨下注。 既然看出婠婠起了玩心,皇太后亦稱病推脫了不去看帖子,只將權力全權交給她一人,讓她自在地去賞玩詩詞。 然而晏珽宗的心情卻不大好了。 因為婠婠喜歡的事情他沒法陪她玩。 婠婠腹中有“婦隨”的才華,可是他并沒有那個“夫唱”的本事。 他讀書少,不懂什么平仄仄平的韻律韻腳,更不懂什么“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的典故,頂多能聽明白“李廣難封”“夜半虛前席”之類的故事,再難的他就實在聽不懂了。 偏偏那幫臣下們說話還就喜歡引經據典地拗口,前有臣工頻頻暗示他廣納嬪御、早衍子嗣,還說什么知道皇帝不愛聽這話,但是他們還是想說,即便去往“八千潮州路”也在所不惜。 晏珽宗皺著眉把這五個字圈了起來,札子發還下去時批注道:談禁宮內事,何及潮州之遠?潮州事交付當地屬官即可。 意思很明了地說他看不懂,怎么你一會惦記著皇帝的家私子嗣之事,一會又說自己要往潮州跑去了?那地方可是遠得很呢。要是潮州真有什么事情,讓當地的地方官們來說就行了! 幸而那日婠婠被他壓在寶座上尋歡,穿衣的時候在桌案上看見了這份他剛剛批閱完的文書,差點當場暈倒。 她趕緊攔下這封還沒發出去的文書,讓晏珽宗用濃墨把他批復的那幾個字給抹掉,別讓朝臣們看了皇帝的笑話。 “八千潮洲路,意思是指韓昌黎——就是韓愈,被貶官潮州之后寫的一首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因為他曾上《諫佛骨表》,力諫唐憲宗不可“迎佛骨入大內”,犯了憲宗的人主之怒,當時差點被定為死罪,還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保全了性命。后世賢臣們自以韓愈為師效仿,覺得即便自己的上書和勸諫會惹來皇帝的不悅和處置,也不能閉口不言,還是該盡到人臣本分?!?/br> 婠婠細細給他講起了這句話的經典由來,隨即嘆了口氣,“五哥,他的意思就是說,哪怕你因為此事不快,像當年的憲宗處置韓愈一樣處置了他,他也在所不惜?!?/br> 晏珽宗一邊將文書拿過來用墨水涂抹一邊皺著眉,自覺在心愛的人面前丟了臉,剛剛縱欲過的好心情被毀得一干二凈。 可婠婠猶覺不夠,絮絮叨叨地念了他好久。 “你要真這樣批復下去,傳到言官們的手里去,再經他們宣傳一番,恐怕縱使將來你有漢武帝唐太宗的盛世功績,也要被后人們笑死了! 說不定還連累我魏室的列祖皇帝們名節不保,說我們魏一朝倒是教出了一個不懂半點文墨的'潮州皇帝'來了!” “潮州皇帝”。 這個名號讓婠婠撲哧一下自己也笑出來了,又氣又想笑。 見她笑了,晏珽宗也忍不住笑了出來。婠婠瞪他:“你還好意思笑!” 晏珽宗一直以來就是個非常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他所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 其實他從小看過的書也不少,除了眾多的兵書之外,還涉及農書水利之類關系百姓民生的各種百科全書,也讀過許多山川險要之地的縣志民書,關心當地的水土民生,還略懂藥理,派醫吏專門前去嶺南等地了解當地的瘴氣是如何由來的,可否制出藥方醫治造福當地百姓林林總總。 但是他不通文墨。唐詩宋詞,除了最最耳熟能詳的那幾首之外,實在是背也背不出別的來了,何談再與人吟對? 起先他并不是很在乎這個短板,因為他志在帝王之業,一個皇帝是不太需要在詩詞上有什么造詣的,李煜宋徽宗他們倒是舞文弄墨的好手,可是守得了家國嗎? 然而如今面對才學淵博的婠婠時,晏珽宗不止一次地感到自卑和莫名的焦慮。 她懂得東西,他也迫切地想要去懂,想要能站在她身邊和她有話可說。 他不想做一個一無是處的莽夫,讓婠婠的才華淹沒在他身邊。 …… 于是中秋前叁天,婠婠在柔儀殿中鋪陳了眾詩帖慢慢挑選時,晏珽宗一直陪在她身邊和她一起看。 只要耳濡目染地多了,“不會作詩也會吟”嘛。 可婠婠似乎并沒有什么空搭理他。 她兀自翻看著一張張詩帖,時不時提筆在一旁寫下自己的批注,侍女銀蕊在一旁給她研磨,而晏珽宗那么大的身形在她身邊完全只起到了一個遮擋她光線的作用。 他忽地有些情緒低落和委屈。 以前婠婠陪人一起賞評詩作的時候,是很喜歡同身邊的玩伴們交談的。然和他在一起,她就寧愿一個人提筆寫來寫去、也不和他說上一句話? 是她不喜歡自己在這里礙著她的事了嗎? 過了好一會兒,晏珽宗看她翻閱完之后挑出了七八張自己最喜歡的單獨放在另一邊,就自己先開口打破了這沉默的氣氛:“你最喜歡哪一句,可挑好了?” 半晌,婠婠放下手中的筆,漫不經心地回了他一句:“這張。我想把它貼在坤寧殿的正殿里面,時時警醒我自己?!?/br> 晏珽宗看了一眼,不知怎的一股不悅之意油然而起。 “月獨亦清輝,不敢蒙生塵?!?/br> 婠婠大抵是喜歡它的立意不同,旁的詩句幾乎都是贊揚中秋團圓美意和帝后恩德光輝,而這首詩卻另辟蹊徑,從中秋天上之月為題材說起,啰里啰唆數句,意思是說圣人都是慎獨的,哪怕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它也不會因此而驕傲自滿使得自己生了塵土,反而一直保持著自己身上的清白光輝。 是一首勸諫詩和自勉詩。 既是自勉自己要慎獨,也是勸諫皇帝要時時保持虛心。 可是晏珽宗不悅的是那個“獨”字。 他與婠婠夫妻恩愛和睦,是要白頭到老的,婠婠卻要把這個帶了“獨”字的詩詞在中秋團圓之日掛在他們寢宮的正殿? 晏珽宗不喜歡。 而且他的直覺告訴他,寫這首詩的人更是一個他討厭的人。 他未回答婠婠,而是自己在一堆詩帖中翻了翻,選出他自己喜歡的一張來。 可是這下面卻赫然被婠婠小字批了一句“媚上,頗俗。不見詩家風骨?!?/br> 能被婠婠這樣辛辣地批評,是因為這一張詩帖是個完全意義上稱頌帝后的詩,并且借帝后新婚之喜,極言祝禱帝后二人和樂千秋、早得麟子,說他們是花開并蒂、永結同心等等,滿篇的花兒月兒又是金又是玉的富貴綺麗詞藻。 晏珽宗喜歡得很吶,覺得這寓意極佳,就是他想看的,他才不管什么文辭立意呢,反正他又看不懂。 可是婠婠卻覺得這是“媚上”,是“俗”,完全不受她待見。 他的心揪了一瞬,有些不虞。 他在想,她究竟是單純地嫌棄這首詩文辭不佳,還是見不得別人說他們是金玉良緣? 帝王的多疑猜忌之心,這一刻卻犯在了他對她的身上。 婠婠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不快,反而頭也不抬地回他:“我不要這樣的俗物掛在殿里,看了心煩?!?/br> 他悶悶地凝視她許久,最終未曾再發一言。 待婠婠選完了這些詩帖,女官們拿去開了封條看看都是些誰的筆墨得了頭彩。 晏珽宗將袖中的那首“俗詩”丟給萃瀾:“拿去掛在皇邕樓孤的書房里和神龍殿正殿中,孤喜歡?!?/br> 沒過多久,萃瀾又拿了另一幅詩過來,正是那首“月獨亦清輝”。 她神色小心地請示皇帝的主意:“娘娘說要將這首詩掛在陛下的書房內,說是……好?!?/br> 晏珽宗抬了抬濃墨的劍眉問她:“這是誰寫的?!?/br> “江南道江淮鹽運使,陶霖知。特意遣人呈來的?!?/br> 他神情微滯,而后冷笑:“孤的皇后跟他還真是心有靈犀,那么厚一沓又一沓的詩帖里,怎么單單就挑中了他的?” 萃瀾深深地低著頭不敢開口。 晏珽宗忽地抽過那卷詩,泄憤似的撕碎了拂在地上。 萃瀾弓腰收拾走了碎片,一言不發地退了下去。 ……………… 端午那兩首詩的作者是歐陽修。第一首是他寫給皇后的,第二首是寫給“夫人”,也就是宋仁宗的妃嬪。所以第一首看見來更加的莊重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