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書迷正在閱讀:看SM片錯連鄰居藍牙后、偷窺總是被發現(NPH)、sp雜文、被迫成婚 (1v1)、我說北風吹呀吹(高干 微sm)、賞臉、不得不做的女海王(NP H)、合歡(短篇H)、繼父是惡毒駙馬(古言h)(繼父女)、誤入男校的女生(高h、np、luanlun)
正好,天遂人愿,趕上了一個月一輪的換座位。保護視力,全班整體向右平移一組。自此,李又明坐教室南,周曉艷坐教室北,日日既不思君,也不見君,各喝各的水。 經過這樣鴕鳥式的治療,李又明自我感覺身心健康多了。春意又盎然了半個多月,迎來本學期第一次激動人心不務正業的大型校內活動:春季運動會。 麥子店中心中學每年下半學期,會有三次集體活動:春季運動會,藝術節,文化節。每一次盛會都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以閉幕式為例,春季運動會最后結束的傳統項目是環麥子山跑十公里。這讓每天課間cao都做得像打太極似的同學們如何堅持得下來,常常是預備跑然后就變成了環山自行車賽。成績呢是肯定不能當真的,否則估計年年都要破省里長跑記錄了。藝術節呢,壓軸必然是校腰鼓隊的花鼓表演,順便熟悉熟悉節奏,等村里有婚喪嫁娶開張大吉時隨時保持業務熟練。文化節就更加的靠山吃山,離學校不足五里地的地方有個夏商時期的古文化遺址,每年都是去對著那幾個青銅鼎搞一下祭祀。與會者即本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學生,初高三學生自動原地自習不參加。 所以,雖然既不換湯也不換藥,但對于有些同學而言,這可能是最后的校園集體活動的記憶了,彌足珍貴。再說,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搞活動可比搞學習有意思多了。 去年的運動會上,又瘦又小的周曉艷的主要任務是跑腿打雜,比如把班上語文學得好的那幾個同學寫的宣傳稿上交到主席臺那邊去,給參加比賽的同學看著衣服和鞋。所以今年一聽說讓她去參加三加二籃球賽,她愣了一下。 理由是,她現在是班上第二高的女生,第一高的女生被發去跳高了,籃球就她和第三高的馬佳佳頂上。 我國傳統觀念中,有些刻板印象幾乎是全國通用。比如個兒高的就應該去打籃球,體壯的就應該去扔鉛球,學霸就應該坐在看臺上推著眼鏡觀戰。 但李又明除外,首先他不戴眼鏡,其次他體育一直還不錯,是個全能替補。除了田賽他不喜歡,球類和徑類他都能隨時上。包括三加二籃球,他也是替補。 至于為什么不正式參賽,嫌累。 所謂三加二,就是每個隊三個男生加兩個女生的混合比賽。原先的校運會只有三對三男籃,也不是不想組織女籃,而是每個班實在挑不出三五個女生組隊,畢竟平時的體育課上得太湊合啥也沒學。原有基礎上加上兩位女選手,只打最后一節,增加點趣味性和挑戰性,反正友誼第一規則有沒有也就那樣,滿意。 對于周曉艷入選,李又明不意外。校運會前一周的淘汰賽開始之后,一干同學驚嘆周曉艷居然真的會打球時,他也不意外。周曉艷家后院那棵大楊樹上釘了個籃框,周曉剛有事沒事就去投幾下,不然他那人猿泰山的體格是怎么躥起來的,順便帶著他那個跟屁蟲meimei。說不定連籃球比賽規則什么的,周曉艷都清楚得很。 意外的是,最后一場淘汰賽中,誕生了一個奠定周曉艷麥子店村花地位的名場面。 比賽第四節,女生上場。但見周曉艷縱身一躍,搶下一個籃板,之后加速運球往回跑。對手連忙回防,爭搶之間,體育老師一聲哨響,打手。同學手臂一收,不小心碰散了周曉艷的馬尾。 周曉艷啥時候開始長成這樣了?她的頭發什么時候這么長了? 烏黑,亮澤,濃密,宛若一卷展開的黑絲綢,應聲悠然而下,散落在她的薄肩。她眉頭輕蹙,滿地找那個崩開了的頭繩,未經修飾的劍眉活生生把整張桃花臉襯出三分英氣。盡管低著頭,醒目的鼻梁仍然清晰地挑起了整張側顏的優越。朱唇微抿,跑動后灼熱而急促的氣息,燒得原本櫻花般粉雕玉琢的雙唇如鳳凰花開般的紅艷。 周曉艷,還真是明艷啊。在一眾同學正在圍觀這條活洗發水廣告時,女主演終于在身側找到了飛出去的發圈,已經斷成了一條皮筋,好在還沒被人踩到。她的手摸球摸得黑乎乎,只好勉強用指尖拈起皮筋,一抬頭正好看到了場邊抱著肩負手而立的李又明,不假思索地遞將過去,“給我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