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維葉:苔
維葉是五歲的時候被爹娘托關系賣進的皇宮。小時候他記性好,至今還記得自己被賣了十兩銀子,夠全家五口人吃半年。 不對,他走后,只是他們一家四口人了。 那一年家鄉大旱,爹娘帶著哥哥jiejie和他,一路乞討著來到九安,終于山窮水盡。斷糧三天以后,爹娘決定把他賣了。 送他入宮的前一天,娘親抱著他哭了半天,絮絮叨叨地說著:“豆兒啊,你別怪爹娘??!爹娘也沒辦法了!與其讓你跟著我們餓死,不如送你去皇宮里面享福??!你哥哥沒你好看也沒你聰明,他到皇宮里面肯定沒你混得開??!豆兒啊,你去了以后好好的,以后過上好日子有銀子了別忘了爹娘??!” 其實維葉知道,哥哥已經十二歲,可以做工賺錢了,他才五歲,只會吃,所以爹娘決定賣他。如果是jiejie到十二三歲了,他們會先賣jiejie。 其實維葉入宮以后真的比在外面生活好很多,除了受宮刑時的痛楚以外,他還真的沒吃什么苦。他年紀小力氣小,干不了什么活,要不是維葉的爹承諾給采買下人的老太監多返利,人家根本不會收他這么小的孩子。 那時候月貴妃誕下的靜姝公主才滿周歲,剛學會說話走路。月貴妃想找個年紀相仿的小太監陪在公主身邊。她看著維葉長得眉清目秀的,便將維葉要去了月華宮。 彼時的維葉并不叫維葉,爹娘沒給他起大名,小名兒叫豆兒,宮里的人便都叫他小豆子。 北慶朝雨雖然才一歲,但腦子里面有些與生俱來的東西,這讓她很早慧,說話一套一套的,小大人一樣。 北慶朝雨看著比自己大四歲的維葉,粉雕玉琢的小臉皺了皺,說:“小豆子這名字不好聽啊,配不上我滿腹才華的靜姝公主身邊第一公公的身份。我給你改個名字好不好?” 維葉內心微顫,無論是進宮前,還是進宮后,這是第一次,有人問他“好不好”! 問他這個問題的人還是宮中最受皇帝寵愛的高貴公主。 “維葉萋萋①和其葉蓁蓁②,你喜歡哪個?” 維葉根本聽不懂北慶朝雨在說什么,他誠實回答:“奴才不明白公主說的是什么,但憑公主給奴才做主?!?/br> 北慶朝雨開心道:“那你叫維葉好了,我覺得很好聽,你喜歡嗎?” 維葉很喜歡自己的新名字,他更喜歡,北慶朝雨問他“你喜歡嗎”的時候,那張燦爛如花的笑臉。 維葉夢到了他初入宮時候的情形。如今,他在公主身邊已經十五年了。 萋萋和蓁蓁都是公主十二歲的時候才跟在她身邊的。那時候伺候公主的兩個嬤嬤一個身體不好,一個腿腳不利索的,都不適合再留在公主身邊伺候。公主便讓月貴妃放二人出宮養老去了,她自己從新入宮的宮女里面挑了萋萋和蓁蓁,一個純真歡脫,一個沉靜乖巧。 萋萋和蓁蓁都是富裕人家的姑娘,萋萋是九安城富戶家的女兒,蓁蓁是地方小吏家的女兒,二人的生活說不上錦衣玉食,但起碼是不愁吃穿。 所以她們很難想象,北慶這樣富強的國家,居然還有吃不上飯的人家存在。 萋萋知道他入宮的情形,曾經說:“不過,你也算因禍得福,能留在公主身邊,不會再餓肚子了?!?/br> 確是因禍得福。留在公主身邊,是維葉這輩子最大的福報,但,這福報指的并不是吃飽肚子。 維葉天生對別人的目光特別敏感。就比如平時,萋萋看著他,總是滿目的崇拜與愛戀。 入宮之前,旁人看他的目光似看螻蟻,入宮之后,雖然那些大太監給他吃穿,從不打罵他,但是看他的眼光也沒把他當個人。只有公主,看著他的時候,讓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 是的,尊重。這兩個字還是公主教他的。 維葉認識所有的字都是北慶朝雨教給他的。 北慶朝雨上太學之前,維葉是她唯一的玩伴。 北慶朝雨每天學習月貴妃安排的琴棋書畫課程,日子過的乏味無趣,唯一的消遣就是拉著維葉一起玩,以及時不時的對維葉進行思想輸出,讓維葉的精神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維葉知道,他說出來萋萋他們也不會懂。萋萋和蓁蓁跟在公主身邊才四年,其葉跟在公主身邊六年,而他,已經跟了公主整整十五年。 其實嚴格說起來,維葉才是最了解北慶朝雨的人。在蕭安歌出現之前,他才是公主身邊那個跟她無話不說的人。 北慶朝雨四歲入太學,天天都由維葉陪著,就連在教室里,維葉也會坐在北慶朝雨身邊,為她鋪紙研磨,距離比一旁的周子墨還要近。只可惜,這種情況,維持到了北慶朝雨六歲那年。 那一年,南越不滿北慶一年比一年多加的歲貢,和只針對南越的關稅,被惹急了的南越仿佛高高躍起的侏儒,在北慶這個巨人的膝蓋上咬了一口。結果可想而知,南越富饒 ,但長期重文輕武,武力值太差,注定打不過北慶,除了答應了北慶各種苛刻的要求外,還送來了南越先皇后唯一的子嗣——蕭安歌為質子。 北慶表面上做足大國風范,對這個質子該給的待遇一樣不少,安排了七歲的蕭安歌到太學來讀書。其實,這樣做表面上是給了他平等的待遇,但誰不知道將一個七歲的質子放到一群貴族小公子當中,不是一種變相的侮辱呢。 蕭安歌是南越先皇后的兒子,先皇后去世后,他由繼后魏白茸撫養,和魏后的兩個兒子蕭晟、蕭嵐受一樣的教育,從小就有八百個心眼子,到了北慶之后立馬抱了北慶朝雨的大腿,跟她成為形影不離的玩伴。 彼時,維葉心中一片落寞,內心深處似比被父母賣入宮還難受。 那日,維葉聽從北慶朝雨的吩咐,將新出爐的糕點給蕭安歌送去。 維葉站在蕭安歌居住的質子殿內,帶著幾分高高在上的審視。質子殿位置較偏,宮殿不大不小,陳設雖然用的都是好材料,但是一看就很陳舊。所有的一切都說明,北慶對于這個質子的態度:表面上不會怠慢你。 蕭安歌知道來的是維葉,特意出來見了面。 他看著這個比他大三歲的小太監,眉清目秀,雙目灼灼,根本沒有其他下人的唯唯諾諾或者狗仗人勢,但眼底深處,藏著隱隱的傲氣。不是狗仗人勢的那種虛張聲勢,而是長期得到良好對待所養成的天然傲骨。 蕭安歌隱隱有些嫉妒,他可以猜到維葉的傲氣是怎么來的。 蕭安歌觀察維葉的時候,維葉也在觀察蕭安歌。七歲的小人兒已經氣度非凡,他五官精致,尤其是眉眼,分外勾人。維葉心想,怪不得公主跟他關系好!他很清楚,北慶朝雨是個顏控。 蕭安歌打量維葉的目光并不友好,帶著思量、帶著審視、帶著探究以及——輕視。 七歲的蕭安歌并沒有多少城府,直言道:“怎么,公主讓你來給我送東西,還委屈你了?” 維葉微微彎身,目光與蕭安歌持平,看似在見禮又不像在見禮:“奴才不敢?!闭f的話是不敢,但語氣沒有一丁點不敢。 七歲的漂亮小人兒眼珠一轉,噗嗤一笑,親自接過維葉手中的食盒,聞了聞,從中取了一塊點心,放入口中,一邊咀嚼一邊說到:“很好吃??!” 維葉不明所以,不知道蕭安歌的態度怎么會突然轉變,他正奇怪著,便看見眼前的漂亮小人兒突然捂住肚子,眉頭緊皺,手中的食盒“啪”的一聲摔倒了地上。 “糕點……有毒……”蕭安歌說完這句話,就暈了過去。 維葉到底才十歲,第一次經歷這些,整個人懵在原地。 很快,跑進來的侍衛就將維葉壓了起來,關進了大理寺的大牢。 維葉的毒殺罪名如果成立,是危害兩國邦交的重罪,有jian細嫌疑,所以就連北慶朝雨都不能到牢中探望。 維葉在牢中關了三天,雖然沒有受到嚴刑拷打,但經歷了超出他想象的黑暗。 獄卒收了賄賂,將這個十歲的漂亮小太監和幾個關押在獄中常年看不見女人的重刑犯關進了同一間牢房。對于獄卒來說,這并不算違反規矩,關在哪里,和誰關在一起都是他們說了算。 第四日,維葉被放了出來。據說蕭安歌已經醒了過來,根據這幾天的太醫問診,蕭安歌是杏仁過敏③導致的腹痛暈厥,并非有人下毒。 維葉一身傷痕累累被抬了回去,他終于看見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公主。 那次是北慶朝雨第一次用公主的權力下殺令。跟維葉同一個牢房的幾個重刑犯都被改判死刑,砍了腦袋。 雖然是那些人罪有應得,但畢竟是北慶朝雨改變了他們活著的命運,為此,北慶朝雨好幾個夜里都睡不安穩。 維葉養傷的時候,蕭安歌來看望了他。 他從來都不知道,七歲的孩子怎么能這么壞,心眼能這么黑,手段可以這么狠! “一場誤會,讓維葉公公受苦了!”蕭安歌精致的臉上笑容燦爛。并不是因為他讓維葉受了苦,而是——維葉眼底不該存在的傲氣終于不見了! 蕭安歌知道,維葉在北慶朝雨面前從來不會自稱奴才,但奴才就是奴才,北慶朝雨意識不到,他自己心里也該清楚。即使是他看不上的南越的質子,命也比他金貴的多。 維葉雖然比蕭安歌大了三歲,但是心機遠沒有被兩代宮斗冠軍帶出來的蕭安歌深沉,他聲音顫抖:“你不怕我去告訴公主嗎?” 蕭安歌故作不解:“維葉公公想去告訴公主什么?” “你怎么會不知道自己杏仁過敏?還故意去吃杏仁糕?!?/br> “我確實知道自己杏仁過敏,但是公公的食盒內有七八塊糕點,我怎么會知道那一塊是杏仁做的呢?!?/br> 維葉心里清楚,蕭安歌都沒讓他的下人碰食盒,他在拿取糕點的時候還聞了聞,肯定是故意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來陷害他。但,他沒有證據……退一步講,就算他有證據又如何,能將這個南越質子告到大理寺嗎?北慶會為了維護他一個小太監的清譽,給南越質子定罪嗎? 是了,不管公主是不是尊重他,待他如何,他終究只是個太監。 蕭安歌步入維葉房中,看見書案上還放著維葉入獄前寫的北慶朝雨教他的詩: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亦學牡丹開。④ 蕭安歌玩味道:“這腳底的苔蘚這么不自量力嗎,既然知道自己的渺小,就不要妄圖與牡丹一樣了。就算苔蘚如何努力生長,除了能讓人腳滑摔跤,還有什么用嗎?” 維葉知道這首詩并不是這個意思,但仍舊控制不住自己被蕭安歌往他的思路上帶。 維葉覺得,做公主的玩伴,他不配;做公主的知己,他不配;與公主形影不離,他不配!他只要做好公主身邊的一條狗,事事以公主為尊,為公主鞍前馬后,做一切能讓公主開心的事,只要公主過的平安順遂,他怎么樣都無所謂。 公主如太陽一樣,天生受萬花追捧。而他,只是小小的,卑微的苔蘚,注定生活在陰暗的角落里。 維葉傷好之后,再也沒有陪著北慶朝雨去太學上課。 北慶朝雨左邊坐著周子墨,右邊坐著蕭安歌,并未察覺到有何不妥。等她感覺身邊好像少個人的時候,賀凜也被父親送來了太學。 大多數小公子們對蕭安歌面上還算過得去,對賀凜,則是赤裸裸的輕視嘲笑。 看著那個八歲男童,劍眉星目,倔強不屈,北慶朝雨覺得自己仿佛看見了小說里反派大佬小時候的模樣,她迫不及待的遞出了橄欖枝,徹底忽視了維葉行事越來越有分寸的變化。 —————————————— ①維葉萋萋:出自《詩經》的《國風·周南·葛覃》。原句為:葛之覃之,施于中谷,維葉萋萋。 ②其葉蓁蓁:出自《詩經》的《國風·周南·桃夭》。原句為:逃之夭夭,其葉蓁蓁。 ③過敏:古代沒有過敏一詞,古人的過敏反應通常都說出疹。杏仁過敏反應也不是腹痛暈厥(腹痛暈厥是蕭安歌裝的),我圖方便這么寫了,請大家不要深究。 ④《苔》,作者:清·袁枚。譯文: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苔蘚仍舊長出綠意來。 苔花雖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熱烈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