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珠聯璧合] : 第二章[瓜熟蒂落]
書迷正在閱讀:東風薄情 (女尊,np)、穿成耽美文里的炮灰路人甲、檀宮情事(1v1 現代 gl 純百)、不乖(姐夫,出軌)、烽火(父女,高H,民國)、縱情將軍路(NPH)、養成日記gl、【穿書】淪陷紀年、重生惡毒大小姐變本加厲(NPH)、rou之魔法
話說摩揭陀的另一位國王修私摩率領大軍去征服馬拉地。馬拉地地區都是些零散的小邦小國,抵擋不住修私摩的八萬精兵,紛紛被他消滅了。 馬拉地地區土地貧瘠,農業不發達,佔領此區可以加減收點糧,多少征些丁,并且建立戰略縱深,其實這地區的出產是不足以支撐修私摩“復興基地”所需的。修私摩的目的地是海薄達埃希亞,那兒是個貿易繁盛的商埠,靠商業稅收就能買到足夠養活大軍的糧食。 不過這個如意算盤一開始就沒有打響,每當修私摩消滅了那些小邦小國的統治者,然后帶領大軍繼續前進之后,他所留下的官吏與警備部隊就被中國政戰特遣隊的小組殲滅了,然后佛教徒與瑜伽派弟子就接掌了各級政府組織,并且聽命于中國駐摩揭陀大使羅煜。 而當修私摩想要派兵去收回他原先佔領地的時候,卻發現中國第二十三軍的兩個機械化步兵旅如影隨形地跟在后頭,給那些暴民撐腰。修私摩領教過中國軍隊的厲害,不敢上前挑戰,就只能摸摸鼻子,悶著頭往海薄達埃希亞趕去。那兒四面環水易于防守,更可汲取大量的財富,儘可休養生息徐圖再舉了。 修私摩終于到達海薄達埃希亞這座富庶的島嶼,滅了當地的大君,打算長期據守這個孔雀王朝僅馀的領土。平安到達海薄達埃希亞讓修私摩松了一口氣,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中國軍隊并沒有再盯著他不放,而是從旁經過,走西高止山脈(註一)東側繼續南下,往哲羅國的方向去了。 不過修私摩沒有高興多久,烏哈斯河(註二)、瓦賽溪(註三)及塔納溪(註四)上就出現了幾艘中國的沅陵級巡邏艦,在河面來回巡邏,封鎖了海薄達埃希亞島與大陸的交通。使島上的貨物不能運進內陸,而內陸的金錢與糧食也無法進入島內。 眼看著孔雀王朝最后的八萬精兵就要全體餓死,修私摩又恐慌又茫然,不知何處還有生路。這時外海來了一艘艨艟巨艦,那是中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呂宋號」。一架海航型通用直升機從呂宋號上起飛,降落在海薄達埃希亞島上,幾個人從機上跳下,對目瞪口呆傻在那兒的摩揭陀士兵說,中國駐摩揭陀大使羅煜求見摩揭陀國王修私摩。 修私摩急忙跑來與他的老朋友羅煜相見,開口就說:「老羅,你們中國在搞什么?為何如此相逼?」。 羅煜正色道:「皇帝陛下已決心將印度收為領土,這是順者昌、逆者亡、無法抗拒的大勢。老哥你一向是個聰明人,在這生死抉擇的關頭,就千萬別犯糊涂,自尋死路了?!?。 接著羅煜換上真誠關懷的神色,溫言道:「老哥你就把握機會,歸順中國了吧!皇上會封你當個公爵,此后榮華富貴無憂無慮一輩子。不像那阿輸迦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大砲轟得尸骨無存了?!?。 修私摩明白羅煜這番話就是最后通牒了,事已至此,那也只能投降了。 …… 十四年來在中國的無限資助,以及佛教徒與瑜伽弟子的奔走宣傳之下,眾生平等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階級革命的乾柴已經齊備,就等著一個火種來點燃。而摩揭陀孔雀王朝的被推翻就是這么一顆火種,點燃了燎原的烈焰,鼓舞低種姓的人民在全印度到處起義造反。這其中有的起事是由中國特務、佛教僧團、瑜伽道場聯合策動的,有組織、有紀律,不會亂來。而有的起事則是民眾自發的,那就良莠不齊了,常常搞得既混亂又血腥。 印度次大陸南部的哲羅、朱羅、潘地亞三個王國皆由「泰米爾人」組成。泰米爾人;或更大范圍地說則是「達羅毗荼人」;是印度的原住民,與北方的摩揭陀、羯陵伽、馬拉地這些地區的「印度-雅利安人」并非同一種族。 當時泰米爾人的種姓制度與印度-雅利安人的四重階級劃分不同,他們劃分的比較繁瑣,詳情在此便不細表。重點是;泰米爾人有一個種姓叫做「帕代阿契爾」,就是“士兵”。也就是說;有一種人是世代當兵的,而且他們屬于低階種姓。 這些低階種姓的帕代阿契爾也主動地加入了階級革命的浪潮,最要命的是,他們手里有武器!因此哲羅國的統治階級就這么被自己的士兵們輕而易舉的推翻了,而且王室成員也被殺的一個不剩。但這些士兵只會造反,不會治國,在闖進王宮燒殺擄掠之后,唯一會做的就是出了王宮繼續燒殺擄掠。因此哲羅舉國大亂,陷入無秩序的叢林狀態。 不過這個災難沒有持續幾天,中國的政戰特遣隊就進入穆齊里斯,消滅了幾股鬧得最兇的亂兵,使首都的sao亂平息下來。隨后兩個機械化步兵旅在各交通節點與集會場所佈崗佈哨,四處巡邏,實施全國戒嚴。最后由希望團的團員帶領的瑜伽派徒眾進駐各級政府,恢復統治機能,控制住了整個哲羅國。 …… 印度南部的另外兩個泰米爾人王國朱羅與潘地亞,算是見機得早,階級革命的風潮一起,他們就將基層士兵們的武器都收繳了。這么一來,雖然防止了兵變,卻也失去了軍隊,這如同斷臂求生,再也沒有能力宰制人民。統治階級只能困守王城,一籌莫展。 這時候朱羅的國師孟仲子來到了國都蒂魯瓦魯爾(註五),與國王「伊蘭杰切尼」(註六)會談。伊蘭杰切尼要求孟仲子約束佛教徒別支持瑜伽派發動的叛亂,而應該要協助政府恢復社會秩序。 孟仲子回道:「大王您看錯問題了,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人民,而出自于中國。不然陛下怎么解釋過去幾千年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事,而現在卻在印度各處同時鬧了起來?所以說,找我是沒有用的,陛下想要解鈴還得去找那系鈴人吶!」。 這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伊蘭杰切尼總算搞懂了??墒歉愣擞秩绾??叛亂難應付,而中國則是完全無法應付,摩揭陀的阿輸迦是個什么下場,他已經聽說了。這讓伊蘭杰切尼心亂如麻,無言地發呆。 孟仲子笑笑地道:「陛下何必庸人自擾?就讓這世界往它要去的方向去吧!一旦看開了、放手了,自然雨過天晴,諸般煩惱盡去?!?。 這位朱羅國王算是很有慧根,一經提點就明白了識時務者為俊杰的真理,于是就傳旨去找那“系鈴人”,也就是召見中國大使了。 …… 孟仲子風塵僕僕,數日后又來到馬杜賴,見了潘地亞女王「內敦杰利揚」(註七)。內敦杰利揚老早就受孟仲子感召,成了一名皈依三寶的佛教徒。在這風雨飄搖前途茫茫的關頭,見孟仲子趕來十分欣喜,忙向師父討教。 內敦杰利揚對孟仲子說道:「其實弟子也贊成廢除種姓制度,可是這樣做會使社會秩序盡失,就如現在一般地暴民橫行,這真是兩難??!」。 孟仲子說道:「其實沒有種姓制度,社會照樣能穩定祥和,百姓照樣能安居樂業。這并非師父憑空論斷,而是有成功實例的,譬如中國便是如此?!?。 女王十分驚訝,問道:「哦?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孟仲子道:「這說來話長…」,他清了清喉嚨,正要詳加解釋,女王就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頭,并且說道:「師父不用解釋了,中國人既然有好辦法,那就讓他們來治理潘地亞,弟子在一旁瞧著也就明白了?!?。 這回輪到孟仲子嚇一跳了,他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女王苦笑道:「沒錯,弟子打算歸順中國皇帝,師父不也是為此而來的嗎?」,她不理會孟仲子的尷尬,繼續說道:「其實弟子早有放下國家、遁入空門之念,只不過對人民福祉、對子孫安危仍有掛礙,今日聽師父這么一說,那就放心了?!?。 孟仲子松了一口氣,說道:「陛下明斷,實萬民之幸。至于陛下的子子孫孫那更不必為他們擔心,至今歸順中國皇帝的已有幾十個國家,他們的王室成員都受到良好的照顧,人人平安,家族昌盛呢!」。 就如此這般,印度次大陸的最后一個國家也併入了中國版圖。而內敦杰利揚則追隨孟仲子出家修行,后來終成一代高尼。 ……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對施夷光尤其如此,她在蒙特雷一待就是六年,但感覺上卻如一眨眼之間。原本她要去加州的半月灣憑弔前世故居,尋找與“上一輩子”更深刻的空間連結。然而卻管了馬兒的間事,為了可愛的馬兒們有個好的生存環境,竟然搞起美洲原住民文明躍進的大工程。不過她想反正自己長生不老,有得是大把的時間,“稍晚一點”再去半月灣也行。 (註一)西高止山脈,當時名稱不詳,借用今名,即印度westernghats山脈。 (註二)烏哈斯河,當時名稱不詳,借用今名,即印度ulhas河。 (註三)瓦賽溪,當時名稱不詳,借用今名,即烏哈斯河出海支流vasai溪。 (註四)塔納溪,當時名稱不詳,借用今名,即烏哈斯河出海支流thane溪。 (註五)蒂魯瓦魯爾,約當今印度tamilnadu邦thiruvarur區thiruvarur鎮。 (註六)伊蘭杰切尼,cerupazhierindailai,當時的朱羅國王,依維基百科:legendaryearlycholakings引《sangamliterature》。 (註七)內敦杰利揚,aryapadaikadanthanedunjezhiyapandiyan,當時的潘地亞女王,依維基百科:nedunjcheliyani引《aboutasecular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