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館
書迷正在閱讀:看起來性冷淡的總裁原來是百萬網黃[總攻np]、窩囊廢、春色愈濃【雙/貴亂/受受/生子/NTR】、Fire lion短篇rou合集、你再給我裝、譚先生拒絕離婚、在聊齋世界玩催眠、甜黃小短篇[合集]、請cao爛哥哥的roudong吧、快穿之心機美人勾引計劃[出軌雙性]
剛發生過口角,兩人之間氣氛僵硬,顧真時間不多了,直接搶在前面走去機密區域,殷指揮官鐵青著臉跟上了,試圖小聲說服自己“我不生氣”。 地圖指示的地點位于西北角,原來是博物館的物品展區,放著鄯善露天礦博物館的礦石樣本和曾經用過的舊型挖礦設備以及礦坑等比例模型等物件,現在展廳入口被兩扇石門取代。 然而推開石門后,路是朝地下直插的,其余部分都被隱藏在大廳的黑暗之中。 殷指揮官說了一聲等等,從地上撿起半截椅子腿,用打火機點燃后朝下丟去,火光映照出了大廳的其余部分。 ——整個大廳的底下被挖空了。 四四方方的土坑豎xue由十多個逐級下降的臺階構成,每一級都超過1米高,除此以外,只有一條窄道直插而下,十分陡峭。 看起來有些像鄯善露天礦坑,礦坑內部環繞著階梯式的工作幫坡面,可供車輛和人員進出,只是眼前這些臺階都是不連通的,如同樓梯般一階階獨立。而坑底則擺著個巨大箱體。 木棍逐漸熄滅了,大廳又重新陷入一片黑暗。顧真越看越覺得不對,望了一眼殷辰皓。 殷指揮官直接將顧真心中的懷疑講了出來:“像墓室,最下面是井槨?!?/br> 大概是那次錯漏了舉世聞名的仕女圖讓殷指揮官心頭暗恨,后來他補了許多關于文物和墓葬的知識,好使得未來的洗劫中不錯過任何一件值錢的物件,開口就將墓葬的形制講了出來,不僅如此,他還繼續解釋道:“好東西都會放在棺和槨的夾層里。土坑是新挖的,井槨有些年頭的,風格比較樸實,大概是一千多年前的……” 他忽然頓住了,問顧真道:“不對,外層不像是套棺,從材質上來說更像是青銅?!?/br> 顧真應了一聲道:“嗯,不是普通的木槨套棺?!?/br> 兩個人雖然都是無神論者,也知道根據民間習俗,銅棺十分不吉利,但凡被銅棺下葬者,多半本身存在極大問題,需要用堅固的銅棺鎮住。 譬如至今不知道墓主人是誰的西林銅棺。 顧真心里先起了堤防墓里冒出怪物的念頭,又起了個荒謬的想法,他現在受了重傷,高燒不退,身體機能每況愈下,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棺材。 簡直像在催促自己的死亡。 先知預見過這個畫面嗎? 棺材是給顧真準備的嗎? 殷指揮官沉聲道:“我下去看看,你先等著?!?/br> 說完沿著直插入地底的道路往下走去,高大頎長的背影逐漸被深處的黑暗吞沒。 顧真一時無事可做,環顧四周試圖搞清楚狀況,這才發現博物館展廳四周和天穹都繪制著壁畫,基本都是天象圖,從壁畫保存狀態來看應該是近二十年內新繪制的,各色天象圖中包含日暈、月暈,彗星等一些較為罕見的天文現象,其中以彗星圖最多,每一張彗星圖都有嚴格的不同之處,分別為一尾結構的,多尾結構等,被詳細分類。 他想起了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曾經是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后來在亂世中被劫掠,幾經易手,顧真見到時已經只剩半幅了,很快又被轉手出去,眼前的壁畫應當就是仿制所繪制的。 這本布帛并沒有撰寫作者和著作年代,此事側面反映了兩點:一方面,可能中國古人發現彗星的年代極早,該布帛描述的圖案至少是出自于戰國時期,甚至有可能是上古時期;除此以外,在當時認知中,天文學已經非常普遍了,普遍到以圖片來代表它們足矣,或許家家戶戶懸掛星象圖,所以并不用任何署名來代表作品,這個名字不是布帛自帶的署名,而是當時出土時,天文學家根據其中所畫來命名的。 從圖中所繪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彗星的內核的結構,這并不是能憑借rou眼觀察并記錄下來的,有人因此產生了一些可以稱得上陰謀論的判斷。 末世之前生產力過剩,生活富足,人們有充分的余裕發散思維,許多接近荒謬的陰謀論甚囂塵上,比如水晶頭骨、百慕大三角、復活節島石像、蜥蜴人、五十一區等傳聞,認為xue居人的繪畫記錄了外星人的降臨,而許多超脫當時生產力的文明和記錄都可能源自外星文明的恩賜。 不過顧真認為這些都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吃飽了撐著,現在末世大多人朝不保夕,重新回歸務實,就再也沒這些稀奇古怪的傳聞了,仿佛核戰爭之后人們都開始講科學了,就算進化出異能這件事是極為超自然的現象,人們也努力給進化者的變異編制理由,甚至為各種亞種分門別類,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學體系。和科學相對的是宗教,人們開始為末世的到來尋找各種理由,譬如一切都是神譴。 想到這里,顧真抬頭再次看了一眼穹頂的壁畫。 孛星現,災禍起。 寶應元年四月甲寅日,有星如半月,見于西北方,長二丈余,經三十三日乃滅。 又是西北。 顧真還在怔怔,殷指揮官一聲不響回來了,臉色陰沉。 他展示了手機里拍攝的照片,畫面顯示在墓室內棺槨的前面放著一塊石碑——是青銅館主的墓志銘。 墓志銘由正楷書寫,這對當時處于游牧民族統治的西北藩鎮來說不同尋常,極可能墓主人是中原祖籍或者是中央派遣過來的官員親屬。 果然,開篇就寫了墓主人是當地藩鎮將領的殤孫,時年十二早夭。 顧真和殷辰皓都沒有受過系統教育,讀墓志銘的時候磕磕絆絆,相互對照才能辨識個囫圇,勉強拼湊出了墓主的生平。 這篇墓志銘是以藩鎮將領口吻寫的,很可能也確實是祖父執筆,開篇首先夸贊自己的孫子敏而好學,謙遜有度,勤奮自律: “爾幼有敏智,孝順敬遜,承大父母、父母之教,無違旨,讀孝經、論語、尚書,尤好筆札,不離硯席?!?/br> 但世事無常,十二歲那年孫兒得了離魂證,言行舉止和以前全然不同,愛好享樂,對功課方面懈怠憊懶…… 看到這里,顧真忽然若有所思,問殷指揮官道:“對尸骨拍照了嗎?” 殷辰皓點頭道:“拍了。陪葬品基本都是在內棺里的?!?/br> 他將內棺的照片放在顧真面前,一千余年過去了,沒有皮膚和肌rou包裹的骨頭早就零落散亂,和各色金銀玉器陶器陪葬品混成一團,只有一具比之成人較小的頭骨還能辨別清楚。 ——依稀可見枕骨、雙側太陽xue、前囟門處都被開了窟窿。頭骨附近的泥土有松動痕跡,仿佛曾經有什么物品被從這里取出。 顧真直接將墓志銘拉到底部。 撰寫人何旻,殤孫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