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壞和尚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7誘惑、治療隱疾的一百種方法、重生之總攻復仇系統(np總攻,雙性產乳生子)、末世里的異類、予你、清冷師尊被徒弟日夜享用、千萬別用時間靜止搞黃色、[np]邱叔叔與狗、攻五想退出總受的后攻群、浪受回頭
小月與他的相公,雖也是一樁遺憾事,但到底小月這事說起來與相公沒有關系,是與皇帝陛下相關。 皇帝陛下十三歲親政,率軍征戰列國,一統天下,創下不世之功績,是千古之帝王。 華頡和尚本是極樂世界的一個開了靈智的小沙彌,投入凡塵接受歷練,需積德行善,才能成佛成圣?;实郾菹略谖粫r,海晏河清,華頡成佛之心迫切,心想若大魏能就此千秋萬代延續下去,能免去多少戰亂、貧苦,他也能早日返回東方極樂。 可昌平二十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大司馬征北羌的途中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二是皇帝陛下空置已久的后宮迎來了一位妃子,大司馬的妻子。 皇帝陛下成年時曾迎娶鄰國公主,新婚之夜卻險被王后刺殺,此后一直空置后宮?;实郾菹掠滞捞?,朝臣不敢違背圣意,如今皇帝陛下主動要納新的貴人,是天大的好事,但這個貴人偏偏是剛為國捐軀的大司馬之妻。 彼時小月的相公一死,也不知是麾下哪位將軍先提出來的,要小月陪大司馬殉葬,生生死死服侍大司馬。 這話一出,引得愿為大司馬肝腦涂地的將領們紛紛認同,在大司馬葬禮之上,便有人拿著刀逼著小月抹了脖子,隨大司馬一同躺在棺槨里長眠。 小月才不過十五歲,又驚又怕,可一心愛護他的丈夫卻躺在棺槨里永遠不會醒來了。 遠在京州的皇帝陛下聽聞了這場鬧劇,親下旨意,重申大魏寡婦不必殉葬,可以再嫁,絕不容許活人生殉。 這是皇帝陛下親下的圣旨,再也沒有人敢逼小月去死了。 可小月的日子仍舊很不好過,他的丈夫已死,自己又沒個孩子,大司馬的生父、繼母和小月的舅父是絕對不會同意小月再嫁人的。 在空蕩蕩的大司馬府,小月明明活著,也好像是已經死掉了。憂懼之下得了重病,府中沒人去請大夫,隔著一扇門,小月聽見那些人議論早就備好了自己死后的喪儀。 小月就不愿意去死了,硬生生靠著一口氣,熬著活了下來。 可活下來,也是看不見明日的盼頭的。 小月借著探望舅父的由頭出了門,輿車停留在醫館門口,侍女進去抓藥,皇帝陛下帶著親隨從街邊路過,小美人病得厲害,用帕子捂住嘴角小聲咳嗽,他這一輩子就沒有出過幾次門,想著自己沒多少好日子了,第一次大著膽子輕輕拉了一下簾子,抬起眼,便撞上了皇帝陛下望過來的目光。 皇帝陛下自此之后心里便有了小月。 小月回府之后病得更嚴重了,病得迷迷糊糊,是陛下將小月偷偷帶走,請了宮中的御醫,用最好的藥。 小月痊愈之后,皇帝陛下問小月:“你若是不想嫁人,朕便下旨,在京州另辟一個大司馬府,對你封賞誥命,讓旁人絕不敢欺辱你?!彼兆⌒≡碌氖?,又接著道:“你若愿意嫁人,就嫁給我吧?!?/br> 自從大司馬一死,小月一直被人推著走,生死都不能自己做主,這回他自己可以做主了,比起做一個死人,小月親口告訴陛下,他愿意做皇帝的妃子。 皇帝陛下原本要娶小月做正宮皇后,可朝臣反對,最后各退了一步,小月進了宮,做了貴妃。 華頡和尚進宮去見過一次小月,小月與皇帝陛下同座,身著華服,四周環繞鮮花金玉,高高在上接受眾臣的朝拜,華頡和尚越過長長的階梯,望見了小月的模樣,大為震動,返回寺中,便動用秘術,開了天眼,預知大魏未來的命數。 果不其然,這妖妃就是大魏的劫數,十年之后,原在大司馬屬下的將領起兵造反,兵圍京州,逼迫皇帝絞殺妖妃,為大司馬殉葬。 皇帝陛下最恨被人脅迫,妖妃一事又觸犯了皇帝的逆鱗,當即親率軍隊迎戰,大獲全勝,斬殺了一眾為大魏立下功績的將士。 這一戰使得陛下深受重傷,大大損耗了壽命,也害得大魏內耗嚴重,王朝壽命縮減。 加之妖妃獨得盛寵,卻始終未誕下龍嗣。 陛下只能從宗族中細細挑了一位繼承人,耐心培養,待陛下駕崩后,妖妃也隨之服毒自盡。新帝登基,勤勉賢德,但命數太短,后幾代繼承人都相當平庸。 華頡將這段未來翻來覆去地看了數遍,他成佛心切,只認為是妖妃禍國,害了皇帝陛下,毀了大魏,也壞了他成佛的道。 他為了大魏的千秋萬代,指派太監陳懷璧毒殺了小月。 可他心心念念的大魏,在他苦心籌謀之下,也只延續了一百二十年,看著大火中焚燒的宮殿,華頡方知自己錯的離譜,舊朝既亡,新朝又立,新舊交織,如此數千年,華頡和尚堪破了佛理,積攢夠了功績,一夜夢中,眾沙彌迎接華頡返回東方極樂。 華頡正欲提步,抬頭時卻看見了千年前鮮花環繞的貴妃,才知貴妃已經成了他的心結、他的孽債。 妖妃身死,皇帝封貴妃為后,要在宮中大開殺戒,是他告訴皇帝,若做惡事,將會使貴妃永世受苦,勸誡皇帝多行善事。 盡管貴妃已死,塞北將領也沒了造反的名義,可在地方為非作歹,還是被皇帝斬了腦袋?;实鄣拿鼣狄矝]有改變,昌平三十一年皇帝突然駕崩,與皇后同葬帝陵。 華頡不敢接受自己竟錯得這般離譜,從宗族中另選了王子培養,卻是一個頂頂昏聵的主,幾乎斷送了大魏的江山,華頡費勁心血,也不過無法阻止大魏的崩塌。 后世追古,文人墨客仰慕皇帝陛下的賢能圣明,嘆息一個偉大王朝的隕落,他們將史書翻了一個遍,要找尋原因,找來找去,竟比半佛的華頡還要厲害,他們無須親臨歷史,只從寥寥數字、口口相傳,便一口咬定亡了大魏的是皇帝陛下的貴妃。 大魏歷代的皇帝當然不會有錯,臣子也不會有錯,那錯的肯定是貴妃了。 貴妃無德,身為寡婦勾引皇帝,貴妃善妒,獨占圣寵,貴妃擅權,縱容內侍干預朝政,貴妃奢靡,貴妃無子…… 罪行累累,罄竹難書,是禍亂大魏的妖妃。 要論最痛恨貴妃的,莫不過華頡和尚。他四處游行,跋涉山水,歲月不知又過去多少年,而王朝又到了更迭的時候,目及之處觸目驚心,竟比大魏末期還要凄慘。 除了貴妃,華頡和尚對世間萬物充滿慈悲之心,他一路救人,一日走在街頭,衣衫襤褸的兒童打鬧著從和尚身邊經過,聲音穿梭在街頭,他們敲著破碗,一聲一聲唱著有關妖妃的歌謠。 華頡和尚柱杖停下腳步,細細聽完,心頭還在訝異,待聽到魏帝,便臉色大變,他無法想象歌謠里唱著的,竟是百年前在郾城皇宮中,宛如一朵最鮮艷的花,在盛世和皇帝的愛意中,灼灼綻放的貴妃。 華頡和尚曾經那么怨恨貴妃,此刻聽著耳邊的歌謠,兒童聲音天真稚嫩,他們食不飽、力不足,卻一聲聲指責百年前大魏的貴妃,他們不知帝王昏聵,朝臣荒唐,視人命為草芥,卻去責怪前朝的貴妃。 他本以為貴妃有錯,不惜自身背上孽債,毒殺了貴妃,可大魏仍是照著既定的命數崩塌了,如今瞧著這個朝代的興起與滅亡,聽著這些歌謠,只覺得荒誕可笑。 后來,華頡找到皇帝陛下的轉世,陛下做著一個小縣的官,在這片人間烈獄中,使一方百姓安居樂業,華頡也帶著弟子在這里安頓下來,他要助皇帝陛下重建大魏,再立偉業。 皇帝陛下如尋常百姓一般下田耕種,一日他一身泥土,背著鋤頭從田間小道上走過,當地百姓紛紛跪地,大呼萬歲,祝千秋萬世,與天同齊。 皇帝將百姓一個一個扶起來,道:“哪有什么千秋萬世,我們能把這一世活好就成了?!?/br> 皇帝陛下不愿再做皇帝,這世上總不缺想做皇帝的人。 千秋萬代,哪有什么千秋萬世。 華頡恍惚,要離開小縣前,他與皇帝陛下告別,鄭重行了禮。 對不住,害了你的王朝,害了你的貴妃。 皇帝突然問他:“和尚,你說我多行善事,能不能讓我心里的那個人,來世過得好一些?” 華頡緊緊握住竹杖,點了點頭。 后來關于大魏的歷史,為了不再被后世臆造編排,華頡和尚提筆刪去史書中有關貴妃的記載,全刪光之后,華頡和尚沉思了許久,重新補上兩句話,僅僅簡單的幾個字,便是貴妃的一生。 華頡心想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全貴妃與陛下的一世姻緣。 所以華頡和尚花了那么多年,廢了那么多力氣,不是要讓小月和相公談戀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