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繼續快進,封太子惹!
一說要查功課,幾個孩子全安靜下來,瑞香很滿意。 走了大半年,不查不問那是不可能的。孩子再懂事,也不能放任自流,功課一旦荒疏,那就撿不起來了。這種事只靠太傅是不行的,瑞香知道得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就查得十分嚴格,。 該學的東西他自己也學過一遍,堪稱技藝精湛,三兩下就把除了熙華之外的功課全部看完,又挑出懈怠的部分。他平常溫柔和氣,發起脾氣來哪怕并沒有高聲說話,更沒有叫人體罰,但就是語氣平和,就事論事,也夠嚇人的。 他一生氣,屋里就一個站著的都沒有了,全得謝罪認錯。好在這幾個孩子里沒有刺兒頭,熙華又把弟弟meimei不端正的過錯攬在了自己身上,瑞香并沒真的處罰,但效果也足夠顯著了。 都到這個時候了,不到十天元正,瑞香還布置練字背書的作業,也沒有人抱怨,怯生生又羞又愧,低眉順眼地答應下來,就趕緊散了。 熙華也被嚇了一跳,怕他氣壞,但不好反駁他的決定,等自己的功課也被看過,沒什么毛病,才好安慰幾句,也寬寬弟弟meimei的心。其他孩子們也都散了,她這才坐下笑著勸:“其實,阿娘也不必生氣,他們一定再也不敢了。冬天冷,回來時路上又不好讀書,有些許忘了的也是常事,也怪我沒有帶著他們復習功課?!?/br> 現在幾個孩子也只是讀背經典,練字習武,都只是入門,畢竟宮里嘛,學的東西繁雜,入門就得好幾年。這段時間的要求也不高,幾個孩子也算自覺,毛病說起來不算大的。 但熙華也能理解,大半年不見了就查一次課業,要是瑞香不挑毛病發脾氣,嚇唬嚇唬他們,以后幾個孩子不懈怠的也該懈怠了。果然,她勸了兩句,瑞香也就不氣了,起身叫人進來,給每個孩子都賞賜了新年準備的筆墨紙硯新書,加倍。 就連襁褓里剛生下來的幾個,也有。 大公主忍不住在他身旁笑起來,又很快忍住。她當然也是有份的,但是她就是覺得有點好笑,阿娘教訓孩子,那也是頗有層次的。 送了東西過去,瑞香順便也叫人帶句話,現在是過年,學習可以放一放,年后他還要親自盯著。自然,對還不能讀書的那幾個,說的就是別人都有,他們也得一視同仁,現在用不了,這些東西都不怕放,也是一份期許,年下嘛,圖個吉利。 大公主忍笑忍得更辛苦了。 東西送到的時候,羅真正在溫暖如春的殿內休息。剛哄好了膽小又羞愧的玉華,又被接賞賜的事兒給鬧起來,再坐回去還沒有多久,他母親就進來了。 “玉華怎么哭著回來了?”羅夫人在他這里住慣了,也是熟不拘禮,進門見沒幾個人,就邊坐邊問了。 羅真嘆氣:“臉皮薄,被皇后查問功課,他書背得不熟,心虛羞愧又難過,怎么能不哭?” 羅家如今是純粹的外戚,只有他一個弟弟考上了進士,當年名次也不高,幸而皇帝正好要用人,才把他一起塞去江淮錢監跟著韋君宜做事。這也算是積下一份香火情,只是等他從江淮一路升回來那是沒準的事,還得看羅真能不能幫忙。羅家人現在都得指望羅真,就算原來舍不得他進宮,現在飛黃騰達了,自然也就接受了這份恩遇。 只是羅真家里得爵位那一年,皇帝只是在洛陽賜宅,所以這還是羅夫人第一次在宮里住了這么久。起先他是當娘的,羅真對他也確實思念,很有幾分感情,兩人還算處得來。時間長了之后,羅夫人習慣了宮里的富貴,不再像從前那么放不開,試圖插手羅真這里的事,就發現不是那么方便了。 一個是羅真宮里有玉華,孩子是羅真最看重的,羅夫人本來是市井出身,那一套溺愛與寬縱在宮里根本不適用。他覺得宗君養大了也是要嫁人的,用不著那么刻苦用功,但羅真卻見多了公主宗君,心里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能落于人后。 畢竟婚事是一輩子的事,皇后那里兩個宗君,宮里還有妙音的公主,年紀差不多,考慮親事也該是一起的。玉華最小,本來就吃虧,要是還沒有出眾的才能,自己又幫不上忙,到時候該怎么辦? 再說,習慣了宮中生活,羅真也覺得玉華比自己更強,更聰明,好好讀書才是正路。 為了這個,他和母親起了點矛盾。畢竟也是養尊處優多年,羅真容不下自己宮里自己都做不了主,何況他肚子里還有個孩子,脾氣收斂不住,有些事做得僵硬了些,羅夫人也就意識到他早就變了,不是自己記得的當年那個萬事不知嬌弱的孩子,只好退讓。 但內心深處的想法改變不了,聽見皇后這個時候查功課,又知道那邊賞賜的是什么,他就忍不住小聲嘀咕:“皇后這是什么意思?立威?大過年的……” 羅真不耐煩聽這些,原本合著眼休息,又不得不爬起來打斷他:“好了!阿娘,你不要再說這些話了!把你那念頭打消吧!皇后身份尊貴,又不缺孩子,他能賜教一二,那是玉華的福氣,大過年的嫡母還有心查問這個,還賞賜雙份的筆墨紙硯,你這話傳出去叫我怎么見人?你真當咱們家那個一代而亡的爵位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我夠辛苦的了,宮里安靜,皇后寬和這是多好的事,你不能讓我輕松一二嗎?” 他心情也不好,不過不是因為玉華哭了,而是心頭壓著一件心事,隨著到驪山行宮越發難受,母親又不是個能商量的人,就越發心煩意亂了。 羅夫人不妨被他罵了一頓,態度又太兇,當即委屈起來。就要落淚:“我還不是為了你!你現在發達了,孩子都生了兩個了,連你娘都不看在眼里,你是娘娘,我是臣婦,你嫌我……” 照顧兩個孩子也不輕松,加上住在羅真這里,自從發現自己說話宮人都得看羅真的臉色才會動,尤其是關于孩子的更加小心謹慎,羅夫人心里就不大痛快。但是那畢竟是鳳子龍孫,他們家封爵,進宮都學過規矩,也不敢說什么,積壓了這么久,自己心里也覺得很難受,又越發覺得羅真變了個人一般,高貴典雅,心里早有這么一句話,只是一片慈母之心,始終說不出來。 現在好了,徹底吵起來了,羅夫人覺得難受,再也忍不住說出來了。 羅真扶著額頭嘆氣:“娘,四郎還沒起名字呢,誰知道他是不是我兒子?你忘了,二郎就……,可那也是看在昭儀面子上,沒多久就起了名字的?!?/br> 羅夫人被嚇住了,臉色變了,也不再掉淚:“這、這不可能吧!你還有玉華,你生了兩個孩子,好歹是有情面的……” 羅真靜靜看著他:“淑妃也有兒子了,我比不上他,你要說宮里就我能生出兩個孩子,可是你想過沒有,宮里在我之前,只有皇后孩子最多,陛下最愛重皇后,要是不想讓我養四郎……” 羅夫人的臉一陣發白,一陣發青:“不、不能吧!你也說過,二郎生母不過是個宮人,養母可是昭儀!你也是九嬪,你還能升!” 羅真一聲冷笑:“再升也不會是四妃。對,你不是說昭儀才一個兒子嗎,我更不可能越過他了,要是真要抱走孩子,娘,你覺得會是四郎還是玉華?” 羅夫人怔住了,片刻后,悄悄湊近了他,雖然屋里沒人,但還是壓低了聲音:“你難道就不能再往上走走?兩個孩子呢,妃位……” 羅真知道母親不懂,再加上方才撒了一通邪火,現在又平靜下來了,也是好聲好氣地說:“娘啊,宮里打從開國,除非是昏君,就沒有我這個出身能上妃位的。更何況貴妃娘家是前朝皇族,淑妃娘家是陛下心腹,我有什么?我憑什么上去?要上也是昭儀,陛下看重薛家,是人都知道?!?/br> 羅夫人也有點頹然了。他知道羅真親自養大了玉華,必然是舍不得的,可四郎是個皇子,又是好不容易生下來的,這一個被抱走了,誰知道還能不能再生?進宮幾次,他也知道沒人能越過皇后去,那就是頭上金甌永固的一座神像,羅真能二次懷孕,其實還應該感謝宮中沒有新人,皇帝又時常過來看看玉華。 但是第三個……羅夫人就算沒經歷過妻妾之爭,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他見過皇后,覺得對方寶相莊嚴,端莊持重,氣度風華都非自己這個孩子可比,何況連貴妃淑妃都乖乖服膺,可以想見整座行宮都在人家掌控之中,一個小小九嬪直追皇后地生孩子,不是惹人家不痛快嗎? 他想不出辦法了,只好去看羅真:“怎么辦?” 羅真搖頭:“我不知道,這段日子,我發愁的就是這個。四郎和玉華將來前程是少不了的,一個封王,一個宗君,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太多事,婚配,封地……娘啊,誰都知道陛下只聽得進皇后的,您就別給我添亂了,讓我好好想想吧。真要是抱走四郎,我又能怎么辦?好歹,我還有個玉華……” 羅夫人輕聲道:“抱給誰?” 羅真早想過千百遍這個問題,看了一眼母親,想到這畢竟是自己的親娘,完全的自己人,這事重大,絕不會出去亂說,這才道:“反正,身份定然要比我高。宮里晉位只能靠生孩子,但我生了玉華已經是昭媛,再往上還是九嬪,看來,昭儀該動一動了……升位后,除了些許吃喝用度的不同,就沒有別的了。昭儀身子弱,還有二郎,定然不可能是他,淑妃才生了孩子,當然也……” 羅夫人忽然打斷:“皇后……” 他想到這個心就砰砰跳。雖然在紫微城住的那段日子,昌王為首的幾個孩子是不到羅真這里來的,但羅夫人也會出去逛逛,碰上過,早知道皇后嫡子的意思。雖然不舍得,但是如果四郎能在皇后膝下…… 羅真笑了:“娘,你瞎想什么?皇后都兩個兒子了,要四郎做什么?我想的是貴妃。他不得寵,卻掌宮權,是皇后的人……當然,宮里都是皇后的人。淑妃生了,他們兩個差不多的,現在也差得多了,要是四郎抱給他,不是就一切如舊了?” 羅夫人總覺得哪里不對,但又不得不承認聽起來確實有道理,勉強地點了頭,又問:“晉位總歸是好事,但不知道得到什么時候了?要是先給你晉位,不提抱走孩子的事,這孩子是不是就……?” 聽懂了他的意思,羅真笑笑,安撫道:“咱們回來的時候陛下都封筆了,年下正月都不封人,得等到明年二月了,你放心吧,遲早的事。至于四郎……我只盼著起了名字,留在我這兒,那就是真的什么事都不會有了……” 這種復雜的事,羅真自己都使不上力,羅夫人更出不了主意,只能兩個人互相安慰一番,又盼著年后趕緊下旨。 貴妃接待兩人回宮,自然也分別看過淑妃和羅真。這兩人都抱出孩子來給他看過。貴妃確實是有些羨慕的,身邊女官也確實建議過他可以要求抱養。畢竟是貴妃,想要個孩子無可厚非,但他給拒絕了。 要說不想要孩子那是假的,皇帝百年之后他要是沒有孩子,就得出家清修。再說長日寂寞,有個孩子是好打發。但是他不能自己去要。 “陛下和萬歲都決定了我的路,我自己要往別處走,你說日后我還能掌管宮務嗎?還不如現在?!?/br> 蕭懷素不想搶別人孩子給自己樹敵,然后再弄得在帝后眼里一樣不是人。他都有了自己的私心,就算愿意給他兒子,難道還能再待他如現在?只要不是忍無可忍,他就是不愿意改變現狀的人,再說,想要孩子不過是寂寞的一種需求,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因為喜歡羅真的兒子喜歡得不得了才去要的,又不會養,還招人恨,圖什么呢? 年后,淑妃是沒有晉位的,他也知道自己大概要一輩子在淑妃這個位置上坐到死,并不怎么意外,只是被封賞了一番。之后便是昭儀為賢妃,下面的妙音順次為昭儀,羅真為昭容,每人進了一位。 不過這一下,風頭自然是賢妃的更盛。宮里終于有了第三個妃位上的人,雖然是情理中事,所有人都知道,但也少不了蜂擁去向賢妃賀喜——子以母貴,二皇子也受了幾分矚目。 四妃冊封禮是交由禮部去辦的,如此對比下羅真這邊就簡單許多,但他也顧不上,因為皇帝賜名了,四郎景巽(xun),五郎景棠。 兒子沒有被抱走!羅真松了一口氣,徹底放下心來。本朝給皇子找養母的原因本就很少,無非是高位嬪妃需要兒子,和低位身份實在低賤,不足以養育孩子。羅真終于等到最好的結果,當即收拾裝扮,帶著乳母抱著孩子去皇后那里謝恩。 他已經沒有什么可求的了,兒子能留在身邊比什么都強,想到日后,對皇后也越發馴順。畢竟婚配封王他都插不上話,孩子們得好好孝順嫡母。 出了三月,吳夫人和羅夫人早就出宮回家,宮中沒有生下孩子的,也就只有金仙一個了。 瑞香松了一口氣,提議:“讓貴妃留下陪金仙到生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皇帝現在是逐糧天子嘛,長安支撐不起這么多人的消耗,是時候該走了,怎么拖延也拖延不到金仙生產就要啟程,貴妃也是自告奮勇。要瑞香親自照看金仙,卻也沒有必要,其他人不是有孩子就是也不能做主。畢竟這是長安,在這里拿主意是有象征意義的。 皇帝同意了。 等金仙生產后數月,和貴妃一同抵達洛陽紫微城,就聽說了昌王要在九歲生日后入主東宮,同時出閣受講。圣旨已經下了,皇帝還命令三品以上大臣將家中嫡子送入東宮,充實僚屬。 換句話說,儲位終于落定,本朝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已經有了結果,且聲勢浩大,空前絕后。出閣受講,以后昌王……不,太子就要有自己的勢力與臣屬,是真正的半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