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開小宴團團而坐,議子嗣大驚失色
回宮之后,瑞香就覺得像是從沒有離開過一樣,按部就班忙自己的事,連前來交接宮務的貴妃都扣下籌辦不日之后的宴會,又抽空去看了昭儀和昭容,還有他們宮里的孩子。 妙音產后兇險,越發連從前身體的虧損都激了出來,但皇帝后宮人少,且他的地位并不算低,還有二公主的生母這一重身份在,總算被拼了老命地醫治滋補,瑞香離開時他就已經有了起色,回來就正好看見他在庭院中散步,氣色正如大公主所言,算是不錯。 雖然還不能支撐太久,但也能夠令人放心,御醫也說,剩下的就是常年的滋補,雖然已經絕了生育,但如此也就不會被再次生育拖垮了身子,也不算太值得傷心。妙音自己也并不在乎,他不是不知足的人,更不做夢,女兒就在身邊,他最大的愿望也不過是好好撫養她,陪著她長大。 而菖蒲也還好,他雖然常年病病歪歪,但卻很想得開,心境平和,又不愛管閑事,閉門不出,日子倒也安閑。陳才人產下一子,放在平常一宮主位身上,無論如何也會心態失衡,但菖蒲又不喜歡孩子,雖然知道這是皇帝的好意,使他日后有人送終,也給了陳才人和二皇子一個庇護,名義上他自然是撫育二皇子的人,但實際上,陳才人比他要上心多了。 瑞香去的時候,陳才人正在偏殿里照料二皇子,菖蒲則歪在榻上讀書,四下寂靜無聲。菖蒲這里一向是宮里最寧靜的地方,卻并不凄清,唯有來客時才會熱鬧起來。 菖蒲迎了瑞香進來,陳才人則抱著二皇子出來行禮。瑞香讓他抱著孩子上前來給自己看了一眼。含涼殿如今是絕不清凈的,嘉華一個已經足夠喧嘩,更何況兩個小的也開始學步,被嘉華帶著更是弄出不少動靜。瑞香被他們和宮務鬧得不得安靜,此時此刻反而更喜歡喝飽了奶就會睡的奶娃娃。 陳才人看著就很溫順,他能在昭儀這里安頓下來就悄無聲息也是不容易的。瑞香知道他是宮人出身,也知道他從前是伺候成玉的,他就長著一張能和成玉相安無事的臉。 瑞香看在菖蒲的面子,和陳才人一向安靜,幾乎毫無存在感的份上,多夸了二皇子兩句。他看這孩子并無多少親近,但也不怎么抵觸。 見過面后,二皇子就被抱下去了。陳才人陪坐,瑞香問了問菖蒲的身體,又問了問二皇子,接著就把宴會之事告知了他們。 靜蕙懷孕之時,也因為皇帝來看菖蒲而見過幾次皇帝,但他并無上進之心,若是只問自己,是不大愿意再見到皇帝的。即使如今的日子遠比當初舒服,有兒子在身邊他也更快樂,但他從來都知道二皇子不算是他的孩子,而是皇子,昭儀的孩子。 他出身卑微,如今地位也不過是才人,即使生了皇子也并未升位,又從來沒有博取寵愛的本事,不出意外一生也不過如此了。而二皇子是昭儀之子,將來只會與他越來越遠。他心中悲哀,但卻從來都是逆來順受的人,并未想過借著生了孩子做些什么,一聽說要去含涼殿赴宴,心中反而一驚。 若是問他自己,他是不愿意主動出現在皇帝面前的,但關乎二皇子,他又很清楚宮中哪怕是皇子,也得得到君父的寵愛,至不濟也得被記住才能過得好,因此也沒說什么。瑞香和菖蒲都看在眼里,什么也沒說。 不過幾日,到了請安的日子,含涼殿里濟濟一堂。瑞香素來不愛廢話,何況如今事務繁忙,開篇就告知眾人近日宴會極多,宮中不得清閑,人人都要約束宮人,不能出亂子。九嬪及以上,全都要出席宴會。 也就是說,他們都要忙起來了。 妃嬪又稱內官,在這種宴會中要各司其職,并不僅僅只是準備新衣,然后前來赴宴就好了的。 瑞香從紫宸殿那里拿來犒賞名單,皇帝的宴會某某列席,則其家眷就會由皇后招待。宮里也空前熱鬧起來。 從前的大事不過是宮中的大事,雖然也關乎天下,可卻從沒有像這樣舉國同慶過,瑞香也就不再手軟,將貴妃淑妃和昭儀昭容四人全派了活計,自己只管總覽。即便如此,單只定下賓客名單,賞賜,座次都令人焦頭爛額。 宮里也不是第一次連續宴飲,但這次之所以令瑞香格外重視,務求圓滿,乃是因為此戰功成十分不易,之前還出了籌集軍費之事,如今戰勝論功行賞就不能出任何差錯,既要安撫踴躍捐輸的群臣與宗室,還要足夠重視有功之臣,聚攏人心。 而有時候,身外之物不如被人記在心里。能被皇后邀請入宮赴宴的人家都不會差,家財地位應有盡有,真正能夠令他們感念君恩,死心塌地的已經不是更多的財物,更高的地位,若是一味不知節制地賞賜,且不論國庫能否承受,也只是徒然養大了他們的野心。瑞香在家時幫助母親管理過幾年家務,深知人情往來的真諦就是把握分寸,在該親近的時候要能迅速拉近距離,不要遺漏細節。 因此,他將許多時間花費在了解赴宴眾人的經歷,彼此之間的關系,與自己的交集上。 萬家與行伍之人雖然有些許姻親,但要說熟悉還遠遠談不上。瑞香就從每個人的娘家夫家開始了解,連同閨中手帕交,子女姻緣,家中人口一并了解。此時此刻,淑妃的作用就空前明顯。他雖然不是管家理事的人才,但家中親友卻鮮少和軍中沒有關系。淑妃自幼在祖父母身邊長大,對這些更是如數家珍,甚至還知道些隱秘的聯系,幫了不少忙。 淑妃的性子不大容易低落,但卻需要有人對他約束,提出要求,否則就郁郁寡歡,一點都快活不起來。失寵的日子難捱,后來帝后又都陸續出宮,淑妃低調了不少日子,之后更是在宮中煩悶至極,好不容易等到能做點事情,簡直好似快活的小狗,絲毫不嫌瑣碎疲憊,有些事情他自己不清楚,干脆將娘家在京中的命婦叫進宮里來詢問一番。 瑞香看他本就如同看小孩一般,如今就更覺得像了,倒是和他相處得十分愉快。 小宴本就隨意一些,瑞香安排好之后,紫宸殿那里終于有空,人總算湊到了一起。 菖蒲帶著陳才人和孩子,妙音帶著二公主,大公主也來了,嘉華更是早早就等著和弟弟meimei們玩,順便卯足勁指點景歷和曜華的乳母給他們兩個換衣服。小孩子并不怎么搞得明白庶出弟妹是怎么回事,既不討厭,也說不上多喜歡。但宮里玩伴少,即使身邊的人多 ,同齡人和小孩子都還是很稀奇的。嘉華知道含涼殿是自己的家,在他心里二公主和二皇子住的那么遠,他們的母親又是昭儀和昭容,感覺上就和自己的弟弟meimei不一樣。 雖然都是弟弟meimei,但遠近親疏本就放在眼前,因此嘉華下意識當做待客,倒也覺得新鮮。 大公主那里就時常有同齡的客人,嘉華認識她們,都是jiejie的伴讀和他們的表姐妹,去找jiejie玩的時候這些人對他也都很和氣親切。嘉華就一直都很想早點去宮學,那時候他就有伴讀了! 盯著弟弟打扮完成后一起到了設宴的正殿,嘉華又想起這事,就又來糾纏瑞香。 他已經開過蒙,按理說也應該正式入宮學了,但瑞香盯著兒子看了好一陣,心想,果然是忘了學琴的辛酸,還不知道宮學有多累。 宮學里如今只有大公主,瑞香是看過她的課業安排的。和官員一樣,一月只有旬日休息,過節也不用上學,但節慶安排更忙,大公主也是要不斷赴宴的。除此之外,課程幾乎包括所有能想到的東西,詩書禮樂御射?;实塾H自安排,據他說是自己的女兒雖然不用考學做官,但正因如此,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更是可以深入鉆研,若是不努力豈不就是浪費? 瑞香聽了,雖然覺得有道理,但還是久久凝視,遲遲無語,心中暗自慶幸,皇帝不是自己的父親。 萬家家教自然不用說,閨閣之中與兄弟們也并無區別,一同上家學。瑞香自認自己的學問也不算差,但卻從來沒有一個報以如此厚望,甚至親自安排課業老師,過目細節,時不時檢查一番的父親。他讀書學琴全是出自興趣,到如此程度也沒覺得吃力,然而大公主就有些不想令父親失望,所以格外努力的意思了。 現在嘉華又快入學,瑞香深表同情,但也頗為珍惜這天真的憧憬:“你想讀書入學自然是好事,但還要給你找伴讀和一起上學的人,阿母就算今天和你阿父提,也得再等等,你就先自己玩吧?!?/br> 珍惜最后的自由吧,嘉華。 大公主在旁聽著,忍不住發笑。 既然都是想去上學的人了,就不好總是膩著母親,嘉華也知道瑞香答應之后這事就快了,一想到要入學就坐不住,干脆去纏大公主講宮學里的事,兩個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瑞香則回憶一番大公主入學時準備的東西,打算給嘉華先整理出來。 皇帝來時嘉華已經過了那一陣的熱鬧勁,正隨大公主坐著看瑞香和菖蒲妙音兩人說話。二公主和二皇子都還小,大公主和嘉華都去看過戳過,他們連爬都費勁,放在一起就會疊羅漢,又軟又綿,嘉華又新鮮又懷念:“大弟弟這么快就長大了,都沒有這么軟嫩了?!?/br> 玩過弟弟meimei,回到母親身邊,嘉華就開始頻頻向外看,等著皇帝出現。殿內其他人都知道他在看什么,都裝作沒看見,只暗暗發笑。小孩子不守規矩叫活潑可愛,大人卻不能如此,大公主雖然也好奇,卻不能像嘉華一樣伸長了脖子或者坐在椅子上無聊就晃腿。 ……其實她偶爾有點羨慕嘉華。 沒等多久,皇帝就來了。他近來忙得昏天暗地,除了宴會就是朝政,撫恤犒賞的事情好不容易結束,中山王還沒安排好。 對他的去向,人人都有話說,皇帝心中有數,季威之自己也心里有數,但如此抻一抻并非沒有好處,兄弟二人就心知肚明地做起戲來,季威之暫時留京,抓的還是軍務,連同撫恤犒賞也是他和兵部一同處理,直接上呈皇帝即可。如今朝中波瀾暗涌四起,皇帝冷眼旁觀倒是滿意,心想過不多久就可以揭蠱了,雖然起早貪黑,但也算值得。 他到的時候殿內閑話正好告一段落,嘉華聽見聲音就想沖出去,但今天含涼殿還有別人,他只好規規矩矩站起身,跟著瑞香一同出去。 往?;实蹃頃r都不怎么通報,瑞香也很少有機會迎出去,二人熟不拘禮,瑞香也并不怎么執著。但今天在旁人面前,且其他人是要行禮的,瑞香要做六宮表率,自然要帶頭迎出去。 皇帝已經進了庭院,見眾人迎出門來紛紛行禮,一手扶起瑞香,一手示意大公主起來。人前不好太親昵,瑞香起身后就自覺地收回手,叫身邊的女官吩咐傳宴。 按理說孩子們本來應該在偏殿另開一席,但能夠吃飯的也就大公主和嘉華而已,因此就留下了。開宴前二公主和二皇子被抱過來,乳母代替他們對帝后問安。 皇帝叫他們抱過來看了看。 兩個孩子都醒著,眼睛亮晶晶的。他們已經能認人,但卻不怎么記得皇帝?;实劢舆^來抱了抱,兩個孩子都好奇地看著他。 乳母很快退下,宮人陸續上菜。 宴上不算熱鬧。因是家宴,所以瑞香也沒安排歌舞,只是說說話。算起來菖蒲也好妙音也好陳才人也好,不僅很久沒有見過皇帝,甚至也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過皇后了。宮中一向安靜,但話題卻是現成的,就是孩子。 大公主和嘉華都在座,自然繞不過他們。何況如無意外,以后孩子們入學婚姻,都要比照這兩個來,聊聊他們如今的安排,菖蒲和妙音也就對自己的孩子日后該怎么做有所了解了。 宴散后,眾人自覺告辭。 大公主干脆帶著嘉華回自己宮里,皇帝就留了下來。 夜幕已然降臨,瑞香換過一身家常的衣服,發髻也已經拆開,轉回來對已經洗漱過的皇帝把嘉華想早點入學的事說了。伴讀其實早就考慮過,瑞香娘家人口眾多,挑幾個嘉華的同齡人并不難。再想想還有皇帝的外家崔家大概也能找出幾個人,到時候宮里就熱鬧了。 瑞香現在問,就是想知道皇帝有什么安排。 皇帝沉思片刻,道:“恒王叔府上有幾個孫輩,你挑一個進來?!?/br> 瑞香訝然:“不是說叫他們回封地么?” 皇帝倚在床頭張開雙臂示意他靠過來,瑞香挪過去之后他才說:“恒王叔去后,他家里立嗣之心不死,我雖然不想讓他們再出頭,他家也推不出來一個有用之人,但終究是近支宗室,與嘉華的身份相當……” 瑞香懂了。這就算是施恩了。 無論如何,在宮里有人也算是一分希望,心里總會安穩一些。只是那孩子大概和嘉華差不多大,就要住在宮里,也不是一般的辛苦。瑞香輕輕嘆了口氣。他不是天真的人,這大半年又和恒王府的人來往過許多次,那府里的事他也是清楚的。這孩子留在王府,跟隨王妃一同離開,也未見得就比留在宮里更好。 恒王只有一個嫡子,早年間立過世子,之后這個嫡子四十多歲上病死,恒王府就徹底亂了套。王妃本是爽朗大氣的人,兒子死后又面對庶子爭權奪利,干脆徹底放手不管,而恒王姬妾不少,耽于享樂甚至還蓄養奶奴,雖然眼光不錯,投靠皇帝又早,給自己掙下地位,但卻挑不出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早年間他對自己的嫡子栽培多年,為免庶子惹出麻煩,并不如何需要庶子們上進,但嫡子死后,庶子里又挑不出一個可以繼任的人,也是一樁心事。即便如此,若是局勢不是如今這個樣子,挑出一個庶子承嗣本也并無不可,但皇帝卻不想被人打亂布局,恒王那幾個已經成家的庶子又個個扶不上墻,沒有一個聰明的人物,時不時出昏招,連帶恒王府的家風也壞了,算是沒有指望了。 若僅僅只是幫不上忙,其實尸位素餐也并無不可,幾個宗室國家還是養得起的。但若是攪進麻煩里皇帝就不愿容忍了。恒王試圖教出一個來,卻不得不承認兒子不肖,皇帝也不愿松口,等他過世之后,恒王府也就只剩下了幾個降等襲爵被封為郡公。 其實這也不差了,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市值?、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他們奉養王妃,撫育子女也是輕輕松松,不過是不能與恒王在世時相比而已。 雖然待遇并不算差,但人都不愿意往低處走,瑞香知道現在恒王府是一團亂,又因為封了幾個郡公而分崩離析,連奉養王妃的人選都還沒定下來,孫輩在如此紛爭中想來也會覺得動蕩不安。 何況這一家大人除了王妃,也沒有幾個清醒明白的人。 瑞香決定明日就招恒王妃入宮。 嘉華讀書的事說定了,瑞香又想起今天皇帝見到二公主二皇子的事,忍不住輕聲道:“今天你也見到他們了,看著倒也健康活潑?!?/br> 兩個孩子長得好是一件好事,但瑞香想說的卻不是這些,他只是說不清自己到底想說什么。 皇帝倒是被勾起回憶,一面仰面躺著撫摸趴在身上的瑞香后背,一面回憶過去:“這倒是叫我想起當年……父皇在的時候?!?/br> 瑞香又有些好奇:“父皇……他對你好嗎?是會更嚴厲,還是會更寬縱?” 他對成宣皇后的事知道不少,卻不太敢問當年父子相處的情景,無論有沒有情分,他做出那種事,皇帝是絕不可能顧念當時的感情了,瑞香也怕為問了讓皇帝想起成宣皇后來,因此總是回避,這還是第一次提起。 皇帝笑了,捏了捏瑞香臉上的軟rou:“他是很重體統威儀的人,不像你想的那樣親近孩子的。不管是我還是其他兄弟們,他喜歡重賞重罰,地位分明。當年我是他的嫡子,他十分重視,雖然如此,卻也不會和我親近?!?/br> 說完,他明白過來瑞香心里在想什么,忍不住又摸摸他的臉:“我只是不愿與他一樣,更何況,母后如何對我你也是知道的,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太多。當年她不曾令我失望,我自然也不愿意令我的孩子失望。如今他們都還小,尚且要在母親身邊,等過幾年搬出來了,他們都比照熙華,是一樣的待遇?!?/br> 瑞香聽了,覺得皇帝的內心還是很柔軟的,過了好一陣,忽然霍然坐起:“嘉華也要別宮另居?!” 他居然從來沒有想到這個事!嘉華就要入宮學了,他是不是就要搬出去住了? 從前,瑞香也是知道宮里有這個規矩的,他也贊同這樣更好,但等到這一天真的臨近了,瑞香卻忽然慌張了。 太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