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竹的前塵往事錯誤與榮光 1/2
書迷正在閱讀:夢魔的KPI、平無奇、被注射后死對頭對我口吐愛意、清冷師尊自愿變sao、澀情主播竟是高冷學霸、萬人迷總攻總以為自己是配角的日?!綨P走心走腎】、喜歡被捆綁放置的忠犬影衛的性福生活、當我綁定了合租室友的日記本、把魔教教主艸成母狗是什么體驗、婊子當道
阿竹本名文逸嵐,文氏一族是大楚建國時赫赫有名的氏族,倚仗著累累軍功,被賜了世襲罔替的武平侯爵位。 但傳承到文逸嵐的父親文承宗一代已是第六代,早無實權,已連續兩代未曾擔任實職,只是躺在祖輩的功績簿上領得個閑職,到文承宗時彼時顯赫的武平侯已在朝中籍籍無名。 待到文承宗婚配年紀時,上京望族都不愿將自家小姐嫁去武平侯府,媒人上門都都推脫不見。 但文承宗卻是個不信命的人,既然與上京望族聯姻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與外地氏族結親。好在他天生一副俊俏好皮相,又習得一身好武藝,游歷衍州時便但憑借著這些贏得衍州大族郝氏小姐郝月的芳心。 郝氏立足衍州耕耘多年,連當地官員都不得不給幾分薄面,剛好郝氏也一直籌謀著能朝著上京發展,故而能與文氏結親也算是一拍即合。郝氏有了侯爵親家裝點門面,文承宗也借著郝氏的人脈、錢財在上京漸漸打開局面。 運籌帷幄幾年下來,文承宗發現這上京城內各方勢力交錯縱橫,武平侯一支遠離權利中心許久,想要破局談何容易,若無法破局就只能隨波逐流,爭來的只有權利劃分之后剩下的殘羹剩飯。 文承宗若想要破局、想要掌握更實在的權利,就必須得走一步險棋。文臣高官勾結這張網只能憑軍功來破,有軍有兵,拳頭才硬。 楚朝邊境不穩,近年來邊境戰線綿長,戰事多且耗時久,楚軍已許久未大勝,僅僅在苦苦維持中。 看似是步險棋,但一旦賭對了,必會打破如今的權利瓜分局面,到那時他文氏定是大楚朝堂上無法令人小覷的一股勢力。 但擺在愿意冒險的文承宗面前還有一道檻。楚朝有一不成文的規矩,外派將領需質押一嫡子在朝,美其名曰將士在外,君王了卻其身后憂慮,實則以此為要挾,避免外將叛逃。 雖不是難事,但卻對文承宗有些為難。 因為郝氏小姐嫁入上京侯才發現文承宗已有一青梅竹馬的小妾陳氏,但陳氏無顯赫背景,且于他文氏加官晉爵毫無裨益,因此沒有給正室的位置。 郝月自覺癡心錯付,但婚事已成,兩個家族已捆綁在一起,任她悔恨自責也不可能改變一分一毫。因此郝月雖是文承宗明媒正娶的侯夫人,但堅決不肯與其行夫妻之禮。 若文承宗沒有生出出塞領兵的年頭本也無事,表面上與郝月相敬如賓,回到房里就摟著陳夫人互訴衷腸。 但文承宗花言巧語再次哄得郝月歡心,還給她下了催情的藥,最終還是讓郝月懷上了孩子。但自從懷孕后,郝月發現文承宗又逐漸冷落自己,她只恨自己為何又一次著了他的道兒,恨自己為什么懷了他的孩子,被他利用家世不算還打算上了自己的身子。 郝月憤憤不平,一怒之下回了衍州,并且在衍州產下一個男嬰。 文承宗喜不自勝,給這個男嬰取名文逸嵐。但郝月卻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對自己的夫君也常常避而不見,終日困守房中吃齋念佛。 個中隱情夫婦二人心知肚明。郝月有愧有悔,她憎恨文承宗欺瞞自己真心一片,卻早已與他人暗通款曲,流著文家血脈的孩子自然也是孽種,她生產前就已做好準備。臨盆時,她產下男嬰后,就命貼身丫鬟將這個男嬰與后院奴隸產下的女嬰對調,為的就是讓文承宗留在上京蹉跎一生,讓他所有籌謀化為烏有。 但文承宗怎么可能是那種任人拿捏的性子,他也趕到衍州,還被人夸贊疼妻愛妻。他早就做好了準備一個候府后院奴隸的初生男嬰,如果郝月產下女嬰則用這個男嬰替換,總之無論郝月在孩子身上動了任何手腳都有這個男嬰作為備手。他只在乎有一個能入宮為質的嫡子,只要自己能取得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利,這孩子日后的身世,還不是他文侯爺一句話的事。雖與家族名譽有損,但不付出點代價又哪里來的滔天權利。 待郝月生產醒來后,發現本應“產下”的女嬰也被掉包成了男嬰,盤問貼身丫鬟后才得知自己的親子確實曾被換為女嬰,但文承宗趕到之后又抱來一個男嬰,聲稱就是郝月所生。而真正的孩子和那女嬰都已毫無蹤影。 郝月這才悔不當初,恨自己一時任性、鬼迷心竅,不僅親子不知流落何處,還平白害了一個女嬰。甚至連父母兄弟都押注文侯必定大勢,而自己任性頑劣想要作為棄子,還盤算著要再嫁一位郝氏小姐進來。 待這個孩子長到兩三歲時,文承宗便急急將他送入宮中為質,而自己領了軍銜就攜陳夫人趕赴邊關。 此后小小的人兒就遠離家人,獨自在宮中長大,雖能獲恩偶爾回候府,但是基本上也見不到郝月。 父親、母親對他來說只是個象征性的稱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偶爾能從教養嬤嬤處聽到寫只言片語,比如文侯打了敗仗或勝仗。由于沒有雄厚背景,小逸嵐在宮中免不了收到冷落和欺侮,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更不敢哭出聲來,這些苦悶和迷惑他不知道該怎么辦,不知道能對誰訴說,也不知道誰能來幫他,更不知道別人口中的父親跟自己到底有什么關系。 無父無母無親無友,目及之處皆為冷寂。 文承宗終于尋到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他也確實是打仗的好手,到了邊境沒用幾年就立下大功,漸漸地文氏與郝氏族人封官授職。 而在上京宮中的文逸嵐境遇也隨之有所好轉,不僅身邊逐漸少了欺侮他的人,到了六歲時還被太子李紹選中,進入東宮為太子伴讀,從此以后宮中再無人敢怠慢這位武平侯之子。文逸嵐也是才智過人、聰慧睿達,跟隨太子教習,禮、樂、射、御、書、數,無一不精。 朝野上下基本上已達成共識,待太子即位,那文逸嵐定是新朝的肱骨之臣,而文家的赫赫戰功加上從龍之功,將會成為這大楚朝毫無爭議的第一等顯赫氏族。 太子李紹不僅是文逸嵐在上京最大的靠山,他本人與文逸嵐也極為投契,不僅興趣相近,政治理想也相投。 二人篤信帝王治天下非依靠權柄,而是臣民安居樂業;不是用軍隊將臣民震懾再次而是心向往之,身將行至。 文逸嵐也立下志愿此生輔佐太子成就偉業,他本人愿身先士卒,攘外安內;了卻君王天下事,只為掙回楚國一片平安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