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亡與組隊(君朔巖*元非玉)
關于死亡 等熟了之后知道了對方的死因,君朔巖不會有“活著不好嗎,為什么要死”的這種想法。他為了信仰想要活下去,元非玉也是為了信仰選擇了死亡。他只是有些心疼的想到,年僅十八歲的元儼在面對熊熊烈火的時候,多少也是害怕的吧。 “害怕?”元非玉搖搖頭,“死亡這件事我想了十幾年,或許曾經害怕過,但后來我想,如果大雪山的子民都能得到幸福,他們也真誠地希望我回到神明身邊,從此無憂無愁。我該為此感到幸福?!?/br> 是啊,幸福。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悲哀,那時候的元非玉甚至連害怕的情緒都沒有。幸好的是,一切都過去了,無論是殘忍或是悲哀,都已經是過去式?,F在的他們,吹著晚風,聊著家常里短,便是最好的模樣。 關于組隊 “元非玉”君朔巖第一次看到他的樣貌時,只覺得莫名眼熟。沒來得及仔細回憶,只是覺得似曾相識,便沒什么猶豫的選擇了他。正如他同元非玉說的那般:“說起來,我覺得我在歷史書上見過你?!碑敃r想的不過是早些通關,好回去完成那次任務。于他而言,隊友其實并不重要,理所應當的便邀請了似曾相識的人。 之后他回憶起,那其實是歷史書上的人物。就是他很小的時候,曾偷偷崇拜過的元非玉。小時候的君朔巖覺得,一腔孤勇,將短暫的生命獻祭給無上的鳳神以求世代庇護,不論結局如何,皆是大義。高中了以后才知道,那不是什么大義的犧牲,說起來好聽的祭神儀式,也不過是古代封建迷信時的愚昧無知。后世顯少有人認可元非玉的作為,承認了他的才華,卻批駁著他的自尋死路?;蛟S有人憐惜,但更多的不過是感嘆一句“封建迷信害死人?!?/br> 誰的小時候沒個英雄夢呢,至少君朔巖有。他從來不認同那些歷史學家對于元非玉的評判,什么再多的功績也抵不過時代的愚昧無知。不是故事中的人,又怎知故事中的事呢?只是在那個時代,從來沒有人認為活人祭祀不對罷了。甚至信以為真的覺得可以拯救一切。 后來熟了以后,他用著開玩笑的語氣,同元非玉說道:“其實你是我們考試列舉的封建迷信害死人代表性受害者?!币彩撬浺磺还掠碌脑搭^。 元非玉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br> 元非玉在烈火中湮滅時,大雪山的桃花為他一瞬凋零。 而那人的墳前,桃華灼灼,算得永春。 "你若為我生,必為我死" 一句話,便決定了一切。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句話,便注定了這一生。 這個世上,從不缺少一個人,也沒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是在桃花林中,卻有著他的墳墓。 桃花,為我而落,桃花瓣,為我而飛。 我為桃花而死,只愿桃花開得越燦爛,我的尸骨便能夠長久存活。。 "你若為桃花而死,那我為何不能為桃花而死?" 神祭 “咚——”第十二聲祭鼓音落。 元非玉最后一次檢查華服上的金銀玉飾,確認一切無誤后,他拿起那條白綢。白綢上金線刺繡的鳳凰栩栩如如生,與衣上的梧桐相映,滿室生輝。 “鳳兮鳳兮歸故鄉……”元非玉身為大雪山的神子,很少離開大雪山,但凡俗間的經史典籍他大都知曉。他自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只不過那與他便毫無干系了。 今日過后,他大抵也算的上“歸故鄉”了吧。 這些衣裳飾物都下了很大功夫,估算其價值至少也夠普通人家十幾年吃穿不愁??上鼈兊谝淮巫叱龊诎档牟厥?,便要與他一同消失在烈焰中了。想到這里,他竟有些心生歉疚。 是時候了。 白綢覆眼,鼓音指引方向,琉璃燈中青幽的火靜靜搖曳。環佩玎珰,玉石碰撞出輕柔的頌歌,有人牽住他的衣袖向前引去,又在不久后悄悄松開。溫度漸漸攀升,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 他生來便是大雪山的神子,也生來便是鳳神的祭品。 “我們以浴火之儀將鳳神的眷者送回身邊,鳳神也將世代庇佑我們?!贝笱┥降淖用袢缡钦f。 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死理所應當,包括他自己。他甘愿赴死,不是因為他信仰神明,而是因為大雪山的子民們信仰神明。 他又向前一步。 一陣風過。大雪山中為他綻放的桃花隨風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