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書迷正在閱讀:春和紀事、密室逃脫中我被宿敵們艸了(雙性)、【百合】朱顏、仙蛇大人放過我!、囚徒、我的校園生活、偏執攻乖軟美人雙性受、星獸的孌后、狗都不日的、雛妓
燕夫人回王府之后,院中又多了些許人氣。李燕皎時常忙于公務,對內卻仍是一副貼心丈夫的模樣,隔三差五便來燕夫人院里探望,晚上偶爾也會在此過夜。 茹寧幾次抱著世子,遇見李燕皎偕著燕夫人在院中賞花看月,李燕皎明明看見他了,也渾當沒看見,面上仍掛著體恤的微笑。 這廂李燕皎對他的態度一冷落下來,兩人之間那層違背綱常的關系受到稀釋,倒也令茹寧松了口氣。 當年他離京時,李燕皎還未及冠。經歷諸多事變,當時李燕皎的性格雖然有所收斂,變得沉穩不少,但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仍可窺見少年人獨特的心性。 茹寧至今還記得他在祎王府見到李燕皎的第一眼,紅衣玉冠的那么一個小孩,就因為李燕戟不經意間的一句輕視話,便不顧其他下人的勸阻,執意站在雪中cao練劍法。 他手中的軟劍使得那樣快,詭譎如銀蛇在空中舞動,精致的眉眼間滿是不服輸。風雪吹過他如墨的鬢發,雪白的臉頰被凍得通紅一片。 茹寧抱著年幼的李汯,站在書房窗口,擔憂地望著那道纖弱但執著的背影。思慮片刻,便將李汯放了下來,想去臥房拿件大麾給他披上,好將人勸進來。 然他最終沒去成。李汯一被他抱在地上,便小團子似的噠噠地跑到坐在桌邊的李燕戟膝前。李燕戟余光瞥到茹寧欲出門的動作,放下手中的毫筆,一邊摸著李汯額邊的頭發,輕聲道:“不必理睬他,隨他去?!?/br> 抬眼見茹寧滿臉不認同的神色,李燕戟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解釋道:“他就那狗脾氣,旁人愈搭理他,他便愈要作鬧,等時間差不多了,自然就會自己回去?!?/br> 當年那個方及自己胸口的少年,轉眼便已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手中重權在握。 茹寧懷中抱著小小的燕王世子,思及十來歲時尚未為人父的李燕皎,心底不免覺得有些悵然。 那時的李燕皎還很純粹,雖然性格同樣別扭嬌縱,動輒便覺著自己受了委屈,常要茹寧變著花樣哄,但他心底想些什么,要些什么,親近他的茹寧一眼便能看透。 后來因種種緣由,皇宮失火,李燕戟率兵幾番營救,好不容易救出年幼的皇帝,卻來不及撲滅燒及后宮的火焰。 居住在后宮六院的三千妃嬪逃過了為先帝殉葬的命運,卻沒逃過火舌的噬口。大火過后,軍隊入宮清理殘垣,原本富麗堂皇的偌大宮殿,皆被燒成灰燼,無一活口。后宮傷亡之慘重,就連李燕皎的親生母親也在那場大火中不幸喪生,香消命隕,連一具尸骨都沒能辨認出來。 消息傳來的那日晚上,李燕皎正待在祎王府候信。得知母妃去世,尸骨難辨的消息,李燕皎一時悲從中來,一個人喝得酩酊大醉。 當時的京城正是戒備最為嚴密的時候,李燕戟率領的軍隊駐扎在京城的各個角落,嚴防死守之余,還仔細排查了當地與外來人口,更是將祎王府作為險要重地,內外皆派有士兵巡邏。 李燕皎喝醉后,一個人繞過巡邏的士兵,來到了茹寧跟李汯睡覺的臥房。 李汯年齡尚幼,還不知發生了怎樣重大的事情,茹寧哄他半晌,李汯很快就酣睡過去了。不過片刻,躺在床上的茹寧被李燕戟的敲門聲驚醒,披衣下榻,剛打開門,便聞到一股酒味撲面而來。 李燕皎見到他,原本便搖晃欲墜的身體,頓時如同一灘爛泥般掛在了茹寧身上。他將頭顱放在茹寧的頸窩處,眼角淌出的兩行眼淚,瞬間淹沒了男人的衣襟。 茹寧不知所措地摟住少年人單薄的身子,將人帶進了房間。李燕皎靠在他的胸膛上,雙手緊緊鉗在茹寧的腰間,如同抓著一根救命的稻草:“阿寧……方才宮中傳來消息,我母妃……去了……” 話音未落,又是一陣哽咽:“我連她的實尸骨,都看不著了?!?/br> 自聽到宮中失火的消息后,李燕皎頓頓寢食難安。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內,漫無目的地翻閱書籍,卻連一字也讀不進去,腦中全是幼時與母妃相處的畫面。 即便心中早有預料,然而當真正得知這個消息的那一刻,那種應料般的,被命運戲耍、捉弄的真實痛苦,一瞬間便將李燕皎原先預設在心中的準備土崩瓦解了。 茹寧摟著懷中哭泣的少年,心中大感震驚與悲慟。一夜之內,千百條性命,就這樣在彈指一瞬間,蕩然無存。 在痛失至親的傷害面前,再多的言語都無能為力。茹寧沉默地拍著李燕皎的脊背,任由其將面龐埋入自己的胸膛。 燈籠紙面籠罩著燈芯,散發出微弱的燈光。燭花落盞無聲,兵荒馬亂的京城夜里,一個少年撲在他的懷中,逐漸將哭聲一點一點,一點又一點地藏進了嗓子里。 那場蓄謀已久的大火,成了李燕皎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它燒碎了李燕皎年少的一部分幻想與任性,卻又將新的東西播入他的心底,韜光養晦,直待日后的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