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前世今生張愛玲
第三十七章 前世今生張愛玲 整整一個冬天,斑疹傷寒都非常嚴重,一直到天氣逐漸變暖,四月下旬的時候,這才開始有了平息的跡象。 如今日本占著租界,日語便也流行起來了,就連余若荻都曉得這斑疹傷寒在日語里面叫做“饑餓傷寒”或者“戰爭傷寒”,本來去年的時候,河南那一片的饑荒非常嚴重,報紙上都登了出來,看得人觸目驚心,當時還想著上海無論如何畢竟有戶口米,哪知卻居然流行起這樣嚴重的傷寒,余若荻聽說過有些人感染了這種病,熱度達到華氏一百零五度以上,神志昏迷,大概十天左右就會死亡,最為慶幸的是,自己的親人朋友都沒有人染上傷寒,余若荻雖然是個堅定的無神論,這種時候也要念一聲阿彌陀佛。 四月種植中稻,整天就是不斷地插秧,余若荻在這種機械的勞動之中,腦子倒是不可遏制地胡思亂想,前世大學課堂上的一幕某一天突然翻了出來,那位政治經濟學老師講著講著,忽然跑題了,和學生們說:“不要去期盼什么亂世,以為亂世出英雄,自己還能夠當個草頭王,其實普通人永遠都是炮灰?!?/br> 那位老師有四十幾歲的年紀了,他成長的時代一直都是和平環境,然而這個年紀的人,閱歷畢竟多一些,所以不像毛頭青年那樣思維簡單,整天吵吵嚷嚷,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包含了許多的痛切。 余若荻是一直沒有吃過太大苦的,起碼身體方面是這樣,然而幾十年來卻也看到了許多事情,前世看貧困山區倒是還罷了,尤其是今生,本來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饑荒,更何況戰亂頻繁,人命真的如同草芥一樣,有一些人甚至已經麻木,面對親人的死亡,想到的是“反正大家都在死,所以死掉了也沒什么值得特別在意的,倒是省了在這世間活生生受苦”。 這個時候她突然想到,中國的地名之中似乎許多都帶了“平”、“安”之類的字,比如西安、延安、淮安、六安、開平、廣平、北平、寧國、康定、南寧,從前并未在意,如今看來,對于安寧平和生活的向往,真的是滲透在文化基因里啊。 時間進入五月,余若荻每天仍然是在種稻,中稻種完之后,下個月又要種植晚稻了,這幾年來,她每年從春到秋的生活節奏就是種植種植種植,收割收割收割,竭盡全力盡量多種一點水稻和小麥,這樣在外面便可以多供給一些,在目前,自己所能夠做的,可能就數這件事最為切實,而且也最為要緊了吧。 這一天晚上,謝芳儀回來得稍稍晚了一點,戴大姐已經將景心送回來有二十分鐘的時間,第一碟菜也已擺上了桌面,門口才終于傳來皮鞋聲響,下一秒謝芳儀姍姍地推門進來,一臉笑盈盈的。 余若荻搖著頭,道:“jiejie啊,你總算回來了,已經準備吃飯了哦,今天戲院里那么多客人,以至于要加班嗎?” 謝芳儀笑道:“要說最近剛剛上演的那部‘秋海棠’,確實是盛況空前,我都料不到之前這個本子已經排過申曲、演過話劇,還唱了彈詞,簡直是演到濫了,還擔憂片廠花了這么大的力氣鋪排,能不能收回本錢,哪知來看的人仍然是如山如海,看來我畢竟是不擅長做生意的,倘若讓我主持一個拍電影的場子,只怕把好本子都給糟蹋了,小馮還在說,什么時候我家全都過去看這個片子。不過今天卻不是為了這個,乃是買了這一期的,沒想到??诉@么久,如今居然又復刊了呢?!?/br> 余若荻本來正想感謝小馮的盛情,jiejie時常帶一些小吃去戲院里分送同事,彼此結下了很深的感情,自家去那里看電影看話劇,向來是不要票的,當然了因為大家事情都忙,所以也不是很經常去,不過這個人情是很值得感動的,哪知后面jiejie居然說買了一本雜志。 這余若荻也是曉得的,創刊人是周瘦鵑,很有名的鴛鴦蝴蝶派老牌作家,自己也曾經看過幾期,都是在租界舊書攤上買的,上面有包天笑的,可惜不是很完全,斷斷續續的,于是自己又淘了一套這部長篇的單獨出版本,空閑的時候坐在家里慢慢地看,看完后拉著景心的手,語重心長地和她說:“景心啊,這些書都要收藏好,將來會升值的?!?/br> 當時jiejie聽了自己這句話,扶著頭便有一點要摔倒的樣子:“秋秋啊,你買書莫非只是為了升值么?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淘弄一些更老的舊書?如今百物騰貴,唯獨那些線裝木版書一日賤過一日,你拿幾塊銀元,成筐地收來,豈不是好?運道好的話還能撿到幾本宋版書?!?/br> 余若荻把頭搖得好像撥浪鼓一般:“那可就算了吧jiejie,你曉得我不很喜歡讀古籍的,藏書這種事情,其實不是有意為之,總要自己喜歡讀,然后順便收藏了才好,卻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的,我可不是阿香,買了那么多之乎者也的宋元明清老書放在家里,一進門嚇死人了哦?!?/br> 謝芳儀也笑,要說丁香可真的是有趣,有了錢之后,吃穿用度與從前不同,自然是可以想見的,然而最能搞的是買了一摞一摞的舊書擺在家里,三馬路那一帶的舊書鋪主人都已經熟識了她,逢到有什么號稱是“絕世珍藏”的珍本就推薦給她,甚至還有皕宋樓流傳出來的,也不知真的假的。大家一起逛街,丁香還特意拉著自己姐妹兩個跟著她去看古書,道是幫她參謀參謀,哪個值得買,然而她們兩個又不是研究古書的行家,哪里知道這種事情?最后只能是挑一些版本比較清晰的買了。 丁香卻是也不太在意這些書到底是否珍貴,學術上有什么意義,反正她現在不缺錢,這些東西本來也便宜,便大把收羅了回來,如同人家囤積糧食柴炭五洋雜貨一般,都堆在了自己的屋子里,余若荻看不過眼,拿了一些木條到她家里去,給她釘了一個簡易書柜,就安裝在客廳里面,然后將床下那些書一本一本整齊地擺在上面。 戴鳳一邊和她一起擺書,一邊嘆氣道:“倘若是董老秀才看到這些書,不知會怎樣地心愛,從前便時常叨念著宋版書宋版書,道是北宋的比南宋要值錢,什么字體更粗壯,魚尾巴漂亮之類,如今他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br> 丁香在旁邊登時一拍大腿:“沒想到大姐竟然是這里面的行家,早知道就找你陪我一起去看了!” 戴鳳搖頭道:“我也只是聽他那么一說,其實自己是不懂看的?!?/br> 場景回到此時的餐桌前,余若荻接過jiejie遞過來的嶄新的第二期,一邊說著“jiejie如今你終于也肯看這樣的雜志了,從前最喜歡、之類……”,一邊隨意翻閱著里面的內容。 謝芳儀笑道:“從前或許是因為自己很年青吧,所以喜歡的是那種疾風驟雨、摧枯拉朽式的方式,不過現在漸漸沉淀下來,倒是更加喜歡看這些日常的描述,發揚踔厲的激情傳奇不是不能夠讓人感到振奮,蕩滌心胸,只是在激動過了之后,面對的仍然是如同平緩的河流一般的生活,或許有些細碎,有些庸俗,不具備那樣的超越性,不過這或許就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吧?!?/br> 余若荻笑道:“jiejie又這么自謙,你現在也仍然很年輕啊,那皮膚倒是比祝藹怡還顯得嫩了兩歲似的……哇,這里有張愛玲的文章??!,這里還有周瘦鵑先生寫的按語,好長一篇前導介紹啊,‘請讀者共同來欣賞張女士一種特殊情調的作品’,顯然是十分看重的了?!?/br> 謝芳儀楞了一下:“張愛玲?那是什么人?” 余若荻這才回到民國的時代推進之中,腦中一轉,笑道:“我聽說她從前是寫英文散文的,還會設計服裝,很有才華的一個人,如今終于開始發表了?!?/br> 謝芳儀看了一眼那文章的名字,道:“別的且不要說,單單這個標題,已經是十分吸引人的了,如今我看那些散文,名字不是仿佛從詩詞集里面剛剛挖出來的,便是故作新文藝腔,唯恐別人不知道她們是經過新文化洗禮的,巴不得把‘新文學’三個字貼在臉上,這位張阿玲女士的文章標題名卻是文雅雋永得很,十分別致,簡直如同三月的春風一般,清新得很,讓人現在就迫不及待要看一看她這篇了?!?/br> 余若荻笑道:“縱然是她寫得好,也不必急于一時,比起精神食糧來,還是物質食糧更重要一些,晚飯有jiejie最喜歡的油燜茭白哦,快來吃飯吧?!?/br> “啊,是茭白啊,嫩茭白用醬油燒了那來配白米飯是極好的,一聞到茭白的味道,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呢,讓我們快來吃飯吧!” 余若荻去廚房又端了另兩盤菜過來,謝芳儀給三人盛了米飯,然后坐下來用勺子舀了幾大勺茭白放在自己米飯上,用茭白攪著米飯便開始扒飯。 余若荻端起飯碗慢慢地吃著,一邊吃一邊笑,說著:“jiejie啊,不要只顧吃茭白,這里還有蝦仁,營養要均衡攝取啊?!?/br> 謝芳儀咽下一口飯,說道:“茭白好吃,比蝦還要好吃?!?/br> 余若荻抿著嘴直笑,jiejie真的是極其喜歡吃茭白的了,每一次做了油燜茭白,她一雙眼睛便緊緊盯在茭白上,拿來送米飯,旁的什么都不想吃了。其實自己也是很喜歡茭白,茭白與竹筍一樣,都是極清鮮有味的食物,堪稱是水陸雙清,而且都是一大片一大片地生長,資源十分豐富的,即使蔬菜種植有什么問題,也是絕不必擔心吃菜。 吃過了晚飯,謝芳儀洗了碗,便坐在藤椅上,湊在燭光下看那本,余若荻坐在一旁打著呵欠,自己這晚飯也是吃得蠻飽,吃了一頓飽飯之后,就覺得大腦供血不夠用了,人有一點發迷糊。 謝芳儀抬起頭來一笑,說:“這一天辛苦了,是不是很想睡了?” 余若荻點點頭:“只可惜剛吃完飯不好立刻睡的,我再坐一會兒,然后可就真的要上樓去了?!?/br> 第二天中午,余若荻從稻田里出來,洗了手簡單吃了一碗筍丁雞蛋炒米飯,便歪在竹林間的躺椅上,旁邊茶幾上放了一杯水,手里拿著那一本雜志。 原來張愛玲的這部叫做,自己一直給記成來著,此時一想,確實還是這個名字更雅致一些,沉香爐沉甸甸的,從閣樓落下去要砸死人的咯,沉香屑則是散發出馥郁幽長的芳香,讓人產生一種幽幽的情懷。 書頁輕輕地翻過一張,余若荻舒心地吁了一口氣,雖然夜晚照明很不必擔心火油的緊缺,畢竟有許多蠟燭儲存在那里,可是那樣的光線畢竟偏暗,日光燈是多么的好啊,然而為了節約用電,明明有燈泡卻不敢用,jiejie在晚上有的時候還看書,可是自己卻基本上都是在白天偷空看一點,還和景心說,晚上那樣昏暗的燭光,盡量少用眼,她這樣年紀小小的,弄成近視很痛苦的,寧可學習成績落下一點,后面有電了再補。 前世余若荻便看過張愛玲的和散文,只不過到了如今,有許多都忘記了,此時再讀她的初版,不由得便有一種恍然若夢的感覺,真的是久違的張愛玲啊。 如今的上海文壇,堪稱是荒漠一片,自從日軍占領租界,文化封鎖愈發厲害,比如巴金、茅盾、老舍這些作家的作品,當然是早已看不見了,就連算是通俗作家的張恨水的,居然也從報紙雜志上消失無蹤,讓余若荻想要研究民國文學都沒了材料,縱然自己是一心忙著種田養殖,終究也需要一點文化生活來做調劑,否則那日子過得是實在是太過本能化,每天吃飯勞作睡覺,只剩下rou體生命的存在,想一想也有點悲傷。 如今總算好了,無論如何看到了張愛玲,余若荻感到自己的精神又得到了滋養,尤其是此時天氣和暖,竹林中空氣清新,結束了一個上午的勞動,正是寶貴的休息時間,自己在這里一邊喝茶一邊看張愛玲的,是何等的愜意呢! 余若荻看了一會兒,找回了感覺,像不像毛姆的作品她是不知道,但是這里面有鮮明的痕跡,尤其是這樣一句:“薇龍只得低聲下氣說道:‘姑媽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兒,我在你跟前扯謊也是白扯……’”,簡直就是把李紈對熙鳳的評語直接搬了進來,張愛玲是很喜歡的,這一點余若荻當然知道,后來張愛玲還寫了一本,自己前世也翻過幾頁,但是由于滿篇都是考據,對比各個版本字句的不同,所以沒有讀下去,這一世……大概也仍然是讀不下去的。 晚上,余若荻做好了飯菜,等著jiejie回來,一家人剛剛坐在一起準備吃飯,拍門聲響起,有客人來了,余若荻無奈地去打開了門,只見又是袁映霞站在門口。 “哎呀呀余小姐,你終于在家里了,白天來找你總是不見,每天只有早晚才得見一面,你也是貴人事忙?!?/br> 余若荻一笑:“大嫂又拿我們打趣,我們小戶人家,手腳不停才能夠生活呢?!边@一天把自己給累的,指甲縫里的泥土剛剛洗掉呢,雖說是帶著橡膠手套,終究不可能一點不沾土。 謝芳儀連忙讓座,袁映霞坐下來之后,拿出手帕擦著汗,說道:“余小姐啊,有一件好事要說與你聽,就是明天楊先生,就是我妹夫的那位朋友楊文茂,要請你去榮華大酒店吃飯呢,你可一定要賞光??!” 余若荻一聽,這場面大啊,京華榮華新華美華,都是廣東商人鐘標在失了新亞大酒店之后新開的高級粵菜館,去那里吃飯的人非富即貴,可不是沒有排面的老正興可比,這便是“前方吃緊,后方緊吃”,自家雖然不缺錢,卻也沒有去那里吃過,請在那里吃飯,也確實是難得了。 然而余若荻仍然是:“多謝你大嫂,麻煩上覆楊先生,實在是沒有時間,只能辜負他的好意?!?/br> 袁映霞捏著手帕子,目瞪口呆地望著她:“啊呀余小姐,你怎么油鹽不進???真的要這樣守一輩子?楊先生是個難得的對象,也虧他看中了你,兩邊多么的合適,你真的是不識人家的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