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殘山舊盟
書迷正在閱讀:我作為反派的一生、我和奇奇怪怪的男朋友們快穿、快穿病弱美人總被玩、被包養金主強制愛了、穿成反派干翻師門、和結婚對象doi了(ABO主攻)、虛假與真實(賽博朋克背景)、中元節變成七夕節、祖宗cp迷蹤、渣男毀滅計劃
第十章 殘山舊盟 “狡兔未得犬先烹,流火血浸石頭城。東升鬼降究何益,殘山空剩舊約盟?!?/br> 溫采元在紙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對于太平天國,他依然沒有什么好印象,只是楊秀清終究可以稱得上是人杰,如今落得這樣一個結果,也是令人唏噓,就在這七月流火的時節,死于拜上帝教內部火并,到如今兩個月過去,根據最新的情報,韋昌輝和秦日綱因為殺戮太甚,已經給洪秀全處死,以此安撫石達開,春秋時候是“二桃殺三士”,南京這一回是“一變去三王”,至此廣西起事的東西南北四個偽王,已經清理得一個不剩,額外搭上一個燕王。 洪秀全還為楊秀清昭雪,道是之前都是冤枉了他,將他被殺的太平天歷七月二十七那一日,定為“東王升天節”,簡稱“東升節”,成為太平天國六大節日之一,可是究竟又有什么用呢? 這一次天京事變,雖然誅殺甚眾,但是太平軍的軍力并沒有太大損失,只是人心散了,可嘆楊秀清替天父代言,號稱“圣神風”,連“圣神風”都可以死于內部沖突,讓人怎么信拜上帝會這個教呢?對信徒的打擊實在太大了,是以粵匪在軍事上雖然一時還沒有敗下去,精神方面卻不同以往,再沒有那種凝聚力了,如今是石達開在南京城中勉力支應,然而也不知能夠支撐多久,洪秀全那樣一個人,對他也未必真正信任。 溫采元寫完了詩,看到黃品賢從前面經過,便叫住了他:“品賢,品賢!” 黃品賢回過頭來,向著他微微一笑:“溫先生?!?/br> 黃品賢來到溫采元窗邊,和他說了幾句話,從荷包里取出一張紙,問了幾個文學方面的問題,“溫先生,‘公路可憐合至此’是什么意思?” 溫采元一看,原來是李清照的,全詩是,“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暗道這得虧是問到了我,若是去問那些算命先生,只怕未必答得出,李清照的這一首詩,可不是尋常的閨怨,那倒是好解釋,李清照的這首詩,可是展現了相當高的精神追求。 于是溫采元便給他解釋道:“這句話要聯系前面那一句來解釋,‘寒窗敗幾無書史’,說簡陋的窗下,破敗的幾桌上沒有什么書,‘公路’指的是袁術,你是讀過的,袁術字公路,敗給了曹cao呂布,最后只剩下三十斛麥子,想要喝蜜水,卻沒有蜂蜜,最后嘆了一句,‘袁術至于此乎?’就吐血而死了。李易安寫這樣一句,是說此時的房屋之中,和袁術當年窮途末路一樣,一無所有?!?/br> 他這樣一說袁術,黃品賢想了起來,“啊,我明白了?!?/br> 黃品賢從前最喜歡讀的,就是,聽說書也愛聽這一部,他對于軍事策略的理解,相當一部分來源于這部書,行軍的時候隨身帶著,遇到不認得的字,便來請教溫采元,通篇一部讀下來,常用的字基本上便認識得差不多了,有時候還與溫采元談論里面的人物,黃品賢當然是尊敬諸葛亮的,不過他最喜歡的是趙云,以為趙云智勇雙全,意志堅定,很令人向往,另外對張遼也很是佩服。 溫采元當時感到,黃品賢倒是很會品評人物,挑選的這兩個榜樣楷模都不錯,世人最重的是關羽,歷代神化,層層加碼,到現在已經是“武圣人”了,和“文圣”孔子相對,許多地方都建有關帝廟,不過關羽的性格有嚴重的缺陷,為人過于自傲,最后兵敗被殺,張飛暴戾,為部下所殺,趙云則是善始善終,最后姜維對他的評價是,“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所以趙云最后便是“順平侯”,可見趙云的為人,另外張遼也很不錯,審時度勢,意志堅定,生前榮耀,最終病故。 另外黃品賢總算是沒有去讀,雖然進入太平軍之前,倒是在市場上聽過說書,溫采元從前就不喜歡,以為是亂臣賊子之書,施耐庵是作書倡亂,自從粵匪彌漫,他就更反感這本書,可笑洪秀全還告誡人們不要殺人,“嗜殺人民為草寇,到底豈能免禍災。白起項羽終自刎,黃巢李闖安在哉”,可是他那個太平天國,比李自成張獻忠還大逆不道,李闖也沒搗毀孔廟,那般長毛到處毀壞寺廟,無論佛寺道觀都是如此,還燒圣賢書,把孔夫子叫做“孔阿二”,總算不是完全的不學無術,沒有把至圣先師的排行弄混。 兩個人一個站在窗內,一個站在窗外,溫采元給黃品賢娓娓地講解易安居士的這首詩,黃品賢之后又問了幾個問題,這才道謝離去。 望著黃品賢的背影,溫采元吁了一口氣,如今總算是歸了河道,已經成為林瓏的護勇,雖然仍然是沒有餉銀,每個月只有三千文口糧錢,湘軍每個營都是有固定的編制,林瓏的護勇名額現在滿員,并未缺編,所以黃品賢便是編外的護衛。 對于黃品賢的身份變遷,伙勇那邊的評價是,“甲子乙丑,鹽魚配酒”,這里面的事情,溫采元當然是曉得的,黃品賢已經和林瓏睡過了,他這樣的變化,其實很值得同情,太平天國高層內訌殘殺,給黃品賢很重的打擊,志氣消沉,林瓏就在這個時候,趁虛而入撫慰他,所以兩個人就睡在了一起,倘若認真來講,算是林瓏趁人之危, 倒不是黃品賢有意巴結。 不過黃品賢能夠如此,畢竟是好,與林瓏保持這樣的關系,他不會吃虧,總是那樣冷冷清清,終究也沒有什么意思,所以溫采元對于這件事,倒是有些欣慰,如今果然就有了轉變,開始讀李清照了,林瓏那里的書雖然不多,終究有幾本,也不全是,有一些詩詞,黃品賢與他靠近,暫時不用買書,借他的書來讀就好,林瓏的學問雖然不是很深,也能夠給他講講,又或者來問問自己,黃品賢能好好地讀一讀書,是一件好事。 黃品賢走在路上,也想著心事,溫先生的學問真的是好,不愧是考中了秀才的人啊,講一首詩,不但講詩句本身的典故,連背景都講了出來,當時趙明誠作萊州知州,李清照去看他,結果趙明誠整日糾纏于官場,難免有些酒宴應酬之類,李清照覺得他在功名利祿之中迷失了自己,不再注重金石文學,便很感覺失落。 溫采元的學問已經如此,梅標則是比他更勝一籌,這兩個人都是營里的幫辦軍務,處理往來公文,梅標來得早,人情熟,根基深,為人更加靈活一些,有時候聽他說起話來,引經據典,那學問可是深得很,還考證出天王的祖上乃是洪皓,出使金國,堅貞不屈,人稱“宋之蘇武”,然后梅標評論,“不意后世有此悖逆之孫”,營里還有字識先生,專做一些抄寫之類,從前乃是塾師,通過了府試,但是沒有通過院試,說起話來也是文質彬彬。 黃品賢便想到從前在太平軍中,雖然也是禮敬讀書人,可是那班念過書的人,見了圣兵便跑,自己這里還是不錯,畢竟留下了一位秀才,黃品賢知道軍中的許多書理先生,從前都是占卜賣卦出身,還有走方郎中,反正只要能識字,一概稱為先生,能夠找到人就是好的,簡直好像春荒的時候,山林里不管什么野菜都揀進筐里,幾乎到了饑不擇食的程度,不但自己的兩司馬館是如此,旅帥師帥那里也是一樣,能找到塾師都是很不錯的。 可是這一段時間,自己在振字營,眼看到這里文字先生的學問,和從前太平軍中的先生,真的是相差很多,又聽他們談起湘軍的首領,許多都是飽讀詩書的學者文人,比如說羅澤南,再到他的學生李續賓、李續宜、蔣益澧、楊昌浚、曾國荃,都是學問相當深厚的人,而太平軍的各位首腦,多是出身貧寒,沒有讀過許多的書,因此兩邊的文化水平相比較,差距非常明顯。 這樣一路想著,已經來到林瓏門前,黃品賢進了門,林瓏一看到他,立刻將他拉到懷里,用力地吻住他的嘴,黃品賢微微吃驚,不過很快便鎮定下來,并沒有掙扎,默默地給林瓏親吻著。 對于兩個人的這種關系,黃品賢已經是默認,他還記得那一天下午,自己給林瓏叫來這里,喝了一碗迷魂的雞湯,便不知怎么和林瓏滾到了床上,然后自己竟然睡了過去,當半夜醒來,發現是赤裸著身體和林瓏躺在一起,當時自己抱著被子坐在那里,一時間心亂如麻,或許是自己吵醒了林瓏,林瓏從旁邊伸過手來,摟住自己的腰,迷迷糊糊地說:“天還早,再睡一會兒吧?!庇谑亲约罕沣裸露赜痔闪讼聛?,一覺睡到天蒙蒙亮。 從那以后,黃品賢便曉得覆水難收,這一次自己并沒有喝醉,雖然是任憑林瓏擺布,可是自己全程是清醒的,如果真的要拒絕,自己有這樣的力量,然而終于認可了林瓏的行為,那么這就是自己愿意的。 所以之后林瓏要與他繼續這樣的關系,他也就沒有拒絕,雖然自己是可以說“那一次很特殊,今后不要再這樣”,然而過了這么久的時間,經歷了這么多事情,黃品賢也有些疲倦了,在這樣一身飄搖的處境之中,能夠有一個人相陪伴,也是一種安慰,于是他沒有說什么,林瓏貼過來,他就默許了。 有時候想一想,真的是人世如夢,從前在太平軍中,哪里想到會有這樣一天呢?戰爭的危險,自己是有所預料,只是從沒有想到會與一名湘軍軍官發生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