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七、膽寒(中)
二二七、膽寒(中) 大司馬這舉動將邑相等好幾人嚇了一大跳,他們本如常在議事閣里分撿著各地呈送上來的折子密信等,誰知突然有廷衛帶著幾個高大壯碩的黑甲衛士帶來陛下加急密令封門封宮,囑所有人原地不可輕動,也就是變相的軟禁。 這些黑甲侍衛重臣們是有印象的,一開始只覺得眼熟,回想了一下,幾人便憶起他們似乎是護衛帝陵與大巫的殿陵的衛士。 幾人都是大吃一驚,心頭生出慌亂。 尤其于淳大司馬。 作為暗中認回家族并代妹將其子撫養、培養成長的姬武姬霆可靠又忠心的外戚及左臂右膀,于淳謙對姬武兄弟暗中培養的勢力及兵力自覺是有一定了解的,但黑甲衛的出現,這位掌控京畿生殺的大司馬才意識到,二十年時間過去,他以為的對自己無所保留的外甥們,其實并不是他以為的那樣毫無保留的親厚,他們登上了帝位,翻手云覆手雨,掌握權力后在那個位置上也如同史上的那些天子般,對他人生出了防備。 剁完長幾,于淳謙因為自己這猜測心中突然生出疲憊,跌坐在長幾一側,口氣不掩悲意: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br> “國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 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 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愍、宋獻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 之者必將道也。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者具 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湯武者, 修其道,行其義,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 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爵服賞慶以申重之,時其事,輕其任, 以調齊之,潢然兼覆之,養長之,如保赤子。生民則致寬,使民則綦理,辯政令制 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 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無它故焉,道德誠明,利澤誠厚 也。亂世則不然,污漫突盜以先之,權謀傾覆以示之,俳優、侏儒、婦女之請謁以 悖之,使愚詔知,使不肖臨賢,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極勞苦。是故,百姓賤之如 尪,惡之如鬼,日欲司間而相與投借之,去逐之。卒有寇難之事,又望百姓之為己 死,不可得也,說無以取之焉??鬃釉唬骸皩徫崴赃m人,適人之所以來我也?!薄〈酥^也。 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傷國之大災也?!〈髧饕?,而好見小利,是傷國。其于聲色、臺榭、園囿也,愈厭而好新,是傷 國。不好修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 傾覆之人,斷事其外,若是,則權輕名辱,社稷必危,是傷國者也。大國之主也, 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若是,則夫朝廷群臣,亦從而成俗于不隆禮義而 好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則夫眾庶百姓亦從而成俗于不隆禮義而好貪利矣?!【忌舷轮?,莫不若是,則地雖廣,權必輕;人雖眾,兵必弱;刑罰雖繁,令不 下通。夫是之謂危國,是傷國者也?!?/br> 邑相等人聽了于淳大司馬這番話,都驚于這位溫和卻在朝堂上一直保持低調、以致許多人錯以為他就純粹是個不擅言表文采的純臣武將竟原來如此有見地識人知政的大家之能,又同時為于淳謙這番話里的意思而震驚。 這老小子也是個能人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竟然敢當著他們面直言不誨批罵武帝昏聵不堪,動搖國基。 他知道自己這嘴一張,聲音還不小,外頭守門的侍衛只怕轉頭就會把發生的事轉訴給武帝聽吧?他于淳家人丁不算興旺,但及三代,也看著是漸漸繁榮之象了,這可是一下子就將全家人都拖著進絕境啊。 武帝一怒,只怕于淳這個姓氏都得從世上除名。他怎么就這么敢呢? **************************************** 漢董仲舒于云:“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br> 荀子中寫道:國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 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 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愍、宋獻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 之者必將道也。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