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五、花寨
一四五、花寨 汾城悄悄的加強了警戒之力,新來的醫師們休息了一日便被武帝指派去了周圍各地村落進行義診,隨同武帝同行的御醫喚李名瑞仙,諸人一頭霧水,尋了他私下打探武帝究竟葫蘆里賣的是甚藥,李瑞仙也不保留,坦然道:“諸位先生可有仔細觀察李渡之人?不論男女老幼,肚大身細者比及其他地方,都多上許多,故陛下存疑,著人問了當地醫館,卻是李渡此地乃水毒之癥頻發地,陛下憂心病癥外傳,故令諸位先生前來,集眾家之長,試作絕癥(杜絕這個?。┲畱獙??!?/br> 眾人恍然,李瑞仙又丟出一個大消息:“陛下因感百姓不易,醫師稀缺,已令八百里加急前往京城,欲將天家歷年所集醫藥類珍孤之本盡數謄抄供吾等參詳。陛下仁義愛民,老夫亦已使人送信回族,欲尋醫書與諸位一同參詳?!?/br> 這是個大炸彈,勁爆得全場在坐之人都說不出來話。 前幾年武帝針對文人,大開自家書房,把經史集冊都著內侍抄了,弄了家免費與人看書借抄的大胤書館,此舉贏得天下文人的交口稱贊,正是此舉,一舉扭轉了武帝先前與人的殘暴不仁的印象,幾年間文風興盛,無數人才出現,大胤一片生機勃勃,眼下突然又因為水毒之癥要無償貢獻他老姬家的藏書,醫師們怎么能不驚?驚得好多人都腦袋一片空白了。 陛下這意思,是要打破醫藥世家絕技暗藏,閉門造車的巨墻厚壁,讓醫學交流進步再造一個百花齊放,醫師交流進步引領培養后人的盛世大舉。 劉御醫心里大嘆一句陛下性子兇狠如虎龍,竟還能同時狡詐如狐狽,李瑞仙這死老小,自從陛下開創醫學院,任令他作了院長,便感動得對陛下死心塌地,簡直就是愚忠之臣了,他來這么一出,不就是陛下的意思么?當即起身拱手道:“陛下大義以身為則作表率,老夫汗顏,亦愿追隨陛下,獻出吾劉家珍本與諸位共同參詳,為吾大胤貢獻一份力量?!?/br> 劉御醫動作快,李御醫慢上了半分,心里罵了劉御醫一句老狐,同樣起身表了決心,這下別人還有不知之理?紛紛表示愿意把家族或自己游歷、經年所接觸、診治的病癥、藥方及疑問、心得捐獻出來,就連吳三娘子與程靈芝都眼里異彩連連。 醫家也如同世家,大部分都是祖上一直傳承下來,又都閉門造車,害怕絕學為外人知道,從而動搖家族根本,侵害家族利益,以致將來害得家族落沒,俱都將所擅之藥理捂得死緊,武帝此舉,無疑就是要逼迫醫藥世家們進行改革。 有了醫學院,寒門子的學生雖說不多,但逐年在緩緩增加,當世家們把各自的絕學都貢獻出來,互相探討,互相交流,醫師人才極為稀缺的現象就會大大改變,對百姓來說,求醫變得容易,被病癥帶走生命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從而大大保證了大胤的人口的發展。 人口充足,代表勞動力量的充足,國家的發展就得到了保證,從而進一步又推動了國防、經濟、交通、能源研找的發展。 盛世,就不會只是一個空話,一個空想,而是馬上可得的現實。 姬蘇對武帝此舉早有所聞,可再次聽到還是忍不住跟常孟人與唐山小桃感嘆:“吾父高智,實乃一代真龍大帝,高瞻遠矚,氣魄非常,當名垂千古為后世景仰矣?!?/br> 這話姬蘇說得很真心。 當年便是秦始皇,都沒有這么長遠的目光與廣闊的胸襟。 武帝是狠,對他國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侵略家,豺狼虎豹,但他所做的樁樁件件,撇開個人喜好,更多的卻是在推翻現有的社會體系,形成中央集權與社會民主化的變革。 他現在做的事,一邊奠定著大胤的國家領土版圖,有力的保證占有資源,一邊又是為新的大胤與幾十、幾百年后的這個國家的地展打下基礎。武帝同時還平衡著文與武的發展,大胤的文人都開始基礎武學的課業,可見崇尚武力的同時,也倡導智慧的運用。當一個國家,不是個人,而是整體的民強,那國富還會遠嗎?未來的大胤會在歷史的洪流里走得更遠更長久,在這個星球上比其他國家要發展得更快更迅速,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這份眼界與心胸,這份巨人式的雄偉氣魄,叫一聲大帝,當之無愧。 唐山等人俱都由心贊同,轉了個背,武帝全身舒坦,好似身體都輕了,要飄起來似的。 兒子真可愛,竟這般夸贊于他。雖說每日常聽他人奉承,可武帝早年的經歷,對人言并不相信半分,然而此時卻如同喝了蜜,心跳都不由得自己,真恨不得上前抱住兒子好生親咬戲戲一番。 平時態度冷硬的武帝,嘴角帶上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笑意,只把小桃瞧得稀奇,唐山看在眼里,再看看一側與其他禁衛說話的太子殿下,默默的垂下了眼睛。 大約老天心情好,侍衛帶來了找到對水寨水路特別了解的老漁夫。 姬蘇受了禮,見這漁夫面容滄桑,額間皺紋深得厲害,便不由得想起上輩子cao心政事的父親,給人賜了座,便詳細詢問李渡的水寨情況。 李渡水路縱橫,南來北往皆靠船,故水寨不少,專門在一些要道上弄了關卡收取水費不說,據老漁夫講,有些水寨還掌著秘密的水道,這些水道,多用作運鹽。 聽到鹽,姬蘇不由得面上一肅。 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海鹽,鹽除了從小國代國與貢國進貢的池鹽、川鹽,就是運州、毛州、放州等地出的巖鹽,鹽量又是人體必須之物,故來往交易朝廷把控極嚴,一個州一年需要用鹽多少,都是嚴格控制著重量的,也因為如此,鹽又是珍貴稀缺之物,倒賣的利益異常巨大,有些尋常人家甚至一年的嚼用大頭,都用在了買鹽,有些地方甚至富貴人家走親戚送禮都用鹽代替,受禮家還不覺得禮輕,反而覺得禮重情誼重。 看來去海邊走一趟勢在必行,鹽這個東西,得大力開發,海鹽粗提煉出來的,可以用來腌菜,再找匠人們研究,做二次提煉,就可以變成可食用的食用海鹽。 不知不覺進入憂國憂民太子日常模式的姬蘇在心里為自己做計劃的小本本又添上了一筆。 但目前還是先去水寨看看要緊,姬蘇并不多話,細細聽著老漁人解說,偶爾會插一句提問一下關于水路收費,水寨遠近等問題,最叫姬蘇感興趣的,是老漁人提到了一個事物:蛟。 作為華夏人,姬蘇是聽過蛟這個名詞的,說是是龍的一種,但這個生物對于廣大的華夏人來說,就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并沒什么人有幸可見能確認它真的存在,而現在,姬蘇居然聽到了蛟。 他不由得好奇:“老丈,蛟是何物?” 老漁人本來以為得見大官,心里一直緊張揣著,隨著交談,慢慢發現眼前的年輕人態度溫和有禮,聲音也好聽,慢慢便放下了一口氣,此時聽到姬蘇問話,倒是顯出年少之人的一份天真,不由得好笑又自豪的解釋道:“蛟是一種蛇魚?!?/br> “蛇魚乃李渡特有之物,體長如蛇,尾尖如刺,最長約有五丈,體粗如一個半成年男子。頭亦如蛇,舌亦如蛇,身體盡覆魚鱗,但頭眼往后則是骨腮,瞧著兇惡,卻是性情溫和。平常游行,骨腮如魚腮,遇敵則骨腮立起,展如一圈骨扇,尖利無比,牙與尾刺有猛毒?!?/br> “在李渡,也不記得是甚時候,有人發現可馴蛟入深淵,便苦苦研究此技留與后人,此技不外傳,故李渡哪家珍珠有名,哪家便懂得馴蛟之技,他等采珠人如若騎蛟入了深湖深淵有幸上來,便可一夜暴富?!?/br> “那花家水寨之人養蛟,”老漁人不待姬蘇發問,自己竹筒倒豆子,說得干干脆:“乃是為了攔船。蛟體大,尾有巨力,平時用好rou與藥養著,見船來便喊話,若不停船,便放蛟撞船?!?/br> 花家水寨? 姬蘇若有所思,問:“那花家水寨在何處?” 唐山在一側坐著,隨著老漁人說話,他把姬蘇面前擺的大泥盤已經堆捏出了一個大概整體形狀,交錯縱橫的水路,城鎮,小桃則把紙裁了小紙片,用細細的竹簽子劈開一頭的中間夾了,寫上地名川名,插在相應的砂盤上。 老漁人瞧著又是驚奇又是佩服,聽了顯然是頭目的年輕人問話便指著泥盤上,汾城西南方向的一塊道:“約是此處,花家寨是一片亂島,常年為霧所圍,因為正處五處水路要道迷道前,故收取水費最是厲害?!?/br> 他比劃著形容了一下亂島與急流的模樣,唐山邊聽邊用濕泥捏出形狀來,在他指點下放在相應之處上。 姬蘇聽了,又指著下方水路與旁邊的空地問:“水路盡頭是哪?過了花家寨那片亂島與急灘,此處又是哪?” “水路一條往運州,一條往黃州,另有一條則拐入大人方才所指處,據說是魏國?!?/br> 魏國! 姬蘇掩下眼里所思,又詳細問清后讓人把老漁人請下去休息,轉頭看向自己的侍衛們:“方才所說,可曾記錄下來?” 唐山與小桃應了,姬蘇讓二人再謄抄一份速速送與陛下,見二人下去,他方問一直沒有出聲的連銳:“六郎,可知道派去花家寨那邊方向的是哪位醫生?” 連六郎想了想道:“應是劉御醫與他高徒?!?/br> 武帝微微皺起眉,不贊同的看向姬蘇:“殿下,那處水寨危險,在下領人前去探查即可,殿下萬不可以身試險?!?/br> 他說著,甚至還上前一步立于泥盤前,態度異常堅決,姬蘇本想斥他,可不知怎的在態度強硬,仿佛套上了他大父影子的常侍衛面前想起了父親們一直教育他君子不立危墻,不可以身試險的耐心與嚴肅,不由得壓下了欲脫口而出的話,搖搖頭道:“汝多領些人,偽裝與劉御醫一行同行,見機行事,探不到甚也無需自責,退回來再商對策?!?/br> 武帝再三確認了姬蘇眼時的認真,這才放下一顆心轉身出去安排人馬了。 *********************************** 水毒:稱之為“蠱”“蠱毒”“蠱脹”“水腫”“溪毒”“水毒”“癥”等等,在此所指為血吸蟲病。 晉朝葛洪記載:“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灑,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薄敖駯|間諸山縣,無不病溪毒,春月皆得?!彼宄苍剿涊d:“自三吳以東及南諸山郡、山縣,有山谷溪源處有水毒病,春秋輒得”;該書的也記載道:“山間水多有沙虱,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蟲在水中著人身,及陰雨天行草中亦著人,便鉆入皮里”。 蘇頌:“蠱痢下血,男婦小兒腹大,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淀色?!?/br> 翁藻江:“蠱脹者,中實有物腹形充大,非蠱及血也,其癥腹大按之有塊,四肢瘦削,發熱不退?!?/br> 唐朝孫思邈所著中也記載道:“有人患水腫,腹大四肢細,腹堅如石。小勞苦足脛腫小飲食便氣急,此終身疾不可強治”;“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無有多少。此皆是蠱毒,粗醫以斷痢藥處之,此大非也”。 鹽:中國古代稱自然鹽為“鹵”,把經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中國古代最早發現和利用自然鹽,是在洪荒時代,與動物對巖鹽、鹽水的舐飲一樣,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國古代流傳下的“白鹿飲泉”、“牛舐地出鹽”、“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記載,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亞有康納瓦舐鹽地,都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最早發現并利用的自然鹽有池鹽。另一種自然鹽是巖鹽,因產于“鹽山”故稱巖鹽。,“形鹽”用以供賓客。又說:“王之膳羞,供飴鹽,后及世子亦如之”。這里所說的“形鹽”是指白色巖鹽,因形體大可以“鏤之寫物”?!帮嶜}”是巖鹽中最好的一種,其味咸美“如水精”、“似虎珀”,又稱“君王鹽”。 鹽在中國遠古時代就被當作調味品。就有:“苦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記載,說明在商代人們就已經知道用鹽做調味品,用來配制美味的羹湯。再聯系到有青州“厥貢鹽?!钡挠涊d,即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貢”給奴隸主國家的鹽。這種鹽是做調味品用的,并且極為珍貴,當作貢物上交。 及至周代,人們已經把咸味作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醫治疾病。中就有“以咸養脈”記載,這是周代人對鹽的的醫療功用的新認識。 蛟:許慎卷十三云:“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茍水中即蛟?!比龂鴷r訓話學家張揖在卷十中說蛟云:“蛟狀魚身而蛇尾,皮有珠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睍x郭璞對“虎蛟”的解釋是“蛟似蛇,四足龍屬,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一丈:1丈 = 3.33333333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