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
自詡為六宮平衡者的王縉往往是打破平衡的那個人,但有關楊慧持的故事,崔敘其實并不了解,只是從宮人們的閑言碎語中拼湊了個大概。 淳慶三年正月,崔奉御便被太皇太后冠了虛銜外放,跟著巡查的官員組督辦地方新稅法的施行,直到八月返京,王縉與楊慧持的愛情故事已經走到了終章。 任充儀于六月誕下皇長子,但未足日便夭亡,追封為瑞哀王,這件事崔敘有所耳聞。而皇后則是不久前發動,平安誕女,取名圓瓔,但不久后便因產疾臥病不起,曹昭儀自請侍疾。 任充儀幽閉不出,皇后臥病不起,曹昭儀殷勤侍疾,六宮倒是進入了詭異的和諧中。如果沒有其下的暗流的話。 原來早在正月崔敘離京不久,王縉便因賭氣誤入壽安宮,偶遇留居宮內的順太妃養女楊慧持。 國朝后宮妃嬪有撫育養女的習慣,為的不僅是承歡膝下,更以向皇帝薦選新人居多。 楊慧持便曾是哲宗的預備妃嬪,只是因年幼沒來得及收用,而王縉繼位以來諸事繁忙,前朝妃嬪盡數安頓于壽安宮,這些身份特殊的養女們沒有特別的安排,要么回到本家,要么仍留下太妃膝下,寄希望于由太皇太后賜婚。 之后的故事在崔敘聽來實在落于俗套,兩人在太皇太后眼皮子底下談起戀愛?;蛟S王縉早已知道老娘娘的默許,但仍享受著這份禁忌背德的戀情所帶來的刺激與新鮮感。 但王縉終究是王縉,對他而言沒有欲望的感情并不完整,但可能是認為楊慧持年紀尚小,他沒有急于一時。 不過在崔敘看來,恐怕是因為破瓜意味著他對楊慧持的責任,以她的身份,不至于淪為沒有名分的答應宮女,皇帝恐怕不得不納其為妃嬪,這意味著禁忌之戀的結束,一后二妃故事的重演。 而王縉后續的選擇不出他所料,皇帝臨幸了楊慧持的侍女常襄兒。 白日王縉與楊慧持曖昧,入夜便與常襄兒在壽康宮花園內暗暗歡好,這樣的狀態一直到常襄兒有孕才被楊慧持發現,賭氣之下不許王縉納其為妃。 王縉自然應允了,畢竟前不久才有一位滑了胎的宮內苑粗使婢女因其一時心軟,松口封為了侍御,安排住進了含章宮與曹昭儀做伴。 以往這樣偶然幸過的宮人,也不過是多分一間屋子和一點銀錢。 相較而言,王縉更喜歡在內教坊尋歡作樂,那里的女子多是罪臣之后,也有天之驕女一朝跌落,淪為宮妓、官妓,終身被宗室、重臣yin玩取樂,與這樣的女子歡好,沒有后顧之憂。 譬如鄭蕤,原萊國公嫡女,曾受封安陽縣主,妓名意蕊,七歲沒入內教坊,十五歲受幸,因承寵,內教坊眾人皆呼為安陽夫人,且在侍奉了皇帝兩年有余以后才破例納入宮中為紅霞帔。 王縉不喜歡束縛,尤其是情感上的,憑這一點,崔敘便斷言他與楊慧持日后不會再續前緣了。 然而這樣的隱瞞并非長久之計,如果不是老娘娘在年末溘然長逝的話,還不知會怎樣的節外生枝。 臘月廿三,太皇太后薨逝,上一月病情才略有好轉的皇后,將宮務分給曹、任二人不久,便不得不拖著病體主持太皇太后的喪儀。 等到來年五月,壽安宮宮女常襄兒誕下次子琮,第二日便因產疾病逝,皇子被抱到甘泉宮撫養,還撥了幾名宮人侍奉,其中便有楊慧持。 對于死去的常襄兒,王縉沒有一言提及,還是皇后于心不忍,做主追封她為溫靜充妃,好好殮葬了。 不久后,曹、任二人又先后有孕,后宮諸事的重擔又回到了長樂宮。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不過兩月以后的七月十八,皇后便驟然病逝了,謚曰孝貞,葬天壽山。 因距離上一次國喪不久,后宮又無人cao持,孝貞皇后的喪儀匆忙而簡素,幾乎是御前女官孔結綠一人經辦的。有關這位孔女官,又是另一段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