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年以后,明鏡臺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楚姜時的場景。 那時的明鏡臺,和之前的明鏡臺差別有點大。 之前的明鏡臺,成日懶懶散散,游手好閑,偶爾回天界招惹一下女仙。 天界和其下轄的三千個小世界組成天地,天界由天帝為首的神仙組成。 和世人所認知的并不一樣,神仙其實是有壽命的。三千小世界會不斷產生氣運之子,成功升仙的氣運之子會來到天界,成為登記在冊的有編制的神仙,脫離無名無姓的散仙身份,凡間也會有供奉他們的香火。 編制幾乎就是神仙的生死簿,散仙得編,生;神仙退編,死。 一旦從編制退休下來,神仙不久就會隕滅,徹底消散在天地間。 而接受了天界的編制,也需要在其位謀其政,按照編制各司其職,為天地間的平衡做出自己的貢獻。 引渡仙的編制就是負責引渡三千小世界里的氣運之子,讓他們順利升仙,來到天界,接受編制,從而實現氣運之子向有編神仙的轉化,使天地間靈氣運轉流動,構成一汪源頭活水,不斷滋養天地間的生靈萬物。引渡仙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明鏡臺當然也是從某個小世界升上來的氣運之子。 三千小世界所蘊含的靈氣數量和質量千差萬別,從中誕生出的氣運之子力量也有所分異,有的氣運之子的力量只堪堪足夠升仙,有的卻足以在眨眼間摧毀一個小世界。 明鏡臺四千年前帶的那個氣運之子就是前者。 如果一切順利,那個氣運之子本應是明鏡臺帶的最后一屆。 明鏡臺原本的設想是這樣的:成功引渡氣運之子,實現氣運之子的一個愿望,然后收拾包袱,從天界的編制上退下來,隨便去哪個三千小世界逍遙快活,等著隕滅的一刻到來。 升仙前的一個愿望原本是天地規則借引渡仙之手,讓氣運之子通過這個愿望徹底了斷塵緣,從此心無掛礙用的。 結果明鏡臺帶的那個倒霉催的氣運之子,在得知引渡仙的職責與宿命之后,欲語還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虔誠地向他許愿:“希望我的引渡仙永遠不要死?!?/br> 明鏡臺嘴角的笑意一僵。 以往的愿望,無不是氣運之子為自己而許,絕情斷欲、直接放棄這個機會的也不在少數。 明鏡臺在編期間,勤勤懇懇、當牛做馬好幾千年,不知把幾個氣運之子成功送上了天界。 尤其是他退休前帶的最后一屆氣運之子,他見退休在望,干活都比以往松快得多,在天地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和顏悅色有問必答,確保氣運之子感到如沐春風的溫暖,順順利利升仙入編。 他以為這次的許愿和以往一樣,要么走個過場,要么隨手就能完成。 孰料,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都已經臨門一腳,這一道小門檻卻讓他狠狠摔了一跤。 明鏡臺臉色錯愕地看向代表天地規則的天雷,不知祂會如何處理。 天雷顯然也被這種意外震驚到了,扭曲了幾下,溢出來的靈氣混亂地打在升仙臺的地上,劃出了幾道深痕。 明鏡臺和造成天雷暴動的罪魁禍首狼狽地四下閃躲,他的廣袖好幾次被劃到,留下幾道焦黑的痕跡。 明鏡臺躲得發冠歪斜,三千青絲流瀉一地,他暗暗叫苦,自己已經有好幾千年沒這么狼狽過。 他眼見一道天雷朝他劈來,卻無法躲閃,只好立在原地,生生挨了這一下。 本以為只是天雷暴動,天雷不至于真的傷他,忍忍就沒事了,結果明鏡臺直接被天雷劈到了世界縫隙里。 這是天地規則給出的審判:被流放到世界縫隙里永生。 他在暗無天日的世界縫隙里,只身度過了三四千年。 后來的某天,天帝把他從世界縫隙里撈了出來,彼時已過數千年。 慈眉善目的天帝老兒捋著長到拖地的白須,對他四千年前出的意外深表遺憾和痛心,并致以親切的問候。 明鏡臺嘗試著動了動嘴角僵硬的肌rou,努力地,露出了一個古怪得有些瘆人的笑。 他一個人太久了。 天帝看著他露出的怪笑,白須抖了一抖,然后同樣努力地維持住自己臉上和藹的微笑。 兩人相視而笑,一方笑得親切,一方笑得瘆人,天帝千辛萬苦養的靈樹在旁見證了這一幕,發抖一樣,千年難遇地簌簌落下葉子。 明鏡臺太久沒有說話,唇舌都生澀得像不是自己的,于是干脆不發一語,全程保持著那古怪瘆人的微笑,安靜地聽完了天帝一長串的寒暄、贊美與委托。 總的來說,就是某個小世界靈氣過于龐大以致暴動,這導致它的氣運之子將落入比正常情況下糟糕百倍的境地。 這項艱難的任務,據天帝老兒說,只有明鏡臺一人才能勝任。 剛好,誕生這位氣運之子的小世界靈氣異常龐大,氣運之子如能成功升仙,并許下抹掉明鏡臺身上規則烙印的愿望,明鏡臺就可以正常退休,等待隕滅,而不必被再次流放到世界縫隙里。 明鏡臺艱難地理解完這段話,頭剛一點以示答應,天帝就一揮衣袖,把他送到了那位氣運之子的面前。 那是他和楚姜初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