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旱
書迷正在閱讀:輝夜之城·天生一對、薔薇花囚、和病嬌受HE的正確方法(主攻)、獨上西樓、藥仙和他的戰神殿下、女權勝利的世界、可念不可說(清穿父女H)、快穿之非正常攻略(雙)、【美強】美強平凡受丑受短篇合集、被小13歲的孩子囚禁了
春去春又回,轉眼兩年就過去了,這兩年家里變化也很大,褚義去林州跑商也是賺了一筆錢的,再加上這兩年莊家收成不錯,所以家里有些余錢。 因為離村子中心太遠,褚家一直是獨門獨院的,最近的鄰居都離了一里地,為了安全起見,褚義加固了外墻,把原先的木柵欄換成了石頭壘的墻,還在墻頭加了碎瓦片。 又在后院挖了一個地窖,存放一些糧食,臘rou,菜干,鹽等日常用品還有些衣物。還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裝了轱轆,這樣用水就方便了許多。除了灰灰,又多養了幾條狗。 五月應該是春光燦爛的時節,可惜家里除了滿滿和安安,誰也沒有心情享受這美好時光。自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藏云山附近一滴雨都沒下過,雖然地里種了莊稼,但多是紅薯,土豆這種耐旱還能充饑的作物,老農們都知道,一場大旱正在發酵,躲不過了?,F在城里糧店的糧價已經漲了好幾倍,村里家家戶戶都在存糧。 轉眼到了六月,驕陽似火,沒有一滴雨落下,地里所有莊稼都枯黃了,連藏云山上留下來的藏云河都快干涸了,只剩下一條淺淺的細小河道,還能供人們做飯,村子里的井,深井還出水,淺井已經打不出水來了。 村里里正也是褚氏的族長,今天晌午把村民都叫到祠堂,在祠堂大家好看到了兩個皂衣捕快,他們告訴大家縣太爺已經動員富戶捐了一些糧食,他們就是負責送到各村子的,讓大家把這些糧食分一分,按人頭領,大人一人一斤,小兒一人半斤,雖然不是長遠之計,但也能解燃眉之急。村民們都對縣令稱贊不已,叫他“青天大老爺”! 褚義也分到了糧食拿回家里,其實現在褚家并不缺糧,地窖里藏著不少,這幾年家里交賦都是以銀代糧,攢下不少,可眼下的情況是他們根本不敢拿出來,一是怕別人眼紅,二也是這大旱不知什么時候過去,怕坐吃山空。 大徽朝發生了自立朝以來最大規模的災禍,外面已經赤地千里,有些地方甚至發生暴亂,更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在暗中計劃著什么,當然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這些。 讓我們把視線放回到褚家莊,這半個月村民們撿著能收的莊稼都收了,畢竟再種在地里,也沒什么用。 半月之后有消息陸續傳來,很多地方今年都發生了旱災,一些地方發生動亂,縣里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流民。 現在也不用種地,為著大家的安全,里正開始組織村里的青壯勞力每天上下午巡邏,褚義作為褚家唯一的青壯,每隔一天都要去一次。幾天之后就碰到一撥兒流民,這時候褚家莊的地形就顯露出好處來了。 褚家莊背靠藏云山,大山連綿幾乎沒人能翻山越嶺來這兒,只有村口一條路,只要守住這條路,村子里就安全許多。而田家村與褚家莊相對而建,情形也還好。 可其他村子未見得有褚家莊和田家村這么幸運了,好在現任縣令也算勤勉,縣城已經半封閉了,每日進城都會讓人盤查,怕流民傷人,也會讓衙役去各個村子轉一圈。 日子就這樣往前走著,可形勢卻越來越糟糕,不僅流民越來越多,村子里也不安生起來。 褚家莊有個褚員外,爺爺考上過舉人做過縣丞,發了家,他讀書不上進,家里花了錢給他捐了個員外,雖如今有些落敗,但終究是褚家莊的第一有錢人。 可就是這樣的人家,夜里被人溜進院子,偷了不少糧食去,褚員外去族老那里大鬧了一場,可也無濟于事,糧食丟了也找不回來,他平日里為富不仁慣了的,不僅不幫襯族里鄉親,還盤剝族里窮苦人家,族老們對他也是積怨頗深,也懶得管。 或許這樣的態度讓那些懶漢、混混膽子更大,過了幾天,一個晚上有人竟登堂入室想搶奪褚員外財物,被褚員外發現,扭打過程中褚員外被推倒撞到桌角,當場就死了。 這下事情就鬧大了,里正和族老們商量了一下,將行兇的人送交官府,家人除族,趕出村子。 不管那幾家人怎么撒潑不想離村,族老們都沒容情,捕快來的時候,將這幾家人送出了村。并且召集全村男丁,警告說再發生這種偷雞摸狗甚至傷人性命的事,犯事的送交官府,家里人全家除族,趕出村子。 可隨著家里存糧越來越少,餓死了的人越來越多,再嚴厲的懲罰也比不上被餓死的恐懼,這樣的事兒屢禁不止,褚家也遇到了一回。 那天晚上剛睡下,就聽見院子里幾條狗狂吠起來,聽著聲音不太對,褚義和安楊趕緊出去看,就發現灰灰它們咬著一個人的小腿,看他們出來就松開只是圍著那人。 褚義一看是村子里有名的懶漢,褚四,將人綁了,褚義就帶人去了里正家,留安楊在家看家,安慰家中老人。 里正處理了那人,褚義想著家里是不是有點招眼,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之后就決定除了兩個小的,大人都少吃一點,不然別人出去面黃肌瘦,他們家人卻紅光滿面,不合適。 聽著外頭傳來的消息,不止胡人南下,還有藩王謀反。朝廷內憂外患,竟是打起仗來。紛紛亂亂半年多,事態終于平靜下來。九月里下了第一場雨,雖說今年趕不上種地但最起碼來年不至于繼續干旱。 各地戰火也已平息,畢竟藩王手里沒有實權,看著聲勢浩大,不過是紙老虎,不好打的是北胡,北胡亡我大徽之心一直不死,可惜,連老天都不幫他,十月份就下起了暴雪,連下了七天,好多牛羊都凍死了,北胡沒辦法,只好退走。 朝廷覺得北胡賊心不死,等他緩過氣來必定卷土重來,而北方經過連年征戰土地荒蕪,人口稀少,為了抵抗北胡,恢復生產,決定遷都陽州,同時將部分南方人口北遷至陽州附近。 這消息一出,整個南方都炸了鍋了,畢竟大多數人世世代代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根在這里誰都不愿意離開。最后朝廷決定由各州分派各縣,他們縣里決定讓藏云山腳下的褚家莊和田家村合村,稱褚田莊,并遷出一半人口去京都附近。一是因為此處大旱剛過,留下的都是青壯年和身體好的老年人,能夠適應長途跋涉;二是因為這兩村是鄰村,親戚居多,靠近藏云山,村子不大,這樣也是為了照顧百姓的情緒。 朝廷讓遷移肯定是要遷,可要想遷的平穩就得看族老們了。田、褚兩族族老商議了一番,將兩村村民聚在一起。 “既然朝廷決定了,那就是勢在必行,非遷不可。既然如此,咱們就平心靜氣的接受,我們商量了一下,想走的來我們這兒報個名,縣令大人說了,朝廷會負責路上安全,明天就去縣衙領取憑照川資,然后打點行囊,準備出發,按官府指派北遷。等到了地方,朝廷會給咱們需要的銀子,幫著置辦農具、種子,五年內免征稅,土地按丁分配,不用怕沒地種?!?/br> 又有村民問:“族老,那咱們這里的地咋辦?” “這些地就不用咱們管了,家里的房子還有帶不走的家什,縣里會折價給咱們現銀。這是你主動遷走,可如果一直沒人報名,那咱們就只能跟官府說沒人愿意去,到時候就不是這樣說了?!弊謇匣卮?。 散了以后,各人都心事重重的回了家,準備跟家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