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是誰的功勞
牲畜的瘟疫原本少有會傳到人身上的,關外又住得分散,就算得病,一家死完,病也沒了。這次大齊軍馬在北方染病,帶回中原。疾病到了南邊,猛惡了十倍不止。,城里人又多,一個傳一片,到最后不可收拾。好在官中發了防疫的藥,又有太醫治好六疾館里的病患。入冬以后,已經沒人再得病,先前得了病的,也都一天好似一天。百姓們不怕了,就恢復了平常作息,商鋪酒家移開門板,重新迎客。 立冬前后,和樂樓上有人請客,一盤盤菜肴流水樣傳上來,又有歌妓唱曲兒。席上有個中年秀才喝多了,大聲說,“我大齊啊,那就是國運當頭!二殿下文安天下,三殿下武定太平。放眼天下,哪里再找兩個更了不起的人物來!” 他這樣滿口頌揚話兒,其他人總得附和兩句。那人更來勁了,“咱這兩位皇子,不但是人中龍鳳,而且兄友弟恭,比親兄弟還親厚,對圣上呢,又都盡忠盡孝。這次皇上病了,多虧二殿下到處求醫問藥,別說太醫院,京城那些知名大夫,也一個沒落下。也就是這樣用心良苦,才得到上天垂憐,給他找到救命的方子?!?/br> 他說到這里,旁邊有人插口,“他要不是這樣用心良苦,別人怎么會知道他心系皇帝,孝感動天呢?!?/br> 眾人驚訝地朝說話的地方看,角落里坐著兩個衣著華貴的青年,一個臉朝窗外看風景,另一個看到大家目光看過來,就笑說,“對不住。我多嘴了,諸位繼續?!?/br> 思明等那些人不看這里了,才轉過臉,抱怨何川,“你又胡說什么?” 何川說,“我哪里胡說?,F在誰都知道病人是天璇府收的,方子是顧思昭找的。這些消息要不是你二哥放出來的,其他人怎么會知道得這樣清楚?!?/br> 思明說,“那些事本來就是他做的,就算放出消息又怎么樣?!?/br> 何川朝他上下打量,說呵,你倒大方,你那個二哥啊,心思可比你重多了。他這是有心在你父皇面前立功呢。要是他有一天當了皇帝,你也覺得不怎么樣么? 思明喝了杯酒,沒說話。 何川又激他,“剛那秀才說,你們兄弟情深呢。你要是什么都能讓他,就早說,免得我白替你打抱這個不平?!?/br> 思明漲紅了臉,說,“就算二哥當了皇帝,那也很好。但,但是……唉,我不跟你說了?!蹦翘焖唤羞M心宿閣,齊帝當著他的面向幾個重臣下旨,自己病逝,就由他們輔佐思明即位。但這事關系重大,眼下皇帝又沒死,就不能跟何川提了。 何川不說話,只管喝酒吃菜。思明又說,“這幾天我看書,原來咱大齊的江山一開始只有兩三個郡,先前的人四面征戰,才打下現在那么大地方。不管我當皇帝還是將軍,總要和那些人一樣,創下轟轟烈烈的事業,叫人人都知道,那才是英雄好漢?!?/br> 何川聽他說得認真,語氣中充滿神往,忍不住嘿地一笑。 思明生氣說,“你笑什么。你以為我做不到么?!?/br> 何川笑著說,“不敢。你大齊這十來年滅了北燕西贏。輪到你,當然也要打到其他地方個個臣服,殺得血流成河,才能成就威名?!?/br> 思明心里差不多就是這樣想的,但被何川陰陽怪氣一說,聽起來卻很不舒服。他還沒咂摸過來意思,何川已經一疊聲叫小二結賬,說自己今日佳人有約,去晚了就不好了。 兩人在酒樓分手,何川去了得意樓,思明回了天璇府,又和思昭一起進宮。 這次還是祝太監領他們進內宮,兩個貼身太監帶他們到心宿閣。兩人看到窗戶都打開了,陽光招進來,暖洋洋的很是舒服。閣里沒用熏香,藥味也淡了。齊帝靠著床榻,精神已經好了很多。思昭讓思明一個人嘰嘰呱呱,自己站在旁邊,只笑不說話。 齊帝已經沒什么大事,但到底是久病初愈,思明又特別能說,來回沒幾句,就顯得有點精神不濟。思昭和思明互相看看,就要拜別離開,聽到皇帝說,“思昭留下?!彼颊汛鹆寺暿?,轉身回到床前。 他看齊帝閉目養神,就垂手站在一邊,也不說話。過了會兒,皇帝開口說,“思昭,那些太監宮女說,朕病重時你天天進宮,督促御醫調理飲食用藥,怎么那時,也不過來見朕?” 思昭恭恭敬敬地回答,“太醫囑咐過,父皇的病要靜養,兒臣不敢打擾?!?/br> 齊帝又說,“太醫院也說,你在城郊建了六疾館,收容病患,不叫更多人傳上病,又方便大夫行醫施藥,才能這樣快找到對癥的治法?!?/br> 思昭說,“那都是太醫院幾位大夫不眠不休,殫精竭慮的功勞?!?/br> 齊帝睜開眼,笑著說,“你倒是不居功?!?/br> 思昭正色說,“兒臣不過是做了點輔佐的事,當然不敢居功?!?/br> 齊帝手指輕輕敲擊榻邊,“這就奇了。你說不是你的功勞,那些大夫也說不是他們的功勞。但疫癥已除,那又是誰的功勞?” 思昭吃了一驚,不敢回答,只聽齊帝說,“張崇信那老家伙,朕說他治好了朕的病,要重重賞他,他卻不肯領。說是從二殿下朋友那里學來的法子,就算要賞,也該由那人來領。思昭,是不是這樣?” 思昭原先是想好了,等皇帝身體痊愈,就說有燕民獻藥,然后為他們邀功,請求免了歸齊令和宗法制。沒想到太醫比自己性急,張崇信是好心,不肯白占功勞,但這樣一來,卻叫皇帝知道自己和蘇遠芳關系密切。這時被問到了,只好答了聲是。 齊帝說,“張崇信竭力舉薦你的朋友。他又立了那么大功勞,朕自然是要賞的。就算是讓他在太醫院謀個官職,又是什么大事?!?/br> 思昭聽齊帝和顏悅色地說話,心里已經生出警覺,又想,就算他現在不知道蘇遠芳是誰,遲早總是要知道的,答道,“兒臣不敢隱瞞。那人是北燕遺民,歸入賤籍。按大齊律例,不能做官,也不能受封號?!?/br> 齊帝哦了一聲,聽起來并不驚訝,問他,“十年前,你求我放了一個北燕少年,是不是那人?” 思昭一凜,心想皇帝果然知道了,而且那么多年前的事,到現在還記著。他這時不敢編造,笑著說,“父皇記心好。我那時年幼無知,見他和我差不多大,關在宮里可憐,才替他求了情。父皇后來放他出宮,那人倒知恩圖報,這次疫病是北伐軍馬帶來的,他認出這病,就跟兒臣說了醫治的法子?!?/br> 齊帝先沒說話,過了會兒,忽然文,“他只給了你治病的法子,其他什么都沒說么?” 思昭心想,現在就算說沒有,皇帝也不會相信,何況自己確實答應蘇遠芳,替他族人求情,就說,“他沒要求什么,只是說……” 齊帝說,“什么?” 思昭答道,“他說,當初從關外過來時,路上看到千里平原,全是沒掩埋的尸體。想到那些死者暴尸荒野,難以安心。因此希望父皇開恩,允許他們回到北方,掩埋親人的遺骨?!?/br> 齊帝笑了一下,“他這樣說,你就答應了?” 思昭說,“兒臣心想,要是能治好父皇的病,哪怕他要金山銀山,也給他了。但他求懇的事有違歸齊令,兒臣不敢自作主張,只答應向父皇求情?!?/br> 齊帝“哦”了一聲,問他,“他既然托你求情,那你又怎么想?” 思昭字斟句酌地說,“兒臣見識短淺。那些人在大齊待了十來年,大多沒什么財物。那地方又已經是一片焦土,就算他們想要重建,也有心無力。父皇要是能允許他們回去收拾親人遺骨,可以彰顯我大齊賞罰分明,仁懷天下。 齊帝閉著眼,過了半天才開口,“你先前說的不錯。那人要是求金山銀山,倒是小事。但這些人在大齊待了十來年,還是心懷故土,想要重歸北地……” 思昭無話可答,過了會兒,才聽齊帝說,“罷了。他既然立功,理應嘉獎,這事朕會著人辦理?!?/br> 思昭松了口氣,“多謝父皇”,又說,“那宗法制……” 齊帝沒等他說完,冷笑說,“怎么?他還想朕也撤了宗法制?” 思昭心思轉得很快,知道皇帝動怒,立刻改口,“不敢。父皇為他族人撤了歸齊令,已經是天恩浩蕩。但那人是賤籍,兒臣心想,要是對他本人也有嘉獎,以后他就能盡心為我大齊辦事?!?/br> 齊帝聽了這話,就問,“張崇信說那人眼下在太醫院做事?” 思昭回答,“他在太醫院任抄寫之職?!?/br> 齊帝說,“賞他紋銀千兩,從此脫籍為民。太醫院的事,就不用來做了?!?/br> 思昭沒奈何,應了聲是。 齊帝若有所思地看著他,“思昭,你一向穩重恭順,朕相信你結交朋友也有分寸。但你剛才說,朕寬恕了那些人,他們就會盡心為大齊辦事,那就錯了。朕知道你從小學的是天下大同,寬仁為懷,才有這樣的想法。你待我大齊子民,當然可以用這樣賢者之言,圣人之道。至于那些賤民,你只須記得八個字?!?/br> 思昭低頭說,“請父皇明示?!?/br> 他雖然看著地面,卻感覺兩道視線盯在自己身上,聽到皇帝一字字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