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如玉的美,美在耐看、識趣、豪氣、有作骨且狐媚酥骨 的溫柔。
書迷正在閱讀:食色性也、【總攻/快穿】渣男竟是我自己、科羅娜先生、你老公真棒(攻出軌)、人類的xp是自由的、狂歡盛宴、四十大盜輪cao啊哩吧吧(輪jian致死、挖眼閹割、臂粗假雞、游街示眾、王子和美人魚、小姨娘、炮灰攻永不言敗
不當而引起社會人民的不滿,為了保護干部和平息事態,希 望能調離俞作鵬。 但七月十六日的一場大火徹底打亂了官本正的如意算盤,火災最初被認定為 失火,做為市委一把手而在位多年的他難逃失查、瀆職之嫌。俞作鵬抓住這一事 件大作文章,請省里派工作組對此事件展開責任調查。 在這一關鍵時刻,顏如玉再次幫襯了他。 她定是一個有著幫夫命的“賢良”女子,官本正這樣的認定著。 通過現場堪察,她認為這是一場縱火。但在權勢相搏的敏感時期,顏如玉的 論斷很難取信予人,局面就這樣僵持起來,直到請來司法界的權威楊寅虎參與鑒 案,支持了顏如玉的觀點才算了局。 既然是縱火,緝拿嫌犯的責任自然就落到了顏如玉的頭上,于是,以公安局 長冼興艾為主,副局兼刑警隊長顏如玉為副,政委楊寅虎和副隊蔣辰龍為骨干的 專案組便成立了。 對于警局里的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官本正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局黨委書 記兼局長冼興艾外似溫和,實則陰險。他在與領導的交往中,常常擺出一副又敬 又畏的姿態,卻又能于言語交談間不時的勾出領導們的得意來,是一個善于騎墻 的投機派。 副局兼政委楊寅虎眼光敏銳,機心深沉。是司法干部中的老油條,誰也不知 道外似忠良、剛正的他內心在想些什么。 無論怎樣能干的一個人,只要在一個位置上呆的過久就難免會得罪些小人, 而適當的調動升遷就不失為一種避開矛盾、明哲保身的好方法。等這宗案件結束 以后,他一定要好好報償這個女子,根據她的意愿進行一下人事安排。 可這想法卻來的太遲,顏如玉的死讓一切都變成了難以補救的憾憒。這將成 為他心中永遠的疼。 顏如玉的死使警局里的權力出現了真空,好戲將會在警局里不斷的上演。 對官本正而言,首要的是安撫和拉攏冼興艾,提拔楊寅虎,穩定執法干部的 心。 畢竟,顏如玉雖然死了,可他與俞作鵬的爭斗還要進行下去。 至于那個保護顏局不利的副隊蔣辰龍——四個字:不予重用。 02 刑警隊副隊長蔣辰龍身上裹著七、八處傷,傷口猶在作痛,但這在他的刑偵 生涯里,卻已是家常便飯了。 他對顏局的死,從內心深處而言,并不如他外在表現般的悲痛。 顏如玉的死,對某些人而言,是仕途的末落、支撐的傾塌、感情的打擊、新 聞的重心及話題的焦點。有人為了她的死而呼天搶地,也有人因她的死而為仕途 奔命。 蔣辰龍卻不是。 顏如玉的死,對他而言,是一個機會。 一個可能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機會。因為顏如玉的死對需要她的人而言可能是 一個噩耗,但對蔣副隊而言,卻絕對是:一個幸運的好事。 在蔣辰龍的從警生命里,顏的出現,確是他的不幸。 早在啟用警銜制度之前,蔣辰龍就已經是一名武裝警察了。那時的他年輕力 壯,身手敏捷,且藝高膽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緝私行動中,充當高度危險的偵 察員角色,或是在某要人來巡視檢查時擔任警戒保衛的出勤任務。 無論何職,他都分外賣命。在許多危險行動中,他身先力行且一力承擔,所 以正當警界百廢待興,警力匱乏之即,轉業退武的他,自然而然的被招進了刑警 隊。 不過,他還是一文不名,至少,“蔣辰龍”三個字是從來上不了擬提調干部 名單的,但勞苦奔命的他在大大小小的行動任務中,已進過醫院“大修”有數, “小修”多次,肋骨因槍擊而斷過三條,有兩根是斷過四次,鼻骨折裂過一次, 手臂脫臼不可勝數,在堵抓罪犯時,摔斷過腿骨。 新傷舊瘡使他覺得全身的結構,就如同破車行里用舊零件拼湊起來的破車; 拼湊上去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次更大的沖擊,然后等待又一次的拼裝。這些斷骨 傷肌,便在風雨之夜,以刮骨療傷一樣的痛,似翻江倒海般咆哮著,述說它們存 在的歷史。 最令蔣辰龍不值的,是左肩上的槍傷。 那是在一次追剿逃犯的行動中,被顏如玉槍中的子彈擦傷的。那時候,局長 親自帶隊和逃犯進行對峙,逃犯手持獵槍賦予頑抗,子彈耗盡后就拔出刀來想去 劫持人質。蔣辰龍急于立功,便沒等命令下達,沖上去要和逃犯格斗。而此時顏 如玉為阻止逃犯去劫持人質卻開了槍。要不是她見機的快,蔣辰龍的性命就堪憂 了。 這一槍其實傷得不重。 但對蔣辰龍的仕途,傷害卻大。 一個自由散漫不聽指揮,不知道服從命令的下屬是不能被重用的。 局長和政委都這么說。特別是在讓罪犯計劃得逞逃跑成功的前提下,盡管那 次并不全是因為他的過錯才讓罪犯脫逃,且后來是他把那個罪犯繩之以法的,但 給了領導一個不好的印象就很難翻身改觀。于是,蔣辰龍就一直只有跑腿打雜, 吃苦受累的份兒。 所以蔣辰龍常常會覺得,顏如玉是他命中的煞星。 他和顏如玉是分屬同一部隊的戰友,如玉比他要年輕好幾歲,但本領卻練得 出類拔萃,長的也靚,人緣又好。在她初轉業時,因優秀警員少,特別是女刑警 嚴重不足。他便把這小meimei介紹進來,跟在他的小組里,倒是好使喚,許多有難 度的任務,小兵妹也都能勝任。 不久后警界開始裁汰沉員實行警銜制度了,局里也清了茬,換了班。新局長 常允上任不久就將書記、政委、局長三職一把抓。同時也將干警們的霸氣推向高 峰???、準、狠、不留余地,是常允行事的特色和作風,加上他是革命后代,市 長女婿的背景。因此“強將手下無弱兵”,警局里的公安們也是個個威猛無懼、 霸氣十足的大行其道。 這時候,為了能在警界有更好的發展,蔣辰龍便和他的手足們,連同顏如玉 一起,考入了楊寅虎教授執教的刑警學院。 楊寅虎是老公安,在警界很有刑偵辦法,他們倚在楊門,不愁沒有前途。楊 寅虎也很栽培他們,曾以蔣辰龍、顏如玉、鄉曙宏三門生擔任助手,帶著他們參 與市里的一些大案要案的偵破??上М敃r,常允如日中天,氣勢如虹,任何其他 或文或武的警務人員,其鋒芒都被他掩蓋下去;沖出警界奔向政壇,被做為市委 常委常務副市長接班人培養的常允儼然已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了,阿諛之 聲四起,攀梁附鳳的盡匯警局。 楊寅虎的刑偵破案是講求實證,以偵緝為手段,預審為依托、司法鑒定為主 的司法依據辦案法,跟常允一味靠解決案件的狠勁不同,所以并不如何為上層所 接受,至少在政壇上,常允式的狂嘯厲吼,雷厲風行及刑訓逼供的大動作,較令 人感到驚栗而接受。 楊寅虎就曾慨嘆過:“剛而易折,弦 緊則斷。刑訓苛嚴不是辦成鐵案的好方 法,很容易在起訴時引起反彈。況且常允的霸氣狠辣并不只是存在于警局內,他 的作風已漫向政壇,灑向社會。仕途之路如履薄冰,強梁林立。月圓必虧,每個 人都有走被字的時候。他常允長此以往,未必是福?!?/br> 楊寅虎這番論斷說了不久后,常允便因腐敗入獄,震撼了整個警壇,常允的 父親退了休,妻子因他在外花心而和他離婚。他樹立了太多的敵人,沒了靠山的 常允如同沒了樹桿支撐的藤一樣軟在地上任人踩踏。 常允入獄后,警局里的張狂之氣大斂,常允和他的跟班們得罪了太多的人。 繼任局長又無強硬后臺,只會唯唯諾諾,明哲保身。警員們開始消極怠工, 有警不出,有案不接。警局里一片頹廢景象。終于,消極的新局長與刑警隊長被 一起大案的連續發生拉下了馬。這時,蔣辰龍和顏如玉都面臨了一個選擇。 楊寅虎被調進了警局,重案的連續發生使市委十分震怒,市委施壓要警局限 期破案,楊寅虎從以往的參與破案變成了這次直接領導破案的副局身份。他迎來 了一次充分展現破案才能的機會。 而一項擔任內勤文職工作的副政委冼興艾,也抓住了這次機遇,案情有兩個 重要線索。于是,兵分兩路。冼興艾與楊寅虎都以副局的身份各自帥隊出擊。 楊寅虎本來是比較疼愛顏如玉的,但他仍依序先栽培蔣辰龍為專案組的負責 人;而冼興艾用將的結果,是起用顏如玉。 按照常理,楊寅虎是資深的公安干警,在刑偵破案上可謂是稱老行尊,偵緝 手段的高明極為人稱道,按理既是駕輕就熟,案件理應由他而破。 線索沒有錯誤,可是案件并沒因老行家的存在而破。 反而是顏如玉如期破了案。 她敏捷的思維,靈活的手腕,細微的觀察,銳利的直覺,實在是一個斷案推 理的好獵手。蔣辰龍則有些按部就班,唯師命是從。案件的偵破使高層的目光放 在了顏如玉的身上,而忘了他蔣辰龍的存在。 于是,顏如玉象花逢春開,仕途坦蕩起來。形像好、氣質佳,業務精湛且處 事圓通的她開始一步一步的高升起來。高升的她提拔了一群同業“精英”,組成 了警局里的顏系。身處男性稱尊的警界,為了樹立聲望,維持她的威信不墜,她 保持了與干警們同甘共苦的沖鋒陷陣作風。對于案件的偵破也是盡職盡責,務必 要達成別人所達不成的高度。由于人美和能干,她在警局被譽為“警花之秀”。 顏如玉的聲名很快的便響徹了全市以及市委市政府,甚至在全警界也站有了 一席之地,在全市、全省的標兵模范中、全國十佳人民警察的參選提名里都可找 到她的名字。真可謂是顏如玉之名天下響了,而此時的蔣辰龍卻仍寂寂無聞。 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甚至都不能維持穩定的工作環境了,最后,他只有尋求 成為顏系來作為自已的出路了。 顏如玉很感念前情,善待蔣辰龍,像這一次偵破7。16縱火案,便是顏如 玉硬把他提拔出來,擔任專案負責人之一兼刑警隊副隊長,這是一個僅次于顏如 玉的重要職位。警員都說顏局念舊,照顧手足,不記舊惡,連市面上都這么傳。 可是只有蔣辰龍心里知道。 也許在顏如玉發跡之前,刑警副隊會是個分管一方有些作為的職位,但在顏 局當道的今天,卻肯定不是。三個副隊中他是最有名無實的一位,且不論手底下 的警員只會見顏局的臉色行事,就是歸屬他的本就“副”的可憐的分管權限也是 政令不通,很難一達到位。那專案負責人之一的頭銜就更是賣命不得利的活了。 之一的意義,只是透過他的業務能力好把“警花之秀”的功勞簿寫的更厚罷 了。 其他都不重要。 甚至連他個人的生死都不重要。 蔣辰龍發現每次顏如玉親臨抓捕現場,指揮干警出生入死的時候,都會有記 者隨軍報道,然后在媒體上大加宣揚,仿佛只有她一人在那里為人民的安危出生 入死一樣。 蔣辰龍當然不服氣。因為顏如玉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 而且,他所付出的代價,要比顏如玉還大。 只不過,他不是站在光亮之處:就像舞臺上的射燈,全投射在顏如玉身上, 所以她的一舉一動,都成了焦點,而他呢?只是舞臺上一具活動的布景板,他做 得再好,也不會有人留意。 看著顏如玉趾高氣揚,春風得意,名成利就,可是他自己呢?猶在漆黑之中 啞忍:要是沒有他的引見提攜之功,今天的警局里哪有“警花之秀”顏如玉這個 人?而別人卻說:“顏局念舊,不記前仇,提拔他蔣辰龍?!?/br> ——什么是“前仇”? 想必是當年楊寅虎和冼興艾為爭局座,形成對壘。結果,在偵破案件上,楊 敗于冼手,身為楊手下的專案負責人,蔣辰龍自然被歸類到了楊系而遭排斥!蔣 辰龍覺得這世道有一種莫名的殘忍,他們捧你和踩你,是不需要道德與理由的; 他們可能今天捧你,明天又聯合起來踩你;也可能是今天踩你,明天卻因你得勢 而捧你,所以,仕途這條道,永遠都是如履薄冰,象在賭博一樣沒有穩勝二字。 當年那一個“機會”,使顏如玉和蔣辰龍成為了刑警隊隊長的接班人選,但 幸運之神卻站在了顏如玉一邊;顏如玉的“幸”,便是蔣辰龍的“不幸”。 ——而今如玉的死呢? 應該輪到我了吧?蔣辰龍這樣想著:我再不風光風光,年紀漸大,也就沒能 耐風光了。 就是因為有這種想法,所以,今天凌晨,蔣辰龍才特別調動警力,讓他們沖 入屋內,而使顏如玉獨自一人處于會被罪犯襲擊的極不利位置。 7。16縱火案是一件在全市乃至省里都影響極壞的大案,火災死亡20多 人。司法部門曾因失火還是縱火而爭論不休,最后通過刑偵認定為縱火案而展開 了立案調查。 為了要偵破此案,局長冼興艾、副局長兼政委楊寅虎和顏如玉都煞費心神, 從調查訪問、收集情報到鎖定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方調查、展開布控。直至在 這罪犯藏匿的樓房外展開最后的抓捕行動。 根據事先制定的抓捕方案,冼局和楊局分別帶隊堵住北、西兩個出口,他和 顏如玉帶隊堵住東門。接下來是控制房間與控制犯罪嫌疑人同時進行,西面一組 人持槍控制住房內四個角落,東面一組人則立即制住犯罪嫌疑人,以防犯罪嫌疑 人引爆身邊的爆炸物。 想到早晨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蔣辰龍心底里就起了一陣顫栗。 ——要是死的是自己,而不是她…… 雖然,他早料到顏如玉會有這樣的下場。不是為了什么,他知道楊寅虎不會 再縱容顏如玉猖狂下去的。顏如玉大逆不道,得意忘形,背叛老師,楊寅虎早已 經記恨在心。他只是冷眼旁觀,樂促其成。 ——這可不是他殺的,他只是一個被動的螺絲釘,當整部機器運轉時,他不 得不發揮作用。 雖然顏如玉的死影響不小,對警察的打擊也很大。不過,這世界他看透了, 日子一久,人們就會淡忘此事,遺忘顏如玉,下一位警界之鷹的出現自會填補這 一空白。 蔣辰龍想起冼局長答應過他的話:顏局的時代已然過去。 如今,該輪到他蔣辰龍了。 ——假使冼興艾不肯兌現前諾,該怎么辦? 這疑惑使蔣辰龍焦躁了好一陣子。 ——假如冼興艾這老狐貍又來耍太極,該怎么辦? 這困惑一直到蔣辰龍心里發狠,下了個決定,才告消散:連“出生入死”的 “警花之秀”顏如玉都死了,光會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冼興艾又焉能不死?再說, 顏局的死,多少都跟他冼興艾沾點關系,他就算替小兵妹報仇,也不為過。 ——抓捕行動結束了,顏如玉也真的死了,接下來的戲,就要看自己、楊寅 虎和冼興艾的了。 03 楊寅虎副局長可不是這般想法。 在顏如玉死亡的那一刻,他曾癡呆的愣住了,一想到那么一張秀麗俊美、笑 靨如花的臉孔,他的眼中便流露出接近慪慪死意般陰沉而又森冷的寒意來。 他知道顏局會有這種下場的。 他只是不知道會這么快到來,且死的還是那樣的慘。 他一早就預見顏如玉會有這樣的下場,不過,他也不看好蔣辰龍。 蔣辰龍一向是不甘于屈人之后,心懷忿憤;顏如玉則太過求好心切,她的工 作壓力太大,而她又太過投入。無論是顏如玉還是蔣辰龍,這樣子的個性,都很 難一輩子平安無事的活下去。 ——因為平安無事不是他們的冀求。這次行動的“出事”,看似“意外”; 其實,遠早在顏如玉扶搖直上,青云得志之時就已埋下了隱患。 顏如玉是跟蔣辰龍一起“出身”的,甚至可以說,是蔣辰龍“帶”顏如玉 “人行”的,故此,顏如玉竄起得越快,對蔣辰龍而言,就越是對自己沒了信心。 人一旦失去了信心,便容易自暴自棄。蔣辰龍的處事最近被新接觸他的人說 成“木納”,偵緝時被認為“猶豫不決”,便很可能是因為這種“自甘墮落”的 心態。 楊寅虎很了解這種心情。 憑他多年“治警”的經驗和名氣,居然斗不過一個搞政工出身而后轉向刑偵 的副政委冼興艾,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楊寅虎早在警校任教之時就已在替好幾位局長打江山了,每一次刑事案件的 破獲,都使得那些局長名利雙收,青云得志。很多人都說,是楊寅虎“成就”了 這些局長。 借楊寅虎之力竄起的不只是在任的局長們,也有超過二十位的刑偵警務人員, 這些警員不論功底根基如何,一旦成為楊寅虎的助手,經過磨練后都能脫胎換骨, 成為警察里的佼佼者,他們不是已經扶搖直上,步步高升。就是如他般在警界享 有著盛名。 就連顏如玉,也可以說是楊寅虎一手栽培出來的。雖然是領導們賞識顏如玉, 讓她有機會挑大梁,但顏如玉的刑偵手段,幾乎全是楊寅虎一手培訓出來的。 楊寅虎手下本就沒有多少女學員,他看出顏如玉的反應機敏,頭腦靈活,而 且底子好,善琢磨,且勤奮,又有人緣,便細心教學,重點培養,希望她將來能 成大器。 他成功了。 顏如玉也成功了。 他參與了那么多案件的偵破,創造了那么多刑偵案例,栽培了那么多警界精 英,卻要以顏如玉的破案作風最讓他滿意,與他在偵案合作時也最默契。 但卻在他最重要的關頭里——由“教員”轉為“局長”的第一次偵案——成 為他的克星。冼興艾與顏如玉的合作,使他遭受了一次滑鐵盧。 其實,他在從教期間,所做的工作,簡直超過了應負的職責:從教學內容的 設計,到實案的堪察,甚至法規條例的制定,和人員的考核,還有司法的鑒定, 他都參與指導,指揮若定,不過,教員始終是教員,盡管警銜級別很高,但在身 分上,似仍比各合作部門的主管領導低,楊寅虎因而經不起友人的慫恿:栽培了 那么多的局長和警員,難道自己不想獨當一面,也過過大局長的癮?于是婉辭了 市委對他司法鑒定中心主任的任命,正式請命要求領導偵破市局的一號要案。 這一來,的確風光了一段時候。 由于他沒有接受任命而去自行請命,得罪了市委的一些領導,所以在組織任 命上就形成了分岐,在偵案的人事任命上便同時起用了一個冼興艾,來跟自己打 對臺。 顏如玉是警局的重案組組長,在人事管理上,當然要服從組織安排。作為 “恩師”的楊寅虎只能暗地里“要求”顏如玉婉辭,而不能明著下令顏如玉拒職。 顏如玉表面上唯唯諾諾,卻在一次政法委書記主持的7.16專案會上,明確表 示她會跟冼副局全力以赴,務必偵破此案。楊寅虎本來就知道官場里沒有永遠的 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害關系,只有成王敗寇;但他仍以為人雖在官 場,但這班行武出身的人,畢竟還講義氣。 顏如玉的這些作為,頓使他絕了望,灰了心,所以后來的蔣辰龍曾一再向他 保證,日后不會忘記他培植之恩,楊副局也只是“姑妄聽之”而已。 楊寅虎決定舍顏如玉而取蔣辰龍,是因為他知道:顏如玉并不是實踐自已理 想的最佳人選。以蔣辰龍的偵緝能力,比顏如玉只強不弱。而且,蔣辰龍和自已 有很多相似這處,可以說是同一類人。他要借這個案子來實踐自已的理念的最佳 人選只有蔣辰龍。 日后楊寅虎自己回想起來,不免要歸咎于自己太過追求完美。他那次偵案的 失敗,不是敗在偵案方向,也不是敗在破案技能,而是敗在他的“理念”上。他 的“理念”、一則尚未圓熟,二則在當時可說是逆勢而行。 天下大勢不可造。事難莫過于逆勢,聰明人善于把握潮流,順應時勢,迎合 上意,尤其是官場仕途,逆勢而行,當如仰天自睡。一旦失勢,即只有捱打的分 兒。 楊寅虎有感于西方司法的完備與偵案技法,認為嚴謹刑偵會是必然趨勢。司 法體制在變,一味的刑訓逼供已不能做為偵案的主要手段?,F行的以案發率來判 定一個轄區的治安好壞,就如同過去以離婚率來判定人民是否生活的幸福、安定 一樣的可笑。所謂民不舉官不究,被轄區警官施壓私了或匿而不報的又有多少呢! 而匿不住的案件也只是躺在卷宗里無人問津罷了。政府對驚動了他們的大案采取 的姿態是到案發現場和警局里巡視一圈以示重視,施壓限期破案是政治介入的唯 一作為。 限期破案,對楊寅虎來說沒有比這更令人悲哀的作法了。那些偵破無果的案 件僅只是無為而已,但限期破案的結局就意味著冤假錯案在政治的外衣下變成了 鐵案。真是悲哀的為民負責呀! 為此,楊副局想通過這次偵案為警局的發展樹一個里程碑,他出身法警,所 以能設身處地,為干警和犯罪嫌疑人著想。他原受過正統的刑偵訓練與警德教育, 不但重警德,也有素質函養,他有鑒于潮流的趨向,便想在日后任局長時,在局 里奠定一種新的以偵緝破案為主,講求物證,注重實據,嚴束和尊重司法,崇尚 警德情cao和俠義精神的氣象。 可惜他眼高手低,無法得嘗所愿,偵案所獲的證據一直不能達到他所想要的 滿意成度,隨著破案限期的臨近,這一役成了他刑偵生涯的一個低潮。對于冼興 艾組的破案證據他雖心存疑惑,但迫于市委的壓力也只好作罷。 楊寅虎從此幾乎“一撅不振”,他不能晉身局長,退才副局,但噩運似乎纏 上了他,工作上的吃力不討好使他費心勞神,耗損甚巨,與市政領導關系的不洽 更讓他如坐針氈,寡欲難歡。不得已而托人情調任司法局任副局,所以一度過得 很不得志。 直至這次7。16大案的發生。顏如玉需要一個經驗豐富、慣于合作斷案的 司法鑒定專家來鑒定此案為縱火,她想到了楊寅虎。書記兼局長冼興艾認為這是 化敵為友的好時機,同時也是尋求鑒案的好途徑,而且這“合作”是意味著他事 業向上的又一契機,他也樂意向市委請調楊寅虎回來協助鑒案。 楊寅虎回到警局,發現人人都只聽令于顏如玉,當年他的統制力已不存在。 顏如玉在表面上似乎還很“尊敬”他,但卻完全沒把他的意見“放在心上”, 而且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流露出一種“戲諺”,仿佛在向他強調:“看!楊寅虎的 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看我顏如玉的了!” 楊寅虎覺得內心的受傷與憤怒是無以言語的,因為這個人可是他一手培植的 ??! 所以他分外了解蔣辰龍的感受。 他和蔣辰龍都只是在強充門面的失意人。 他更了解的是:顏如玉是警壇里以“真材實料”來領導干警們斷案任副局兼 刑警隊長的“典范”,只要有她在的一天,局里的干警人人都會“奮不顧身”, 只為那前程的遠大。 在顏如玉統領刑警隊之后,刑警們雖沒有常允在任時的張狂霸道,卻有著更 深的難以言表的乖張之氣。為了控制發案率,調節各方面的關系,警匪儼然已成 一家。但社會何其復雜,各色人物不等,可謂是眾口難調,發生磨擦就成必然。 于是,顏大隊長就會時不時地出現在各式的抓捕現場沖鋒陷陣,運籌指揮, 不論多危險的現場都可見到她的身影。 楊寅虎知道顏如玉為何“不怕死”。 其實她是怕的。 可是為了成就與資本,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換一句話說,顏如玉是為 了她個人的“仕途資本”而奮不顧身的。 所以楊寅虎并不佩服她。 楊寅虎也不希望這種警匪和流的局面再發展下去:再這樣下去,還不知道有 多少警員墮落,多少偵察員會傷亡,那么多高官的腐敗下場還不足為訓,只怕要 生另一場悲劇才令人惕省。 ——而顏如玉在洋洋得意中,絕不會聽勸。 ——除非是顏如玉死了。 楊寅虎雖是副局兼政委,但在局里,其實只是一個閑角,他發現甚至連書記 兼局長的冼興艾都只是一位陪襯,重點全在顏如玉一人身上,光芒全教他一人占 去。 在一次局常委會散會時偶然的一瞥,他發現冼興艾看顏如玉背影的眼神,那 是充滿恨意的、嫉妒的,楊政委只看了那么一眼,忽然頓悟了一件事: ——冼興艾只怕要比自己更恨顏如玉! 外面一向盛傳冼興艾是靠顏如玉才當上局長的;沒有顏如玉,冼興艾就連書 記都當不上! 楊政委經此一留意,就發現在制定抓捕7。16要案犯罪嫌疑人的方案時, 冼興艾總是有意無意的乎視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點的第四個出口,那是一個暗門, 而犯罪嫌疑人身藏炸藥,極具危險性,只要一出意外,結果往往不只是傷,而是 死! 而在警力布置最弱的那個暗門處進行指揮的正是顏如玉。 楊政委自己也不知為了什么,他沒有提出來。 雖然他負責事前的安全保障工作,但有些毛病,他可以看見,也可以看不見, 無需要負上什么責任。畢竟準備不力造成的后果與行動不當發生的事故是不一樣 的。 他當時只在腦中閃過一個意念:他明白了冼興艾的用意,也明白了他積極參 與領導此案的原因。 在政壇即將洗牌之時,一位競爭對手的出局,是最恰合時宜的事了。 他當時有一個想法: 就算他沒有發現這個“疏忽”,或許,顏如玉她自己也會發現,至少,同在 東組與她一起行動的蔣辰龍也必然不會全無所覺。 可是一切都好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昨天晚上,顏如玉在市委官書記那里匯報 工作,在凌晨接到警局要抓捕罪犯的報告后,便立即趕赴抓捕現場。而此時抓捕 方案已經制定完畢,行動也已展開,急于完成抓捕任務的顏如玉不加留意,就投 入到了抓捕工作中。 而蔣辰龍卻似全無所覺。 于是,這個意外便毫不留情的發生了。 在炸彈爆炸,顏如玉發出慘叫的那一刻,楊寅虎的心頭似被螫了一下,他注 意到兩個人的神色。 ——蔣辰龍伏在墻角,整個人似浸在寒窖里,顫抖著干嘔。 ——冼興艾盡管臉上充滿了悲憤的表情,但眼神卻是熾熱的。 楊寅虎忽然覺得:顏如玉與冼興艾的爭斗雖已分出了勝負,但是有一場戲, 卻要冼興艾、蔣辰龍,甚至自己演下去的。 究竟是什么樣的戲呢? 04 打從接獲偵察員的情報,制定抓捕方案時開始,冼興艾就打算把這次行動當 成自己的新生,顏局的結束。 他不能再忍受顏如玉了。 ——包括她的優秀,她的膽色,她的苛求,她的自大,她的美貌,她的人緣。 ——甚至她那滿不在乎,雖死無懼的神態! 他本是一個主抓意識形態的政工文人,他的生死無悔是用口誅筆伐的政論思 想報告來體現的,突破思路歷程里的各種障礙,他本來應該很佩服把生命發揮至 極限的人,可是他并不。 ——其實,人人都會為他自己的成就付出代價,只是大家的興趣不同,手法 不一,所以表現的方式也不一樣。為了得到成功所付出一定的犧牲,有什么了不 起? 冼書記覺得自己是其中之一,他也在不斷的追尋目標,同時也在不停的付出 代價。 家境貧寒,只有技校學歷的冼興艾如同那些盲目返城的知青一樣面臨著就業 的困難。在父親老戰友的照顧下成為了一名戶籍警的他只有小心謹慎,任勞任怨, 阿諛奉迎,努力表現。由于字漂亮,寫的一手好報告,他被調進機關成了一名內 勤政工人員。 在未攀附局閥派系之前,他所付出的努力,完全被人漠視,不被認可,使他 感覺到一種生死寂寞,冼興艾受不了這種寂寞,最后逼使他丟下自尊,投入這競 爭強烈、動蕩多變、五花八門的權力斗爭中來。 初時,他也不能取樂上意,成其心腹,只能靠自己的一技筆,編寫著與事實 不符,面目全非的報告。畢竟警察們開完槍或預審時的刑訓逼供都要用報告來入 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