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常(新地圖下的宅斗苗頭)
翌日午后,西路那邊的宅子很是熱鬧了一番。 后罩房東梢的一間廂房內,圍坐著幾個婆子和媳婦子,人人神色萎靡。 “這眼看著進了臘月,夫人把各處的人事都安排妥了,咱們可怎么辦???”一個穿鸚鵡綠潞綢褙子的婆子埋怨道:“賴嬤嬤,您倒是說句話??!” “是啊,賴嬤嬤,夫人新定的家規,講究一個內外分明,不許串連勾結,嘖,以后就是想在采買上插一手都不行了!” “夫人下手也太狠了些,要差事沒差事,要油水沒油水,咱們以后難不成去喝西北風嗎?賴嬤嬤,您得支個招兒??!” 被眾人注目的賴嬤嬤盤腿坐在炕上,面沉如水,并不說話。 “賴嬤嬤,日子可不能這么過下去了,咱們這群人沒了差事是小,您要是被人看輕,那可是大??!”最先說話那婆子朝旁邊使個眼色,示意一直服侍賴嬤嬤的小丫鬟秀琳說話。 秀琳梳著丫髻,瞧著有些怯生生,說出的話卻一下子戳在賴婆子心頭,“嬤嬤,前兩日我去大廚房給您拿夜宵,就是從前常吃的那放了枸杞的糯米羹,也沒多要別的......可新派在慶嫂嫂手底下的婉霞理都不理我,晾了我好久才說沒枸杞了,只給了碗羹......我這才回來晚了,耽擱了您,害您犯了胃病......”說著說著就開始抹淚。 “您瞧瞧這事兒鬧的,像什么話!” 一個婆子上前攬了秀琳,佯作撫慰,口中卻挑著事兒對賴嬤嬤道:“那婉霞一家子姓周,原是長興侯府送來的人,從前和咱們中山侯府里伺候太夫人的唐嬤嬤攀著交情。如今到了蒙家,真真兒是一點點的骨氣都丟了,跟在個西北過來的寡婦身后狐假虎威,真是......要擱在從前,借她兩個膽子,她也不敢怠慢您!” 賴嬤嬤眼中精光一閃,面色愈沉,偏又故作和藹,對秀琳道:“那日我不知還有這個緣故,原不該罵你......當真難為你了,你先出去罷,我和她們想想法子,看能不能在夫人面前討個好差事?!?/br> “噯!”秀琳點頭,聽話地出了門,待出了院子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一群老貨,還看不清如今的形勢,做著大白夢呢!中山侯府,有本事回你們中山侯府去啊,這里可是蒙府,聽誰的話都不如聽夫人的話好使!” 拐過東西甬道,秀琳上了朝南一條青石巷,行了大約百余步,往東進了個小小的腰門。那小院里頭坐北朝南三間正房帶一個耳房,東西廂房也是各三間。如今只那小耳房燃著火盆,秀琳走進去,里頭擠了七八個梳著丫髻的小鬟兒。 “噯呀,jiejie,我還怕你不來呢!” 秀琳笑道:“來,哪能不來,夫人定下的章程我還沒記牢呢,自然要來!” 穿著米黃色棉褙子的婷宜讓了半邊方凳,“來,跟我擠著坐了罷!這才剛開始沒一會兒,你上回背得比我們快一些兒,剛好趕上?!?/br> 秀琳笑著應了,隨著眾人一起誦讀:“冬日酉正掌燈,夏日戌初掌燈......夜巡一刻為間......內院行走,需二人為伴......” 字里行間將何時掌燈、何時下鑰、如何巡夜,并各人當值時須盡何等職責說得一清二楚。 原來,青娘這幾天一直在處置家事,整頓家中的風氣。 她先是細細問過九姑、慶嫂子、尤mama等一眾老人,叫她們在府中或莊子里挑選得力的人各自使喚,再按照等級分了主管嬤嬤、管事mama、媳婦子和小丫鬟兒等具體人事。 便以廚房為例,慶嫂子主管之下,何人掌案,何人上灶,何人采買,何人登記上冊,均由她挑了人來擔當管事。這些管事mama行事之余,身邊再跟了各自擅長的媳婦子,專司糖酒鹽醋等瑣事。再有那些小丫鬟,平日里聽聽使喚、跑跑腿兒,時日久了耳濡目染學得技藝,以后也可接手擔當一方。 如此這般,內院設一個大廚房,專司府宴;東中西三個小廚房,司眾人飲食;一個賬房,總管財務,與外院對賬,每月一結,三月小結,年終大結;一個內庫房,專司宮中御賜之物;東中西三個庫房,收攏整理三路宅院中各自的陳設、器物,按照季節月份更換擺設。 除此之外,青娘還挑了十幾二十個擅長女工的丫鬟媳婦子,設了針線房,定下貼身服侍的大丫鬟和體面些的管事mama及外院管事們每年八套衣裳、其他的人每年四套衣裳的定制。 便如此時,青娘歇了晌起來,聽聞設在東花園西南角上的針線房已然布置好,幾架織機并一些針線和料子也已采買妥當,便笑盈盈對來回話的九姑道:“以后家里也不必總在外面給大家買衣裳了,家里人的春衫呢,冬季就做,夏衣春季做,以此類推......如今已入了臘月,今年的冬衣眼看是趕不上了,便都折成銀子賞下去?!?/br> 九姑推辭道:“這怎么好,夫人這才嫁進來不久呢!趕不上便趕不上了,今年就算情況特殊些,從明年開始算好了!” “不行,規矩就是規矩?!鼻嗄锶崧曬g了,“我既定了規矩,就要遵照執行,九姑,你可不能拆我的臺!” 九姑被她這樣半命令半撒嬌地一說,也再拒不得,只得笑呵呵應了。 青娘道:“以后每年的三月初六換春衫,五月初六換夏衣,九月初六初換秋裳,十月初六換冬衣。有想添置的,若自己供了衣料,則不取工費,若在針線房擇選料子,只需添了料子錢就是?!?/br> 前些日子清箱籠,青娘給她們西北來的每人都賞了兩匹料子,這樣說法擺明了就是給大家便宜占。且觀她行事做派,動不動就賞這賞那,這才半個多月,光自己這兒就不知道得了多少好東西。 九姑有心想勸青娘不要這般大手大腳,又想著她是世家教出來的女兒,想必從前便是如此行事,如今不過習慣使然罷了,怕自己一開口反而掉了底子,不敢多說。 “對了,既裁衣裳,自然需要量身了,”青娘透過玻璃大窗望一眼外頭院子里被雪覆蓋的香樟樹,笑盈盈道:“九姑,你擬了各處仆婦丫鬟的名冊來,從明天起分批去針線房量身罷,初五前把這事兒了了,到時候我們還要預備著煮臘八粥喝呢!” 九姑點頭利落應了,忙著去折算賞銀分發下去,又喚人輪流著去量體裁衣。眾人一聽新規矩下還有銀子領,個個樂得喜笑顏開,又結著伴兒去花園子那邊挑選衣料做明春的新衣裳,雖還未至過年,滿府里已是一派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