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恢復生機)清水無rou
隔幾日后的清晨,林瑾言早早就在林瑾瑜的政殿等著他了,“皇兄?!?/br> “身體好點了?”林瑾瑜打量了一下林瑾言,見他臉色好了很多。 林瑾言面露感激:“謝謝皇兄關心?!?/br> “有關護送軍餉到鎮延關的事你決定好了?” 林瑾言頷首,語氣堅定:“是,臣弟愿為皇兄,朝廷分憂?!?/br> 聞言,林瑾瑜笑了笑:“我們的阿言總算懂事了?!?/br> 隨后林瑾瑜批下文件,把文件遞給一旁的公公,眼神示意,林瑾言結過批文。 第二日難得出了個太陽,一掃陰霾,林瑾言坐在馬車內,盤算著這五萬銀兩,這銀子是他自己這些年存下的積蓄。 軍餉是另外算的,所以林瑾言這五萬銀兩是給鎮安關邊城的農戶們買種子緩解饑荒的銀子,銀子真的不多。 一想到只要邊境的將士百姓們得了援助,吃上了飽飯,他希望這次應該不會發生像上輩子的慘事。 臨走前的一天,林瑾言被林瑾瑜召見,回來的時候拿到了更詳細的邊關城資料,林瑾言看過心里依舊沉重。 這還沒入春呢,就餓死了不少人。 一旁的胡江聽到林瑾言嘆氣,安慰到:“王爺不必如此擔憂,船到橋頭自然直?!?/br> 林瑾言也不想的,他千湊萬湊也就八萬兩銀子,邊境不止一個城啊,可能幫不了多少。 車隊的前行速度很快,去邊關城沒有水路,交通工具只有馬車,而且越往北越是荒涼,林瑾言有些不安。 車隊到了離翼州最近的驛站,離邊關城還有大約兩個翼州的距離,按林瑾言現在的速度差不多十天半個月左右能到。 林瑾言休息了一會,時候已經不早,第二天還要早起,吃過早飯繼續趕路程。 第二天到了翼州,林瑾言想到既然是越往邊境走,越是荒涼,相對的糧食的價格也會上漲。 所以護送軍餉的隊伍剛在翼州穩住根腳,林瑾言又帶了一批人去把翼州的糧食鋪子轉了一邊,發現紅薯土豆類的糧食很少。 多的都是玉米精面為主,而且價格非常不便宜,沒得辦法林瑾言在翼州多呆了兩天。 這兩天里也經過當地州府的幫忙,兵分幾路在本地的村子里收購了大量的紅薯,土豆,芋頭等等大量食物。 而且從翼州一路收到禮州,整整八日能收一些是一些,真的是一邊趕路一邊收農戶家便宜的陳糧。 為了不耽誤路程,有時候晚上也會繼續趕路,休息就在車里休息,到了邊城地界,林瑾言還發現了不少果樹。 但都沒什么人打理,接的果子又酸又澀,只能真的是浪費了那么肥沃的土壤。 林瑾言算計著要是解決了邊境百姓的溫飽問題,這些果林是不是可以加以利用? 說不定能夠給邊境的百姓們增添一份經濟收入來源,這樣的話不止是溫飽得以解決,而且還可以發展其他的經濟,也能讓邊城的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不過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邊城子民的溫飽,讓今年的春耕順利進行,其他的提高收入就先不想了,等問題解決后再說。 去邊城的路程越來越短,吃不上飯的難民越來越多,見到車隊有龐大的運糧車后。 跟在隊伍后面的人也越來越多,還好互送軍餉糧食的隊伍的官差很多,不少又是準備入春有野菜,還不至于餓瘋了上來瘋搶。 進入邊城的的范圍,山上很多挖野菜尋找食物的人,幸好不是旱災寸草不生,只要順利耕種上高產量的農作物,生活就有希望。 在邊城的地界,林瑾言看到的孩子們都是干瘦干瘦的,這都是戰亂的鍋,最苦的依舊是普通百姓。 沒銀子,又不能在家種地,逃難銀子沒了只能乞討,好不容易打完了仗,回到家鄉一文錢都沒有,春耕的種子也買不起,再加上一家人的口糧,雪上加霜。 邊城就和匈奴的蠻夷之地隔了十幾里,城民苦,商賈少,每年冬天還要遭受匈奴人的侵犯,民不聊生。 林瑾言看的心里難受,真正到了邊城已經是中午,城內已經通知鎮守邊疆的將領還有邊城知州通判等人過來。 胡江下了馬車就見到面容憔悴的何知州還有陳通判,兩人也是新調過來的,何知州原來是禮州的州府,從五品升到了正五品,雖然升了但看著樣子,估計寧愿在禮州滿滿熬也不愿過來這邊城。 陳通判也是江南嚴州新調過來的,可明明才三十歲,但是看起來卻有四十多歲。 現在看著當今圣上安排過來的安寧郡王,也就才十五六歲,毛都沒長齊的半大小子,放著好好的清閑王爺不做?非來這窮苦之地沒事找事,再看看后邊跟著的龐大車隊,運的都是糧草,他也將輕視的心收了起來。 何知州與陳通判上前:“王爺?!?/br> 對視一眼:“何大人,陳大人?!?/br> 陳通判和何知州相識一眼有些驚訝,看來安郡王來之前有提前調查過他們的情況了。 二人心里明白,皇上是真的新任這個安郡王,皇上看重,他們更加不敢怠慢,二人的目光忍不住瞄著隊伍里的官差,誰知道里面誰是皇上的人。 本來這邊城就是爛攤子,他們二人一直都沒緩解邊城的情況,皇上一定不滿了,他們還是老實些為好。 陳通判:“安郡王一路辛苦,請進城?!?/br> 林瑾言微微頷首:“二位大人先行帶這這糧草回去,我還要把剩下的軍餉還有糧草安全送至邊關的軍營,也怕將士們等急了,等會送完會跟隊伍一起回衙門?!?/br> 話音剛落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林瑾言一看打頭的陸云歸,這是知道消息過來接他的。 知州和通判等人愣了愣,駐扎的陸將軍居然親自過來了。 通判和知州二人沉默,他們知道因為邊城是邊疆,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的上州,駐扎的的兵將也比其他的州多,足足有上萬人。 最高指揮就是陸云歸的爺爺陸澤華,陸云歸雖然年紀不大,但也鎮守邊疆多年,是皇上親封的很是信任。 陸云歸都親自來接了,二人這回真的是一點小心思都沒了。 隊伍哪怕沒了大部分押運糧食的隊伍,可是依舊不小,光是給軍隊購買了不少糧種糧食。 車隊的浩浩蕩蕩進城,車隊去的是西城,邊城陸續回來不少人,城內的人也多了一部分。 林瑾言撩開車簾子看著外邊,邊城城內也有不少乞討的人,鋪子幾乎沒有開張的,再看看城內的房子,房子大部分斗年久失修,十分破敗。 馬車很快就到了邊關的軍營附近,這里雖然沒有黃沙滿天那么夸張,但一路上可見的荒涼,就算是這幾天冰雪消融,氣溫回升,寬闊的空地也沒長出雜草來。 還沒進入軍營就看到外頭剛解凍的空地有不少兵將整齊排列的進行戰術訓練,還好去年匈奴掠奪的并沒有以往的兇狠。 陸云歸的軍隊堪堪守住邊城,撥了大部分軍款資助當地沒飯吃的難民,還有些余糧訓練將士,要不然如此眾多士兵沒了食物,也得要跟外頭的難民一樣爭奪食物,那真的是人間慘劇了。 陸云歸帶著林瑾言轉了一大圈回來,真的是累人,等兩人回到安頓的軍營帳篷,林瑾言帶來的行李還有糧食都已經搬下馬車。 走進軍營中最大的帳篷,林瑾言立馬掏出了邊城的版圖,指著軍營還和邊城的空地,部分作為士兵的訓練之用還有很大一片荒地。 反正最近日子越發難過,糧食價格也越來越貴,而且從中原運往邊疆的軍糧總會有不要命的貪官貪圖,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官員剝削,送到軍營里的糧食已經少了大半,有時還不夠吃。 林瑾言想著軍糧供應也要快則一兩個月才到,慢的話可能三月小半年的,部分糧食生長也差不多。 倒不如讓平日里沒有戰事的兵將們,白天的訓練空閑之余,開墾荒地,種植糧草,做到軍農一體。 將士們種出的糧食除了能夠保證自給自足之外,多的部分看情況拿來支援當地貧困百姓,再者也可拿來販賣,販賣過得錢財充當軍餉,也可改善將士們的生存環境還有裝備伙食,一舉多得。 陸老將軍和軍營里其他領將聽了也是覺得很有道理,于是當天晚上召集所有士兵開了一個聚會。 士兵們都是陸家一手帶出來的,但是品行不端的肯定是待不下去,所以士兵們也都很樂意接受這個提議。 隨著事情的順利討論,陸老將軍等人連夜定制了一個臨時的種植方案,軍隊本來就有負責善后的后勤隊伍,平日里也就這后勤得空,也有精力開墾荒地。 但也不能都靠他們,軍隊里正規嚴軍也會在訓練空閑之余過來打個下手,也會輕松很多。 而邊城里面的情況林瑾言早就跟胡江安排好了,交接完明日就會通知邊城各縣來領取糧食,順便讓各縣重新登記人口還有更換戶籍。 事情規劃完,已經深夜,陸老將軍把林瑾言安排在了陸云歸的帳篷里,不是因為陸云歸的帳篷大,而是陸云歸的帳篷是營里最干凈整潔的。 而陸老的帳篷雖然大,但都是營里那些個上了年紀糙老爺們的老將士還有傷員們住的。 老將士們也跟隨陸老將軍三十幾載,沒功勞也有苦勞,而那些受了傷的將士需要的就是一個相對不那么擁擠的環境,大帳篷也剛好。 而且戰時這帳篷還要充當作為軍營里固定的會議處。 軍隊里不論大小事務都是在這商討決定,平日里也人多眼雜,而林瑾言可是皇上的親弟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怕虧待了他。 林瑾言也知道陸老將軍也是為了他著想,林瑾言收拾了行李,就這樣入住了陸云歸的小帳篷。 但是吧……陸云歸的帳篷干凈倒是干凈,不過書桌椅子床鋪而已,床鋪旁架著可供晾曬衣物的衣架。 衣架旁就是書桌,由木板搭成的簡易書柜,地板都是有些坑洼的泥土,不過好在干凈,也沒有什么怪味。 床鋪嘛…就是木板上簡單的鋪了一層干草,甘草上鋪有柔軟的獸皮,再者就是洗的發白甚至有些破洞布了丁的床鋪被單。 這獸皮還是陸云歸偶然間打獵打到的,軍營里就是這樣,能保住命就不錯了,衣食住行這方面還沒有那個條件。 而且說真的,就陸云歸這帳篷的床,還是營里的將士們心疼陸云歸小小年紀入了營,又失去父親的,在他十六歲那年給他做的。 一般的普通將士大多都是用幾塊木板,隨便鋪個干草爛布,睡的大通鋪,也就冬天的時候舍得蓋被子,環境不是一般的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