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書迷正在閱讀:病弱皇子怎在上、爛熟桃花(風情萬種美艷寡婦受x外表清冷性欲極強養子攻)、將軍、牧場物語、一滴都不許漏?。ǜ逪!調教?。?/a>、月光島之淪落的五課(BDSM強制調教,重制版…)、rou段子、穿越未來唐朝、朗月情事[雙性骨科生子]、繼母她沒人性
1 余至渡口,逢一老翁,初極寡言,登船時幾欲栽倒,余見其白發孤苦,心生不忍,自發相送,結伴而行。老翁感激涕零,言自茂城來,年老體弱,故而行路略難,大約歸家心切,葉落歸根,勉力罷了。稍熟識后,老翁極善談,知余壯志付筆頭,稍忖便慨然長嘆,將故事同余娓娓道來。 上卷說到皇帝病重,太子監國,黨派紛爭,各自站隊,潮起潮落,十分熱鬧。其實這江山本不姓趙,而姓崔,幾十年前藩王起事,王座才換了人。 當時的小皇帝,自襁褓中繼任大統,袁太后垂簾聽政,袁太師、許太傅輔政。 袁太后大小皇帝十幾歲,并非其生母,對小皇帝也常常漠不關心。她是袁太師的親妹,老皇帝暴病后被抬進宮的一眾貴女之一。 可惜這個喜沒有沖幾分,老皇帝便去了,留下一眾嬌弱后宮佳麗和幾個不堪用的子女,藩王虎視眈眈。一直保持中立的袁太師忽然站了出來,偕同幾個手握重兵的連襟,推舉小皇帝即位,自己的親妹則視同小皇帝生母。 有傳聞,袁太后在家中時極嬌縱,進宮兩三月,遇事頗多,整日驚懼。轉而皇帝又駕崩了,大哥掌了權,便曾天真爛漫地說道,“女可為帝否?” 遭到袁太師嚴厲呵斥,并罰禁足,袁太后在寢宮哭了一頓,此后再不提此事,不知真假。 不過據宮人回憶,大約可信,后來袁太師親自登門致歉,循循善誘,只要袁太后守住宮城,看管皇帝,一切行徑,都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袁太后得了準,愈發肆無忌憚,時常宣召俊美少年入宮,后來竟將手伸到朝中文臣武將中,京中浪蕩子趨附。一時茂城風氣帶壞,風流貴女,爭相仿效。 此一遭,又不大像有志于女帝的形狀。 袁太后對小皇帝的情感,大約是十分復雜的。他們相輔相成,若無對方,都無現在的自己。但是她既然遵從本心了,便也無懼于小皇帝。在皇帝逐漸親政后,不僅毫不收斂,日常的拜見都改成了初一十五。 初一十五定時覲見,也十分敷衍,她光裸著玉足,露出一截藕白的小腿,在綢緞上輕點,沒說幾句就說乏了,讓他快回去專心學業。 宮女落下帷幕,那個曼麗的身影在或粉或紅的的層層紗幕下愈走愈遠,直至聽到一聲驚呼,小皇帝才被臉紅紅的宮女勸走了。 “逢棹?!毙』实圩隈{輦上,偏頭同一旁隨侍的伴讀說話,這正是年輕時的老翁。 他漫不經心地揉搓著手里的一團紗巾,“袁香筇這女人,頗有幾分姿色?!?/br> “陛下若是有興趣,抱到手里弄弄不就行了?!狈觇欠昙易?,并不畏懼袁家,他曉得皇帝的心思,說話也并不避諱。 “再說吧,”小皇帝將紗巾塞進袖子里,“許太傅今日是不是應當值守了?他讓你擬的策論你寫得如何了?” 小皇帝不提還好,一提逢棹就頭疼,一臉苦色,“寫了幾行字,我回去就補上?!?/br> 小皇帝滿意地點點頭。 “陛下,為何太傅不讓你寫策論?太傅偏心?!?/br> 逢棹面有不愉,因他同皇帝一同長大,嬉笑怒罵都十分放松,皇帝也喜歡同他一處。 “胡說,”小皇帝漫不經心地哼了一聲,“誰說孤沒有寫,孤比你寫得多。除此之外,都讀了好幾遍了,你以為皇帝好當,給你當當?!?/br> “臣不當臣不當?!?/br> 小皇帝曾說,許太傅是他的老師,也是他唯一承認的老師。太傅盡心盡力輔佐他,教他怎么統御群臣,控制藩屬國,領會為君之道,讀書識字,學習治國理念。太傅對他太好了,好到處處忍讓,小心侍奉。當然這是學業之下的。太傅對母后的態度很溫和,總是關心她,母后雖然不耐煩,也是有問必答。 他稍有察覺后,試探性地問過許太傅。 “太傅,你是不是喜歡孤的母后?”小孩天真無邪,好似童言無忌。 太傅放下批到一半的奏折,面上帶著詫異,“陛下何出此言?哪里聽得這等風言風語,以后莫要再說了?!?/br> “若是沒有,你做什么總往母后臉上看?”小皇帝氣鼓鼓的,不依不饒地追問。 “臣以為言談相視是本性至純,心領神會,自然而然。是臣逾越了,日后不看便是?!碧导泳o批閱,很快就告辭了。 小皇帝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氣得摔碎了幾個擺件。 因為今夜情況特殊,大多數人早早被屏退,逢棹也獲赦回去補足策論,皇帝一個人在殿內從黃昏坐到天黑,等到星子漸漸散播開來,宮人點上宮燈。 “許頻為什么還不來?”小皇帝等到半夜,還是沒看到許太傅的身影,焦躁地發脾氣。 他的脾氣來得快去得快,但是著實嚇人罷了,宮人戰戰兢兢地打聽了一下,回來稟報他。 “許太傅這幾日都請了假,陛下您忘了?許太傅年過而立,卻無妻無子,袁太師與他交好,便作主張替他議親,近日大約是準備聘禮,好事將近了?!?/br> 見皇帝背對著他不說話,宮人惴惴地問道,“陛下要送的禮品,司禮監都在籌備了——” “要你多嘴,”小皇帝冷冷地回過頭,瞪視著宮人,“來人,把這個賤奴的舌頭給孤拔出來,看看究竟有多長?” “不要啊,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宮人被拖了下去,一路大哭大喊,拔了舌頭,才漸漸趨于無聲。 那是小皇帝第一次這么動怒,自那以后,他就常常發脾氣,宮人侍候都戰戰兢兢。而他嘗到了血腥味后,愈發變本加厲,時不時就要打殺幾個不會察言觀色的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