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科舉制
“前朝世族林立,官員選拔的察舉制,已是門閥士族控制人才、cao縱朝政的利器,故為緩解皇室與世族大夫的矛盾,又能保證朝廷選拔出可用的人材。前朝吏部尚書陳群起草了九品中正制度,當時文帝看后連連稱贊,修改了一些不足之處,決定正式實行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故大中正不可避免地出生士族。 歷經前朝與我朝,九品中正制實行已有二百余年,至今日高級官吏都被大族高門所壟斷,九品中正制早已失去抑制門閥士族的初衷,變成培植士族的溫床, 那些出身寒微者,即使才智過人,也難有出頭之日,士庶的界限越來越分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此言在民間廣為流傳,可見九品中正制‘雖職名中正,實為jian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br> 門閥政治使人材不振、社會風氣浮靡,我朝正面臨人才凋零的困境。 故,官員選拔的制度必須改革!” 楚明懿深感大楚朝堂暮氣深沉,凜然說道。 “陛下不妨以‘分科舉人,考試進用’的方式選拔官員?!辩婋x謹想到了自己在星際時代學習地球史看到的科舉制度。 楚明懿聞言輕蹙眉頭,“分科舉人?察舉制不是已然分科射策,如舉孝廉貢舉之法,再如前朝元帝令光祿勛舉四科,以吏事。至于考試進用,我朝初年也有對策考試?!?/br> 鐘離謹搖搖頭,笑著:“非也,謹所言的‘分科舉人,考試進用’非陛下所言的分科與考試?!?/br> 楚明懿饒有興趣地看著她,“你且繼續?!?/br> “首先設科,設進士、明經、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權一歸中央,由朝廷定專司、專官知貢舉。二是報考的人,不設門第之分,允許大楚境內所有良民以及官員投碟自舉報考。三是各地州郡與中央命題統一,定點、定期舉行考試,以文取士、以能取士。 考試可分三級,一級可由各州自行舉行,二級可由禮部統一舉行,第三級,由陛下親自舉行,考錄后,考生不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是天子門生!” 楚明懿聽罷眼睛一亮,“大善!不設門第之分、由朝廷統一考試取士,此舉既是破除了門閥之困,又能選拔真正的人才!” 鐘離謹甚少見她這般興奮,笑道:“陛下,莫急,謹還未說完?!?/br> 楚明懿催她,“阿謹快說!” “還有兩件事,一是若如實行新的官員選拔制度,必定會遭到高門世家的反對,陛下可降下恩典,準許他們有‘蔭補’,就是如若一個人的父親做了高官,其子就有進入官吏隊伍見習的機會,見習年滿之后其子就有可能轉為正式的官員。這項恩典,世家會欣然接受。 二是,選拔之初,陛下錄取的也多會是世家子弟,寒門士子讀書不易,難以與世家子弟競爭,陛下若要打破這一局面,必須要在全國廣開學院,招攬寒門子弟入院學習。 陛下在開設科目時,必要注意一事。進士科、制科陛下需一視同仁,分科取士一旦實行,那在士子心目中,自是進士科最為尊貴,因為進士科是官途的金玉大道。制科多是雜學,儒家視其為奇技yin巧,士子多半不屑參考。 但國家治理既要有經世良才,還要有實干人才。陛下志在開創盛世,農桑、水利、市易、法律等等缺一不可。 經歷選拔的官員多是毫無政務經驗的讀書人,故他們在經辦政務之前須得熟悉實務,定期考核后再授予官職差遣.......” 鐘離謹將自己腦海中所知道的,在加上在那些片段星際記憶,整理一遍后一股腦全說給了楚明懿。說得口干舌燥,端起茶盞,全喝下去。 楚明懿眸光閃輝,倏然起身:“朕立馬與三省執宰商議,盡快定出具體的章程?!?/br> 鐘離謹看她興奮的模樣,撲哧失笑,“陛下賞我一吻再去,可好?” “剩下的,等朕回來賞你?!?/br> 楚明懿雙手捧著鐘離謹的臉頰印下一吻后,就去了前殿召見大臣。 鐘離謹飲著茶,唇角勾著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