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往事純劇情)
在下本是京城女,未及總角上天山。 數得十年暑寒風,便許此軀戍戎邊。 詩寫的不怎么樣,不過別難為在下,過往十數年全在這兒了。 八歲之前,我是將軍府這一代唯一的女孩,跟著哥哥弟弟們在京城,整日舞刀弄槍,偶爾斗雞惹狗。 太奶奶總說我再這樣,以后肯定是嫁不出去的,哥哥弟弟們就一起哄笑,然后爭著說要養我,以后讓我住他們家。 到了七歲,哥哥們里面年歲大的去了邊疆歷練,以后他們是要繼承父親和叔伯們職責的。 還不夠去邊疆年歲的,去了宮里給皇子們當伴讀。以后到了年歲,還是要去邊疆的。 這是我們陳家的職責。陳家的先祖前朝的邊關守將,也是和本朝開國太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 先朝亡時外族趁機過來掠殺,陳家先祖沒兵沒糧,只能帶百姓不停的往關內退。正巧遇上造反的太祖,三言兩語一拍即合,先祖幫太祖打江山,太祖給錢給糧打外族,二人也成了結義兄弟。 陳家一族都沒什么大志氣,只想把外族的狗腦子給他打出來。 后來本朝立了,先祖們回了邊關,把孩子們和家里的老夫人留下來,一方面是皇城里安全孩子不會夭折,另一方面也就是為了寬上面那位的心了。 后來就養成了習慣,孩子滿周歲后就送回皇城,十五歲了再回邊關。但堅決說自己就要當文官或者就想做個普通人的也是隨你開心。 陳家的上兩代的人大多都是在邊關沒的,除了我未曾謀面的小姑姑。 據說,十年前小姑姑是本朝皇帝元后,帝后感情甚好只是沒有孩子,不過小姑姑是雙兒,陳家女子雙兒難孕也是常事了,帝后感情甚嘉,又有其他妃子生的孩子,所以朝里大臣也沒什么反對的。 那年秋狩時,小姑姑和皇帝一同被上百刺客埋伏,侍衛傷亡保重,最后就是小姑姑拿刀護衛皇帝的。 最后一個侍衛死職后,小姑姑連殺十余人,才等到了援兵,最后卻傷重不治。 小姑姑死訊未到邊關,外族就來襲,陳家上兩代人死傷二十余。 這也是為什么陳家不分家,且小輩們都是一起養育的原因了,戰爭從來是用人命填的,戰場上也不管你是農夫的兒子還是將軍的兒子的。 不過這些和八歲前的我都沒什么關系,那時候我就是個帶著三個弟弟玩耍的人間小丫頭,每日練武打架聽太奶奶講陳家女兒雙兒該做什么就好了。 在別人看來,我若不和其他丫頭一起嘰嘰喳喳的聊衣裙斗草,那可能就準備和哪家的小子約架。 皇城里我認為最好笑的笑話就是陳家的兒子不精貴,女兒和雙兒卻是個個精貴,不是皇后就是太子妃的命。只可惜一代都不一定有一個女兒或雙兒,養的還沒有乖巧樣子。 陳家人可沒幾個壽終正寢的。 我那時候煩心的可不是如他們所想的和誰家小女兒一起穿哪件裙子,讀哪本書,要哪根草。 而是幾個做伴讀的哥哥總是裝作被皇子哄著帶他們來我家。我得配合著裝傻,甜甜的這個哥哥長那個哥哥短的感覺簡直比走幾路拳還要累。 后面大綱大概是, 皇子一和她說以后讓她做她的皇子妃,皇子二三四也是這樣說的,她都裝傻答應了。 八歲時候,宮宴上皇上問她想要什么,因為皇上是真的喜歡自己的發妻,想給這個陳家女兒一條好走的路。 她卻說:人人皆言天山武醫雙絕,我最想的就是去天山拜師學醫學武。 皇帝應允了,她就去了天山。在天山上的恢復真實面目,和師兄弟們打成一片,還給自己拐了幾個嫂嫂回去。 十年后,學成下山,便去邊關,守城打仗,師兄弟去幫忙。 不到兩年,皇城諸位皇子爭位,皇帝選好繼承人后把她喊回來與選好的繼承人大婚,一山紅綢,遍城喜色。 于是先是太子妃,然后就成了皇后。 自三十歲,長困于深宮,未曾有子(也不可能有子)。 皇帝和她也只是合作關系,她等于是一個高級暗衛和靶子。 一開始皇上雖然理性上知道這樣,但在情感上,還是痛恨她,不止是不給自己愛的人讓位,還有她的存在代表了他這個皇帝當的無能。 但隨著一起經歷過風風雨雨,皇帝有一點點點愛上了她,卻也怕她,因為她太優秀,太厲害,皇帝不懂她為何愿意困居宮中,怕她圖謀甚大,怕陳家造反,但理智上還是很信任陳家,或者說陳家太好用了,又覺得是不是這個女人真的喜歡上自己了,畢竟自己不讓她有孕她卻毫無反應或者說埋怨,只說這是應當的,滿滿的理解。 年老后,皇帝選好繼承人,更怕下一任皇帝受控于她了,多次問她為何愿意入宮。 她終究說了實話,“這么多年過來了,我知道陛下始終心里有根刺在,不信妾身。但,陛下請放心,妾身不喜歡您,所以不會感情用事,不會嫉妒,妾身只會做好該做的事。 歷代陳家子都只會是皇帝的下屬,無論男女還是雙兒,也無論我們個人能力如何,又處在什么位置上。 皇位上做的的是誰,對陳家子而言,不過是換了個主人,從邊關到深宮,也不過是換了個戰場,陳家子還是將士,陛下您也還是主人?!?/br> 皇帝放心了,也明白了老皇帝死之前和他說的陳家女為什么一定要是皇后,一定可信的原因。不單單是因陳家是良將忠臣,還有陳家所有人從未想染指皇權,就算做了皇后也只當自己是下屬。 只有陳家子坐了后位,后宮才是皇帝后宮。 再后來,皇帝更老了,他身體不好,注定要先走一步了。 死之前皇帝問她:你這輩子有沒有喜歡過誰。 她說,當然喜歡過,人非草木,我自然也喜歡過一個人。 這輩子也就喜歡他一個人吧。 那人是那個小時候經常和她約架的小胖子,明明打的過她,卻總是故意讓著她,還以為她看不出來。 她在天山上的時候,那個小胖子每個月都會寫信給她,和她說皇城里的事,也說自己家的狗生了小狗,問要不要給她留一只。 她下山時正好小胖子外放,她們相約酒樓見面,一同大醉了一場,然后就各奔前程,她懷揣著小胖子送她的小狗崽去了邊城,小胖子南下做官。 也許是太過磊落,外人都以為他們是狐朋狗友。 她大婚后,那個小胖子也成婚了,現在是翰林院的大學士,著書立說,兒女雙全,子孫滿堂,妻子也是皇城里以前有名的才女,她見過,很好的女子。 皇帝現在也心態平和了,可以正常的把她當一個和自己平級的特殊屬下來談話了。 聽這回答也不惱,只問她后悔么,她說為什么后悔,有個二十年的海闊天空很好了,人間沒什么完美的事,現在大家都過得挺好的。 陳家子里多男兒,所以女子雙兒們一出生就是定下了皇帝正宮的位置,無一例外。 其實她也有一點點喜歡過皇帝的,不過沒得太快,就忽略不計,不和皇帝說了。 帝崩,為太后,又五年,往天山,為先帝祈福修行,又三年,往邊關,外族襲城,觀之,戰畢,笑曰:江山代有人才出。后長居邊關,年八十,回皇城,居八年,薨,時八十又八。 皇帝死前,和她說:要是有下一輩子,你就別做陳家子,我也不做皇帝了,我們做對兄弟吧,一起出去看看,這皇城待了三十多年,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