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尊】徐家有女初長成、緋桃【來呀吃桃子啊】、永恒牢籠,十六夜夫人的哀傷、快穿之yin愛模式、欲女蘇香香、這個yin亂的世界、公主的忠犬【1v1,BG、rou】、各種耽美梗合集、尤云殢雨(npH)、我的老公是殺手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李代嘉推開銅盆,坐在椅中,慢慢緩過神來。 只覺體內煥然一新,從頭到腳是說不出的輕盈靈便,不由喜極而泣,起身扶起鳳桐,動容說道:“道長,三清觀不愧是道教福地,你這枚凈荷丹藥到病除,果有奇效!我這輩子非活到一百歲不可,否則就是白費了你這靈丹妙藥?!?/br> 趙搏揚見其中似有隱情,便收回唐刀,滿面疑惑地看著李代嘉。 鳳桐則長吁一口氣,說道:“殿下余毒已除,貴體安康,貧道也就放心了?!?/br> 蔣仙亭從懷中取出手帕,輕輕擦凈李代嘉唇邊血跡,憂心忡忡問道:“嘉哥哥,你什么時候中了毒???你怎么不告訴我們呢?” 李代嘉不愿意將真尚哥哥牽扯進來,便含含混混說道:“我先前在遼國的時候,耶律順給我喂了毒藥……那不過是折磨俘虜的手段,實在不值一提。更何況鳳桐道長已答應為我解毒,我不愿叫你們平白無故為我擔心,所以才沒說出來?!?/br> 鳳桐生怕眾人追究他炮制龍血寶丹及蛇血萬毒丹之罪,更是守口如瓶,一言不發。 趙搏揚聽聞李代嘉竟然中毒,不由微微吃驚。但他自幼長于深宮,知道有些事不該追問,更何況李代嘉也不愿意多談,于是安安靜靜立在一旁,心里十分擔憂。 蔣仙亭心急如焚,不加掩飾,急急說道:“嘉哥哥,原來你吃了這么多苦頭,我天天跟在你身邊,卻不能為你分擔半分……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我……” 李代嘉心中一軟,柔聲說道:“小亭,都是我不好。我本不想讓你難過,可我這么隱瞞著你,反而叫你更難過?!?/br> 蔣仙亭急道:“所以……所以你下一次,可不能再這樣了??!”他明明年紀比李代嘉小,卻反過來做出長輩的模樣教訓李代嘉,看起來既好笑,又可愛。 李代嘉又是感動,又是無奈,說道:“這種事兒,還是別有下一次了吧?!?/br> 蔣仙亭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伸臂摟住李代嘉的頸子,不住親吻他的臉頰。 鳳桐自覺退去,趙搏揚便引他去側間休息。 第二天早上,秦克陣聽聞鳳桐到達將軍府,便于百忙之中見了他一面。 秦克陣對鳳桐溫言嘉獎了幾句,又賞賜金銀絲帛若干,以褒揚他救助孝親王、舍棄遼國國師高位的功勞。 鳳桐領賞謝恩,又說自己歸鄉情切,秦克陣便點了一隊親兵,專程護送鳳桐回京。 李代嘉聞言,立即修書一封于福吉公主,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三清觀。 他信中說道,鳳桐為人亦正亦邪,其煉丹本領或為朝廷所用,但絕不可令其居于高位,還望福吉jiejie留神關照。 福吉公主因逃婚出家之壯舉,在三清觀中頗有威望,李代嘉便請她監督鳳桐。 如此一來,妖道鳳桐之事也算是告一段落。 卻說大豐戰書送至遼國后,遼國朝廷嘩然震動。 遼國帝后雙雙淪為敵國俘虜,遼國究竟是該戰還是該降?契丹文武百官為這一件事吵得昏天暗地,不可開交。 蕭聞道思考再三,終于決定出兵大豐,迎回帝后。 一來此人愛女情切,絕不能棄獨生女于敵國不顧;二來他做派強硬,不肯服輸,于是以雷霆手段鎮壓紛亂,又派出欽差前往西夏,命令西夏皇帝調動軍隊,全力協助遼國討伐大豐。 誰料,遼國欽差披星戴月趕往西夏的時候,漢人密使早已到達西夏王宮! 原來,秦克陣下了戰書之后,又與家臣商議許久。 眾人都以為,秦家軍不需要正面對抗遼夏聯盟。只要挑動西夏叛變遼國,遼國孤立無援,大豐便不戰而勝。 秦克陣深以為然,于是冊封翰林學士宋疏云為大豐密使,前往西夏商議機要。 秦克陣愿意將此等要務交給宋疏云去辦,一是因為宋疏云滿腹經綸,文謀過人,風標雅正,頗有應變之才。由宋疏云代表大豐朝廷出面談判,絕不會落了漢人的臉面。 二是因為宋疏云忠于李氏皇族,并非將門中人。就算西夏人兇性大發殺了漢人使臣,那折損的也不是將軍府人馬。 因此,秦克陣思慮再三,這才派出宋疏云。 宋疏云雖明白秦克陣的心思,但他心系國家大事,立誓不辱使命,于是一路上快馬加鞭,不日抵達西夏王宮,順利面見西夏皇帝,自有一番談判協商。又過三日,便啟辰返回陽關城。 秦克陣當初限遼人于十日內投降,此時距離十日之期,只剩下寥寥三天了。 這一天午后,秦克陣在書房中接見宋疏云。 秦守晏及李代嘉獲準旁聽,趙蔣二人則侍立在旁。 只見宋疏云快步進入書房,雖滿面風霜之色,但精神奕奕,容光煥發,一副旗開得勝的模樣。 秦克陣心中一喜,說道:“瞧宋大人的模樣,想必這次會談十分順利了。西夏皇帝如何答復?” 李代嘉等人也都翹首等待回答。 宋疏云微笑說道:“大將軍所言極是。西夏皇帝性子老成持重,明面上同契丹人唯唯稱是,其實,他早就不耐煩契丹人管東管西了?!庇谑菍⑽飨膰榧毤氄f來。 原來,西夏皇族也是姓李,祖上與大豐李氏還頗有淵源。 過去數十年間,西夏朝廷大權一直握在攝政王手中,西夏皇帝則懦弱無能,不值一提。 大約兩年前,攝政王撒手人寰,西夏朝廷便即四分五裂,各方勢力相繼起兵造反,國內硝煙彌漫,血流成河,皇帝亦死在逃難路上。 同一時間,豐遼兩國的情狀各不相同。 秦家兄弟那時蟄伏于北境,伺機返京復仇。見到外族蠻夷忙于自相殘殺,暫時無暇sao擾中原北境,便悍然發兵南下。 遼國則野心膨脹,企圖在西夏渾水摸魚。 老攝政王有一子,名為李景行,此人頗具才干威望,只是手下兵馬稍嫌不足。 蕭聞道便發兵支持李景行奪位,西夏其余勢力奮起反抗,卻因內訌而不敵外辱。 李景行順利稱帝,自然投桃報李,與遼國簽下盟約。 但李景行滿心只想重振西夏威勢,如今身登大寶,也就不愿意再為契丹人所利用。 蕭聞道察覺李景行懷有異心,便將他的妻兒親眷強行捉到契丹王宮,當作人質嚴加看管。 李景行表面對蕭聞道順服恭從,心中卻更急于擺脫契丹人桎梏。 因此,宋疏云此番拉攏示好,正中李景行下懷。 宋疏云解釋了西夏國情,又說道:“李景行已與我秘密商定,他會裝作聽從蕭聞道的模樣,派出三萬軍士加入契丹軍隊。待到豐、遼、夏三軍會戰之際,只要秦大將軍一聲令下,西夏軍士就會立即倒戈。屆時豐夏里應外合,盡可以一舉殲滅契丹大軍?!?/br> 李代嘉說道:“可是蕭聞道老jian巨猾,他肯定會防備西夏叛變啊?!?/br> 秦守晏也應聲附和,說道:“你這酸書生根本不懂得行軍布陣。你以為兩國打仗,就是各自把軍隊拉到大平原上,大家伙兒舉刀弄槍互相砍殺嗎?李景行送了蕭聞道三萬軍士,蕭聞道大可拿他們開路,今天燒咱們一片村莊,明天攻咱們一座城池,誰能受得了?” 宋疏云神色不變,淡淡說道:“多謝秦二公子指點,我與西夏皇帝陛下也是這么說的?!?/br> 秦守晏哈的笑了一聲,說道:“那還算你有點小聰明?!?/br> 秦克陣擺了擺手,說道:“阿晏,別再胡鬧了。宋大人,那李景行是怎么回答你的?” 宋疏云說道:“李景行會把三萬軍士縮減成三千人,且這三千人俱是老弱病殘。待西夏三千殘兵到達契丹,蕭聞道自然就能明白,西夏是不愿意趟這渾水了?!?/br> 秦克陣皺眉說道:“果真如此,蕭聞道肯定就不敢擅自開戰了。但李景行這么明目張膽地反抗蕭聞道,難道就不怕蕭聞道報復他家妻兒老???” 宋疏云說道:“李景行當然害怕,所以,他求大將軍送他一個契丹人質,算是豐夏兩國交好的禮物,以便震懾蕭聞道,保他族人安危?!?/br> 李代嘉吃了一驚,李景行真是獅子大開口,我們手中也就只有兩個人質,他一開口就要去了一半! 想我當初深陷遼國獵宮,受盡屈辱折磨,好不容易才捉住遼帝遼后,李景行如今不費吹灰之力就討走一名人質,這可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秦克陣也想到了這一層,微微一笑,說道:“咱們手里握著兩只法寶,李景行肯定眼饞得不行了。他想要哪一個?皇帝還是皇后?” 宋疏云說道:“李景行說,他也知道契丹人質來之不易,遼帝遼后身份都是一樣尊貴,不管大將軍給他哪一個都行,一切都聽咱們安排?!?/br> 秦守晏面露鄙夷之色,說道:“李景行那是在留后路呢,他害怕遼國這回大難不死,蕭聞道反過頭來找他算賬,他得把罪責全都推卸到咱們身上?!?/br> 眾人心里都暗暗贊同,秦二公子不愧是將門虎子,平時風流快活沒個正經,其實遇到事情,心思十分清楚,腦子轉得極快。 秦守晏抖開折扇輕輕一搖,續道:“叫我看吶,不如把遼帝遼后都送到西夏去,算是給契丹人一個理由,叫他們痛痛快快把西夏給滅了吧?!彼@幾句話又全然是信口開河了。 秦克陣搖了搖頭,說道:“遼國和西夏都是北境大國,他們兩國最好永遠勢均力敵,你爭我趕,互相較著勁兒,互相消耗實力。咱們漢人才能置身事外。否則不論誰滅了誰,下一個挨刀的就是咱們。中原還沒有恢復生氣,可不能再經歷第二次大戰了?!?/br> 李代嘉柔聲說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其實為君之道不也是如此嗎?做人做事都得留有一線余地,那也是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呀?!?/br> 秦克陣黃金面具泛著冷光,沉聲說道:“孝親王殿下,你對你大哥倒是有情有義,時時刻刻都不忘為他討饒啊?!?/br> 李代嘉訕訕笑了笑。 秦守晏則將眼睛往上一翻,重重哼了一聲。 宋疏云說道:“大將軍,我與那李景行拉鋸頗久,他是非要分一杯羹不可了,你意下如何?” 秦克陣頷首說道:“咱們選一個人質送去西夏,再拿剩下那個和遼國談判,若蕭聞道愿意低頭服軟,那就把人質送回遼國去吧?!?/br> 李代嘉大吃一驚,說道:“咱們千辛萬苦才捉來遼帝遼后,怎么還往回送呢?” 秦克陣側目看向李代嘉,說道:“你剛才還勸我,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一線余地,現在自己又反悔了?” 李代嘉臉色微紅,嗔道:“你這人真是的,就知道拿我尋開心?!?/br> 秦克陣笑了笑,又正色說道:“人質本就是談判砝碼,咱們挑一個人質跟遼國好好周旋,狠狠宰他們一筆,才能出一口惡氣。若是蕭聞道冷心冷肺、不為所動,那咱們留著人質也只是浪費糧食。當初蕭聞道把你留在獵宮,肯定也是打著奇貨可居的如意算盤,只是他還來不及籌謀,你就溜之大吉了?!?/br> 李代嘉心想確實如此,問道:“那你打算把誰送回遼國,誰送去西夏?這可是天壤之別啊?!?/br> 秦克陣略作沉思,不論把誰送回遼國,于時局而言都是有利有弊,那不如叫李代嘉來拿這個主意。 至于為什么非要叫李代嘉拿主意,秦克陣也不愿多想了,淡淡說道:“遼帝遼后都是你捉來的,就由你決定他們的去向吧?!?/br> 李代嘉又驚又喜,疊聲問道:“你這話是真的嗎?不管我拿什么主意,你秦大將軍都會聽我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