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逐漸接近的真相?
書迷正在閱讀:囚禁起來的花(囚禁,黑化,H)、清難自矜、gv男優的yin賤日常、楊旭的后宮(粗|口,總|攻)、難逃禁錮(雙性1v1)、嫂子欠調教(粗口)、爹地(3p,禁忌)、夫夫的秘密(雙性,年下)、幻想h游戲之獸人篇、嬌妻難尋(雙性4p)
慕容昭站在房間里對對著一墻的照片和紙條思索,馬林大步流星的走進來,摘下帽子說: “伙計,好消息,我想我們很快就能動身去新西蘭了……” “我想這不急?!蹦饺菡讶嗔巳嘁驗榘疽苟行┟浲吹奶杧ue?!拔矣行┬碌耐茰y?!?/br> 馬林看了一眼墻上掛的各種東西,拍了拍慕容昭的肩說:“得了,這不是你該做的,這該讓那些刑偵專家和行為分析學者去研究?!?/br> 事實上,破案這點事說起來也簡單,說難也很難。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福爾摩斯的,就算有,在現代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演繹法或許仍然有用,但是某些取證和分析的方法顯然就落伍不少,畢竟福爾摩斯先生的時代可沒有進了實驗室祖宗十八代長了幾顆智齒都能給你分析出來的技術。 現代的刑偵技術更加專業和完善,簡單來說——僅僅一個人是玩不轉的。畢竟你不能指望福爾摩斯在精通演繹法各國語言以及行為分析學之外還會cao作各種化學分析儀器、熟悉實驗流程或者對基因學科有什么高深的了解,有些專業領域的東西必須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就像馬林就算從他的祖國中心大學以生物學和遺傳學分別畢業了兩次,沒有了柏林實驗室成百上千的研究員依然還是要束手無策。 理論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提出的東西,甚至完全沒有經過教育的某些普通人的某些靈光一現都可能暗合真理,嘴強王者誰都會做,然而沒有實踐仍然沒用。 所以——指望慕容昭像大偵探一樣一個人分析出前因后果是不科學的,這種情節只會出現在一些以主角智慧為賣點的奇幻中,現實中可沒那么多巧合正好把所有線索串聯起來還合情合理。 事實上,從加百列從祖宅那獲得線索之后,就一直有一個完善的刑偵團隊在分析(所謂委托維克多查找其實就是委托他去找個靠譜的團隊,你更不能指望讓小貓去分析這種亂麻一樣的東西,他只會像一只真正的貓一樣把自己團進毛線里去。),而幾個人只能盡可能把線索向更深處發掘。 所以加百列現在面對的這位女士就是這個專業團隊中的佼佼者。 “那么就如戴(維克多姓)先生所說的,您童年的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了,對嗎?” 這位艾瑪女士比之莉莉絲更為強硬和富有進攻性,這是這行的特點之一。 “是的,女士?!?/br> “那么,能否請您努力回憶一下有關您弟弟的細節?任何都可以?!?/br> “我只記得他們最后離開時,我母親拉著他的手,他回頭看向我……” “請容許我打斷一下,您的母親拉著他的手,也就是說他那時還小,對嗎?你們其實并不是同齡人?!?/br> “是的,我們并沒有什么交流?!?/br> “沒有交流指的是他還不會說話嗎?還是說你們關系并不好?” 加百列皺了皺眉,由于曾經一段時間的記憶封閉,他兒時的所有事變成了寥寥幾張畫面,很平面,毫無立體感和體驗感,甚至某些他的想象也混雜其中,他甚至無法確定那是不是真的。 “先生,您不必有任何壓力。我知道您在疑惑某些畫面是否是真實的,您大可以把這些所有的都告訴我們,這些都會交給最專業的心理學專家,即使是錯誤的想象他們也可以從您的想象中分析出一些線索?!?/br> “我知道,但我對于我的弟弟并沒有很多印象。就像我說的,我和他的交流很少,記憶已經快要丟失殆盡了?!?/br> “好的。那么我們來談談您的母親。我們已經請了筆跡分析專家對您母親的筆跡進行了分析,但是由于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參考物,所以只能判斷這本日記的筆跡確實比較女性化,但是無法完全肯定這一定是您母親的筆跡。您能回想起任何一點您母親的書寫習慣嗎?” “幾乎沒有,女士,我的印象中我的讀書和寫字都是父親指導的?!?/br> “也就是說您的家庭更偏向父親教育?” “可以這么說,因為我父親是一名海洋學家,也是一名生物學博士,他的學歷也比母親高,所以我的教育一直由他進行?!?/br> 隨后加百列有些疑惑的說:“但是我想這似乎也并不是因為學歷差異問題,我印象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就是我的母親一直抱著弟弟,而父親一直在陪著我?!?/br> 艾瑪女士推了推眼鏡問: “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br> “或許是民族問題。我的父親是純種日耳曼人,而母親則并非日耳曼民族,如你所見女士,我也是日耳曼人,甚至有一些反古血統,我兒時的民族特征就非常明顯。然而我弟弟卻并非如此,他的頭發是棕色的,并不是金發,雖然很抱歉但是日耳曼人的民族主義相對其他民族都嚴重的多,我懷疑我的父親也是一名民族主義者?!?/br> “也就是說您認為您的父親更偏向愛您,而母親則偏向您的弟弟,對嗎?” “我想是這個結論,女士?!?/br> “但是您母親在日記里對您熾熱的感情又該怎么解釋?” 加百列剛想回答諸如沒有哪個母親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之類的話,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他的母親真的對他懷著那么偉大的愛意必然不會拋下他嫁給一個法國男人。 在挪威,鑒于他父親生前獲得的榮譽和對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的貢獻,他們母子三人絕對不會有什么生活不下去的情況,事實上,在北歐高福利國家,對于兒童的保護簡直已經達到了嚴苛的程度,任何“孤兒”,諸如被拋棄或無條件撫養的孩子都會被很好的照顧至成年,而一個母親只要想自己撫養孩子,那么她的經濟問題絕對不用擔心,因為國家福利會最大限度向你傾斜,而如此看來加百列也很清楚他的母親的行為非常矛盾。 如果她真的對自己充滿母愛,那么她絕對不會把自己拋棄在寄宿學校自己去法國,而如果不是,那么那本日記中那種情真意切就非常值得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