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67
有婦邢,掌管農業及內政;漢則有班昭,可協撰寫;而我開國皇后更是開明大方,興建女學,教化萬民,所以我想跟歐陽尚書論一論這閨閣之禮?!?/br> 歐陽尚書抖了抖手指,看著一臉嚴肅正直的顧景云,他滿腦子都是前段時間他孫女來找他說要去云璐學院任教的事。 他哪里還不明白,顧景云這是來給他孫女鋪路來了,一定是黎寶璐在背后指使的, 他氣得吹了吹胡子,也沒興趣跟顧景云辯禮,甩了袖子就走,“好,我不管你們總行了吧?” 顧景云一笑,悠悠地跟在他身邊道:“歐陽尚書,人生在世不過就求一‘樂’,何必拘于那些規矩?何況那些規矩也都是因人的私心而定。她們有此志向,不僅能悅己,于國于民也都有大價值,你們內心介懷的又是什么呢?” 歐陽尚書腳步一頓。 顧景云站在他的身側道:“還是說在你們心里世間男女皆如此齷蹉,只要女子出門就會與男子有私情?” 歐陽尚書老臉一紅,“自然不是?!?/br> “那你們在怕什么呢,怕這些女孩有朝一日會超越世間男子,你們掌控不住嗎?” “自然也不是,我等的心胸還不至于如此狹窄,只是女子相夫教子方是正途?!?/br> 顧景云一笑,淡淡的道:“尚書的孫女也并未說就不相夫教子,除了內宅,女子空閑的時間實在太多。在農家,她們尚且還要下地勞作,而在你們這樣的人家,” 顧景云話音一頓,淺笑道:“到書院任教也不過是占去她們丁點時間罷了?!?/br> 歐陽尚書幽幽一嘆,“世人多狹隘,只怕沒幾個人能同顧太傅如此想得開?!?/br> 滿朝文武論開明他只服秦信芳,而顧景云是秦信芳教出來的,青出于藍到有些離經叛道了。 “上行下效,你說世人多狹隘,我卻覺得世人很是包容,不論前后兩種風尚相距多大,他們都能很快拋棄舊的,追捧新的?!?/br> 歐陽尚書抖了抖臉頰道:“那是愚昧?!?/br> “所以我們才要教化萬民。從開國積累至今,民間識文斷字的人增多了不少,然而放眼大楚萬萬百姓,這點人卻又不算什么了?!?/br> 在大楚,京城這等地方算是文武之風最盛的了,但從戶部統計的戶籍來看,識字的人還不超過百分之十。 這里識字的人不是指認識基礎認字,而是對方哪怕只認識自己的名字或一二三四也在識字之列。 再刨除這些,真正達到識字的人恐怕還沒有百分之五呢。 更別說大楚其余地方,一些貧瘠之地,只怕整個縣都找不出一個進士來。 教化萬民不是說說而已,凡是讀書人都有此宏愿。 只不過顧景云沒有將萬民只局限在男子身上而已,寶璐想要教化女子,那他便助她。 而想要風氣開放還是得從這些上層階級的女孩身上開始,因為民間的百姓在一些事情上還是很開放的。 因為利益,也因為上行下效。 歐陽尚書回到府中,想了想還是把孫女叫到書房說話,歐陽晴再出來時眼眶發紅,臉上卻很高興。 她的meimei們圍住她,低聲問道:“jiejie,出了何事了?” 歐陽晴揚頭一笑,笑顏如花,“好事,于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于她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于歐陽老夫人來說卻是天大的壞事,她甚至將此列為恥辱,生氣的拍著桌子道:“這不是胡鬧嗎,我們歐陽家詩書傳家,若是做出此等有辱門風之事……” 歐陽尚書眉頭一皺,不悅道:“教書育人怎么就是有辱門風之事?” “可她是女子……” “你也是女子!”歐陽尚書截斷她的話,正色道:“這樣的話不要再說了,未來的直親王妃不僅在云璐學院中任教,也在清溪書院中任教,而且她嫁入皇室后也會繼續任教。太上皇和太后為此還特意將婚期定在八月上旬,為的就是不讓她缺課。你說晴兒去云璐學院教書時有辱門風,那未來的直親王妃是什么?” 歐陽老夫人一張臉漲得通紅,眼中閃過惱意。 歐陽尚書便幽幽一嘆,拍著她的手道:“你也上過書院,應該知道的,書院并沒有那么復雜。晴兒能有所作為,我們該為她感到驕傲才是?!?/br> 歐陽老夫人一點兒也不覺得驕傲,女孩嫁出去就該在家里好好的相夫教子,家里又不是沒事給她做,既要伺候公婆,又要打理內宅,還要管理自己的嫁妝和夫家的產業,難道這些不是事嗎? 出去拋頭露面,甚至跟個匠人一樣的給人打工成何體統? 可惜歐陽家還是歐陽尚書做主,他同意了的事,歐陽老夫人根本反對不了。而歐陽晴又已定親,很快就會出嫁,到時候歐陽老夫人就更管不到她身上了。 至于她的公婆,當初歐陽尚書給她說的就是門下學生的兒子,而且學生夫妻都很寬厚,而他們的兒子不僅聰明伶俐,思想也不古板。 所以歐陽老夫人完全是有氣也沒處撒,有力也無處使,只能憋著。 歐陽晴快快樂樂的去云璐學院里任教去了,成了一名國文先生。 云璐學院的課程并不重,她每天去上半個時辰的課而已,而她到來卻像是開了一個口子,清溪書院很多學生,尤其是女院的學生非常喜歡去云璐學院兼課。 而他們講課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云璐學院的學生們表示我大楚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我等有點方。 但這也讓學生們的思想開闊不少,而他們學院除了技術外,最倚重的就是創新了。 楚瑜講完課,例行要給大家說一則故事,當然,這則故事還會涉及到文字。 因為這個班級都是來學種植的,于是楚瑜便給他們說了一個神農教導世人種植水稻的故事,演化的便是“稻”這個字。 種植班的學生聽完故事,外面的鐘聲恰巧響起,學生們紛紛起身和先生告別。 一名學生便端了一個花盆上前送給楚瑜,“楚先生,這是我種出來的菊花,送給您?!?/br> 楚瑜看到這株菊花花型飽滿,花瓣舒展,縷縷香氣飄散,不由心中一喜,“好漂亮的菊花,只是先生不好無故受你的禮?!?/br> “這不是快到中秋了嗎,這盆菊花是學生精心栽種出來的,和它一樣花型的沒有幾株,這半年來承蒙先生教誨,身為學生送您一盆菊花是應該的?!?/br> 其他學生也紛紛附和,“是啊,楚先生您就收下吧,聽說你們文人都愛賞花作詩,中秋將至,正是賞